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后才发现,早点生孩子和晚点生孩子差别很大,你怎么看?

我硕士毕业,29岁生了一个娃,36岁生了第二个娃。

我姐没读大学,21岁生了第一娃,30岁生了第二个娃。

我的大娃比他的小娃小一岁。

先说我。

29岁生第一个,感觉还行,全家对孩子都爱的不行。我也有精力有体力去给他最好的陪伴。经常带出去玩,为了娃能和同龄人更开心的玩,和娃的同学家庭相处的也很好,互动非常多。

36岁生第二个,感觉精力、体力上都差了很多。所以第二个孩子在家里玩的更多一些,和他的同学互动的也很少。我婆婆也帮我带了这两个娃,她也说老大小时候年轻些,带着娃整天在外面跑,也不觉得累。带小娃时要吃力很多,一般也就在小区玩玩。幸好小区里孩子人气很高,小娃也玩的开心。

但是因为有经验,生第二个以后我自己身体养的比以前更好,更健康了。

从工作上看,生完大娃我换了一次工作,生完小娃也换了一次工作。生孩子对工作肯定是有影响的。但职业发展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工作能力,我的工作能力不强。但是我还是坚持工作,毕竟在上海生活开销大,夫妻两个人都工作,家庭收入更好一些,也更有利于家庭稳定。

我现在拖着两个娃,感觉也挺幸福的。只要生活中要求不高。工作日白天上班,晚上陪娃;周末一家人在一起,老公管娃的学习,我管吃穿。一家人其乐融融。

再说我姐

她的两个娃都是自己带大的,两个娃规矩都教的好。两个娃都很懂事,情商都很高。仅比我大两岁,现在一身轻松。和姐夫两个出去旅游可以不带孩子,让我羡慕的很。

她家的大娃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一年了,家里有什么事都可以帮忙,算是一个大人了。小娃现在读初中,还是需要姐姐话一些精力督促他学习,照顾他的生活。

结论:我觉得有条件尽量早结婚,早生娃。也正好符合国家目前的人口激励政策。早生娃,对自己,对家人都会有更好的体验。没条件早生的,晚生会累一些。熬过来,养大了,也是非常有成就感。




我结婚时二十二虚岁,老婆十九虚岁,第二年生大女儿,我虚岁二十五岁,老婆二十二岁虚岁又生小女儿。

大女儿二十岁就大学毕业工作,女儿们没有早婚,但我四十八岁就做外公了,老婆四十五岁做外婆。生小外孙女我也只五十岁,老婆只四十七岁。

外孙女可以算晩婚了,可是我们七十余岁就四代同堂都做太公、太婆了。

我的体会是早生育比晩生育好。小孩身体健康又聪明,大人早得子女回报。俗话说:“早生孩子早得力”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24岁时生了女儿;表姐37岁时才生了儿子,我当年生了女儿后被表姐笑话早早的失去自我成为女儿奴,如今的她却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

我比大姨家表姐小一岁,两个人都是在姥姥家一起长大的。

我家和大姨家的经济条件差距很大。

大姨是医院的护士,大姨父是大学的老师。

我母亲一直在村里劳作,后来跟着父亲到了城市,也不过是在工厂里做个普通工人。

表姐长得双眼皮大眼睛、皮肤白皙、身高1.68米个头高挑,大姨家经济条件好,大姨从小就重视培养表姐的兴趣爱好,因此表姐从小就能歌善舞,尤其是擅长于画画。

从幼儿园开始,只要有文艺活动,表姐就是那颗最亮的星,大姨夫对表姐的学习也抓得很严格,因此表姐从小就是老师和家长得骄傲。

而我长得其貌不扬,小学是班里最矮的,父亲在外工作,母亲自己带着我们姊妹两人,能顾上吃饭就很好了,没精力也经济条件去学才艺。

我直到初二才开始长个子,也不过长到了1.6米,长得黑瘦黑瘦的,放在孩子堆里不显山不漏水。

漂亮的人走到哪里都自带光环,表姐光鲜亮丽的读完小学

我们那个年代初中还是要考的,一直比我学习好的表姐不知什么原因,初中升学考试考砸了,进入了一所极普通的初中,我擦边进入了重点初中。

初中三年,表姐越发的漂亮,同时也因为漂亮让她分散了学习的精力。

高中时候我俩更加分化得厉害:我再次进入重点高中,表姐勉强升入普通高中。

这时候,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在表姐成长的关键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姨夫让表姐走了艺考道路,用表姐原来的绘画基础加上大姨夫的指导,表姐用艺术生的身份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我在整个学生时期全靠自己的努力和自我摸索,用分数闯进了和表姐同一所大学。

大学里,表姐更是如鱼得水,天生的美貌不再隐藏在高中的校服里,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更是让表姐整个人神采奕奕,我依然是表姐面前的那个最普通的存在。

表姐在大学里的感情生活也是丰富多彩,而我只能看着表姐被众多的师兄师弟们倾慕着、追求着。

就这样我们毕业后各奔前程:表姐留校任教,我进入一家企业成为普通一员。

在单位离我遇见了老公,一个沉稳、有责任心、对我如珍如宝的男人,工作上偶有交集,让我们彼此心生好感并擦出爱的火花,我们在恋爱了一年后顺利的走进了婚姻。那

结婚那一年我23岁,毕业刚一年时间。

表姐开始了频繁的相亲、恋爱,表姐笑话我说还没见过森林什么样子就在一棵树上定了自己的终身。

我说,只要是遇见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就是整片森林,劝她也遇到合适的就安顿下来,毕竟她也属于那种想要做贤妻良母的女子。

