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同事都买了香港保险,港险真的好吗?

“香港保险好,香港保险保费低,香港保险分红高,香港保险保障全……全说港险好,买了才知道都是吹出来的,理赔难不说,打个官司还得看香港人的脸色,简直就是内地人的智商税!”

前不久,一个朋友气愤地跟奶爸抱怨港险的问题,他听身边人的建议买了港险,结果到了出险的时候却被拒赔了,闹到打官司,还得跑去香港法院打,累得不轻。

但客观来说,港险倒没有我这个朋友说得那么不堪,它还是有许多优点的,但对内地人来说,港险的优点就有些黯然失色了,而它的限制却更需要内地人关注。

今天奶爸就给大家讲讲港险与内地险的区别。


一、港险的限制

过去,港险的优势很明显,就是咱们开头讲的,保费便宜,保障更全面,重疾险和寿险这样的保障型保险还带分红功能。

这主要是因为香港的社会性质和管理方式决定的。

香港政府对于保险公司的管理比内地要宽松很多,对他们的投资也放的开,所以香港的保险条件一直很不错。加上香港没有内地这样完善的社保制度和公立医疗体系,医疗费用很高,所以保险需求也高。

但是在看它优点的同时还应该知道它的缺点,看一下在缺点的基础上优点是否还那么亮眼。

总体来看,香港保险对内地人的限制有三点:

1、买港险必须得用香港卡

入乡随俗,在香港买保险,就必须得在香港开户,使用香港的银行账户办理手续。虽然香港银行很多,但是大都对内地人有一些限制,比如要提供居住证明,或者需要拥有一定的资产。

对于普通的内地民众来说,不一定能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开不了户的话,内地民众要买港险,一般有两种方法。

第一是找在香港的亲戚朋友帮忙办理,但是内地人在香港有亲戚朋友的少之又少,很难通过这个途径去购买保险。

第二种是把钱给到保险中介或者保险公司员工帮忙办理,这种方法容易一些,但是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你购买保险的资金比较大,比如十几万甚至几十万,那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可能会直接卷款跑去国外,你想找人都找不到。

当然了这种情况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2、港险的无限告知原则让理赔变的困难

港险的健康告知标准和内地的不一样,内地保险是最大诚信原则,即保险公司问你什么你就要答什么,没问到的可以一概不答,但港险是无限告知原则,就是不管问没问,只要你曾经有过健康问题,大病小病都得告诉保险公司。

但是人的记忆都有时限性,如果曾经生过某个小病,医生说了没什么问题,我们也没在意,忘记也很正常。

可是到了香港保险公司那,就算违背了无限告知原则,后期理赔时很容易产生理赔纠纷。

3、香港保险不受内地法律约束

香港有自己的司法体系,所以保险也只跟香港法律挂钩,内地的法律是无法约束它的。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遇到理赔纠纷时,需要到香港打官司,并且要遵从香港法律判定的结果。

且不说香港律师费特别贵,就算请得起律师,也没法保证在面对内地人与香港人的时候,香港法律能有绝对的公正。

而且打官司经常还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了的,如果需要多次,就得在香港内地两处跑,不是一般的麻烦。



二、内地险的优势

内地的保险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无论是从行业环境、监管制度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不会输给港险。

1、保障不比港险差

就拿重疾险来说吧,虽然内地的重疾险没有分红功能,但是保障早就不比港险差了。

以前国内重疾险只有三四十种重疾保障的时候,香港保险已经有了七八十种重疾保障,还附带轻症赔付,确实是很不错。

但现在不一样了。

内地绝大部分重疾险的疾病种类都有上百种,同时包括了轻症和中症的赔付,而且不像香港保险那样轻症会占用重疾的赔付额度。

再有,像癌症这样的重大疾病,香港保险是有器官限制的,只保指定器官的佩服(一般是8-12种),指定器官以外的比如胰腺、胆囊等部位都是不保的。

这样一对比,是不是觉得内地重疾险会更好一些?

2、分红并不是保障型保险的主要目的

分红,大概是港险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但实际上,对于保障型保险来说,分红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买保障型保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范和抵御风险,是补偿经济损失,分红只能说是锦上添花,但如果真的想靠保险赚收益,内地的年金险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而且稳定性要比港险强许多。

3、内地保险理赔率真的很高

很多人觉得内地保险理赔率低,一出事保险公司就各种借口拒赔。但实际上,内地绝大部分保险公司的理赔率都在98%以上。

我们要明白,保险公司是否理赔,都是按合同规定上来的,很多人之所以被拒赔,是因为在买保险时没有了解清楚该保险的免责范围和保障范围。

如果出险的时候符合保险合同上的理赔标准,那保险公司是肯定会理赔的,就算保险公司真的硬要拒赔,那往法庭上一告,他们也必须得按合同办事。

现在内地的保险行业越来越规范,国家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加上保险公司越来越多,竞争强度大,真的不会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到处找借口。

而且现在互联网保险兴起,你在网上买保险,保险的所有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你想知道的都能知道,不存在被骗的情况。

这也是未来内地保险的趋势,因为互联网保险公司运营成本不像线下那么高,保费便宜,所以选择互联网保险的人也越来越多。



综上所述,内地的保险真的不比港险差,咱们内地人也真没必要大费周章去买港险。

如果你想知道内地有哪些优质的互联网保险,可以关注@奶爸保,去奶爸的主页看看,有许多互联网保险的测评,还有关于保险的许多知识与攻略,看完你就知道该买什么保险以及保险该怎么买了。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询问奶爸,我会认真给大家解答问题。

觉得有帮助的话,就给奶爸点个赞吧~




感谢邀请,很高兴与大家分享。

一般每家保险公司都会根据自己公司的发展情况设计产品,推向市场。并非某一类型的某一个产品能满足所有特定需求的人们。大家能够根据需求匹配到自己适合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举个栗子:重疾险

每家公司设计的产品构架不一样,但是梳理一下后,大家考察以下几个纬度就可以推理出适合自己的产品。

纬度一:疾病保障的种类、每种疾病的定义阐述、保险条款对每种疾病发展到某种程度的节点认定及理赔标准。

考察的意义在于合同对疾病种类覆盖的广度、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理赔的深度及合同条款对于理赔的宽松度。

纬度二:保费费率

考察的意义在于花同样的本金能获得多大的保额。

纬度三:免责条款

考察的意义在于能否给保单在条款上松绑,某种程度上降低理赔难度。

再举个栗子:理财分红险

分红险,最重要的是看回报,计划书上的只是预期参考,根源当然要看历史分红数据,这样实际上大家买的预期才靠谱啊。相关数据各家公司官方都有披露!

