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牛肉价格有一些贵,但是为什么有些山区即使荒废也不弄成养殖场?

养牛的确赚钱,我爸花6000多买了1头中牛养了半年,赚了8000多。我二舅养牛,3年就盖了1栋3间2层的砖房,让人好生羡慕。村子里也有好多养牛的,有的养三五头,有的养八九头,但没有谁家超过10头,明明大家都赚到钱了,可就是没人敢去扩大规划,专搞养殖。

农户养牛与规模化养殖是两码事。国家有规定,搞养殖至少要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环评手续、经营许可证等。我们先不去讨论办理这些证件要不要花钱,好不好办理,有没有规划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只要一谈到办证明,心里就发毛,总觉得要被“罚款”,有人盯着。相反,如果在忙闲时光,养三五头牛,用来耕地用,不需要任何手术,想养就养,赚的钱全在自己包里,这多轻松呀。

专业养殖需要技术

农民,几代人与牛打交道,与牛的感情很深,很了解牛的脾气。按理,养牛是没什么技术难度的。但农民对牛的了解只局限于一两头牛。而大规模的养殖,离不开专业、过硬的技术。

我们这开始掀起专门的养殖,大约是在2015年前后,但据我爸说,根本没有专门兽医。以前,村里有些兽医,比如给牛打打预防针、阉割小猪等。面对数十头的大规模牛群,他们照样束手无策。

记得,有一次,我爸养了一头黄骚牯,养了一年多的时候,就发生掉毛,用我们土话就是“锈皮虫”,对我们农户而言,这个不是什么毛病,也没在意。但后来掉毛越来越严重,一大片的掉,我爸用了些土方也治不好,就去镇上加了个兽医(其实就是卖牲畜饲料的人),这人来看了,也配了些药,照样没解决。我老爸只能用各种土方法,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根治的。

试想一下,这只是一头牛,要是同时有数十头牛,生病了,怎么办,没有兽医,那就只能等死了。在没有靠谱的技术面前,农民不会尝试大规模养殖。

规划化养殖,需要有消费市场

这些年村里养牛的人多了,主要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兜里余钱多了,每年端午、七月半等这些节日,老百姓们就会买几斤牛肉。这要是在10年以前,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最近这些年,牛肉的价格每斤在50元左右,逢年过节,花几百块钱改善下生活,人人都很大方。我记得,去年,我们老爸养的那头牛,本来是打算养到年底再卖肉的。到了5月份,牛的脖子上长了个包,一天天的长大,也不爱吃草进食了。于是,我爸就找了几个人一起把它给杀了,当时牛肉价格是55元一斤。当时我们杀牛的进修,不是特殊节日,很多年轻人都不在老家,天气又很热,老爸以45元每斤的价格处理了,当天收的现金就有14000多。

农户养一两头牛,能满足周边老百姓的需求,养多了怎么卖呢?这是个大问题。

特别是像我们贵州这种山区,交通不方便,农户没有车。如果养上10头,要一次性卖掉,外面贩子去收购嘛,量不够,卖在当地嘛又太多,相当的尴尬。

农民又不懂得搞营销推广,就算把牛养大了,几十头牛,每天都要吃草、吃饲料,在预定的时间不能顺利处理,每往后拖一天,就等到是在专本。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没几个人能承担得了这个风险呀。这也是大家不敢尝试大规模养殖的真正原因:担心卖不出去。


农村养殖,不能指望散养

别看农村荒地多,真的要搞养殖,那不可能指望野草,还得配合饲料、种草等。

牛的进食量是相当大的,比猪还要强。并且,牛吃草是很马虎的,它们往往是把草的尖部吃掉,根部就留着,甚至遇到那些长势茂盛的茅草,它们一边吃一边踩,根本不珍惜。土地是有限的,所生长的野草也是有限的,几十头牛同时在某个区域活动,几天功夫,那些小草小树苗就被踩踏毁尽。野草生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牛的速度,所以,利用抛荒地块搞养殖,并不可取。

在贵州养牛,最缺草料的是在冬季。一来是经常阴雨不断,二来是野草枯荣。春天是的野草有充足,可是这个季节照样阴雨不变,没办法将野草搅碎晒干。用我爸的话说是,春天吃不完,冬天没得吃。在草料需求方面,非常的尴尬。

我爸在2017年前后,每年都要种牛草,这种牛草种植成本很低,但是它与野生牛草长期期是同时的。3头牛根本吃不完。

从2020年疫情之后,老家的牛仔价格就很贵了,刚出生一两个月的那种,就要三四千块钱,身材饱满的可能要五六千,甚至更贵。这就是市场变化,而普通的老百姓掌握不准,没有市场详见性。不敢放手去规模化养殖。