表姐说要趁着大好年华享受爱情的甜蜜,就这样表姐高不成低不就的谈着甜蜜的爱情,却不肯走进婚姻。

刚结婚我就怀孕了,我和老公开始了快乐幸福的孕爸孕妈的生活,每天都会憧憬着那个小生命的到了,讨论着该如何为人父母,笨拙的开始准备婴儿的衣服、被褥。

当我女儿出生时,表姐还在甜蜜的爱情里游荡者,当她看到我女儿的小模样时有着刹那的向往;

当看到我并手忙脚乱的给女儿喂奶、换尿布、洗衣服时,表姐脸上写满了不耐烦。

当看见我女儿吐奶、拉了、尿了的时候更是满脸的嫌弃,我说小孩子满身的奶香,我喜欢。

表姐觉得不可思议:你不觉得那是奶臭味?我说这就是为人母和单身的区别。

当家里聚会时,我忙前忙后的照顾着女儿,有时候吃饭要先照顾女儿吃饱后自己才能赶紧扒拉两口饭,表姐每每都是一副同情的眼神看着我。

我说:等你当妈了就明白了为人母的幸福,那种累并幸福着的快乐和满足感,不做妈妈是不能理解的。

表姐说她一定要先享受人生的快乐,才不会像我一样早早地走进婚姻,让一个小奶娃娃把自己拴住。

就这样,我沉浸在带娃的幸福和辛苦里;表姐沉浸在爱情的海洋里继续着她的粉色公主梦。

表姐29岁时终于结婚了,那年女儿4岁时,给表姐做了婚礼的花童。

婚后的表姐和姐夫继续过着悠哉悠哉的二人世界。

婚后的他们逢节假日,就会天南海北的游山玩水,国内国外的经典名胜都有他们的足迹。

周末时候,表姐如果想要吃川菜,表姐就和表姐夫买好机票奔成都,周末两人再回来上班。那份惬意和洒脱让我艳羡不已。

而我每天都要忙完工作忙女儿,一旦遇上女儿生病时候更是接近崩溃的边缘,好在和公婆住在一起,婆婆帮我分担了照料女儿的很大一部分责任和压力。

但是初为人母的无知和忙乱还是让我经常抓狂,这时候就特别羡慕表姐的潇洒和惬意。

每当看见女儿的笑脸听着女儿软软的叫着“妈妈”。心都会被她融化,再苦再累也会消散。

表姐婚后一年,大姨和她婆婆就开始了催生,苦口婆心的劝表姐生个孩子,说趁着双方老人身体健康能帮姐姐照应孩子,而且女人过了30岁后身体机能和精力都会下降,还是趁着年轻生孩子,对大人和孩子都有益处。

这时候我女儿已经开始读小学,我成了家里长辈口中值得学习的聪明人。尤其是大姨每次说起表姐,我就是她学习的榜样。

有时想来真可笑,人生就是这样的翻转,带着一份措不及防意外。我和表姐在某个阶段曾经的学习对象就这样悄无声息的互相掉换了身份。

表姐和姐夫不为所动,依然享受着二人世界,表姐32、3岁时曾经也有个小生命到来,但是因为表姐的大意在她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失去了第一个宝宝。

为此,表姐也是非常后悔和自责,在恢复身体后,表姐和姐夫开始了积极的为人父母的备孕计划。

人生就是这样,你越是积极的想要得到某种东西,生活却偏偏和你唱反调,让你不能称心如意,好像在惩罚你曾经的不珍惜。

就这样,表姐和姐夫在希望中失望,在失望中努力,经过4、5年的努力后,表姐终于在36岁那年成功的怀孕了,两口子开心极了,表姐成了全家的重点照顾对象。

表姐的孕期表现一如我当年一般,可能因为属于高龄产妇,那份仔细和谨慎比我当年更胜一筹。

我就成了她孕期指导老师和倾诉对象,第一次感觉到宝宝在胎动时,表姐竟然哭了,听着她在电话里和我描述那种幸福到酥麻的感觉,我也深深地为她感动开心。

等表姐37岁生下儿子时,我女儿已经12岁了,成为了一名初中生。

我和老公开始陪女儿进入初中学习的忙碌中,表姐两口子开始了手忙脚乱的奶瓶、尿布交响曲。

表姐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外甥是剖腹产的,表姐说伤口会在阴雨天有着隐隐的不舒服,儿子也因为剖腹产身体有点羸弱,容易感冒、咳嗦。

表姐的奶水不好,每晚都要起夜给孩子冲奶粉,表姐夫这时候血压也偏高,熬夜后更辛苦,表姐累了难免就会抱怨和指责,两人累了就会为了家庭琐事开始争吵。

表姐说表姐夫不体谅她,表姐夫说表姐就变成了碎嘴婆。

表姐说大姨和公婆双方老人都是接近70岁的老人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问题,对于表姐和表姐夫而言,两边老人不用他们照顾都阿弥陀佛了,更不敢指望老人帮他们熬夜带孩子。

谁家初为人父母都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表姐经常感叹说:24岁的精力和37岁的精力真的没法比。

大姨和表姐的公婆对外甥的隔代亲让表姐和表姐夫抓狂:孩子一哭老人就抱起来,养成了习惯后苦的还是表姐。

慢慢的外甥大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外甥被养成了骄横的性子。

小学还看不出,到了初中外甥的叛逆越发的厉害,这时候表姐面对儿子的叛逆经常精力不足。

最难得是父子、母子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畅、对很多事情的认识严重分歧。

我和老公开始享受女儿做的晚餐、节日礼物,表姐每次看见我们都会羡慕不已,我只能安慰她:我们也是一步一步的熬过来的,女儿也不是一出生就这么大的。

如今女儿已经研究生毕业,表姐的儿子还在初中升高中的煎熬中,加上叛逆的性格,让表姐苦不堪言。

每次家长会表姐说坐在众多30岁左右的家长中,她显得老态了很多。每次开家长会外甥都会要求表姐打扮的年轻些。

外甥晚上学习到11、2点,表姐熬不了夜陪不了儿子学习,但是又不放心,总是担心儿子玩手机,一旦熬夜第二天上班头晕眼花,精力完全跟不上,有时候单位下午开会,表姐说都会偷偷地掐自己几下,要不然自己能在会场上睡过去。

