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世界杯,米卢为何放弃射手王李金羽,选择平平无奇的高尧?

参加2002年世界杯是国足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虽然在3场小组赛中3战皆败,1球未进净吞9蛋,但这支国足仍然是历史上关注度最高的球队。

由于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谁都想去世界杯露脸,所以最后参加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中就争议很大,尤其是在个别球员的选择上。

李金羽早早退出竞争,他并不是米卢需要的前锋

1977年出生的李金羽是中国足坛少有的极具灵气的射手。李金羽的身体条件并不出色,绝对速度也不算快,但是他的意识极佳,跑位灵活,射术精湛,经常打进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进球。李金羽在比赛中也是极富激情,庆祝动作往往出人意料,因此在球迷中有着非常高的人气。

自从1999年从法国南锡队留洋不顺回到国内后,李金羽不论是在辽宁队还是在鲁能都保持着很好的竞技状态,得分效率非常高,2002年李金羽还以16球成为联赛最佳射手。这段时间正好是米卢执教时期,李金羽在联赛中的优异表现米卢不可能看不到,虽然李金羽也曾经多次入选过国足的集训,但是米卢从来没有把李金羽作为锋线主力来使用。

2000年亚洲杯上米卢带去黎巴嫩的4名前锋分别是杨晨、宿茂臻、谢晖、曲圣卿,其中杨晨和宿茂臻是主力。从那时候就可以看出,米卢欣赏的还是有力量、有速度、有冲击力的锋线组合。

接下来的世界杯预选赛和十强赛中,李金羽虽然也多次入选,但是出场机会寥寥,在替补前锋的顺位中要排在宿茂臻、于根伟、谢晖等人之后,所以从那时候起就决定了李金羽参加世界杯的希望非常渺茫了。

主要原因还是李金羽不符合米卢的战术需要,李金羽把握机会强的特点很突出,但是对抗能力差、速度慢的缺点也很明显,在世界杯的赛场上都是比国足强的球队,身体对抗和速度冲击才是国足最需要的。所以李金羽被放弃也在情理之中。

世界杯前的最后一次集训中,米卢公布了一份25人的大名单,在这个名单中有2人会被淘汰。这2个落选名额主要在张玉宁、邵佳一、肇俊哲、李明、高尧中产生。

而李金羽连这个最后的25人大名单都没有进入,也就是说李金羽的落选和高尧没有任何关系,两人之间根本不存在竞争。

李明的落选才是最令人惋惜的

如前文所述,在大名单的25人中有2个落选名额,主要在张玉宁、邵佳一、肇俊哲、李明、高尧中产生。除了张玉宁已经铁定落选外,其余4人各有优劣,米卢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淘汰的是李明。

1971年出生的李明早在1992年施拉普纳执教时就代表国足出战了亚洲杯,后来的历届大赛从未缺席过,堪称是功勋球员。不过在十强赛阶段,他就不再是主力球员了,在李明最擅长的右前卫位置上米卢选择了更年轻、攻防俱佳的李霄鹏。

而李霄鹏也没有辜负米卢的信任,十强赛首场比赛就一传一射帮助球队3比0大胜阿联酋取得开门红,后来又有多次精彩的发挥。李霄鹏和身后的孙继海组成的右路通道在整个十强赛期间都是国足主要的进攻发起点,在世界杯的3场比赛中李霄鹏是为数不多的打满270分钟全部比赛的球员。这些都足以看出李霄鹏在米卢球队中的重要性。

当时的普遍看法是即使李明已经无法胜任主力,作为替补进入23人大名单还是可以的,毕竟也是为国足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球员。但是米卢连替补的机会都没有给李明,让人觉得不近人情。据说事后队长范志毅还曾经为好友李明出头,找米卢理论过。

其实回过头来看看米卢的23人大名单,在右前卫的位置上,除了李霄鹏外还有速度奇快的曲波、年轻能跑全面的肇俊哲、技术出众的于根伟都可以胜任,所以放弃李明也并非不可理解。

当时还有其他说法,比如李明曾经拒绝过米卢导致两人心存芥蒂、大连俱乐部和足协关系不佳等等,这些都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只能是言者的擅自揣测。

