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交到老师手里全是对的,那么老师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吗?

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交到老师手里全是对的,老师依然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第一、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

这种情况主要在小学,进入初中后,学生所学知识较深,一些家长已经无法应付,也就没有这种事情了。即便让家长监督,也是看看学生作业做了没有,不会让家长批改的。而在小学,这种作业批改主要是学生带回的家庭作业,是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巩固训练。因为是小学生,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中,做作业出现较多错误在所难免,老师希望布置些作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应所学知识。

一是老师布置作业要适量,具有较好的针对性。

最好只是让家长督促做作业,第二天上交老师,批改的事情留给老师,以便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

二是家长要正确看待。

有些孩子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几乎不出现较大错误;有些孩子对知识理解稍差,在学校老师根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一个个进行辅导,这时需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孩子确实对知识理解不深透,在做作业的时候出现很多错误,家长这时帮助孩子理解,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这时作为家长应尽职责。毕竟在学校里,课程安排很满,老师其他时间给这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挨个辅导不现实。

三是学生要及时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告诉家长。

而且要自己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力争独立完成作业,并且保证失误率较少。


第二、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1、课堂训练和提问。

上课开始后,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上课所学内容,根据学生做题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者就是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的理解情况。

2、学生的课堂作业。

每天老师讲课后,都要不知适量的课堂作业,有时需要当堂完成,有的需要在课外时间完成,但是都是需要当天下午放学前必须交到老师的办公桌上,老师都要进行全部批改的。老师完全可以通过这种课堂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课堂小测试。

一些老师希望在讲完所学内容后,做一种小测试,叫堂堂练,或者“课课清”之类的,和上面所讲的课堂作业,所起作用差不多。针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在下节课上老师进行详细讲解,并强化训练,让学生加深理解。

4、每周都要进行“周周清”检测。

通过这种检测,了解学生本周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5、阶段检测,效果与周周清基本相同,是检测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

第三、家校密切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老师的倾心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倾心关爱。老师和家长需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经常沟通协作,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老师让家长批改做业,可是年级越高,很多家长都不会,真的很苦恼,可是老师一定让长批改做业,让家长配合工作,可是这样来说

对很多家长都是个难题。




这个问题也是现在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认为: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交到老师手里全是对的,老师能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我认为有两种情况:

第一,从老师的角度看:如果教的学生多,让老师全批全改,确实批改不过来。粗略的批改,老师也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我就代的四个班,如果每天所有学生交回的作业,都要全批全改,那是批改不过来的,这就需要家长辅助老师批改,不过前提是,老师每天都要有代表性的批阅一部分,然后,在告家长答案的时候,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也让家长在批阅过程中注意。最后反馈家长批阅的情况,让家长反馈孩子的对错,书写等情况。老师再把家长反馈的情况归类分析。这样,就能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不过,家长也有几类情况,对孩子负责的和不负责的,由于工作忙顾不上的等情况。对于不负责的家长,批阅了孩子的作业,交到老师手里全是对的,这种情况,老师是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的。

第二,从家长的角度看:各个家长的素质不同,对孩子的要求也就不同。对于教育行业或是其他行业素质高的家长。批阅孩子的作业是认真的,按老师的要求批改。也会对孩子的作业做出认真的评价。如实的反应给老师,老师拿回来再把学生归类,这样,老师也能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相反,对于工作忙,或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家长,批阅孩子的作业,也就成为一个难题了,只能照猫画虎,或是让孩子自己批阅,这就有了水分了,孩子总想把自己的作业批阅的全对,这样哄过了家长全对,也就哄过了老师。老师当然也不会真正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的分析,要看老师的具体情况和家长的情况而定。




减负的重任下,作为老师少布置作业不就达到要求了吗?或许你是这样认为的,作为老师为了让学生把所受知识掌握牢固,不得不留些作业,这些作业应该多是家庭作业。让家长批改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配合老师完成任务。