一旦大姨和姨夫生病住院,表姐更是焦头烂额,只好我帮她接送儿子去辅导班,或者帮她去医院照顾父母,年近半百的人上有老下有未成年的儿子,这份辛苦真的是甘苦自知。

当年我公婆、父母住院时,女儿已经大学在读,暑假放假还能帮我们去医院照顾老人,在家给我们做晚饭,老人家里有事情时候,女儿还可以鞍前马后的帮忙处理。

从我和表姐的经历看,生孩子真的要趁早。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原因:

1、 首先从遗传学角度说:女性怀孕年龄在23~30周岁之间为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luan细胞也会衰老,luan子染色体衰退,一些遗传疾病发生的机会随之增加。

生育年龄越小,更容易把父母的优点和优良的部分遗传给后代一代,把父母已有的不足之处变异掉;相反年龄越大,把父母双方的不足和缺陷传下来的几率也就越大。

2、 从精力上来说,年轻生孩子时精力最充沛,小婴儿起夜我们都能应付,身体的疲劳能够很快的恢复过来。

年纪大了后身体机能下降,熬夜后恢复的速度慢。像我表姐37岁生儿子时,表姐夫已经40岁了,三高已经出现端倪,有的时候会力不从心。

3、 早点生孩子我们的父母也年轻身体好,还能帮衬着帮忙照孩子。

我表姐生了孩子时候大姨夫都70多岁的人了,身体各种毛病,自己都自顾不暇更不用说帮忙带下一代了。

老人一旦生病需要照顾,孩子小也离不开父母,这时候我们还要工作,真的是分身乏术。这其中的苦和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4、 趁着年轻可以生二太或者三胎。

生于70年代的人都有着兄弟姊妹的情节。家里有兄弟姐妹互相照应,毕竟血浓于水的感情,是其他感情无法替代的。

就是父母将来的养老问题,多一个姊妹多一份力量。

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真的很幸福。

5、 人的一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一场才算圆满,那种人生的体验才是丰富。

如今,人到半百真切的体会到了早生孩子的好处。

老话说得好“早生孩子早得济”,诚不欺我。





徐某36岁刚刚结婚,郭某38岁已经当了爷爷,徐某不无羡慕地对郭某说,你都当爷爷了,我们孩子差了一辈人!郭某苦笑着连连摆手,真是一言难尽。

徐某和郭某都是我的初中同学,两个人还曾经同桌,关系是相当的铁,只不过的是,初中毕业后,郭某就不再上学了,而是跟着同村人学习手艺,刚刚满18岁就外出打工了,给人家装修,泥墙皮,这活儿一干就是20年。

郭某人长得帅气,个头高高瘦瘦,人也机灵,所以说装修活儿做得很不错,老客户也不少,业务挺繁忙。他20岁那年就早早结了婚,老婆是邻村的姑娘,第二年生下一个孩子,老婆平时就在家里照顾孩子,侍弄几亩农田,他则成年在外地跟着同乡人到处打工,风吹日晒,从不叫苦。

所以说,虽然他还不到40岁的年纪,岁月却早早地在他脸上留下了各种痕迹,肤色黝黑,精瘦,脸上皱纹也很多,笑起来,只有两排大牙还是白色的,人比实际年龄要老好多,起码老了十岁左右。

而徐某则和郭某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他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而是去了一家偏远乡镇的普通高中,那里升学率很低,每年能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寥寥无几。

徐某长得个头矮小,人也瘦,虽然模样儿也不丑,但是身高才1.68米,所以说,这个身高成了他的大缺点,在同龄人中,他显得十分瘦小,像一个孩子一样,不大气。

这也倒好,徐某心无旁骛,专心学习,那个年代农村家里经济条件都不大好,徐某也是,他上面有三个姐姐,还有一个妹妹,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虽然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但好在,他学习认真刻苦,全家人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可以说举全家之力供养他上学念书。

徐某虽然努力学习,但是高中毕业也仅仅考上了一所大专,那时候大专还是三年制,徐某去省城念了三年大专,毕业后分配到了一家器材厂,工资也就是300元,而当时省城的房价已经每平1-2000元了,徐某心里想,这样的工资水平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省城的房子啊?所以说,他想辞职,另择高枝。

那个厂子效益也不好,进厂后,干得活儿又脏又累,徐某也心生烦恼,后来他干脆跑到另外的大城市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可是,同学告诉他,这个大城市更是不好找工作,徐某在这个大城市也奔波了一个多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灰意冷,结果还是灰溜溜地回了省城。

可是,这时候省城的那份工作也丢了,徐某无奈,犹豫着要不要继续进修,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更是坚定了他继续求学,进修深造的决心。

原来,徐某毕业工作后认识了一位美丽的省城姑娘,姑娘不仅人长得漂亮温婉,而且性格特别好,徐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可是,姑娘是当地人,她有一个很厉害的姐姐,姐姐比她大两岁,姐姐对徐某非常不满意,说是这是农村出来的乡下人,没钱没势,没房没车,你嫁给他,不就是明摆着往火坑里面跳吗?

姐姐的话让美丽的姑娘动摇了决心,而徐某更是大受震动,他本来就敏感自尊心特别强,于是他对女友说,你等着我,我去再念2年书,回来后一定要在省城买房,你可一定要等着我!