专业人才,不愿意去农村发展

农村之所以落后,最大的悲哀就是当地大学生,不愿意回到老家发展。父辈辛辛苦苦的一把屎一把尿将孩子拉扯大,学有所成,都不愿意再回到老家。现在的农村,只有老人和小孩,就算能看到部分年轻人,基本都没上过多少学,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我的意思是说,农村规模化养殖,需要有人带,将过硬的技术带入农村,让老百姓体验到真切的好处,指导农民养殖脱贫,单纯地靠当地老百姓自己,是不现实的。

农村规模化养殖,需要在技术、人才、市场地共同作用下,才能健康发展。不能看着大面积的土地抛荒,就想当然地认为可以大搞养殖,可以放牛,这种想法还是太天真了点。

农村大面积土地抛荒,一方面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匮乏,二是种地成本大、收入少,没办法养家糊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能将大面积的土地利用起来,创造出丰富的价值,那是很好的,但不可盲目引导老百姓,更不能迷惑老百姓。

规模化养殖不是儿戏,不能马虎。




如果每件事都像题主说的这么简单的话,那世界上还有穷人吗?在农村呆过的人都知道山区养牛,根本就不适合。如果照题主所说的山区适合养牛的话或者是说山区全部养牛的话,那么中国的几大牧区就不会是内蒙古新疆青海这些地方了,而是湖南湖北贵州这些地方啊!

我自己也是在农村里面养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对于养牛的事,还是比较清楚的。就来说说山区养牛为什么没有人养或者是说不适合吧!

首先就是前面说了山区不适合养牛,一般南方的山区基本上都是树木林木之类的,在南方山区呆过的人都知道树下基本上没有草,怎么去放牛,而且山坡比较陡,加上交通水源等等问题,现在干什么没有交通肯定干不了。放牛肯定是草原牧区比较合适,牛是吃草的,不是吃树的。

其实就是利润的问题。有钱赚的事,谁不会干,养牛前几年在农村确实很流行。一家养个十几头20几岁的很多。但是最近这几年养牛基本上在农村已经绝迹了。以前一头牛,赚个五六千的都有,现在一头牛,赚个2000块钱的都已经到顶了。

然后就是成本。很多人觉得一头牛赚个2000块钱,觉得很多是不是?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头牛需要多大的成本?现在一头牛的成本少说都要上万。买种回来稍微差一点的本地小黄牛五六千,良种肉牛的话基本上都要八九千上万了。再加上你养殖时间过程中需要饲料,牧草粮食,药钱等等。还有必须要建的厂子,人工。这些加起来的话,养殖十头牛,你的成本至少要十几万。两个20头牛,赚个四五万块钱那你还真的不如打工。如果你是建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场,那么就100头的规模来算吧。至少建厂加上一些配套设施,就需要四五十万。这么大的投资规模,你觉得农村人有几个能投资的起,

现在农村养牛的情况就是养牛的还没有贩子赚的多。而贩子是不需要承担什么大的风险的,养牛的人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那么养的人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少了。

很多人觉得养牛是个轻松的活,往山上一赶就行了,当然,如果你有那么好的条件,都是平原草原的话那肯定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想清楚啊,不管天晴下雨这个你都是要去的。回来了还要加点精料,如果是在南方这边山区的话,就像题主所说的,往山上放,肯定是不合适的,那么你只能圈养,这样的话现在在我们这边养牛,要么你就是自己种草收农民的秸秆,要么你就去买酒糟豆渣之类的。自己种草和收农民的秸秆,只有你自己干了才知道其中的辛苦,买酒糟的话,成本还要大。

而且养牛的时间周期太长,繁殖太慢。一头母牛三年平均下两头就很不错了,加上养殖育肥自己出栏的话,没有两三年时间你是卖不出去。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每天往里面投钱,而见不到一点收入的话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或者是说心里越来越没有底。

一件事没有人干肯定有他的道理,不要觉得别人都是傻子。




苹果手机卖的那么贵,为何别人卖不了?

战狼的票房56亿多,为何别人不去拍?

城市为什么建在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的地方?