我认为以下几个纬度很关键:

1) 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比率数值越高,代表保险公司偿付债务的能力越强。

2) 自由盈余

自由盈余数值越大,表示保险公司有更高的能力去应付市场波动, 更能保障兑现建议书上的承诺, 让红利派发稳定。

4) 历史数据/红利实现率

考察保险公司产品的历史分红数据样本可以推断未来大概率可以实现的分红利率。

5) 市场占有率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可以作为有效的参考,更加明智的作出合适的选择。

以上所述并不针对某家公司及特定之产品,仅代表个人观点!




从实践出真知的角度出发,杆姐联系了去年从内地赴港投保的H女士,在大陆工作十余年的香港人阿亮先生(在香港和大陆分别购买了数份保险),以及香港和内地的数名保险从业人员,对比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官网信息,首先来梳理下那些坑人的香港保险谣言。

看完这些谣言,你基本会明白很多人去香港买保险,重点根本不在买保险本身。也只有破解了这些谣言,才能让你看清楚你到底适不适合买香港保险。

谣言一:费率低、保额高?

在不少知乎回答和分析香港保险的文章中,对香港保险的优势分析常常提到的第一条就是“费率低、保额高”。这一点杆姐真是不敢苟同,因为大陆和香港的险种实在太多,不知道这些回答和分析文章是如何轻而易举得出这个结论的。

对于购买保险的人来说,所谓的平均“费率低、保额高”这个结论毫无意义。因为不同的险种和产品千差万别,假如100个香港保险产品都符合这一点,但你恰好买了第101个,这个所谓的优势对你也毫无意义。

更重要的是,这个信息恐怕在对于现在的险种来说并不合适。来点实际例子吧。

以H女士购买重疾险为例,34岁,健康,不吸烟,无住院记录。如购买香港友邦加裕倍安宝,保额为5万美金(330995人民币元),年交保费1130美元(7480.487人民币元),赠送升级保障(首十年)和免付保费附加契约(如图1)。

图1.H女士购买香港友邦加裕倍安宝的保费和保额示意图图片来源|H女士提供

如果H女士购买内地的华夏常青树2016,保额为330000元人民币(49849.6956美元),年交保费为7530.6元人民币(1137.5701美元),轻症可最多赔付5次,轻症可豁免保费(如图2)。

图2.H女士购买内地华夏常青树2016的保费和保额示意图图片来源|H女士提供

单从费率和保额来看,上述两种产品的差别可以说非常微小。更不要提内地不少保险公司提供的网络销售的消费型重疾险,费率更低。更何况要购买香港保险需要赴港签合同,来回的机票和酒店住宿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定有人会跳出来说,香港保险有红利,保额会增加。事实是“会长大的”险种在内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杆姐今年才为家人购买了一个类似的产品。客观来说,近两年内地保险行业的变化很大,险种更丰富,也有不少险种被禁售了。所有很容易发现不少关于两地保险的对比与现状相差很大,老旧信息太多。

当然后面杆姐也会分析H女士以及不少内地赴港购买保险的人,重点根本不在购买保险本身这件事儿上。

谣言二:就诊医院有限制?

关于就诊医院,香港保险是针对全球的医院,有指定名单。内地的保险普遍是仅针对内地的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跟内地不同保险公司咨询,有的保险公司甚至根本没有针对境外医疗的险种,有的保险公司有少量的险种,但是费率很贵)。

但这是否可称其为香港保险的优势,杆姐认为还是因人而异。

毕竟中产或小白领家人生病了,大多数人并没有去境外就医的资金支持。

当然买重疾险的话,这并不是问题,因为重疾险是确诊后就能理赔。拿到理赔的钱,可以自由选择在国内治疗还是去国外治疗。影响较大的是医疗险,直接关系到你在哪家医院治疗能够理赔的问题。

如果你生活在内地购买香港医疗险,就要注意就诊的医院是否便利。H女士告知杆姐她所购买的某香港保险,针对她所在市的三甲医院基本囊括在内。

但杆姐查阅该公司截止2016年2月5日所提供的内地医院名单,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至少某些服务项目,不是内地的三甲医院都能享受。

比如该保险公司提供“免找数服务(即出院时保险公司直接替你付款,你自己不用先自行付款再申请保险金)”,请看图3,其中有的省市提供“免找数服务”的医院名单确实比较少。

图3.某香港保险公司国内医院出院免找数服务的医院名单 图片来源|友邦保险官网

当然,保险合同上也明确告知,无论是就医理赔还是提供其他服务的医院名单都是变化的,逐年会新增一些医院。同时,咨询香港的保险从业人员,发现一些知名的香港保险公司(如X邦,X诚)提供的内地医院名单基本是覆盖了国内大多数三甲医院。

但这些医疗保险的险种并非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以至于X诚的保险销售员直接建议杆姐就购买内地的医疗保险。

如果你有在海外工作或生活的需要,当然还是购买香港保险或当地的保险更方便和实惠。如前面提到的,内地的保险普遍是仅针对内地的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有的保险公司甚至根本没有针对境外医疗的险种,有的保险公司有少量的险种,但是费率很贵。如X平保险公司的保险经理举例,近期一名42岁的男性购买了该公司提供的全球医疗险,仅为消费险,每年保费高达一万到两万。

谣言三:理赔难?