女友点了点头,徐某就狠下心开始拼命念书考研,经过半年多的奋斗,他如愿考上了北方某名牌大学的双学士。

徐某要去念书了,和女友依依不舍,女友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等他回来的。

可是,女友的话也是心不由己的吧,等徐某离开省城去外地念书,不到一年的时间,女友就禁不住家里人还有姐姐的劝说,信心动摇了,毕竟,徐某即使毕业了,也是一个穷学生,俗称“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凤凰男,他还是没有能力给女友保证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说,女友很快就向他提出了分手,并且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当地的一个拆迁户。

徐某毕业回来的时候,万念俱灰,心如刀割,但是,爱情没有了,事业还得继续啊,他努力找工作,俗话说,情场失意,事业场就得意,此起彼伏,徐某找工作比较顺利,顶着某名牌大学的双学士学位,成功在省城某家国企应聘了技术人员,从此站稳了脚跟。

徐某毕业后,第一步就是要买房子,那时候房价,市中心位置的也要4-5000元一平了,他的工资才3000多元,不过,好在他有几个姐姐比较架势,听说弟弟要在省城买房定居,都倾囊相助,帮他凑足了首付款,另外的房贷每月2000元,徐某自己还房贷,20年。

徐某成功在省城的市中心位置买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又过了一年,攒了一些积蓄,精心装修了一番,当时的徐某,因为学识技术过硬,已经是国企中的一个小领导干部了,又买了房,也算是大半个成功人士了,他现在事业有成,有房有车(车还是一辆二手小汽车),男人嘛,事业和房产就是标配,就是资本。所以说,现在的他今非昔比,人硬气了好多,也精神了好多,每天西装革履地去上班,再也不是那个落魄穷困的农村小子模样了。

人靠衣装马靠鞍,这人一精心收拾,立马就显得与众不同了,同时也有很多亲戚朋友给徐某介绍对象,当时的徐某,已经30多岁了,和他同龄的同学们,家里孩子都老大 了,尤其是郭某,他结婚早,孩子都上小学5年级了。

很快徐某也找到了意中人,也是省城的姑娘,个子高高瘦瘦的,模样儿端正,而且人非常朴实,没有一点儿大城市姑娘的娇气和臭架子。徐某非常喜欢,姑娘还是独生女,比徐某小了将近十岁。父亲退休后自己创业,有一家不小的副食品企业,母亲呢,则是家庭主妇。

徐某认识了姑娘后,真的是时来运转,人生就此开了挂一般,他结婚的时候,初中同学去了十几个人,都是从老家包车过去的,婚礼办得十分热闹,隆重。

一年后,徐某37岁那年,老婆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真的是喜上加喜,锦上添花,徐某乐得合不拢嘴,说这辈子老徐家有后了,不用担心了。

人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风得意马蹄疾,徐某这些年过得顺风顺水,步步高升,而且职位和薪资也不停上涨,现在年薪几十万了,房贷早就还完了,当年他买的二手房子,现在价格也涨到了2-3万一平米了。

徐某竟然越来越显得年轻了,人变得精神挺拔了,他也发福了,竟然显得比上学那时候好像还长高了似的。一点儿也不像快要40岁的人,和小年轻没什么两样。

现在再来看看郭某,郭某儿子很好地继承了他的基因,不是读书那块料,初中没念完,就早早辍学了,他和当年的郭某一样,走了父亲的老路,先是跟着同村人学手艺,然后就等着年满18周岁以后外出务工讨生活。

可是,郭某儿子没有父亲当年那种肯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从小哪里受过什么罪啊,根本受不了外出打工的风吹日晒的生活,所以说,郭某儿子很快就闭门不出了,宁愿躺在家里睡大觉,他也不愿意外出务工,用他的话说,爸爸妈妈现在这么年轻,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吃不愁穿不愁,他用不着去担心以后的事情。

儿子这么不求上进,不思进取,郭某也是犯了愁,可是,孩子大了,打骂也不行的,也不好管教了,郭某老婆就说,那就给孩子订一门亲事吧,早早地娶了媳妇,也算是完了一桩心事,再说了,说不准这小子有了媳妇,媳妇管教着,能好得多,愿意干活呢。

郭某听了老婆的话,心说也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就托人给儿子找对象,别说这小子学习不咋样,谈恋爱倒是无师自通,有一手,很快就和一位农村姑娘情投意合,分不开了,家长们也趁热打铁,紧接着,那年秋天两个人就结了婚。

郭某儿子自从订婚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家门,平时就呆在老家给他盖好的二层小楼上面,陪着老婆刷剧打游戏,媳妇怀孕后,他更是寸步不离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仔细伺候着家里的新媳妇,不过他也不用担心吃穿花销,因为父亲郭某能赚钱,郭某仍然在工地上到处承包装修活儿,一年也能剩个七八万,所以说,他吃喝不愁。

只不过,苦了郭某的老婆,自从新媳妇娶进家门,她现在不仅要伺候家里的大少爷(她对儿子的称呼),还得好生养着儿媳还有那未出生的小孙子,儿媳吃饭嘴巴还特别刁,饭菜稍微不合口味,就放下筷子不吃了,让郭某儿子去给她叫外卖,吃完饭后,两个人嘴巴一抹,继续刷屏追剧打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今年春天,郭某儿媳生了,也是一个大胖小子,郭某和老婆捧着手里的这个小东西,又喜又忧,喜的是从此郭家后继有人,不用担心断后了,忧的是,儿子和儿媳就这么好吃懒做,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求上进,这日子以后怎么过,何时才是个头呢?

所以说,当徐某给郭某祝贺的时候,他是发自内心地感慨,说,你现在都当上爷爷了,我那儿子才刚刚上幼儿园,咱们真是差了一辈的人了!他的祝贺是真诚的 ,倒也没有虚假的成分,但是郭某听了,却是连连苦笑,不住地摇头,用他的话说,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看到郭某的现状,我想起来早年看过的一个电视剧,一个年轻记者在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采访,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一个7-8岁的小男孩跟在父亲身边,在驱赶着一大群山羊,记者问他,你长大了做什么?他说,像爸爸一样,放羊!

