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被严重低估的相声演员?

被严重低估的相声演员,基本上都在天津。根本原因就是天津这座城市太过于封闭,紧挨着帝都,但两者的影响力又天壤之别。天津本土相声演员要得到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基本上都得去北京闯一趟才行,当年的十大笑星基本上都是北京相声演员,高英培也是加入全总文工团才得到一个名额。

像马志明这种在业内拔了尊的牛人,出了天津也影响力不大,巅峰期的巅峰作品之一《五味俱全》也被孙子辈的李金斗吊打。与其说是马志明技不如人,还不如说是掌握着媒体资源的北京相声圈对天津相声圈有着绝对的碾压优势。

而到了晚年,马志明终于多了一个可以让外界传播的身份——醒木搬运工,这是流量的狂欢,却是相声的悲哀。

但在娱乐至上的年代,有曝光度有商业价值,不代表相声技艺的高低,有时候还可能是反比。比如郭德纲技艺最高的时期,恰恰是名气不那么大的时候,现在混成流量大户,相声早就丢到九霄云外了,只剩一副专业炒作的皮囊而已。

好的相声,注定是小众,而且曲高和寡的。好的相声艺人,也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而历史也会在将来某个时期,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价。

简单盘点几个被严重低估的天津相声演员:

刘俊杰

刘俊杰属于出了天津就容易被人记混的一位,男人叫“俊杰”的实在太多,但真正能担得起俊杰之名的少之又少,但在相声界的话笑话篓子绝对是俊杰,而且俊得不要不要。

现在已经年近七十的刘俊杰,创作上仍然保持着活力,而且对舞台的热情不减。这点比他师哥赵伟洲就强,两人都是五零年生人还是一师之徒,狗神现在疲软的不行,但笑话篓子依然火力十足,这就是心气儿上的差距。

刘俊杰创作的段子中,《一天零一夜》《老有理》《食品探亲记》都是能在相声史上封神的大作。另外录制传统相声大全,刘俊杰也是主要召集人。

当然再牛的人也少不了一些污点,比如票房6000的神作《笑神穷不怕》,刘俊杰就是编剧,这玩意儿找谁说理去。

佟守本

除了刘文步之外,太平歌词第二位非遗传承人,而且跟刘文步满大街烂梗相比,佟守本先生更像是一股清流,值得你反复品味。

佟守本的相声节奏轻快,嘴里干净,有一股子尚武精神。他跟其他老先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总是让你觉得他特别较真,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抠干净过,所以佟守本的批讲类段子非常出彩。七十好几了在舞台上也丝毫不懈怠,不说跟那些成天跑综艺炒大师人设的商人相比,就算跟天津小剧场的老先生比,佟守本这种精气神也是独一档的。

做艺术就得像佟守本先生那样,得对艺术抱有起码的敬意,那才能出好活。

郝梦春

正经八百的马氏相声传人,跟马军盛伟只是得到马志明指导,却没有马氏的师承相比,郝梦春是马六甲目前唯一的徒弟,他管马志明叫爷爷也是正根。

郝梦春的名气跟实力严重不符,在天津小剧场人缘也相当好,一板一眼的使活,不说荤段子,也不一惊一乍的洒狗血,还能博得满堂彩,也就在天津这种地儿才有市场了。

马军盛伟

这对就不用多评价了,听了都说好,马军跟马志明的距离,比现阶段任何一个青年演员都近,而且以他的天赋,未来不可限量。

但两人这么多年就是不火,这大概也跟马军的性格有关吧,不爱炒作,而且没有综艺感,一旦停下不使活了,就跟不会说话一样。这种人能在艺术上有建树,但商业上就不行了。

盛伟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情商高而且也会配合节目效果,但马军才是舞台主角,你不能总指望搭档把相声以外的事情都包圆了吧。




看看德云社天津分社开业的场面盛况空前,间接的拉动了五一小长假的经济,你说天津还有被低估的相声演员吗?整个天津相声介要是说的特好,谁还花钱看德云社的演出呀?