关于理赔,是每个购买保险的人都关心的一大问题。但香港保险理赔风险大这一说法,杆姐认为基本就是一个谣言。

对于核保,香港保险公司秉承的是“相信原则”,以投保人告知为准,而基本不会去核查你之前的就医记录。杆姐咨询X诚保险公司,能否提前做个全身检查,以免理赔时发生纠纷,被无情拒绝了,因为保险公司并不想承担这笔不菲的体检费。

杆姐提到自己之前体检时,曾被医生告知某些方面存在健康问题,但并不需要治疗,只是要注意休息。针对这个情况,保险销售人员说,为帮杆姐申请一个免费的专项检查,公司再视情况是加保费,还是可以买重疾险,但拒绝赔付这项癌症险,或拒保。

因此告知为主,确实存在风险——因为投保时不审核,理赔时保险公司却是会严格审核你的就医记录的。而在三甲以上医院,你的就诊信息保险公司基本都能查到。

那么,如果你要去香港买保险,一定要充分与保险销售人员沟通,最好提供近年来的体检报告,事前说清楚,哪怕被加费也是值得的。以免理赔的时候才发现。居然数年前某次了为了占保险的便宜,被拒赔了。

另一说法是香港保险条款规定细,容易不理赔。事实上,条款不明确,阐释空间大,才容易发生纠纷。

当然,要注意,香港保险理赔确实存在的一个风险是,如果关于理赔发生纠纷仅适用香港地区的法律。香港的律师费很贵,因此很多人担心到头来,费时又费钱,只能认倒霉。

杆姐咨询了香港保险从业人员,得知确实有被拒赔的案例。原因就是投保时,想当然认为不用告诉保险公司详情,结果理赔时被发现有做手术的记录,尽管在投保人看来是小手术,但手术的性质是由保险公司来判断的。

香港保险对待个人健康的规定,比内地保险更细致,比如要区分吸烟和非吸烟的情况(两者保费是不同的),因此如果你真的打算在香港买保险,就需要详细告知保险销售人员你的健康状况,比如体检报告、输液等,越详细越好。

如果一个香港保险销售人员告诉你这些不重要,没必要,请远离这种不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

如果发生纠纷,最有效和快捷的方式,还是跟保险公司协商解决。其次是跟香港保监局投诉,不得已才走诉讼途径。

总之是给钱之前,尽量谈清楚,一切都还有转机,大不了换家保险公司,换一个产品而已。

谣言四:轻症赔偿不给力?

当看到一些所谓的保险专业人士,提到香港保险中某些癌症不全额赔付,而是分评级部分赔付时,宣称内地保险在这点上更有优势时,杆姐真想抽他各大嘴巴,让你家人赔一个试试?!

以近年来内地保险公司赔付较多的甲状腺肿瘤为例,内地的重疾险,该病种是属于理赔的重疾之一,不幸的是杆姐的家人今年就罹患此病。

这个病,主治医师在绝大多数医生总是说这个情况说不清楚的(不敢下定论)大环境下,自信地大声告诉杆姐:“这个毛病我动过刀的病人,管你一辈子!”因为发现得早,确实一点不要命。

虽然保险公司爽快地理赔了小几十万,但如果我的这位家人以后不幸患重疾,却不能再购买一份重疾险或医疗险了,因为会被拒保。

对甲状腺肿瘤不分评级的当重疾理赔,内地保险公司也是叫苦不迭,当重疾赔,大大增加成本啊(看前文华夏常青树2016的栗子,重疾赔33万,轻症赔的不到7万)。

反观香港重疾险,对甲状腺肿瘤的评级赔付(条款如图4,根据不同评级来判定是否当作重疾理赔),就非常人性化。当做轻症赔付,以后如果患重疾了,这份保险还可以真正起作用。

图4.某香港重疾险计划书截图 图片来源|保诚保险重疾计划书

谣言五:交保费难?

至少目前来看,购买香港保险,要续交保费并不容易。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

1.办理香港地区的银行卡。除了证件(大陆居民身份证,港澳通行证或护照)外,还需要开户人住址和姓名的对账单。这还没完,香港的银行有最低存款的限制,否则就要收取账户管理费用(一般按月或者按季度收取)。

2.在内地办理有香港一卡通功能的银行卡,但是同样有最低存款限制。H女士就是看到几十万的最低存款限制,直接选择了第三种方式。

3.曲线转账给香港保险代理人(如你在香港的亲友或保险代理人的亲友的内地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再让对方转给保险代理人,保险代理人用自己的香港银行卡代交费。前提是你的保险代理人足够让人信任。一位香港宏利保险法经理告知杆姐,香港法规规定 ,保险经纪人不能直接收取客人的银行汇款。因此只能曲线转账给保险代理。

4.本人去香港续保费,这个成本就不低了。

当然也可以选择电汇、支票等方式。

因此,续交保费的便捷程度和成本,也是你需要考虑是否购买香港保险的一大因素。

谣言六:只适合高净值人群?

回到开篇提到的问题,很多人买香港保险重点并不在保险本身。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10年来(2007-2016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持续上升,同时对比香港保监局披露的香港个人新造保单保费,2007-2016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占比分别达到了6.54%、5.49%、6.57%、7.56%、9.09%、13.17%、16.75%、22.35%、24.70%和40.59%。

如此“突飞猛进”,难免有人质疑普通中产或白领贡献的几万美元一单的保险,到底贡献率有多高?