听着孩子天真直率的话语,记者内心一阵酸楚,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单一,他知道父辈的生活就是靠放羊生存下来的,所以说,他的眼界和认知也就停留在此了,等他长大后,他的第一认知工作,自然也是放羊。

然后他就和他的父亲一样,重新从事简单低端的工作,继续着贫困的生活,祖祖辈辈“放羊”下去。

这是一种幸福吗?说不出的一种悲哀,孩子没有走出过那个落后的地方,他不知道外面宽广的世界,丰富多彩。

再看看徐某,他的孩子虽然刚刚上幼儿园,但是已经开始学习钢琴,围棋还有双语教学,他在这个省城里面,接受着先进的教育,徐某和郭某,他们的孩子,从教育根基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区别。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生就在罗马,也许郭某等孙子长大了,终其奋斗一生,天花板也就是徐某孩子的现在吧?

也许等郭某的孙子长大了以后,他会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吧?不会再让孙子重复自己和儿子的老路了吧?只不过,到了那时候,也许就有心无力了,看着郭某两鬓斑白的头发和沟壑纵横的满脸皱纹,看着他那不知生活何为忧乐的儿子,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孙子,想必心里也是真的非常苦涩。

而如今计划生育放开了,徐某正打算和妻子要二胎呢,按照他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完全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

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选择了怎样的生活轨迹,也无可厚非,我从自身两位同学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现状,来告诉大家,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接受文化和知识教育后,人的生活和认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的生活我们无权评判,只不过,如果养了孩子,不好好教育他生活要靠自己,而是把他养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二代废物”,赤裸裸地啃老,不能自强自立,即使到了爷爷辈,儿孙满堂,还是一个字:无尽地“累”!

所以说,养孩子,绝对是一个费心费神的浩大工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成品,未来如何,是精品还是废品,为人父母者,要好好品味,细心打磨,否则的话,有你后悔莫及的时候。

知识是人类改变自身阶层的工具,教育才是改变人们认知和眼界的最简捷途径,不要让孩子在理应奋斗的年纪安享其成,过着貌似安逸无忧的生活,其实这是害了他们。

如果一直处于“辈辈放羊”的怪圈,一直处于底层认知,即使能早早生子,儿女成群,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爸44岁时才生的我,今年我39,他83,我们之间整整差了一代人。我爸的表哥家孙子和我同龄,每次见面都要叫我姑姑。

小学一年级我就知道了早生孩子和晚生孩子的差别,第一天开学,家长都去送孩子上学,别人家的爸爸妈妈是30岁左右,还很年轻,我爸爸50多了,已经是个小老头。

升入初中后第一次家长会,班主任老师以为我爸是爷爷,告诉他下次家长会最好让学生父母来。

我高中时,我爸就60岁了,同龄人都抱孙子了,享福了,他还在拼命挣钱给儿女交学费。

我毕业工作那年,我爸66岁。

我结婚那年,我爸70岁。

我生孩子那年,我爸72岁,儿子和姥爷同一属相。

在我终于有能力可以带他出去看看高山和大海时,他老了,走不动了。

人到中年后才发现,早点生孩子和晚点生孩子差别很大,你怎么看?

我不赞成年轻人早生孩子,但也不赞成晚生孩子,我觉得30岁左右刚刚好,成熟又不失活力。

早生的话自己承担不了养育孩子的责任,甩给父母对老人和孩子都不公平。晚生的话自己生活得太辛苦,孩子也可能产生不良心理,两代人都累。





我今年36岁,大女儿12岁,小女儿8岁,10年前同学和闺蜜都嘲笑我傻,10年后她们都羡慕我当初的当机立断。

我家是豫东农村的,24岁那年我生下了大女儿,当时同学和闺蜜听说我的事情后,她们都说我:“你怎么那么傻,你还那么年轻,都还没有好好的玩过,怎么就把孩子给生了?”

说实话,大女儿的来临真的是一场意外,连我自己都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用我妈妈的话说:“你自己都还是个孩子,你咋就这样固执?”

可是当我真的怀孕后,我觉得特别奇怪。看着一天天鼓起的小肚子,我心里充满了期待。

当时我的同学和闺蜜都已开始工作,每月发了工资后,同学和闺蜜总在朋友圈炫耀,有人换了新手机,有人买了新衣服,还有人出去游览大好河山。

只有我一个人,和同学们比,显得格格不入。有同学私信我:“后悔了吧?女人一旦生了孩子,那就被束缚了,再也不能没日没夜的去玩了。”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是我真的不后悔,虽然我的日子没有同学过的精彩,但是我比她们多了一份期待,期待着小生命的到来。

2009年大女儿出生那天,我发了一条消息:“我做妈妈了,新鲜又好奇。”

后来大女儿刚满月就生了一场大病,我每天以泪洗面,恨不得生病的人是我,那天我又发了一条消息:“养儿方知父母恩。”

大女儿的到来,让我和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看着同学们每天多姿多彩的生活,再看看自己蓬头垢面的狼狈,我心里有过动摇,我不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

每当这时,看见大女儿的婴儿笑脸后,我又觉得一切都值得,虽然孩子的出生打乱了我的生活规划,但她也让我提前明白了一些道理。

比如书中关于伟大的母爱的故事,一开始我觉得是假大空,但等我自己成为妈妈后,我才知道书中写的有些浅显了,母爱何止是伟大,应该称为奇迹。

一转眼,10多年过去了,我家大女儿已经12岁,就连小女儿都8岁了。再看看曾经的同学和闺蜜,她们有的刚结婚,有的刚怀孕,只有寥寥几人的孩子刚读幼儿园。

这时我再和同学聊天时,她们都开始羡慕我,羡慕我孩子生的早,当初几十块的奶粉,现在变成几百块。

还羡慕我自由,因为孩子大了,我可以休息时,肆意的去逛街去购物,而她们只能眼睁睁的羡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面前。10年前我公婆都还年轻,也就60岁左右,还可以帮我带带孩子。但同学们现在才生孩子,她们的公婆大多都已经70岁左右,心有余而力不足,带孩子只能靠同学们自己。