米卢选择高尧自有合理之处

如果说李明的落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么高尧的入选就更出人意料。

1978年出生的高尧是鲁能青训出品,早在1995年就进入了鲁能一线队,当时的位置是前锋。不过1999年桑特拉奇来到后,慧眼识珠发掘了高尧的防守才能,将他放在后腰的位置上效果极佳。当时年仅21岁的高尧就以主力后腰的身份夺得了鲁能队史上第一个双冠王,功不可没。随后几个赛季高尧在鲁能的位置愈发稳固,身体强壮、跑动积极、拼抢凶狠是他最主要的技术特点。

不过高尧为人低调,在群星荟萃的甲A年代他属于不显山露水的,在国家队中也只能算是边缘人物。

我们再来看一下米卢的25人名单,在8名中场球员中除了李铁外,只有高尧一名纯正的防守型中场,虽然马明宇、肇俊哲都可以出任这个位置,但是论硬度和防守能力,还是身材高大硬朗的高尧要更强。米卢的阵容主打442,只设一名专职防守型中场,也就是说在米卢心目中,高尧是作为李铁的专职替补出现在世界杯上的,而且在世界杯前和乌拉圭的热身赛中高尧发挥不错。

后来米卢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他需要一名中场的多面手,我认为那更应该是针对肇俊哲说的。肇俊哲的能力非常全面,可以适应中场所有的位置,万金油属性可以很好地预防中场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肇俊哲比李明更年轻。

至于高尧后来在世界杯上没有获得出场时间,一方面是李铁的状态太稳定了,他在中场的防守和覆盖面积是英超水准的,没有伤病怎么能轻易替换?另一方面不仅高尧没有获得机会,张恩华、区楚良、安琦也没有出场,所以说米卢的排兵布阵没有什么问题。

写在最后

综合来看,当时的国足水平差不多的优秀球员太多,不仅是李金羽和李明,其他落选的谢晖、张玉宁、郑智、彭伟国、高峰、李毅等哪个不是声名显赫、各有特点?只能说是机缘巧合,高尧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




2002年韩日世界杯,在当时,中国足球队的主教练是米卢,他在最后时刻放弃“中超射手王”李金羽,“拼命三郎”李明,选择实力平平的高尧,引发了巨大争议。很多球迷质疑高尧给钱了,所以他获得了参加世界杯的机会,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公布参加韩日世界杯的名单后,米卢也接受了采访。在采访中,米卢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高尧时,他的回答是:“我需要一个中场多面手。”米卢的答案显然不能让人信服,一个实力平平的球员突然入选世界杯名单,其中没有猫腻,我想没有人会相信的。

笔者认为“拼命三郎”李明的落选才是最可惜的,他与张玉宁搭上了末班车,但最终还是未能抵达终点。当时米卢和李明闹得很不愉快,有人猜测是米卢有意把他撤了下来,又或者是有人从中作梗。李金羽我就不说了,反正李明的落选太不应该了。不管是从技术水平,还是从他对比赛的态度,李明都有资格参加世界杯。

那米卢和李明闹得不愉快是怎么回事?在10强赛第1场开打之前,李明认为自己的状态不是很好,为了不拖累队友,所以他提出了不上场的请求。李明的缺阵也给米卢制造了不少考验,因为他是球队的主力球员,临时换人的话,影响确实会很大。不过,也幸好李霄鹏打出来了。

可以说,李明提出不上场是他落选世界杯的导火索,而李霄鹏完美替代了他,解决了米卢的烦恼,所以他才把李明撤除了名单。名单公布之后,没有李明的名字,球迷都炸开了锅。当时范志毅还发文替李明感到惋惜,他是球队的主力球员,但却参加不了世界杯,这着实令人意外。

最后再说下高尧,且不说他的能力如何,他虽然入选了世界杯,但并未获得上场的机会。说得难听一些,他就是过来凑数的。还有,在世界杯结束之后,高尧再也没有进过国家队了。当时米卢说他需要一个中场多面手,1秒钟的时间都不给他,高尧真是他需要的球员吗?显然不是。不过,又不得不说,李明的落选虽然有些可惜,但入选的球员中除了高尧,其他球员的实力都还是不错的。至于李金羽,笔者认为米卢不选他自有他的道理,他当时的状态确实不好,而且无法融入到球队,再加上他在球队的位置也不是那么重要,被淘汰也是意料之中。