而高净值人群把钱放到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买保险,从这个口岸钱就能自由地在全球流动了。可以作为海外资产配置,也可以为移民做准备,也能避免以后可能产生的高额遗产税。

但杆姐并不能够完全认可这种观点。

首先,不管在哪儿买保险,都应该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投保,多对比产品本身的性价比,毕竟这保费一交就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一年几百元的保费差距,拉长到20年来看,也不是小数。

其次,买保险买的是放心。如果你把钱放在一个篮子里总是担心,即使买了内地的保险,也寝室难安,何来的保险效果。与其如此,你不如多花点心思研究香港保险产品,买个性价比高的。

折腾点,但能安慰自己,我是持有海外保单了,即便未来走势不好,至少我还有一份美元保单在获益。尽管只有几万美元,总归你的钱没有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

最后,购买香港保险也是中产可以尝试的一种海外资产配置方式。对于大多数忙碌于工作和家庭的中产来说,要进行更大类海外资产配置并不容易,买股票(看数份英文的公司年报并不轻松也未必准确),海外买房(市场、地段、交易费用都让人头痛)。而买一份香港保险,相对容易,且回报率基本在5%左右,比存银行强吧且风险小。

你是否适合购买香港保险,除了考虑保险本身的性价比,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内地及人民币的长远发展。

PS香港保监局公布的《2016-17年报》(阐述保监局于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内的主要工作及未来计划)中提到“我们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向保单持有人收取保费征费。”据跟香港保险从业人员求证,这项新增的收费项目对保费的影响微乎其微。




我有朋友就做这个。

个人建议,如果是内地人买香港保险,买两种就可以,一是重疾险。这个要看清是包什么重病的,价格不同。二是人寿和基金。

千万别买一般的医疗保险,虽说现在香港保险公司都会承认国内三甲医院的费用单,但因大部分人有社保,这一部分是真没需要。

如果你买重疾的,不管在哪,坐飞机飞到香港医是很简单的,香港的私家医院用的药都是最好的,医生开药时和先知道你的保额。而且香港在很多大病的治疗效果都是排世界前列的,癌症治疗有一些比美国更强大。

知道为什么香港人是全世界最长寿吗?除了养生,香港的医疗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大部分香港人都会买一份医疗保险,急病大病就看去私家医院,慢性病或是后期的跟踪就去政府医院,就和内地人来香样买保险一样,大病或是癌症就飞香港医,后期的调理就回本地医院。

当然,在香港买保险要找一个真的是香港人的保险经纪人,在找医生,理赔等你基本上只是签名就可以。

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发表,我会尽力帮助回答




选择香港保险,只是处于另外一个法律环境下,签订了一份金融产品合同,仅此而已。

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案例,聊一聊香港保险。


一.香港保险的优点

正是由于香港的经济环境、法律框架和内地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香港保险相对于内地有很多优点:

1.重疾险保费便宜

由于香港的人均寿命更长,所以死亡率、重疾险发生率都会比内地更低,所以香港重疾险产品定价会有优势,也就是说保费会更便宜。

相同保额的重疾险,保障接近的情况下,港险普遍比内地的老牌公司(例如平安和新华)要便宜,但是对比一些新兴的公司(例如天安和工银安盛)要贵,所以并不能一刀切的就说香港保险就是便宜。


2、重疾险存在分红

香港大部分重疾险都是有分红功能。虽然分红是不保证的,但是购买 50 万保额,几十年后,保额是有机会增长到 70 万的,这是香港重疾险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3、差异化定价

香港的保费会区分吸烟和不吸烟,所以如果不吸烟的人购买香港保险,会比吸烟人群便宜 20% 左右,这就是身体健康最直接的优势。


4、部分病种理赔宽泛

香港每家公司的疾病定义和赔付条件都可以由公司自己制定,所以自然会出现一些病种,香港的疾病定义和理赔条件会宽松。

比较典型的就是脑中风后遗症,内地要求在确诊 180 天后仍然留下神经系统的永久性功能障碍,而港险一般不会要求 180 天,有的是几个星期,甚至有的是 24 小时。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一些病种国内的理赔也会更加有优势,总体来讲对于高发的十几种重疾来讲,内地同香港疾病定义差异并不大。通过 1-2 个例子,然后一刀切地说香港重疾理赔更宽泛,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二.香港保险的不足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人,自然也就没有完美的保险。由于香港独特的市场环境,有明显的优势,就一定会有明显的不足。


1、关于拒赔

香港重疾险遵循的是最高诚信原则,不可抗辩条款跟国内的用法根本就不同,用户在告知的时候更加接近无限告知,所有重要事实都是需要告知。

所以近期我也遇到了多个由于甲状腺结节未如实告知,购买香港保险后被拒赔的案例。

举个例子,就算小A同学由于疏忽大意,忘记告知甲状腺结节,如果不幸罹患胃癌,在香港是有很大概率拒赔的,而这种情况下,在内地保险公司拒赔的概率非常低。


2、关于理赔时效

我已经接触了几个案例,在香港理赔用了3-6 个月的时间才出结论,而国内是条款规定30日内保险公司一定要出理赔结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由于保险公司在国内受到强监管,所以会更加规范和人性化。

当然3个月才出理赔结论的,这个肯定是个案,并不能代表全部情况,不过还是有这种情况发生的。


3、关于癌症

港险一般会把T1N0M0期的甲状腺癌列为轻症,只能赔20%左右的保额,而在国内甲状腺癌也是属于重疾的,可以获得100%的赔付

甲状腺癌实在太高发了,基本都是内地各大保险公司理赔最多的重疾,香港保险把这块的责任减轻了,所以价格便宜也是有原因的。

除此外,国内对原位癌是没有限定哪些器官才赔的,但是香港有的产品会限制只有在某几个特定器官的原位癌才能获得赔偿。


4、体制差异

就像我们开头说的,其实香港和内地最大的是体制差异,具体影响在保险的方方面面。

  • 投保便利性:购买香港保险首次一定需要在香港签约,由于保单用美元计价,所以第二年缴费并不是很方便,如果没有开具香港的银行账户,很多人会遇到缴费困难的情况。


  • 理赔金:我们知道内地是存在外汇管制的,理赔金过大时没办法兑换成人民币的,所以很多人会采用很多不合规的手段把理赔金带回内地,这里面存在不小的风险。


  • 发生纠纷:如果发生理赔纠纷,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可以受理不超过100万港元的理赔投诉,但是处理一单投诉平均需要4-6个月的时间。如果协调无果,那就需要聘请律师在香港打官司了,一切要按照香港法律标准来。


三、写在最后

买保险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相同的产品,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结论。


今天的文章不是想证明香港保险好不好的问题,更多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最近的确看了一些案例,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一下大家。

这是世界是多元的,无论香港重疾险、新加坡定期寿险、美国保险都是由自己存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就是,投保前你要深刻的认识这份保单。


无论做什么,都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也许是我们人生的终极课题。

粉丝限时福利!女神节期间(3.6 - 3.18),点击我头像,私信:女神。即可免费获得价值 87元 【三大课程】。如何为父母投保?如何为孩子投保?女性如何投保?干货干到牙疼!