用同学们的话说:“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0年前我们潇洒玩耍,你在那辛苦带孩子。10年后我们为人父母,被孩子折磨的死去活来时,你反倒开始了幸福生活。”

所以对于早生孩子这件事,我其实并没有后悔过,反而有种苦尽甘来的快感。

前几天国庆节期间,我家对门邻居又吵架了,我站在过道里听的一清二楚,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对门邻居和我年龄一样大,今年都是36岁。邻居两口子都是四川人,男的跑业务,天天不在家,女的做人力资源工作,也是朝九晚五的。

邻居家里有个儿子,今年刚8岁,和我家小女儿在一个学校读书,多亏邻居的公婆在杭州,能帮她们夫妻接送孩子上下学。

但是十一期间,邻居老家的人打来电话,原来老家的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就希望邻居的公婆回家伺候爷爷奶奶。

邻居的公婆想回老家,但是女邻居不同意,因为公婆回家的话,邻居家8岁的儿子没人带。虽然我们小区离学校不远,就两个红绿灯的距离,但是没人接送还是很危险的。

就算邻居8岁的儿子可以单独上下学,可周六周日在家时,邻居要去公司加班,没人给孩子做饭也不行。

这就是邻居吵架的原因。每次和对门邻居聊天时,她总是说:“还是你们好啊,孩子生的早,大女儿12岁,都可以照顾妹妹了,就算你们公婆不在身边也没事,至少大女儿可以给小女儿做饭,也不会饿到小女儿。”

邻居还说:“我真后悔当初孩子生的晚,现在儿子才8岁,还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孩子的爷爷奶奶又闹着回老家,你说咋办呀?”

我给对门邻居出主意:“要不这样吧?以后让两个孩子一起上下学,也算有个伴,如果周末时你要加班,孩子就放我家,让我大女儿做着你孩子的饭菜,你觉得怎样?”

邻居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也可能怕有风险,反正也没说同意或不同意。

这就是我身边晚生孩子的例子,其实对于题主的问题,并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我只能说各有利弊吧!

孩子生的早,经济压力大。比如我生孩子时,家里只有老公一人挣钱,别说给自己买化妆品了,我甚至连新衣服都不舍得买,如果家里条件好的,又另当别论了。

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公婆年龄不大,可以帮忙带孩子,自己也不会很辛苦。

反之,如果孩子生的晚,则经济压力就小,可以给孩子一个好的物质基础,和好的成长环境。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公婆年龄大,想找个人带孩子,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不过,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很不错,可以考虑找保姆带孩子,也能减轻自己的压力。

所以由此可见,生孩子晚点或早点,最终还是取决于家里的经济条件吧!

不过我自己挺开心的,虽然我孩子生的早,苦日子也过过,但是每当想到一件事,那就是等我不到50岁就可以当丈母娘时,我又觉得是件很刺激的事,难道不是嘛?




我29岁多生的我家老大,31岁生的我家老二,现在我家老大即将8岁,老二六岁半。我妈妈四年前因病去世了,我公婆身体都不太好,无人给我带孩子。我们夫妻俩每天边上边,边独自带孩子,真的累得够呛!

我二姐,比我大1岁9个月。她22岁生的老大,28岁生的老二。现在,她家老大已经16岁了,现在读高二,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三了。

我已经是37岁的女人了,彻彻底底的中年女人。在生孩子方面,最后悔的是,当年,没听我妈的话,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这样,我爸妈那时候还年轻,还能给我搭把手,帮我一把,我就不至于像现在这么累了!

我大姐,是23岁生的孩子,就一个孩子。现在孩子16岁了,高二学生,也是即将要高三了。

我大姐生孩子的时候,我妈妈年轻,身体也好。大姐的孩子,从出生一直到我妈妈走,全是我妈一手带大的。可以这么说吧,我大姐连她儿子是如何了长成这么大的,她都不知道。

早点生孩子,意味着父母还年轻,身体也健康,能够帮忙搭把手,带孩子做做家务之类的。

早点生孩子,更意味着自己的身体恢复也快,精力也旺盛,完全能应付带孩子的各项事宜。

但是,晚生孩子,尤其是过了30岁之后生孩子,自己明显感觉体力不支,恢复也特别慢啊!

比如我,我生老大的时候,可能是还没到30岁,生完之后,恢复的也稍微快点。精力方面,也能够应付过得。

但是,生老二,我已经31岁了,生完之后,恢复的特别慢。并且,我明显感觉到体力严重透支,带孩子累得很。常常抱着孩子都能睡着。

现在,我边带孩子边上班,每天像个陀螺一般的不停转动,几乎没什么停下来的时候。

就比如这几天,

周六,我们带孩子去了北京科学中心,陪着孩子好好出去玩了一天;

周日,带着老大去上兴趣班,然后再领着两个孩子在外面玩,让他俩好好跑跑;

周一,老二幼儿园亲子运动会,我上着班,中途溜出去陪孩子做亲子运动了;

周二,也就是今天,六一儿童节,我上午领着老二去了趟北京,中午赶回来给老大做饭。吃完饭之后,赶紧让孩子们去午睡。午睡了之后,让老二在家看着电视,我送老大去坐班车(老二幼儿园放假一天,老大小学没放假)。送老大坐上班车之后,我赶紧跑步去了超市,买了些肉、菜和水果回来。到家之后,让老二把电视关了,陪着他亲子阅读。下午四点,我让老二自己玩,我处理工作。五点,老大回来,陪着老大写作业。五点半,赶紧去厨房洗菜、切菜,准备晚餐。七点,带两个孩子下楼打篮球,增加户外运动量。九点,带孩子们回家,给孩子们洗澡,让他们回房睡觉去。而我,则开始洗碗、拖地,洗衣服,写文......