在回答你的问题前,先更正你一下问题,是02年世界杯,不是02世界!!02年世界杯中国能够进入世界杯,这个功劳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当时的外籍主帅米卢,不过在最终的入选的25人大名单里,米卢的选择却让一部分球迷看不懂,当时状态和实力都不错的李金羽没能进入到大名单里,而且不只是李金羽入选还有谢晖,取而代之的却是默默无闻的高尧。如今看来,选择高尧并没有啥毛病。因此,问题来了,02年世界杯,米卢为何放弃射手王李金羽,选择平平无奇的高尧呢?那啥,还请各位听我慢慢说来。

射手王李金羽的巅峰实力

2002年3月世界杯之前,李金羽夺得99超霸杯冠军,并以16粒进入成为2002 甲A联赛的射手王。李金羽能成为射手王是有原因的:

  1. 李金羽的当时的抢点意识和跑位能力是非常强的,
  2. 靠队友看出空间,通过奔跑不断寻找射门的机会,
  3. 李金羽有着精湛的射门技术和门前高效的嗅觉能力。

米卢为何放弃射手王李金羽,选择平平无奇的高尧?

李金羽的最大弱项就是速度太慢,而且世界杯小组赛的队手都不弱,李金羽在辽足和鲁能的俱乐部表现的很抢眼,但是在国家队的表现确实一般般。基于这两点原因,米卢就没有把李金羽排到25人大名单之中。

对于高尧入选国家队,有人说高尧上面有人,但现在分析米卢的选择之后,会发现他的做法非常正确。大家都知道当时李金羽并不是不可替代的球员,反而当时队里已经有许多球员和他的位置重叠,在竞争上李金羽反而不占优势。

所以米卢就把目光把投向了高尧,米卢曾经在2000年的时候看过高尧的比赛,当时觉得高尧是一个潜力股技术比较全面,在试训的时候他在场防守很出色,发挥了牵制对手的作用,所以成为了一个可用的选手。

综合对比之后,米卢认为高尧更适合当时的国家队所以把他列入了大名单中,虽然中国在02年世界杯上的发现并不完美,但还是让那里的球迷热血沸腾。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谢谢关注“海逛子”!




02年世界杯选择高尧不选择李金羽,这个不是因为别的原因,第一是因为位置的原因,第二是因为当年前锋线进攻的需求。



高尧最初也是前锋出身,但是2000年左右的高尧在山东鲁能泰山队作为防守型后腰出现,也曾经打过中后卫的位置,防守好,控制面积大,头球能力突出,抢断能力强。他的风格和李铁比较相似,脚法一般,技术能力一般,但是作为防守型后腰不惜体力,场上所表现出来就是不遗余力的奔跑和凶悍的抢断,鲁能队中后场的脏活累活都是高尧在做。这和国家队的李铁的战术安排极为相似。当然,李铁在国家队的三场比赛中,没有伤病,没有什么意外发生,高尧也就在板凳上度过了自己的世界杯之旅。



李金羽的问题不是高尧挤掉了他,而是因为前锋线的人员配置。02年世界杯中国队前锋的主力队员是杨晨,另外替补队员有头球出色的宿茂臻,还有一个能打右前卫能打边锋的曲波,还有一个能打前锋的技术型前腰于根伟。



李金羽的特点是速度慢,身高一般,抢点型前锋。论综合能力,杨晨都比李金羽强大。头球李金羽不如宿茂臻,何况连谢晖这样和杨晨技术特点接近的球员都没有入选。速度不如曲波,需要反击的时候,杨晨、曲波都是有绝对速度的球员。论技战术适应能力,不如于根伟。

另外,还有就是去了世界杯,都是强队,中国队尽管国内各种论调都有,但是米卢清晰地知道,到那里就是被围着打的结果,前锋就是留一个靠速度的反击,当然要选择速度更快的曲波,杨晨之类的球员。