对于演员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客观这一说。因为每个人的审美不同,见识不同,所能欣赏的表演风格不同,一个演员不可能被所有观众认可,也不可能被所有观众抛弃。说到被高估或者低估的相声演员,其实都大有人在,各挑一个比较典型的简单说说。

张云雷被严重高估

被高估的演员,目前来说最被高估的就是当前几乎是最火的相声演员张云雷。

张云雷是有嗓子的,能把很多传统的小曲小调和部分戏曲小段唱得有滋有味,这与他从小打下的坚实唱功有很大关系。不过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除去他擅长的学和唱,其余两门目前来看都比较欠缺。

这与他从小只注重唱而忽略说话也直接相关。看张云雷表演相声,在贯口的说功上很少表现,逗笑观众方面,包袱儿甩得并不干脆利落,严重缺乏他师父那种稳健自然的台风。

那为什么张云雷还那么受欢迎,在商演时几乎每句话台下观众都有反应?这是人气所致。在抖音因《探清水河》爆红之后,张云雷的女粉丝们以相声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疯狂状态追偶像张云雷,张云雷也因此成为一个刺破相声二次元的相声演员,成为大众偶像。

很多粉丝进场不是为听相声,就是为了看张云雷本人,为了送礼物,为了偶像说一句话自己在台下接一句话。

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欣赏相声的状态,但这对于演员来说绝非完全的好事,在基本功还不扎实之前就已然爆红,这不利于张云雷可以走得更稳更持久。

戴志诚被长期贬低

说到被低估的相声演员,我想到的是很多人现在都不放在眼里的戴志诚。

对于戴志诚的贬低,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

一是他这些年为姜昆捧哏,几乎没有奉献过什么高水平作用,至少都没有超过当年的《如此照相》、《虎口遐想》。戴志诚站在姜昆旁边显得过于脸谱化,就一声一声“姜昆”地叫着,几乎没有任何看点。

第二,这与戴志诚的私生活有关,在此不多谈。一个演员的所作所为要自己负责,如果影响到个人形象,对于演员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

戴志诚年轻时代的人才难得

不过如果说到戴志诚年轻时候的表现,那还真不是一般年轻演员所能比的。戴志诚当年的样子,绝不可与今天同日而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棵好苗子,难得的相声新秀。

戴志诚是天津人,从小就得到过马三立、常宝霆这些老先生们的调教,他最早的搭档是郑健,两人合作过很多风格清新能表现出演唱水平的段子。那时候吉他相声刚刚流行,戴志诚和郑健抱着吉他上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难得的是,这两个人的嗓子和音乐感觉都非常好,尤其是他们的和声非常默契,每当以高低音的方式唱到一些歌,立刻就能引发现场观众的掌声。

两人也说过一些以说为主的段子,在当时也非常见水平。

那时候戴志诚并不是捧哏,而是逗哏,是一位有着很大潜力的青年相声演员。直到1993年起,戴志诚开始和姜昆合作,而且从逗哏变成捧哏,从那之后就开始变得平庸。尤其如今再看戴志诚,尽管年近60岁的他并不怎么显老,但相比当年的朝气蓬勃也显得油腻了一些。

演员不能永远吃老本

一个演员的知名度并不完全与能力相符,被低估和被高估都是经常出现的事情。

一个演员没有办法让所有人喜欢,只要自己始终处于一种进步的状态,没有停在原地吃老本,就能够被一部分观众认可。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北京候派马季的徒弟们拉出来,那个功夫都不如郭德纲,不信就试一试,单口。功夫不行就拿“三俗”说事,过去讲“耍把式卖艺”关键是一个“卖”字,你们的票房挣不过德云社郭德纲,就得说人家比你行,唠叨别的事没用。