第一、家长批改作业起到监督的作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成绩好的自主性强的学生还好说,有些贪玩不爱学习的,作业不一定能完成,通过家长来监督他们,有一定威慑力,最起码的在量上能完成,即使家长不能完全辅导订正,也会让他们不折不扣完成任务,养成好习惯。当前一些年轻的家长大多数能够胜任这项工作,配合老师布置的任务。

第二、家长批改作业引起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现在年轻的家长最起码是初中毕业,虽然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但是多少能够抽点时间检查一下孩子的学习,不是要求天天来督促检查,偶尔挤出一些时间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也不是坏事。通过作业的批改,让自己的孩子意识到父母重视他们的学习,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比不闻不问要好。通过对作业的批改,认识到自己孩子学习情况如何,好与老师沟通交流,发现孩子在哪一学科不足,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老师也能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针对这些状况改进自己的教学。

第三、家长批改作业减轻老师的负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人无完人,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况且带的不是一个班,平时教学任务也挺重,加之与教学无关的事也多,哪有那么多时间来批改家庭作业。有时不得已让家长来完成,配合自己的教学任务,释放更多的空间出来,把课堂教学搞好,看似偷懒,实际也是为了孩子的学习。

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业,在外行人看来一定会说老师偷懒,不负责任。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你老师的任务,我们哪有时间精力来批改作业,要你老师干啥?能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是少数,不负责任的老师也是少数。孩子的教育靠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配合,大家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你的孩子一定会很出色的。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回答问题。对于让家长批改作业这件事,高考语文斋也许由于思想守旧、赶不上时代潮流,持有不同意见。

我认为,批改作业是教师搞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教师教学的内容,学生学会没有,哪里掌握的好,哪里掌握的不好,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才能了解实际具体的情况,从而夯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以利因材施教。

显然,让家长为学生批改作业,教学就缺少了一个环节,教师只管上课,讲的效果如何,学生学会没有,就不问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会理想的,这样做,教师既没有完成教学环节,也是不负责任的。老师也不可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要想搞好教学,我认为,还是教师亲自批改作业。可以让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或者检查学生是否写完作业。







第六感 观教育:老师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不只家庭作业一个环节。

近来,被家长诟病吐槽的家庭作业批改签字等措施其实是家长了解孩子的一扇窗,并没有省去老师多少麻烦,反而拉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有的家长通过陪孩子读书、检查孩子在校学习掌握情况如听写、默写、背书,陪孩子做作业、检查作业、签字等环节全面了解了孩子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和情况。也为家长为孩子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全面的依据,也能从侧面大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这一举措利大于弊!

很多家长对此并不买账,错误认为老师在偷懒。试想,假如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不让家长麻烦监督检查签字画押,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只能通过家长会或考试的甲乙丙丁等级来了解。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它随风而去,自己却无计可施。

随着国家为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越来越严厉,家长开始担心孩子成绩会下滑。果真如此的话,也许到那时家长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家长会戏剧性自觉转换角色担当起家庭教师,承担起为孩子布置作业,检查作业,纠正错误的任务。而且比现在更加麻烦且不嫌麻烦,比现在更加劳累且毫无怨言。人就是这样,身在福中不知福,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结束语:希望大家能从孩子或者家长责任的角度考虑自己应该尽到了义务。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毕竟老师和我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就是老师不要求,那些活儿也是我们份内的事,难道不是吗?除非孩子不是亲生的……




出现这样的事情,学生的情况不一定了解,但家长的情况和心态,绝对能了解。

老师此举,让家长心中充满疑惑。为什么学生的作业,要家长批改?为什么说了解学生的情况,只能通过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改作业才能做到?为什么老师真正了解学生,只有改作业这一个方式?

