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给大学生的生活待遇是怎样的?

真正的尊重教育、尊重教师,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尊重和尊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都是这样的。

那时候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把大学称为"象牙塔",很美好的词汇。

其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不叫考大学,叫"保送”。由单位推荐上大学,政治第一。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一直到整个八十年代是通过严格的高考选拔上大学。

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不论哪种形式上的大学,国家"全包",包生活包分配。那时考上大学就转户口,叫"吃国家粮"了。每月发20元至50元不等的生活费和粮票,寒暑假也照发不误。那时大学生基本花不着家长的钱。另外,那时大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只要政治上不犯错误,学习孬好都能毕业,还都能分配到理想工作。

但是,那时候上个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推荐自不必说,没有过硬关系只能做做上大学的梦。刚恢复高考那几年,每村一年考上一个大中专生就不错了。所以,那时考上大学叫"鲤鱼跳龙门"。




本人是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大学生,我所经历的情况是这样的:

1. 学杂费、住宿费:都是全免的,困难学生还有冬衣、被服补贴等。

2. 生活费: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50元的,自费;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元的,根据情况评发不同额度的助学金,最高每月补助22元(不同学校好像不同),其中19元是饭菜票,3元是洗漱费。

这是很好的待遇了,基本上是中学时期生活费的3倍多。因为那时候一个普通老工人的月工资也就是30来元,一家人也就是60、70元,而且一般还要养三五个孩子和老人。所以,大学生真可谓是“天之骄子”了。

3、工人、干部按原来工资待遇领取工资上学。

我们班年纪大的26岁,已工作了10年;年纪小的刚满14岁,因此不同情况的都有,但是最可贵的是大家都是认认真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图片源自网络)








五六十年代,大学生包吃包住包分配,各校都有助学金,个人根据家境,自报公议,助学金高的,穿戴和回家路费都够了,校内无任何杂费,外出实习,针对专业学校统一协调管理。

学生都有不辜负祖国培养,服从组织分配,报效祖国的思想




我是1986年上大学的,我们寝室老大,父母双亡,所以拿一等助学金,好像每月19~21元的样子吧!那时国家对大学生是真够意思!




我是六十年代初大学毕业的,一般综合性大学要收书费学杂费,伙食费。书学费就是十元右右/学期,具级城市伙食费6元5至7元5/月中等城市8一-10元左右。:軍事院校和师范院校免交伙食费。

大学设有免交书学费的政策,家庭经济困难的可以申请,设有人民助学金甲等7元5一一8一10元可搭全攴,乙等3元一一5元只夠搭午攴,免费及助学金皆需户口地区级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的证明才能申请。

此外冬季设有寒衣补助,由班主任报学校审批。有些学校还可申请2一3元的零用补助用扵买生活必须品如牙膏牙刷肥皂等。




我只知道工农兵大学生,是定向培养,可以说,派你上大学之前就把以后的工作给你安排好了。工人拿着工资上学,农民记工分上学,并且有外出饭费补助,所有的费用公家出,就跟上班没有区别。




我是78年3月入学,我们的助学金按照家庭人均收入分档次,农村户口全是一等18元,城市户口家庭人均收入不足12元的是二等助学金15元,其它等次不记得了。

我们每人统一发放15元的饭菜票,我的用助学金支付正好。

饭票馍票2角一斤,每月45斤,男生大部分够吃,女生吃不了,每天2角菜票,早晚吃咸菜,中午吃炒菜,每周还可以吃一次红烧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还是比较少的。在辽宁省普通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一级工,工资33元。如果是学习车钳铆电焊等工种的技术工人,第一年的工资是19块钱。而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第一年是试验期,工资是52元,第二年转正,工资为56元。这就是大学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资待遇。




出成果的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自报公议   上个世纪   大学生   伙食费   天之骄子   助学金   人均收入   学杂费   生活费   户口   待遇   分配   工资   家庭   学校   社会   国家   工作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