郭德纲说的“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是什么意思?

听得最多的应该就是郭德纲《大实话》里面的这一句“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这是一句老话,也是百十年来艺人对于捧场人的赞美之词。

说到相声在旧社会没有现在的地位高,属于下九流。一般只有不会读书又不愿意种地的人才去干这个行当。不像现在一样,巴结好了还能够进曲协。那时候全靠自己的一身本事卖艺。

在《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中,郭德纲也曾经描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那时候没有什么固定的演出场所,最次的是在大街上演出。平地抠饼,对面拿贼,看的是真本事。

更要命的是,听完了给钱。听完了,您觉得好,赏几个饭钱。毕竟,相声演员身后还有一大家子人呢。更多的人是,听完了不仅不给钱还骂街、打人。这就是旧社会艺人的现状。

难啊!!

所以,能给钱养活艺人的,自然是好心人。也就是郭德纲常说的,在现场的观众才是相声演员的衣食父母。为什么呢?指着人吃、指着人穿呢!!

在网上听两段相声就骂闲街,那是浪催的!

为什么现在还在唱

虽然说现在好点了,至少对比以前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演出靠的依然是本事吃饭。你嘴上说的再好,没有真本事,别人也不可能给你买账。

也正是因为这种互相的尊重,每次演出,你们都可以看到现场的氛围特别的好。这就是几十年来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人脉。不然的话,一场演出返场24、5次,你以为是闹着玩的?




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妓院里的妓女要靠那些花花公子养,她们也得陪笑卖唱,高级点的对外称公子、少爷、君子,其实做的不还是龌龊事?这事类比到曲艺界一个道理。

古代像这种说相声、唱戏、耍杂技的是最没有社会地位的,处于社会底层,谁都可以踩一脚,只有那些名旦名角儿,被王公贵族赏识了,登门演唱或者慕名而来,再给他们搭一个戏台子,这才算是得脸了。

这些东西,都叫营生,顾名思义就知道,只是个吃饭的活计,假如不出名,恐怕养家糊口都难,还不如路上的跑夫、店里的伙计,说出去最起码名声好听点。

于是做这一行当的人就希望能被人赏识,不求大红大紫,只求能有几个有钱人喜欢听自己的戏,多打赏点钱,这样起码能多挣点钱。

大户人家多数是不屑于走上街头看表演的,于是撂地变成了观看表演的形式。撂地是啥呢?就是在一些好的地方搭台子演出,按照看戏客官的身份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座位级别。就跟咱们现在看演唱会似的,有1280的座位,也有180的。

后来慢慢的,随着有钱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会享受,相声就进去了茶园、剧场,甚至有钱的把说相声的请到家里去,上堂会,大宅门里白玉婷不就把万筱菊请到家里了吗?

像一些名角,更是大户人家堂会名单上的常客。经常跟这些大户打交道的艺人们,自然素质也高些,也会吧金主爸爸捧得高高的,称他们为君子。

但是不能捧人三尺自毁一丈啊,不能妄自菲薄,所以也把自己抬高为艺人。没有金主爸爸这些正人君子捧场打赏,怎么能有这些艺人的饭吃呢?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就是这个道理。




观众是衣食父母,花钱买票欣赏相声

曲艺节目,乃君子。演员把自已的艺术才华奉献给观众,取得报酬。

观众,演员平等交流。

一方获取精神享受,另一方获取钱财养家。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这是一句老话。它有没有出处,我不知道,只知道过去很多老艺人都这么说,一代代传下来了。

为了讨好观众,取悦观众,艺人把观众说成了谦谦君子。要说观众是小人,别说讨赏钱了,能活着走出去都难。其次,艺人告诉观众,你们是我们这些卖艺之人的衣食父母,没有你们,我们就没法生存。言下之意,请您多赏几个子吧。

旧社会,相声艺人撂地卖艺,这么说是必须的。后来,有了相声茶馆,比如北京的启明茶社,天津的连兴茶社,相声艺人不用在露天演出了。露天演出是刮风减半,下雨全无。虽然进了园子(即茶社),可依然不收门票,敞门入场,说完一段,再由伙计下去要钱。讨赏钱之前,艺人还必须说这句话,把观众说舒坦了,人家才肯掏钱,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解放后,相声演员有了单位,有了固定收入,后来又有了职称,有的还有了职务。虽然还是说相声,但与观众处于平等的地位。既然不用向观众讨赏钱了,这句话当然就没必要再说了。即便要说,也只会说“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不是真心话,可就没人知道了。

郭德纲的德云社是自给自足的民间相声社团,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观众的支持,观众尤其是纲丝的的确确是德云社相声演员的衣食父母。我相信郭德纲在台上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绝不是客套话。他说这句话应该是打心里感谢他的衣食父母,让他的这些衣食父母千万不要抛弃他,要永远支持他。

我是作家萧陶,悟空问答爱好者。更多的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关注不迷路。

您若玩百万英雄,别忘了用上面这个邀请码,可获得一张复活卡,可以救你一次命。你好我也好,大家都好。




旧时的艺人都是在街市巷口公开卖艺,收入的多少全靠观看的人自愿付钱,如果不是君子,就会白看卖艺而不掏腰包,那么艺人就只能饿肚子了,所以只有君子才会布施艺人,让他们可以生存下去。