所以,李金羽的入选关键在于技战术的需求,而不在于是谁挤掉了他的位置。

我一直认为李明的落选都和速度要求有关,李霄鹏坐稳了主力,右前卫宁愿选择能打多个位置,速度型的曲波,米卢也不选李明,有这个因素。



整个世界杯中国队的参赛队员,除了铁定的这些主力队员以外,很多替补队员要不是有突出的技战术特点,要不就是多面手。宿茂臻,头球当时是中国队很多比赛的突破点,张恩华、杜威是中后卫的保障,邵佳一是中国队少有的左脚型球员。替补的徐云龙、曲波、高尧以及于根伟都是能够打多个位置的多面手。




首先李明李金羽张玉宁都是个性很强的球员,都是觉得自己能力很强,不屑于搞一些小动作的球员,在足协那里不太得领导的待见,其次李金羽的风格属于门前跑位意识很好,善于抢点的类型,但是在世界杯上很难遇上很好的机会,确实不如杨晨好用,张玉宁也是因为当时前锋因为同样原因而被放弃。最可惜的是李明,李明当时在联赛状态上佳,左右脚均能射门进球,在右路冲击能力很强,和孙继海配合默契,但是因为预选赛被李霄鹏替代,而且后者预选赛发挥的还挺好,于是米卢觉得李明变得可有可无了,不过米卢没想到的是世界杯上遇上真正强敌李霄鹏冲击力还是不如李明,而且在右路和孙继海的配合也不如李明熟练,工于人情事故的米卢最终不愿意得罪中国足协领导而屈服默认了球员名单,结果报应还得太及时了,第一场比赛遇上哥斯达黎加,缺少了李明的进攻孙继海只好自己带球前冲,被对方球员暗算,导致竟然意外的受伤,右路立刻没有了得力干将,很有希望的一场比赛输掉了,米卢不仅被啪啪打脸,而且因为世界杯惨败又没有被中国足协续约,可谓得不偿失。




一说国足打入世界杯,思绪就一下拉回到了中国足球的甲A时代,现在回忆看其实还真是一个相对“黄金”的年底。回忆一下当年的选人背景。

首先说,2002年世界杯的国足人选其实是2001年10强赛人员的基本继承,毕竟首次闯入世界杯的功臣们,如无重大伤病或者状态问题,米卢是必然要带去世界杯的,否则队员们也接受不了。

因此,李金羽落选世界杯名单,话题必须从2001年十强赛说起。当中国队征战10强赛时,李金羽就不在米卢的视野当中!主力前锋必然是郝杨,山东鲁能的宿茂臻是联赛高中锋,有特点有实力,且在2000年亚洲杯为国足拿前4名立下汗马功劳;而曲波是世青赛新星,当年在亚青赛和世青赛都表现炸裂,还在10强赛中获得过首发1次,打入1球。

考虑到锋线上还有谢晖都竞争不上位置,作为99国奥的李金羽、张玉宁基本很难入米卢法眼,毕竟99国奥的战绩十分一般。

考虑到2002年世界杯,国足对手是巴西、土耳其这种强队,前锋配置4人就基本够了。还得是多带防守力量!

高尧其实不能算平平无奇,其实高尧是鲁能1999年夺取双冠王的后腰大闸,考虑2000-2002年期间国足中场以技术型为主,李铁需要一个强力替补备用。

2001-2002年的国足中场,以祁宏、李霄鹏、肇俊哲、李铁、马明宇这几个人为主,年轻点的邵佳一补充。大连的李明因伤错过10强赛被李霄鹏取代,上海的申思不和米卢的思路。但国足的中场硬度全靠李铁来撑着,这个压力就很大!