我从事香港保险有6年时间,研读了内地保险条款和香港保险条款无数遍,还是有资格来回来这个问题


总体来说,香港保险是比内地保险有优势的,比如同样条件下,香港保险的保费更便宜、人性化的多重赔付条款给于的保障更全面、条款对重疾的定义少些套路和门槛,理赔也就更宽松,特别是在医疗通货膨胀情况下,香港保单有分红,岂不是更好?

顾虑香港保险理赔难的,需要客观理性对待:第一,相对内地保险,香港保险的理赔时效性确实不如内地保险这么快,毕竟在内地有随处都是分公司和营业网点,提交资料当然快,而快递理赔资料过去香港还要3天左右呢,但根据保诚的官方理赔数据显示,危疾理赔平均在6个工作日,这样看来,理赔时效性香港保险也就比内地保险稍微慢几天而已;第二,香港保险的理赔比内地保险更宽松,宽松源于保单合同对疾病的界定,对比了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的合同条款,内地保险对疾病符合理赔要求的条件上,很多疾病是门槛更高,也就不容易触发理赔;第三,香港保险的理赔是不需要赴港的,只需要提交理赔申请书、诊断证明、病历报告等等即可。


有关香港保险更多问题,也可关注本人公众号:港险大叔,我愿意为您答疑解惑!





很多大陆居民,热衷购买香港保险,觉得香港的法治比我们内地成熟,理赔会比内地容易,香港保费低,分红高。真相真的有这么美好么?今天聊聊香港保险的几个真相:

1.香港保费更便宜,性价比高?

香港重疾健康保险的性价比是针对香港居民,很多香港保险产品针对内地居民会收费贵些。

2.香港储蓄型重疾健康险保障更全面?

香港的保险产品,并不是基于咱们国人数据统计分析出来设计的,很多疾病,有地域差异,我们得的概率很高的,可能他们并不保障。而他们某些保障的疾病,我们得的概率很低。

另外,很多国内保险公司也会对产品创新,譬如:小孩生病,大人耽误工作照顾小孩,有陪护金补贴;运动锻炼身体,赠送保费等。

3.香港大部分保险公司,重疾险会赠送保额?

香港很多保险公司会有额外赠送重疾保额,看上去保额很高,但赠送的保额,基本都有保障期限,并非保障终身。

4.香港保险分红高?

由于香港的投资运作环境比内地成熟,整体的投资分红收益比内地高,而且计划书的利益演示相当可观。但需要明白,分红利益演示都是不确定收益,香港是自由资本市场,保险公司破产重组时,除开合同约定的确定保险权益,分红利益是要打折扣。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汇率风险,长期型的重疾健康险,不是交一两年,而是交好几十年,保障也是终身。香港保险合同一般是美元或港币给付,如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是6.6:1左右缴费,未来是1:1 or 10:1领钱,我们需要自己评估风险,看空 or 看多中国。

但请记住巴菲特曾说过:没有人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赚钱的。而对于大额保单,还需要考虑外汇管制和CRS征税这件事情

5.内地居民理赔响应不及时。

为啥说理赔响应不及时,香港保险主要针对香港本地居民,如上次九寨沟地震,国内大点的保险公司都会就近组织出险小组,排查事故地是否有自己保险公司的客户,开辟绿色通道就医,理赔。而香港肯定没办法快速响应,需要出险客户或家人来主动报案。如果地震发生在香港,香港的保险公司肯定会做出快速反应的。

所以居住在哪,优先就买哪的保险更合适。如果有多余的闲钱,可以进行多元化组合配置。

6.异地理赔纠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如客户出险理赔,需要港籍专科医生,或指定的香港医院/境外医院时,来回折腾的成本也跟着上来了。当遇到争议纠纷的时候,赴港打官司,需要时间和精力成本,也是需要评估

以上,是整理的一些香港保险知识点,希望帮助大家选购香港保险时,能评估下风险后再做决定。欢迎留言交流~




2008年,国产奶粉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至今九年过去了,国产奶粉依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进口奶粉,哪怕每罐要贵上一两百。

保险,也是如此。一直以来,国内保险业通过设置文字陷阱,咬文嚼字,降低理赔率。以及保险业务员通过各种拙劣的手法欺骗消费者,导致大批人中途退保后损失惨重。国内保险的口碑,可想而知,虽不能直接与危机时刻的国产奶粉相比,但是关于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段子随便一搜就是一大把。

香港保险不一定就有多好,但是就如同进口奶粉一样,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就会天然带来一些信任优势。

吸引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最主要是香港保险具备有费率低、收益高和覆盖广这三个特点。

分红类的产品收益较高,健康类的保障范围较广。同一类产品,同一个人,用同样的保费可以买到更高的保额。买保险最关心的问题,一句话就能说清了。

香港的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加上人民币和港币之间存在汇率计算,所以价格相对便宜。

在保障型险种中,同等投保条件下,香港的费率低于内地 20%~50%。保障责任更全面(如意外险通常不仅含意外身故、伤残等赔偿,还提供门急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高保额投保无需提供额外审核资料;一直都奉行“不可争议”条款等等,深受好评。

香港的分红保单平均回报率为每年4%~5%,内地的为3%左右,而且免责条款比较少。与国内保险虚假宣传的高回报实际低收益相比,香港保险优势极为明显。

香港保险理赔条款宽松,理赔争议少,这同样是极大的优点。

买了保险,真正用上的时候,面临保险公司的耍赖,拒绝理赔,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打官司来赢得自己的合法权益。长久以来,国内保险业的形象一点点变坏,口碑受到极大考验。