……

答主举上面的例子是想说,牛肉虽然价格不错,但并不是谁养想就养,也并不是随便一个地区就适合养。

1、山区之所以荒废,一般情况下是综合条件不好,比如交通不便、缺水、土地贫瘠等,这样的地方很少会有人来此创业,从事商业活动,除非是在当地发现了大的资源。

2、养牛是个高投入、低产出的生意,赚不了大钱,从圈舍,到牛犊,到饲料,到疫病防治,到人工,到环保,投入很大。荒废山区意味着条件差,生活艰苦,而且不能赚更多的钱,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去荒废山区创业。

3、还要看当地政府是否支持养牛羊,如果政府不鼓励,就算了。但在环保的大风潮下,鼓励养牛羊的地区并不是太多。根据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巩固发展中原产区,稳步提高东北产区,优化发展西部产区,积极发展南方产区。加快推进肉牛品种改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草原地区、丘陵山区和南方草山草坡资源,不是这些区域的地区,对养牛的欢迎度都不会高。

总之,山区之所以荒废总有其内在逻辑,在这种逻辑不改变的情况下,从事商业活动的难度很大的。




出题人一定没在山区呆过吧?这些年我为了考古创作可是在大山深处耐得住了常人忍受不了的孤独寂寞啊!巧了,我现在租住的地方就是昆明厂口乡庄子村沈家山顶上的一个不通水电的废弃养殖场山房子中,每个月五百元的房租!虽说是荒废了的养殖场,但养牛养猪养鸡的房舍完好无损!可以养牛一百头以上、猪二三百头以上,鸡千把只没有问题!而当初这个当地农民房东就是没有这笔经济投入开销才将这个养殖场关闭下山回村还是养牛羊去了!而我要不是看中这里荒无人烟安静适合创作写书,也不会孤独一人跑到这荒山野岭过野人一般的生活!其实,当初我也想过利用这个现成的养殖场养点牛羊鸡搞点创收啊?但农民房东为我算了一笔账:即你如果养十头牛、十头猪、一百只鸡,从买苗到饲养再到上市,你一年没有个20万恐怕是玩不转的!所以他当初砸了50万进去全亏本了,村中新房盖了一半,现还一直搁在哪儿无钱再盖了!所以作为城里人来说,不要将山里想像成去旅游那样简单浪漫?我也是昆明城里人,过去不知道,现在却完全明白了!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什么事也做不成!你以为山上养牛羊只是吃草不花钱?就犹如我住的这个山头上,每天山脚下好几个村子的人,一拨又一拨的上山放牛放羊,从我门前经过,山上的草都被啃得差不多了!所以,犹如房东两口子也养牛羊,每天除上山放牧外,黄昏时,还要去山脚下村外的平原田地中去割青草用板车推回家中喂牛羊!故养牛羊除了资金投入外,打草、铲粪、洗舍,遇到牛羊生病还得看病侍候以及牛羊生产还要专门照顾等等,别以为只是钱的问题?还有精力和体力的投入啊!所以今天我们城市人能够吃到新鲜的牛羊肉,还要感谢那些为我们提供牛羊肉的山里养殖户们是也!




市场牛肉贵,就是因为山区散养制机还没形成较大规模,据我与几十位散养牛羊的农民朋友了解;一是牛羊销售渠道缺乏市场“经济人”牵线搭桥,而“鸭子客”进山购买,都是狠心宰价,很大程度上冷了养殖户的致富雄心。

二,政府部门的惠民扶持贴息政策,没有做到实处,一味地扶持哪些圈⭕养“品牌良种牛羊”的老板们,而真正收效却不理想。

三,山区荒山野岭沟叉纵横,是最理想的散放羊牛的最佳地势,如能得到政府强力支持,从畜医、资金、安全保护,销售信息等关键问题方面得以保障,山区畜牧业很快能发展起来。

四,散放牛羊其实成本并不高,只要选好极佳的山岭地势,任其牛羊成群结队自由放牧繁殖,发展前景很不错的。

我最熟悉的两位牛羊个体户,每年散放各有近百头,在没有政策扶持下,只有二人长期管理,每年还能纯收入10万元以上,并在县城购置了楼房,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我老家门口有个人在荒山坡下养牛,整平了一块地方,盖了牛棚,养了二十头肉牛,从山东那边拉过来的,一头牛犊拉到家差不多一万块一头,牛要吃饲料,就租种了一片地,种玉米,种小麦,把青禾打碎了喂牛,第一年二十头牛生病死了两头,十八头牛年底屠宰了挣了七八万块钱,那是一年的人力,物力,财力,付出了很多,第二年又拉了二十头小牛犊回来,生病死了十三头,只活了七头到年底,亏得眼泪都出来了,然后就没的第三年了,这年头有投资就有风险,没有保赚不赔的买卖,如果有保赚不赔的买卖,哪怕利润低一点,那些投资大鳄早带着几百个亿资本杀进来,根本轮不到我们小老百姓。




牛肉这么贵,为何荒废山区不弄成养殖场?这个问题就好像是在问,中国GDP增长那么快,为什么你的工资还是那么低?虽然都在说分享经济,但普通人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大环境中分得一杯羹,着实不易,这不仅需要精确把握市场发展的预期,同时还需要有迅速拿下的勇气。

