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公益岗吗?待遇怎么样?

公益岗是近几年对非农业户口的退役人员的安置岗位,大多安排在政府事业单位,听起来很体面的,对有些快退休的人来说,还可以,到60时有个保障,能有工资。

但现在有好多年轻的小伙子,参加这个岗位,头几年感觉还可以,从没工作到有工作,从累的,脏的活到干净,清闲的活。

但时间一久,他们觉得坚持不下去了,有的两个孩子,有房贷,车贷,另一口子在企业上班,两人加起来的收入不到七千元,试问,这样的日子能坚持多久呢?

再是,他们和单位的其他人一样付出,周围有编制的都几乎月入过万,同工但不同酬,与他们收入悬殊太多,心理上会平衡吗?

不知道,别处的公益岗待遇怎么样?有地域区别吗?过得咋样呢?




我就是,我这里是除了工资以外没有别的福利,别人夏天有降温费,冬天有取暖费,平时有各种补贴,干的活比别人也不少,自己想想吧!




公益岗就是零就业人员,每月根据各地政府安排的临时工,合同期满三年,政府只交养老金,医保,也是交最低的基数!工资待遇也根据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就按青海省的工资标准1700元,扣除养老金,医保,所剩无几,拿着一千三左右,单位里福利什么都没有!




个人切身感受:公益岗听上去“名头”不错,但真的不适合长期干,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值青壮年的就业者来说,在养家糊口的经济压力面前,公益岗只能作为临时性过渡,绝非长久之计,能有更好的选择,建议抓紧脱离。

首先,什么是“公益岗”?

所谓的“公益岗”,是政府牵头开发的,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岗位具有非营利性或公益性的特点,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比如我们常见的交通协管员、环境协管员、市场协管员等社区管理岗位,或者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等社区服务岗位,或者机关事业单位门卫收发、后勤保障等临时用工的后勤岗位,都属于“公益岗”的范畴。无论上述何种岗位,一般都具有基础性、临时性的岗位特点。

虽说公益性岗位的招录一般也需要经过岗位公告、报名、缴费、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公示等程序,而且一般派往社区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但他们不占用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并非“铁饭碗”。实际上岗位的服务期限一般不会太长,有的岗位只签订6个月的服务期限(劳动合同),有的则签订2-3年的服务期限,服务期满后,根据岗位需求,决定续签或裁撤。从以上两点来说,公益岗稳定性较差,一般都是临时性过渡岗位。

即便公益岗稳定性较差,但也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有资格报考,通常来讲,公益岗只针对特定的人群,比如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低保人员、0就业家庭成员、4050社保补贴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或去产能的下岗职工等,有些地区也把一些刑满释放人员和戒毒康复人员纳入招录范围,以此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关怀。

根据地区不同、岗位不同,公益性岗位对于学历、年龄上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鉴于公益性岗位多是一些基础性岗位,对于技能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对学历的要求不是很高,比如绝大多数公益岗只要求高中或初中以上学历即可,但是有些岗位则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关键看所从事的岗位对技能要求的高低;再就是一些公益岗位带有“就业援助”的色彩,针对的是年龄较大的就业困难人员或者就业竞争力较小的职工,所以年龄上有些要求男性50岁以上或者女性40岁以上,可以看做是从“在职”到“退休”的过渡。

第二,待遇方面

公益岗位的待遇偏低是最大的特点,其待遇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岗位补贴”,也就是工资;二是社会保险补贴。

一,“岗位补贴”

对于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本质上是解决该类群体的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再叠加岗位具有非营利性、基础性、临时性、过渡性的特点,决定了公益性岗位的待遇不会很高,一般只执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以广西省为例,根据当地社保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应支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30%。

虽然对于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并未有一个一致的标准,但是绝大部分地区一般以最低工资标准为下限,上限上也有要求。也就是说,对于绝大部分地区的绝大部分公益岗位而言,能拿到的“岗位补贴”通常就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基本上1000多元/月,高的地区在2000元左右。

资金来源方面,有的岗位是由财政负责开支,有的岗位则是多渠道出资,比如财政、用人单位共同负担。

二,社会保险补贴

除了“岗位补贴”以外,另一块待遇当属对用人单位进行“社保补贴”,最终受益的还是公益岗位在职人员。

比如山东财政、人社两厅规定,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对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的补贴下限是社平工资的40%、上限是社平工资的60%;

再比如广西省对经营性单位岗位补贴标准是600元/人/月。

对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进行社保补贴的最大好处是能降低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不再需要用人单位额外为其负担社保费用,大大提高其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岗位。

公益性岗位参缴社保,这也是很多公益性职工最为看重的一项,毕竟如果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缴社保,那么所有费用需要自己100%承担,而作为公益岗在职人员,用人单位负责绝大部分的费用,大大降低了参保压力;再者,对于临退人员而言,能大大提供缴费年限和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的储存额,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会有所提高。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就公益岗位而言,从待遇角度出发,每月实际拿到手的待遇并不高,以“岗位补贴”的方式发放,由财政负担或者通过多渠道筹集,通常只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但是,公益性岗位同时也缴纳社保,而且如企业在职人员一样,绝大部分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大大降低了参保压力,这对于公益岗在职人员来说是一件好事。

当然,按照目前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来看,通常只有1000多元,因此对于有养家糊口压力的青壮年而言,公益岗位并非长久之计,也只能作为过渡。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关键是退休后,退休金差距才是重点




我们街道招聘过两个公益性质的岗位,待遇特低,只适合家里有矿的人。[捂脸]

1.社区协管员,要求40左右,社保扣除后,工资3000.

2.交通协管员,要求退休人员,65岁以下,工资1800。


这可是在大北京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公益   待遇   养家糊口   养老金   基础性   绝大部分   社保   公益性   福利   岗位   困难   工资   人员   地区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