老师这样做会让家长有抵触情绪,他们心中至少会产生这些的想法:老师是不是在推卸责任,明明是自己的任务,偏偏要交给家长代劳;老师真的忙到,连学生的作业都没有时间批改吗;老师对工作有些马虎懈怠,没有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老师难道就只上课,其他的一概不管吗。

于是,家长心中的不解与愤怒,就转变为对学生作业批改的敷衍,管他三七二十一,直接全对,让你老师自己去看,自己去分析,自己的活自己干。这就是家长无声的反抗,稍微明理一点的老师,自己就体会得出这件事背后的真相,感受得到家长的心态。

反过来,老师心中也有疑问:家长怎么这么轻率的对待孩子的学习,自己孩子的作业都不好好检查;家长这么忙,为了自己的孩子连一点时间都不舍的抽出来;管理孩子又不只是老师的事,家长居然置身事外;这样玩忽懈怠,最终害的是孩子。

在这件事情上,为什么会产生双方的猜忌和疑惑呢?我想,主要是缺乏沟通,缺乏必要的理解。

老师可以让家长会给孩子改作业,但要做到两点:第一,说清楚这样做的目的。让家长真正了解你旳意图,知道你的初衷,让他们来配合你,共同管理共同调教孩子。老师在管理方法和教学思路上有新想法,这值得推崇,说明老师在为班级为学生用心、用功,但这些想法要让家长知道,这样他们既会觉得老师时时跟他们在一起,又会觉得老师处处都是为了孩子。第二,要有个限度。不要什么作业都交给家长,更不要什么时候都要求家长。这样只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只是一个摆设,没有实际的用处,进而产生敌对情绪。

总之,在这件事上,都没有谁绝对的错误,只是任何孩子的事,都得商量着办,切莫一意孤行。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来聊聊自己的看法吧!

次数很关键

如果说老师每天都让家长批改作业,那么无论是出于哪种考虑,都是有问题的。毕竟孩子的作业是老师应该批改的。作为老师,通过批改作业,来了解班里孩子对知识掌握程度,是否全部理解,是否全部掌握。在哪个环节存在问题,下一堂课好作进一步专项练习。

如果说老师偶尔让家长批改作业,我个人觉得这是没有问题的。为何呢?我们得说一说初衷,很多时候,说实话,家长们是如何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呢?通过考试成绩!

我想这至少是很多家长的做法,可是,我们要知道成绩不是天天有的。很多学校,一个月都没有一次考试,甚至一个学期就两次考试,一次期中,一次期末。更甚至,这两次考试,还都隐晦地不告诉成绩。

你说,这种情况,家长如何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呢?这个时候作业就是最好的方式了,看一看批一批,自然就了解了。

要不然,只凭一句“作业写完了吗?”孩子答一句“写完了!”

你说,这里面水分得有多大呢?估计半个北冰洋吧!

理解很关键

无论怎么样,我们要搞清楚一点。孩子在人家老师手里,即便真遇到了这种情况,而且还是经常性的,作为家长,私下怎么说都可以,但是,毕竟都是成年人,最好不要直接提建议,要不然还有咱孩子呢?老师也是人,也是会记仇的!好吧,作为老师的我,这番话好像不应该说!大家直接跳过吧!

理解!

互相理解吧!不管怎么样,想想孩子是自己亲生的,想想孩子关系到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想想孩子的未来,多付出点也无妨!

各位怎么看呢?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老师让家长来判作业是欠妥的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老师让家长判作业的现象我是持反对态度的。

一方面,家长判作业不能保证一致性。

因为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家长的评判标准不能统一,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之家长的文化程度存在差异,在判作业中也不能较好的掌握分寸,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

另一方面,判作业本就应该是老师的工作。

家长判作业,老师不能较好的了解学生

为什么要老师来判作业?因为通过老师判作业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问题在哪里。

而这种让家长来判作业的现象,则是让老师不能去了解那个学生的问题在哪里,那老师又该如何根据学情去展开后续的教学呢?

所以,我认为作业还是应该由老师来判,让家长来判作业对老师了解学生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现在都乱套了,老师和家长本应该各司其职,老师管教授知识,家长管行为习惯。

老师现在是:上课快快讲,下课早早走,凡事找家长,和我没关系。过去的老师被誉为园丁,一个原因就是园丁辛勤的照顾花朵,所以倍受尊敬。现在的老师争议这么大,教育部门不反思一下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作业   基本情况   家长   老师   学生   家长会   所学   课堂   手里   错误   情况   教师   孩子   时间   知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