前边几位答主说出了几个观点,但我认为都没说到点子上。

听了老郭郭德纲这么多年相声了,这句话都听的腻了,但要说出处,网上还真没记载,公认的出处是郭德纲说的压轴小曲儿《大实话》里边的一句话,曾记得早年间有那么句古话,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按照郭老师的意思,是早年间的古话,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是出自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野人可能指的是老百姓,这个君子可能是君主的,我语文阅读理解不好,大概意思是如果没有贤明的君主就没办法管理好老百姓,没有老百姓就没办法供养君子们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而郭老师是自己改编了一下: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如果有下句,我觉得可能是没有艺人不显君子。

没有欣赏小曲儿小调评书相声的高雅君子,就没办法养活这么一大群卖艺之人。同样没有这些唱曲卖艺的,怎么显得那些雅人的君子风范,当然,后一句是郭德纲不敢对衣食父母说的。

细想也是,往俗了说,如果没有广大娱乐圈吃瓜群众的凑热闹,现在的唱歌跳舞明星哪会那么火那么赚钱?往雅了说,没有当代文化人的君子品味修养,那些交响乐芭蕾舞什么的演员怎么活?

老郭说这话的意思,一是感谢观众衣食父母,是这些来看相声的君子才支撑起相声乃至娱乐圈这个行业,是他们才让自己有钱赚,夸观众的意思。

二呢,也是告诉观众,大家是平等的,心连心,甚至艺人低观众一集(衣食父母么),不必带着崇拜的眼镜来看明星,明星也是你们这群君子父母养的。

看现在的粉丝追星,各种狂热,把艺人当作偶像崇拜,自己低声下气,为了偶像什么都可以做,可能大家都忘了谁是衣食父母这个事实,老郭也是看破不说破,点醒大家而已吧。




很直接的意思,就是做艺的靠的是有君子之情的观众,其实这是有着一些旧社会习性在里面的,听过老郭的相声的观众,或多或少,都听老郭讲过,以前的艺人,多是在大街上撂地表演,凭借本事来吃饭,那么,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你在大街上表演,别人有义务给你钱么?没有,靠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已,有素质的观众,觉得你好,就给自觉给点。

所以,需要有素质的观众,即是有君子,才能给这些凭本事的艺人饭吃。




这是演艺界的一句老话,论起源应该是出自古时的街头表演艺人,和这句话相应相合的应该是“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大家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应该都见过街头表演,从胸口碎大石到评书不一而足。由于是临街而言,来者不拒,所以对于收费也没有统一标准。一段表演结束,就会有人端着个铜锣来找大家收钱。

这时候给钱与否就全由观众自己,有的人觉得好,一高兴就多给些,但大部分人也就是给个三五子意思意思,更有那些光看表演不给钱的。

对于那些给钱的,艺人就将其形容为君子,相反的,则是小人。

试想,如果所有人都看完不给钱,那么谁还敢干演艺这个行当,所以“没有君子不养小人”可以说是当时非常贴切的一个形容。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收费标准也在改变,虽然也有路边卖场的依然秉持着自愿给钱的习惯,但是德云社这类的则是一开始就建立起了收费处,那么郭德纲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一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众所周知,相声这行最讲究的就是祖宗规矩,虽然时代变了,但是古话还得留着。

其二则是郭德纲讨好观众的一种表示,把台下的人说成君子,哄开心了,别人掏钱包掏得开心,自己表演也得劲不是?

所以如果非要究其深意,就是郭德纲的场面话。

(文丨皮皮电影)




我国封建社会,对人的等级划分非常严格,把所有人按照职业和地位分为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就分的多了,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而古代那些卖唱的,卖艺的,说相声的,带有表演性质等人,统称为优伶或艺人,其身份地位非常低下,位于下九流末尾。古代多个朝代有一项规定,艺人去世后,不准入祖坟。



艺人主要依靠逢场作戏,卖笑说唱来获得有钱有势之人的打赏,打赏来的几个铜板就是他们的生活来源,他们以此为生,并获得一定名位。

因此,在艺人心里,打赏者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要极尽讨好打赏者,把打赏者称作君子。



若没有打赏者支持,艺人在社会上基本上一无是处,论生存能力还不如一个农夫或乞丐。只要艺人在台子上卖力表现时,他们才会得到一定认可。

当然,古代那些大户人家会经常把有名的艺人邀请到自家屋里来卖唱、表演,并且打赏很慷慨,如果一名艺人能多认识这样的金主,那绝对就过上优裕生活了。



但往往是,许多艺人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和活动能力,他们只能在街头露天表演,若运气好,有些行人驻足观看后,给施舍几个铜板。在街头艺人眼里,肯施舍几个铜板的陌生人也是君子。

若没有这些人施舍,街头艺人肯定要饿肚子了,艺人出于感激心理,就会把布施者称作君子。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是旧时代艺人对自己衣食父母的认可。这个话包含了好几个方面的意思。



1,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是对自己的衣食父母行为的认可的说法。艺人卖的是手艺,欣赏你的手艺打赏你,是君子行径,看完了不给钱,也不能抢人家。

2,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是对消费者人格身份的尊敬的说法。旧时代的社会阶层对人的定义很单纯,君子小人之分,没有第四类人,欣赏我的手艺打赏我,您就是君子层面。

3,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是有意识拔高消费者身份和身价的说法。在普遍的农业文明形态下,文化消费是一种相对奢侈的做法。只有君子,才有可能有文化消费的需要。

总之,没有君子不养艺人从根本上是一种恭谦的说法,从人格上定位艺人与消费者之间并不对等,当文化消费普遍成为一份支出时候,本人觉得这样的自谦有点装逼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孟子   君子   艺人   赏钱   衣食父母   茶社   旧社会   古话   大户   相声   本事   观众   演员   演出   街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