关于养牛这件事,全国哪里不能养牛?只是不同地区地理环境不同,而且由于养殖品种和饲养方法的不同,都将会造成养殖成品的品质有所差异。而针对题目中提出的荒废山区是否能开垦成养殖场,去养殖诸如牛一类的品种,小编认为还需要考虑该地区气候条件如何,地形地势是否合适,以及养殖场的经营方针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如当地政府对于此类项目是否有所扶持,尽管是荒废山区,但依然存在所占面积并不小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梳理下来,小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作考量:

第一,荒废山区为什么成为荒废山区?地方政府一般不会闲置浪费土地,当一片山区已经被荒废,足以说明该山区很大可能存在某种不能被利用的原由。因此首先需要探究荒废原因,如果土地不存在不能养殖的硬性缺陷,那我们可以着手准备下一步。

第二, 如果一定要把荒废的该片山区计划作为养殖场场地的备选,那需要首先确定养殖品种,不同养殖品种有不同需求,养牛和养虾必定有所区别。依据山区的自然条件选定养殖品种,然后再考虑养殖所需设备,养殖场一般不会建立在市中心,也就涉及到养殖器材的采购搬运,以及养殖品种的培育和生鲜的运输,比如一个养牛场,如果把牛奶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那势必需要把新鲜牛奶的保鲜运输时间考虑在内。

第三,现今中国的消费水平不仅仅限于国内,中国人在国际上的消费水平都是有目共睹,哪里的食材绿色健康新鲜,哪里就有市场,尽管牛肉的市场够大,但随着现在的中国人越发注重健康和口感,进口牛肉的市场占比逐渐变大。结合之前所说,荒废山区的养殖场,应该有怎样的气候条件和养殖条件,需要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才能扭转盈亏,实现获利?这是投资人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


(评论员:路人甲)




牛成本高,牛产子风险大,还需要一定健康管理,牛需要草料储备和水,搭牛棚,草料和净水输送,再加上专业人员管理,和一定交通条件,投入可想而知。




我们一说到牛肉的时候就会联想到新西兰和澳洲的牛肉,就会联想到美国的各大牧场。但国产的牛肉说实话并没有形成品牌特色,而我国可以大规模饲养牛的地方也就内蒙古青海和新疆那几个牧场而已,所以说牛肉再贵,地理环境不行也不能盲目饲养啊。

1.环境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荒废的山区,这些山区既然已经荒废了,那就一定没有开发的价值。现在的山区多元化发展还是很火的,这些山区没有理由被荒废,只能说明这些山区没有利用的价值。如果执意的饲养牛,那亏本的一定是你。而且牛生长的最佳环境一定是草原,但山区一般都种植很多的树木,这种环境自然不合适养牛。

2.利润问题

要知道现在养牛的成本很高,但牛的利润价值却很低。一头牛的利润一般在两千元左右,要知道前些年养牛的利润为5000以上。所以牛的利润降低了自然养的人很少了。

3.成本

你要知道这其中需要多少成本才能再说利润问题。首先良种的小牛价格从6000-10000都很正常,这还只是良种的价格。就算你的小牛是母牛产的,那这中间的成本也要过万。其中的饲料、疫苗、牧草都是钱,最主要的就是时间问题。养殖20头牛的成本需要二三十万,但利润只有四万多,这种情况下谁养?

4.周期回本慢

想要建立一个小型的饲养基地,那最少要投资50万元,但实际上一头牛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卖出去,这样一来你前期投入的资金就更多了。利润这么低,投资这么大,一般人真开不起。

所以说山区宁愿荒废也不敢去养牛,要知道一头牛犊如果因为疾病死去,那半年就白忙活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做为曾经散养20头母牛的我有话,本人在武陵山区,多是坡地,石头山,老林子,适益放牛就坡地。青壮年劳力都出门打工,坡地多荒废,草深林密,里面草种两三种,还有长达4个月的枯草期,吃不饱,跟不上牛生长需要。自已种草,先前说了多坡地机械到不了地,得用人力割草种草挑草施肥,三个忙得脚不粘地,牛还没养好。有人就说为什么不改良草地,这个问得好,首先你得有钱,其次你还得把用地申请办好咯,让你放牛是地不用,现在搞开发,好啊,开发好我支持,多少钱一亩,承包几年。最后一狠心,一棒子全卖。现在想起都还心里不舒坦。在此劝各位没大资金的朋友,别动养殖心。成功那是个例,全国上下也就那么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养殖场   牛肉   山区   坡地   草料   块钱   野草   老百姓   品种   利润   成本   条件   农民   农村   社会   价格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