而高尧是当时甲A为数不多在4-4-2体系下,能完成高强度中场拦截的本土球员,踢球的选位能力、硬度都是够的。那么,带上高尧也是为了给李铁安排一个替补人选。

2002年世界杯人选的组成原则也决定了李金羽难入选:未来潜力名额留给了曲波

米卢带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的阵容考虑还是比较周到的,打算让新人去体验一下世界杯氛围,也是培养未来力量。后防线带了徐云龙,前锋线带了曲波,曲波比李金羽更年轻,那自然也就没有了李金羽的名额。

至于带高尧,还有一层神秘的说法,那就是山东鲁能的球员运气好!2000年亚洲杯米卢靠宿茂臻的头球战平韩国;2001年米卢又靠李霄鹏的横空出世顺利出线。这种情况下,米卢喜欢带山东鲁能的球员也就不奇怪了。




李金羽打不硬仗,除了刚出道时踢的那届亚洲杯,他在国家队乏善可陈,米卢世界级名帅,看得非常明白。李金羽是检饼型,创造不了机会。




提到中国男足,我想大多数球迷还是首先会想起2002年由世界名帅米卢带队成为踢进世界杯正赛的那一批球员。那一代的中国男足作风强硬,能打硬仗,身体素质也是相当出众,是一支实力出众的亚洲劲旅!在当年的那支球队中几乎都是一等一的中国名将,他们之中有的人在“世界第五联赛”中踢球,有的人是国内俱乐部最优秀的球员。然而,在当时的国足阵中却出现了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小将高尧,而且据说他是力压俱乐部队友李金羽进的中国国家队。那么,在高尧的身上究竟有什么长处能够吸引到了国足主帅米卢的注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978年出生于山东的高尧,他年轻时的足球经历相当丰富,自幼便于足球结缘的他一开始担任的是守门员这个位置。不过,身体素质出众,脚下技术也不错的高尧很快的就被教练改造成为了一名前锋球员,很快的他就适应了位置的变动,在青年足球赛场中打进了相当多的进球。1995年,高尧加入了山东鲁能一队随队参加甲A联赛,随后的几年,他在联赛中表现平平,一直被教练放在了替补席上。直到1999年,新任主教练桑特拉奇入主山东鲁能,他将高尧的位置从前锋调整到了后腰上,高尧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表现的相当出色,凭借着出众的拦截能力和身体对抗能力,他渐渐成为了球队的首发,带领山东队赢得了不少荣誉。

2000年,高尧被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米卢看中,成为了一名国足队员,也是那届世界杯周期的核心球员。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不难明白米卢在当时的决定了吧!虽然李金羽作为一名前锋球员,他足够优秀,但是当时的国足阵中却有许多代替他的球员,比如宿茂臻 ,杨晨。而高尧虽然各方面能力平平无奇,他却是球场上一位的“全能手”,可以踢场上的任何一个位置,深得米卢喜爱的他是当时球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位替补球员。

然而,由于中国在世界杯上首战落败导致早早的进入了生死战,因此高尧也没有任何出场的余地了。




02年世界,米卢为何放弃射手王李金羽,选择平平无奇的高尧?

这段时间的用人,肯定会有所猫腻!

第一、高尧更适合当时国家队的需要,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足球小子,经过不懈的努力,进入米卢25人的大名单!当时,会有人议论,凭什么高尧能进,而李金羽却不能进入世界杯名单?可能会有人说,高尧能进系于上面有人。但是,高尧在一次采访中说出了进入国足的缘由,那是得到了桑尼教练的推荐,在2000年时,桑尼教练仔细观看了我比赛中的发挥,觉得我是潜力股,才会在2002世界杯,向米卢推荐了我。

第二、来到队中之后,米卢看中我的是全面能力,在防守中牵制对手的能力,米卢对于这样我比较欣赏。

第三、无论李金羽处于如何的巅峰,他的全面性没有说服米卢,并且,队内也有与之重叠的球员,这些球员的能力也不比李金羽差,因此,高尧比李金羽更加合适。

综上所述,这样的选择也有上面大足协的授意,米卢也只能遵从。




记得看过一个报道,当时世界杯的大名单,有人潜规则给领导送钱入选了,为的就是在世界杯上溜达一圈,回了俱乐部索要高薪。名单的确定,并不是米卢从单纯的足球专业角度做出的选择,一部分的名额,实际上是被“卖”出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世界杯   亚洲杯   射手   中国队   前锋   球员   替补   中场   中国   国家队   球队   速度   位置   名单   能力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