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实体店倒闭太多了?夫妻店是不是经济稳定的底线?

电商的出现,确实去掉了一部分中间商的水分。可是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实体店的生意,进而革了他们的命。

雇人打工的店也好夫妻店也罢,如今的街头小店确实已经到了大面积倒闭的档头。

商品信息透明化无利可图,同业恶意竞争无利可图,不知道坚持下去是为了什么,说白了还是为了生计,小民的生计而已,尤其是夫妻店,去上班35岁应聘不上,应聘上的无非就是快递员,风里来雨里去也是不挣钱,这种班与守店没什么区别。

苦苦挣扎,只是为了活着。




发展经济目的是什么:共同富裕。是为了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追求。

经济的生态环境,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不可或缺。从生产~中间商~终端。

老百姓上街购物,吃喝玩看一条龙下来,城市热闹非凡。

电商,直播带货。打破了经济的生态环境。暴富少数主播,聚敛财富,破坏了市场生态。应该反思和整顿。




我所在的小区周边,连续开了3家经营蔬菜夫妻店,生意特别红火。有2家门店还挤出一块场地,妯娌专营肉制品,缓解了租金压力。

夫妻店跑的是量。店老板每天凌晨用面包车运滿滿一车各种蔬菜,有4千斤,每斤加1元,就是4千元。除去损耗,余下就是纯利润。这样的开放式小菜场,空调也用不着,也不会产生水费,也不需要付人力工资。人手不够时,把老家老父亲请来帮助,管一口饭,搭一张临时铺,解决了。

附近几十家经营早点的铺面,弹丸之地,月租金6千元。有的开了十多年,他们清一色夫妻店,只要产品对路,市场有需求,就不会存在倒闭。

不能小看这些夫妻店,他们虽然不能囊括国民经济稳定基础,也是民生经济的中流砥柱。疫情封城,这些夫妻店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大量的实体店倒闭,涉及的行业是服装类,百货类,这类生活用品是经不住电商的冲击,老百姓认为网购更便宜,又送货上门,七天无理由退货。实体店只能节流开源,节约成本,而夫妻店是最好的模式。

鼓励和扶持夫妻店还是很有必要,他已经成为社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家家户户都离不开他。至少承载了一大部分社会稳定的底线。




换个思路考虑考虑一下,以后实体经过洗礼之后绝对能够再次崛起,以为国家的政策已经变了,整顿电商平台就意味着实体店的希望开始。




夫妻老婆店是不是经济稳定的底线?

李政权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分几个方面来看。

其一,如果夫妻老婆店撑不住了,它们贡献的社会消费品销量是萎缩不在了还是转移了?

全中国大概有600万—700万家夫妻店,这些夫妻店贡献了国内快消行业大约40%的销量(出货量),如果这40%的出货量硬生生的萎缩了,那么实体经济就真的完蛋了。

但是,如果这些销量是向线上零售平台、新零售渠道,或者是向线下的其它优势零售企业转移了,这更多体现出的是消费行为以及消费渠道结构的变迁。

其二,线下的六七百万家夫妻店,直接提供了大约1500万个就业岗位,维护着大约600万个家庭的生计,如果夫妻店撑不住了,这1500万人的就业与600万个家庭的就业及生计,是否有了新的着落?

无论是做其它小生意,还是跑快递、送外卖、开滴滴,只要有就业转移和生计维系,实体经济就有“根”——来自消费端消费的“根”。

其三,如果夫妻店撑不住了就不会只是夫妻店的问题,往上走,批发商、经销商、厂家等整个链条都会出问题,产业链中上游,尤其是上游的“问题”是否在夫妻店的没落中有解?

夫妻店的“撑不住”,受到最直接影响的,首当其中的就是中间的批发商与经销商,全国这部分的数量在八、九十万家左右,直接提供了100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互联网的本质之一就是“去中间化”,传统中间商就像是互联网生来就要干掉的对象(新形势下的传统渠道商如何转型升级?详情可见李政权头条号主页专栏《新形势下的传统渠道转型精要》);到了厂家环节,直接与拓展、服务、维护管理夫妻店及中间渠道商相关联的销售业务员大概又有七、八千万人。

即是说,如果中国的夫妻店撑不住了,往中上游走,直接与间接影响的相关从业(含相关从商)人员将会以亿计。

但是,就像我们在前面讲到过的一样,如果中上游,尤其是上游生产制造端及原材料端的产能有没有通过线上渠道以及势弱的夫妻店之外的全渠道得到满足和释放,大量就业岗位有没有保住,以及得到有效转移,就是我们判断“如果连夫妻店都撑不住了,那么实体经济真的要完蛋了吗?”这个问题的重要依据。

商业在不断更迭及进化,落后、低效的生产力终究是很难抵挡住先进、高效的生产力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看到了国家相关部门近年在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在强监管社区团购,在严查及打击直播电商头部网红主播等方面的诸多动作——“公平”法则就是正在维护的主要竞争法则。

据我判断,电商税在未来的一两年中也很有可能全面开征,线上下的不公竞争落差将会得到很大抹平,但是,类似消费者的数字化,消费行为的线上化迁移等大趋势是不可逆装的,身处其中的夫妻店等线下实体店以及其他相关实体业主,最重要的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修炼出能够适应新竞争常态的能力。

©李政权

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转摘。

更多相关内容,关注、订阅李政权头条号及其有关新零售、新制造、新形势下传统高渠道商转型的相关专栏 。




主要原因两个:一是疫情影响,关门半个月就能拖垮一个店。

二是服务及产品质量和价格,现在的人消费都很理性,谁的态度好就到谁那去,当然质量和价格更不用说,那便宜实惠上那。

夫妻店可能要好一些,因为大多数夫妻店靠的是手艺和传承,比如餐饮,只要味道好,在一个地方就有了招牌,使当地人们形成了味觉记忆,别说关几天门,你就是搬几条街别人也找的上门。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夫妻店大多数借贷压力小,本金开店经营占大多数,利益单向,不像合伙经营,利益分支多,抗风险能力就弱。




早就被逼的没有活路了,如果在不处理直播还有资本都得完




我认为是的,做店笮么也得两个人,而夫妻店就是典型的最少人经营的实体店,而夫妻店通常也是兢兢业业,因为他们明白质量不好就难以经营,而且通常他们的价格也不贵。如果夫妻店都开不下去,那就说明消费已非常脆弱,经济已很萧条,经济已经很不稳定了,所以是经济稳定的底线。如果大多数夫妻店经营还很稳定,那就说明经济很好,经济稳定,当然除了那种质量不好的夫妻店倒闭外。




所谓夫妻店好做,其实说白了就是不算工资长时间做,




夫妻店是一个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如果开不下去了,一个家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也就无法生活下去。由夫妻店产生的 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城市的GDP来讲,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更谈不上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起到稳定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夫妻店   底线   稳定   无利可图   经济   中间商   消费行为   出货量   销量   生计   实体   岗位   渠道   传统   竞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