香港保险体系健全,监管完善。为保障投保人利益,确保保险公司有健全的管理和财务状况,并对保险投资人提供一个公平及自由竞争的保险市场。

香港金融业发达,保险业是支柱经济之一。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强力公正的监管。在规则之下稳定发展,才能赢得口碑赢得市场,这一点,香港保险无疑遥遥领先。

香港保险监管给予香港保险公司的更自由的定价权,加上香港本身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更高的人均寿命,香港保险在产品定价上确实存在优势。香港保险公司利用香港的地域和制度优势,更多的投资渠道,通过全球内资产配置,实现比内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香港保险还是国内高净值人群规避外汇监管转移资产的重要途径。

这一点不需要多说。

国内保险是“宽核保严理赔”,香港保险是“严核保宽理赔”。

完全一样的文字,顺序的变化,高低优劣一目了然。

国内保险理赔范围仅限于大陆,要求,必须出具国内公安局或是二级以上医院的相关登明文件,如果事故发生在海外地区,那么恐怕要回到国内跑它好几趟相关单位去办理繁锁的手续。香港保险只要提出适当的证明文件,全球理赔,不论客户发生事故时在全球任何角落,申办理赔时只要附上申请书与相关证明文件,邮寄给保险公司即可,不必本人亲自赴香港办理,全国989家三甲医院,甚至有些私立医院也在理赔的范围内。

最后提醒,若想买香港保险,一则要找专业负责的保险顾问仔细咨询;二则要按照香港保险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和国内保险公司相比,投保前后有哪些区别,如付款方式、货币差异、术语、理赔范围和限制情况,以免产生纠纷。

微信公众号:jiabailidiancom 或输入 加百利点靠木 ,欢迎关注。




题主好。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保险从业者,我的答案是:别人买了港险觉得好,不等于一定好,先摸清自己的需求点,再认真比较、了解过香港和内陆的保险,最后再决定买哪里,买什么,切忌盲目跟风。

我看了一下关于这方面回答的,很多结论不完全准确、有失偏颇,就此特地写一下关于大陆人买港险需要知道的一些信息,希望对诸位有帮助。

文章主要从购买人群和产品两方面去讲。文章预计花20分钟的时间去阅读。

一、内在驱动力

购买港险的群体

下图为非官方数据统计配置港险的人群划分、占比于选择险种。

虽不是官方数据,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也就是说,购买港险的人群,大体上的客户肖像是已婚、有孩子的中产家庭、潜力中产,反而高净值人群占比不是这么高(可能也受这两年的政策影响)。

每个人需求点和情况是不一样的,没有哪个同事买的产品,觉得不错,就适合自己的,这太绝对了。

那抛开收入不再说,先分析一下,这些中产、高净值人群购买港险的需求点是什么?找到自己的需求点,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

需求分析

买港险的客户的需求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1.出于对汇率走势的考量:看好美元;或 基于资产多元化配置,选择了港险。

从目前看的话,是美元走强。港险以美元结算。但配置的保险是终身的/105岁,未来是[人民币走强]还是[美元走强],本人持保留意见。不管是配置港险还是大陆保险一样,一样要面对这样的外在风险。

2.做境外资产配置/购置境外保单的需要。

常见于孩子留学、家庭移民等等。

我的建议是有这方面考量的,可以去配置港险或合资公司的保险,具体看产品和去的国家。举个例子说,香港医疗险(高端医疗)对全球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报销额度是没那么高的。这点需要注意一下。

3.产品本身——觉得港险好。

这个问题的话,我的答案是: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才会有这样的结论。

某些香港代理人,拿香港重疾险和国内某些保险公司(个别公司的产品是贵的产品)去比价格和保障得出的结论;某些大陆代理人没有接触过香港保险,凭部分不够客观全面的解说,就去随意诋毁港险,也一样,不客观。

我所接触的网上热推的港险和大陆不错的产品,都各有优势、价格也差不了多少,不好直接说谁好谁不好。

有些人买保险是有跟风心态的,就像题主描述的:看到大家都买港险,他们都说好。事实上真的了解港险吗?不见得。

政策

对于计划配置港险的家庭,国家政策是要了解的。

现在买的话,受外汇管制影响,不能用银联卡支付比较麻烦,对大客户有一定限制,从这里可以看得到国家的态度。

【外汇管制对保险的影响】

钱出去:外汇不得用于投资,购买境外保险,5万美元/年的限制

钱进来:受5万美元/年的限制,钱进来也比较麻烦

除此之外,CRS对配置境外资产需要的群体也是有影响。(具体可以去百度,CRS,这里不赘述了)


接下来讲一下产品方面,基于寿险购买量总占比不高,主要讲一下重疾险和储蓄型保险(理财险)。


二、产品

重疾险

1.同样的钱,港险可以更高?

看和哪个公司的哪款产品比,实际抛开那几款主流产品,大陆保险公司的中上的产品,价格差不多的。

2、保障更全?

【重疾保障,港险病种多???】

国内产品重疾也是60~100种,不单单港险做得到。其实涵盖25种大病,就已经算得上合格产品,理赔率放在那里,用数据说话,而不是看疾病数量多少。关于大病数量,大家不用担心,07年8月起,25种‘高发大病’银保监有规定,大家必须都加上。

【港险可以多次赔付——癌症多次赔付 等等???】

很多保险公司已经做到了重疾多次赔付,部分保险公司,恶性肿瘤(癌症)也可以多次赔付,价格也没有比同类产品贵多少。但不得不承认,部分港险已经做到癌症间隔期1.5年,较之于国内目前大部分癌症间隔期还是3年要先进。

国内目前主流多次赔付是分组3~6次赔付&不分组两次赔付(个人对可赔付5次持保留意见,要看产品,抛开价格,优于单次重疾赔付),部分产品复发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是可以再次理赔的。这点越来越向港险看齐了。

【港险带分红&美元保单、保额转换权

香港重疾险带分红(可能达不到计划书上的额度),长期去看这个保额的增长,还是不错的。但短期20年内优势体现不明显,有一定抵御通货膨胀的作用。

香港主体公司(安盛、保诚等几家)有前十年额外赠送50%保额,且第十年可选择把这部分额度转成终身(肯定要交钱买的)。免核保,对身体每况愈下&经济条件有提升的客户而言,是很不错的。

【大陆VS港险,对轻症的处理不同,谁更有优势?】

身边有保险从业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轻症这个概念。简单解释就是对应重疾而言,大病早期或达不到大病理赔标准的疾病状态的轻一些的病(各家病种设计不同)。

那,轻症有什么作用呢?