大家看看,累不?

如果我早点生孩子,现在我家两个孩子也大了,至少不用我这么凡事亲力亲为的了。至少,他们要出去玩,我可以交代他们多注意安全,就可以放心的放他们下楼去玩玩,让他们到时间就回来。我不用再陪玩之类的了。

如果我早点生孩子,我价钱老人身体还好,至少可以稍微帮我搭把手。帮忙带着点孩子,或者是给我干干家务活,腾出来点时间让我休息之类的啊。

如果我早点生孩子,我精力、体力还在线,也不至于会像现在这样,每天总觉得累,体力不支啊!

最让我心塞的是,生孩子晚,身材胖了之后,估计是代谢没之前好了,不管我如何运动,少吃,我的体重再也恢复不到之前了!




我有一个朋友大老王今年45岁,和他差不多大的同学的孩子上大学,初中,甚至更小的还在上小学,他已经荣登“爷爷”辈,孙子满地跑了。


大老王上学的时候,成绩特别差,留了几次级,到17岁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回到家里又不愿意务农。


他爸怕他整天在外面晃悠学坏了,就说“读书不成,干脆就成个家”想让他早点知道生活的艰难。还振振有词地说“早插秧苗早打谷,早生儿子早享福。”


王爸爸经常在外面跑生意,搭车的时候比较多,其中有辆车上有个女孩是卖车票的,他就把这个女孩相中了,比他儿子大一岁,司机就是女孩爸爸。


他就给司机套近乎,用了比别人家里多一倍的彩礼钱娶回了姑娘。


就这样大老王不满十八,老婆不满十九,虽说办不到结婚证,但是农村一般就是家里请客就算数,两人结婚生子了。


老王觉得不能让儿子儿媳妇这么在家里闲着呀,就在街上租了一个门脸房,让小两口开店,婆婆就在街上守着带孙,做饭。


大老王不到二十岁当了爸爸,还是不怎么懂事,可能是男孩子本身就懂事晚吧,他每天吃了饭在门店坐坐,就带着孩子跑出去到处玩。


老婆和老妈守着店,他爸爸说,他带着孩子玩没有事,只要不犯大错不理他,让他玩个够。


家里生意越做越大,开超市,修五层大楼房,全部都是他父母和老婆操心,他哪里好玩去哪里,即使是两个孩子的爹了,他还是无所谓似的。


不过,他也不是啥都不做,家里有啥事就叫他,有事做事,没事就玩。该老婆管的,他不插手。老婆也给他空间,有需要他做的事一般安排在上午,知道他下午要打牌娱乐。


转眼大老王儿子到了读初中的时候,也是不听话不上学,他这个时候才说“我终于理解我爸妈那个时候的苦心了”。


虽然孩子读书不上进,但是和他关系特别好,一儿一女带在身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弟妹。(他不操心,人也显年轻)


为了儿子能够好好读书,他每天开着小车带着儿子去老师家里补课。即使这样,他儿子成绩也不行,不过好歹还是高中毕业了。


儿子高中毕业谈了女朋友,他又立劝儿子结婚,就这样四十出头大老王又当了爷爷。


他家里现在四世同堂,老老王两口子守着超市,大老王和老婆开着家具店,小王两口子在市里开着装修店带着小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


和他一般大的同学,特别是那些结婚晚或者生娃晚的人,四十多岁了,孩子上中学,甚至上小学的,每天辛苦赚钱回家还要辅导孩子作业,大呼小叫鸡飞狗跳的。


有的时候,同学们聚会都以他“当爷爷了”为由头笑话他,现在他不仅不害臊,还以此为炫耀。


怎么看:人到中年才发现,早点生孩子和晚点生孩子区别很大?


过去老百姓有句俗话说“早插秧早打谷,早生孩子早享福”,这句话现在看,也比较适用。


注意:早生孩子,不是一定要让你早婚,这可是有一定区别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本来结婚就晚,还要等几年才带孩子,到了人到中年,既要带孩子又要挣钱养家,精疲力尽的时候,才来后悔。


人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应对和反应能力都很强,不管是工作还是教育孩子,都顺应当时的环境,和孩子也好交流。


到了中年,带孩子就感觉和孩子代沟很深,说什么做什么,不仅孩子不理解你,你自己还觉得累。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人年轻的时候和中年的时候,那真感觉不是一个时代了,带孩子观念也不一样。


有的年轻人说,“我趁着还没有带孩子,人还年轻好好玩几年。”这个观念真是大错特错,别到时候,孩子没有生,人又混到中年了。


其实带孩子就那么几年,孩子大了,你也还没有老,该挣钱的时候,孩子也懂事了,带娃和事业两不误。


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人到了什么年龄,就办什么事情”。别到了中年了,才发现自己原来活的是一地鸡毛。


到了中年才生孩子,你能给孩子挣下一笔费用,也许还算是成功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玩耽误了生娃,那可就不划算。


还有就是不得不说的一句话就是“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你能在年轻的时候,生了孩子,积攒下了生活的经历,即使有什么不幸,孩子也能很好的应对。


到了中年才生孩子,真的遇到什么意外,孩子还小,老婆也到中年,父母年龄大了,你留下的可就是亲人的眼泪了。


几番对比下来,你觉得年轻的时候生孩子和中年生孩子哪个划算?区别是不是很大?