今儿说一位比较冷的。

但是这位绝对是正儿八经,被严重严重低估的相声前辈。

提起怹的名字来,估计不少人听都没听过。

这个还要从头说起。

话说当年相声界赫赫有名的“相声五杰”当中,有位绰号“大面包”的朱阔泉先生。

这位朱先生收徒的质量奇高,当中最有名的三位分别是:老侯大师、王凤山老以及带拉的少马爷。

在朱阔泉先生身上,还流传个非常有名的逸闻,就是大名鼎鼎的“徒弟起名事件”。

由此牵扯出到怹的另外两位徒弟:李宝麒和王宝童。

这二位再加上侯宝麟(林),合称相声门的“麒麟童”。

李宝麒先生的资料几乎没有,暂且不提。

剩下这位王宝童先生,就是今天要说的主角儿。

王先生比起怹的几位师兄弟来,也许是久居东北或者去世太早的原因,名声不显。

但是能耐极大。

听过怹和马敬伯先生的《大保镖》,您仔细咂摸王先生捧哏的技巧,会觉着精深的很。

所谓“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

难在哪里?逗哏的是马敬伯先生呐!

马先生的语速快是出了名的,不但要插得进去话,而且还得不紧不慢,这可就是难上加难。

举个例子:

马:“练武讲究……”

王:“讲究?”

马:“讲究投名师访高友!”

王:“哦是啊—”

马:“提起我来,(你)不明白(二声),提起我师傅来……”

王:“有明白(二声)?”

马:“自来白……”

王:“自来白,好嘛大月饼……”

别看就这么一小段,敢这么使的,只见过这二位。

马先生的语速就像小趟子,这种情况下捧哏的递腿垫砖依然张驰有度,是很见功底的。

(话说马先生当年可也是位小鲜肉)

再往后“卖大力丸”那一番儿,更是如此。

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马先生“卖大力丸”使出来第一句的时候,听王宝童先生的声音,明显往后退了两步。

以便远离话筒,使符合逗哏的声音大小,这个就是细节上的处理。

这一番儿“卖大力丸”,也是我见到所有“卖大力丸”当中,学的最哏的一段。

然后从人设上来看,捧哏的从相信→怀疑→不相信→看热闹,在我听过的所有《大保镖》的版本里,王宝童先生也是控制的最圆润的一位。

仔细听一听这一版的《大保镖》,里面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

说到这儿,似乎已经不少字啦。

本来还想说一说别的段子,比如《戏迷药方》中马敬伯先生掉海里,王宝童先生的处理;比如《夸住宅》里王宝童先生细节的控制等等。

篇幅太长就不多说了。

总之,王宝童先生的业务能力,我觉着比起朱相臣先生不遑多让,精彩程度应在赵世忠先生之上。

是位实实在在被低估的大量活的。

最后,阚泽良先生、马敬伯先生、王宝童先生的《八猫图》,正儿八经的就这一个绝版。

这是真正显能耐的段子,一定要听。

以上……




传统相声看天津,天津相声老活多。新中国成立后,相声的生存是最大的问题,这才有了以侯宝林为首的相声改革,“新相声″基本上笼盖天下,都入市团、区县团,个体哪有呀!“传统″只在私下练功才得以延续下来。数一数相声演员,解放前生人的有多少?九十年代有个体、私营了,相声才有了明目张胆的“传统艺朮″之说,断代四十来年了,传统,传谁了?谁传的?没有师父七八十岁的老先生,哪来的传统、传承,要是光读书、背段子就能表演,干嘛还说“口传心授”的听`看、熏、演、练,之说。不用说谁,看看岁数就知道了。




讽刺相声代表人物:杨振华金炳昶,姜昆李文华,高英培范振钰。学唱名家:王志涛,师胜杰,刘文亨,魏文亮,笑林。侯耀文作品很多,也有学唱,受嗓音限制,效果不好。




平心而论,比较喜欢的相声演员,马军盛伟,金霏陈曦,郑好,都是厚积薄发的好演员




李增瑞、王谦祥的相声,被严重低估了。




曲协主席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自来   相声   逗哏   演员   吃老本   天津   段子   徒弟   保镖   老先生   北京   讲究   当年   观众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