说白了,就是好赔了、赔得少了一些。

不管国内还是香港,轻症一般赔付是重疾保额的20~30%不等。区别在于:港险和大陆保险对赔付轻症以后的,保单怎么处理。

一般来讲,轻症赔付后,香港重疾险继续缴费,且重疾保额同比减少;且需要继续缴纳后期保费。部分保险公司会因为保障额度少了同比减少保费、免交一年保费。个别公司和大陆一样,轻症额外赔付,不占用重疾险额度,也算是先进了。

而大陆保险,赔付轻症以后,可以免去后期保费。个别产品需要额外附加轻症豁免的钱才可以免交(如:平安福);个别产品参照港险,赔付轻症后仍旧要交保费,且同比减少同组重疾保额,需要得重疾才可以豁免保单(如:新华人寿的多倍重疾)。

【固定保费】

国内长期/终身型重疾险,如实告知且保单确定以后,保费是不会变的;香港重疾险大部分是不完全固定保费不变的(我是说大部分产品,存在缴费完以后,因为某些非主观原因,但仍旧要继续缴费的情况。当然也有一些重疾险产品是固定保费的)

如下:皆为香港重疾险 关于保费的说明(非同家公司产品)

【关于:香港不赔甲状腺癌】

这个真的是要为港险正名了,港险并不是不赔甲状腺癌。只是对【早期甲状腺癌】做轻症理赔。

港险癌症是除外了早期甲状腺癌。因先有韩国甲状腺癌导致重疾险停售前车之鉴,后有大陆甲状腺癌亦成理赔重灾区;加之医学学术上也将其从癌症“除名”,故而有港险不赔甲状腺癌的谣传。若确诊时较甲状腺癌T1N0M0期严重的甲状腺癌,还是按重疾去赔的。

同理,除外早期甲状腺癌是大陆未来的趋势。但从这点去看,内陆保险对癌症的定义是更有利于客户的。

(左列为大陆保险、右为港险对癌症定义)

但部分内陆保险从业者以此为由,每逢银保监出文件就要大肆转发宣传关于过了xx,买保险就贵了/就不赔甲状腺癌了。以此来‘吸引客户’,真的不怕打脸吗???

【国内:消费型重疾险】

对于我们做保险的人而言,严格来说,是没有消费型保险这一说法的。

消费型重疾险:简单理解是,保障大病和轻症,但期限一般是非终身,多见于保障到60/70/80周岁或20/25/30年(部分产品可选终身);不保障身故,且保障期满不予返还保费。所以有部分客户认为这个钱很可能拿不回来,是消费型。

说一下这类产品的优势:

价格便宜:阉割了保障内容和保障期,所以比一般终身带身故产品,便宜一半,可作为终身型的补充、来增加保障额度。

缺点:不建议只做这一项保障,毕竟谁都料不准风险到底是身故还是大病。而一般这类产品不保身故,纠纷大。保险到期后,没有保障,而60/70岁以后是最需要保险的。

【免责】

身故赔偿:

港险一般一年后身故自杀可赔,未见过多其他限制条件。

大陆保险会带有其他一些条件(常见如:酒驾身故、投保人对被保人恶意杀害),也在不赔的范围;两年内自杀身故不赔,但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除外(港险是有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一年内自杀都不赔)。

下见内陆重疾险身故免责(较为典型的举例,不代表所有保险公司):

个别产品会和重疾免责一样严格(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等也不赔,但疾病中承包的先天性疾病是除外)

下见内地保险(一般情况)重疾险免责。

对于港险的重疾险免责是比较接近的,但相对而言宽松一些。不多放图了。

3.如实告知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在哪里买保险,都要如实去告知健康状况&职业风险等。

国内是【问询告知】,而香港重疾险是【无限告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体而言,内陆重疾保险的核查会宽泛些。

此类案例,自行百度【海港城事件】始末。

海港城事件:保险公司以投保前已出现白血病症状为由拒赔,是合法的。但之前的医疗险却理赔了,因此案件也存在争议,不过多说了,

谨记:香港重疾险对被保人身体核查的更严格,身体已经存在一些小毛病的,还是建议在国内买一份重疾险再做港险配置,才较为稳妥。且香港并无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大陆对带大病投保也是严肃处理,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4.理赔——香港重疾险严进宽出?确诊即赔

结论:严进宽出不见得;所有的重疾都是确诊即赔?不可能。两者孰优孰劣不好断论,各有优劣。

确诊就赔?实在是天真!!!

以下几个图:左皆为内陆保险赔付条件,右为港险。癌症就不说了,已经说过了。

港险对【终末期肾病】(俗称尿毒症)理赔宽松些,对透析治疗没有时限要求。

【脑中风后遗症】:内陆要求是【疾病确诊180天后……定义为永久】,港险则无限时【永久性】且至少持续30天。这里看的话,注意【并】和【指】是两个概念,也就是说大陆是有明确定义的,而港险对理赔条件是在满足永久性神经性损失并持续至少30天才能赔。那么,症结点在于:如何定义永久性,医生会随便断论吗?难道不也需要一段时间治疗才好定论?理赔人员的理解又是怎么样呢?这些都是问题,没有定量的定论,有时候更难下结论。一单一议,如果被保人在确诊后100天身故呢?大陆保险也只能按身故金去理赔了。所以不能直接定论。

这里再补充一下,对多次赔付重疾险,港险也有要求。


【失明】:内陆更为宽松,没有要求双眼必须永久性失去视力。矫正视力低于0.02也能赔(大概程度是:能够感知白天和黑夜)。同理对【失去一眼一肢】,也是内陆保险会定义更宽松些