我学校的两个同龄女老师,一个22岁生孩子,一个39岁生孩子。可两个人在42岁时,看上去足足相差了十几岁。你想知道是谁更年轻?谁更老吗?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我开了10年的民办学校。学校里最不缺的就是女老师,自然也不缺同年龄的女老师。

2017年,学校里有两个女老师,一个姓张,一个姓李,都是42岁。

先说张老师。

她中专毕业。毕业后,就嫁人了,生孩子也很早,24岁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

两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她就和她的丈夫,带着婆婆,一起从武乡来太原打拼,租住在不足40平米的城中村里。

她的丈夫,大学学的建筑,在一家建筑公司当施工员。因为工作性质,需要常驻工地,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那时候,她和婆婆,两个人在家里带孩子,因为经济拮据,丈夫又不在身边,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当时她的很多同学都质疑她,为什么刚毕业,就选择了结婚生孩子,还一下生了俩。

说她是不珍惜青春,早早的进入了坟墓,又这么早的生育孩子,书都白读了,这辈子也就只能当黄脸婆了。

她听了后,只是笑笑,也不反驳。只是她在家里带孩子的这段时间,抽空余时间,开始看书,自考了大专文凭和教师资格证。

因为孩子生的早,身体恢复很快,身材变得比没结婚还好。走在大街上,没有人看得出她是两个孩子的妈,都以为她是未婚姑娘。

等两个孩子都上了幼儿园之后,她便应聘到一家小学当老师,由公婆在家里帮孩子们做饭,接送孩子们上下学。

周末的时候,便可以陪孩子们上特长班,带孩子们去郊游了。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她和丈夫的工作也干得很是出色,他的丈夫考上了一级建造师,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升任为单位的副总经理。

结婚近20年,他们在省城已经全款购入了三套大三居,彻底融入了这座大城市。

两个孩子上大学后,两口子就更没有什么压力了,李老师周末不是去健身、瑜伽就是美食、购物,寒暑假更是各大知名景区的常客。

42岁的年龄,看起来就像30出头,和两个女儿站一起,都以为是三姐妹。

下面再说一下另一主人公:李老师。

李老师,在省城读的大专,毕业后分配到了一家集体企业任办公室工作。工作轻松惬意,可没过两年,赶上倒闭潮,企业倒闭了,她只能自谋出路。

之后,在很多私企都当过文员,但都干不长久,原因是她永远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

因为她大专的专业比较冷门,不太好找对口的工作,算起来没有一技之长,最后也选择了考教师资格证,从事教师这个行业。

工作一波三折,爱情也不尽如人意。虽然李老师长得称不上天生丽质,但也属小家碧玉,眉清目秀。年轻时也不乏追求者。

但她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嫁给省城有房有正经工作的小伙,因此错过了很多帅气、上进的穷小伙。

只是,她的家庭却不给力。她出生在晋北山区一个只长土豆高粱,靠天吃饭的地方。

因为交通不便,穷困落后。家中还有未婚的哥哥和读书的弟弟。很多条件好的男孩,一听说她家的情况,就打了退堂鼓。

因此她想要嫁到省城的愿望,迟迟不能实现。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亲对象是一个不如一个。

在37岁那年,咬牙嫁了一个郊区的大龄剩男。房子虽然有,但是在离城40里的村里,她的丈夫也没什么文化,只会开车,在附近一家私企当司机。

因为人到中年,婚后,李老师就着急地赶紧备孕,可谁知各种补品吃了一大堆,接连怀孕了两次,都自然流产了。那两年,她差点得了抑郁症。

终于在她39岁时,第三次怀孕了。于是早早的就去医院住院保胎,生产时,高血压、高血糖,又是高龄产妇,只能剖宫产。

之后,大出血,差点要了半条命。

同事们去看她,她是见人就哭,根本没有当妈妈的喜悦。

别人的产假放三个月,她的产假放了一年半。

坐月子时,因为她的母亲已经过世,70岁的婆婆又得了老年痴呆,加上公公也脑出血瘫痪在床,她丈夫又得上班,根本就顾不了她和孩子。

因此,月子里,她不得不自己做饭、洗尿布、照顾孩子。因为月子没坐好,后来有了头疼、腿疼的毛病。

35度的大夏天,从不敢穿裙子,一入秋就得帽子、围巾全部上阵。只要一变天,学校感冒的人里面保准有她。

有时,学校里会定期组织老师们义务劳动,可我从不敢让她参加,就怕她累着犯病。

最可怜的是,她的儿子,小小年纪,没人帮带。雇保姆的话,第一,她不放心,第二,她的经济也不允许。

所以,孩子一直都跟着她住宿舍(说明一点:我们是封闭式学校,而且她们家离的太远,她也没有车)。

因此,我只能给她和她的儿子单独提供一间宿舍,别的老师们难免怨声载道,因为其他教职工都是两到三人一间。

可作为老板的我,又能怎么样?毕竟她实在是不容易。

近些年,随着物价上涨,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她时常为将来儿子上中学、大学和娶媳妇、买房的各种费用,焦灼不已。

毕竟,他们两口子的收入都不高,公婆也都是农民,没有退休金,二胎那就更不敢想了。

常听到她和同事们哭诉,早知道就早点找个潜力股,早点结婚生孩子了。只是世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

42岁的年纪,头发都白了一半,看起来像快50岁的人。

所以,我认为:不管是结婚还是生孩子都要趁早。

民间有句俗话:什么年龄就干什么年龄的事儿。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趁着年富力强,把该办的事都办了,然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创造美好生活当中去,这样到退休时,我们也能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我25岁生我闺女,40岁闺女读高中,出去寄宿。我就开始省心了。慢慢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好。打网球,跑步,开车自驾,多读书等,如今我53岁啦,网球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体质也不错。我的同龄同事,有个要孩子很晚,今年初中毕业。如今已经被累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所以说结婚生孩子,能赶早,别赶晚。赶晚就是奶奶带孙子,太辛苦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孙子   大姨   人到中年   公婆   省城   表姐   差别   早点   精力   家里   很大   儿子   父母   女儿   初中   老婆   发现   孩子   年轻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