仅截取部分常见疾病理赔定义,至于理赔孰优孰劣,真的没有绝对的定论。

储蓄险(理财险)

大部分人配置香港储蓄型保单的时候,会选择【英式分红】

因为一眼看过去,计划书上的数字,特别美好。

「美式分红」的现金红利相当于现金,可以在任意时间支取,流动性强。
「英式分红」的复归红利(即:归原红利)相当于保额,只可以在身故时候当做赔偿支付,或者在退保时按照一定比例折现兑换成一定的现金支付

1.从两者特点去看

「英式分红」产品特点:

  • 投资方式:股票类为主,小部分是债券等固定收入产品;

  • 保证回报较少,不确定的回报较多,潜在风险较高,产品复杂,客户较难理解

  • 资产增速快,长线的预期回报率较高

  • 不做现金拍实物,减少了派送和管理费用,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 灵活性较差,早期提取红利需要折算,损失大,且红利提取复杂,每次提取需要与保险公司提出书面申请(相当于“部分退保”);

「美式分红」产品特点:

  • 投资方式:债券等固定收入产品为主,小部分是股票类产品;

  • 保证回报较多,非保证回报较少,潜在风险较低,产品较为简单,容易被客户理解;

  • 现金分红做储蓄生息,实际是以现金红利做滚存,该账户的投资存在风险;

  • 资产增速较慢,长期的预期回报率不如「英式分红」高

  • 现金红利派送费用高、且流动性高,制约了投资收益空间;

  • 灵活性较好,红利可以随时支取,不需要折现,亦可用现金红利缴纳后期保费。

2.适合人群

如果说考虑到给孩子做一份短期的教育金规划,英式分红不太合适。

3.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

「英式分红」短期取现会有一定损失,折算率是以保险公司最终给出的一个回复为准,不确定的。

折现要考虑折扣率,而非直接看保障面值有多少。身故金给付不回你有折现率的问题,越到后期两者差异越小,前期不建议做部分取现(退保)处理。

不管是购买英式分红还是美式分红,本质上脱离不了保险,过分看中短期收益就不建议配置这一块了。

过往数据显示,英式分红投资达到收益有5%~6%,这是高于国内同类型英式分红险的。12%是达不到的,英式分红和美氏分红不同的运作模式,也无法完全去做一个比较,不要被乐观演示所蒙蔽,也要看清悲观演示。

基于自己的一个需求去做合适的配置。

医疗险

声明一下,这里指的是香港的高端医疗保险,和支付宝好医保、各个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不是一个层次的,不要拿来做对比。

1.保证续保?

关于保证续保的问题,我在别的回答里有做一个很明确的回复:

商业医疗险不存在绝对的保证续保。

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

香港医疗险把【保证续保】写进合同,但从大陆法条对【保证续保】的定义看,是不严谨的。

一来,保留该条款的权利;再者费率会受医疗通胀、理赔的影响。至于根据年龄调整费率,是正常的。

摘取了香港几家医疗险续保的解释

优点:尽管后期续保的保障内容会不如之前,能确定的是不会停售。内陆的高端医疗险一般也会提供给客户免审核身体情况的新的产品作为先前产品的续接。总体上差别不是太大,续保这点港险更优。

2、理赔&医疗资源

如果买了香港医疗险,在内陆就诊,需要注意如下三个问题:

  • 就诊医院需符合医院名录。存在不便捷的情况。

  • 内陆就医,报销流程繁琐,没有直付。理赔资料会麻烦一些,病例每页都需要医生签字盖章,这里要先和医生沟通好。

  • 报销明细:香港就医习惯不同大陆:诊断费、手术费贵;大陆:检查费、药品费贵,一旦出现大额医疗理赔,可能相对应的报销额度是不够用的。再者香港医疗险全球就医报销比例也是有区别的。



综上分析:

  1. 港险和大陆保险各有优缺点,切忌一言以蔽之。

  2. 基于对自己需求的理性分析&对两地保险的充分了解,再做出决定也不迟。

  3. 如无移民、看中终身续保的需求,医疗险一般不建议在香港购买。

    看好美元、保单分红(收益不完全保证)和资产配置需要的,可以去配置一部分港险。

  4. 切忌跟风。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想要了解香港保险的朋友们有帮助。有任何保险问题,欢迎头条私信或在下方留言。




1. 在“一国两制”的大前提下,内地和香港的产品和服务确实有较大差异。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是特别行政区之一,享有高度自治权,实行原有的社会体制。在这个大环境下,别说两地不同的保险产品,即使是同一件商品,在两地的价格都不同,例如奢侈品,香港就比内地便宜一些,而地摊货,香港就要比内地贵不少。

2. 并不是所有的香港保险都比内地好。任何事物都是其两面性,保险业作为强监管行业,监管机制不同会进一步增加两地差异。以终身寿险为例,在香港,由于脱退率较低、前期现价低、预期投资收益率高、死亡率低和股东利润要求低等因素,终身寿险的保险费率低且预期收益高。反过来,由于香港人均寿命全球第一,以及长期的低息环境,几乎无真正的养老金保险,而内地人均寿命较短,利率仍未降到极低水平,仍有若干保险公司提供真正的养老金保险,而且非常实惠。

3. 哪些人适合赴港购买保险?一是真正有境外资产或外币需求的人,例如孩子未来要出国留学,自己将来要移民,或者要在海外置业等大额的支出,逐步换汇并以储蓄保险的形式保存起来,以备未来使用;二是需要将资产分散在不同币种的人士;三是有大额财富传承需求(可能要借助离岸信托)的富人;四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高产阶级,通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和服务,保险也不例外。

详细解释请见视频,若有任何疑问或查询,欢迎交流,谢谢。

注:文字不代表视频完整意思,请以视频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香港   保单   保费   费率   红利   内陆   癌症   保险公司   优势   疾病   身边   内地   大陆   医院   国内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