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样预习语文最有效?

得语文者得天下,相信这个来自985、211重点大学学生的“语文预习秘籍”,对你的语文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不管哪个阶段的孩子,只要领会了语文预习方法,都会在语文学习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正是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预习、实现“弯道超车”的时机。但很多学生、很多家长对于如何进行有效预习,却知晓的不多。其实,预习是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有人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语文教材是既要生吞活剥又要咀嚼与消化的一本书。

一、检视“语文课本”

很多同学拿过语文课本,打开第一课就开始预习了,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语文课本全貌”的一个不好的学习方法,完全忽略了“语文课本”的前言和目录在语文课本中所起到的作用。

正确的是拿过语文课本,先开始“检视语文课本”。



1、通读一遍单元前言

通读单元前言(序言),有利于对课文课本的知识要求做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起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效果。

例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要求学生做到: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河山、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要求会认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字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

(6)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7)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和感受。



了解了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再有针对性地展开预习,效果就会大很多。

2、浏览课本目录

让孩子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提高预习效率,知其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理解,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就像在出发旅行前,要看一下地图一样,更像是一棵大树,有很多枝杈,枝杈上结着很多果子,目录就像是树的枝杈。



二、透视“语文课本”,“五步”正字预习法

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一遍,每读一遍,都在题目下方划一杠,每一遍都带有任务指导,第五遍划出一个“正”字为止,这样预习过后,每篇课文的题目下方都会有一个“正”字标注在下面,这即是对你的褒奖,又是你努力预习的见证。

第一遍 划出段数

读第一遍的时候,粗略用数字标注段数,先对文章有个感性的认识,知道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构成。



第二遍 圈出生字词

第二遍快速阅读,边读边把不会的字、词圈出来,这样再次读课文时,会对自己圈出的字、词有所重视,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遍 划出“一见钟情”的词句

在读第三遍的时候,勾划出自己认为课文中精彩优美的语句,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让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用波浪线划出来,整理下来,直至背诵为止。



第四遍 划出疑难处

读课文的过程中在不明白的地方,标注上“?”,可以自己试着理解,真不理解,就带着问题去听课,直到真正的理解透课文,“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这样就会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好习惯。

第五遍 深层研究段落

在读第五遍的时候,尝试划分课文的段落,总结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把文章中关键描述的语句或者词句勾划出来。


“五步”正字法预习,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年使用的预习方法。一是提高孩子学习的专注力,二是加强孩子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三是训练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四是有利于课堂听讲,有针对性,五是对孩子读写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俗话说学文如积塔,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方法适合各个学科预习)



三、拓展语文知识

认真预习完语文课本,非常相信你对语文教材的内容有了80%的理解,教材学习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需拓展阅读,做到“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用教材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学语文”,实现一篇带多篇的目的,以增加知识容量,提升个人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操,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预习《蒹葭》这首诗时,通过与《关睢》的比较阅读,孩子很容易发现诗经写作的特点,再补充阅读《式微》与《子衿》等诗,就会认识到诗经中的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谣,不同的国风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生活状态。预习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教材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



四、阅读是提升语文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阅读改变思想,知识能改变命运,坚持每天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我修养,提升文化素质,进而提高语文能力。

阅读可以增长见识,每天大量的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可以拓展思路,领悟生活的真谛,还能增强写作能力。读还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书还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籍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让我们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爆发力。



试着尝试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冰心的《繁星•春水》,曲波的《林海雪原》,还可以读一读《傅雷家书一学生版选注本》(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它可以让你学会理解与感恩),《花季,雨季》等。

阅读过后,精彩之处加以背诵,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因为脚下垫着一摞摞厚厚的书,所以才看到了人世间许许多多绝美的风景。

写在最后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把语文学习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谢谢邀请!

预习课文对学好语文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让孩子养成预习课文的好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阅读课文是了解课文的开端,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在读第一遍的过程中遇到新词生字要做好标记,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音词意,扫清文字障碍。如果还有疑难字词,一定认真标注好,等上课解决。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遍看课文时,就要边看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在大脑里形成初步的认识。

3、对照课后练习题边看边思考,弄不懂的标上问号,等上课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还没弄明白的,要和同学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真正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4、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除了词意外,还得思考它的反义词、近义词是什么?对优美词语,精彩片段要用波浪线画出或摘抄在笔记本上,读读记记。

5、用数字表出自然段或用“//”划分意义段,并试着说说段意。对重点段做出标注,上课时作为重点听老师讲解。

总之,预习课文对孩子学习语文很有必要,因为课堂上很难保证孩子能时刻专心致志。如果孩子在预习阶段标注好了重点词语,重点段落,疑问之处,即使孩子有些分心,也会在老师讲解他标注的地方时留意听讲或做好笔记。




谢邀。

语文课提前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首先读几遍课文,在读的同时要注意生字生词,遇到时把它们记下来,通过查字、词典认识字弄懂词的意思,并会写会用。

熟读的同时,试分段落和段落大意,最后试写出本课的中心思想,这样下来,一篇课文就大体上掌握住它的内容和结构,等课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已作的比较一下,这篇语文课文便理解的更透彻,记的更牢固。




预习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预习语文的有效方法有几步:

1、通读课文。先掌握课文的整体大概含义,通读过程中对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标注,做到提前思考。

2、识记课后生字。在通读之后,抓紧熟悉课后生字生词,因为有了前面的通读,对生字生词有了印象,此刻再识记,会有一种迫切的了解欲望,从而也会加深记忆。

3、再次通读课文。了解了生字生词后,再通读一遍课文,会有一种重新认识的感觉,也会更流畅、更清晰地掌握课文意思。往往与第一遍相比,会有不同的理解。

4、预习课后题。在理解课文意思之后,看一遍课后题,看看是否有不懂或不会的,重点标记出来,等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老师讲。


根据以往经验,预习后的孩子,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已经胸有成竹,听课会更加有的放矢:自己已经理解的,会在老师的印证下更有成就感;自己不了解的,会在老师讲解下印象更加深刻!

以上希望有所帮助!




一、我的分析:语文为什么要预习?

在语文学习中,多数人都比较重视做家庭作业,换句话来说,就叫做复习巩固。但事实上,预习是比复习重要得多的学习环节。因为如果上课真正理解了,复习巩固是多余的。而预习则不同,他是学生在尝试性学习,尝试性学习会暴露出学生对学习内容上理解运用上的很多不足,这种不足才是跟着老师学习的起点,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明确学习的起点是弥足珍贵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真正关键所在。很可惜,现在的家长也好,学校教育也好,大多数都十分重视课后的练习,而对预习则重视不足,结果上课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好,就布置更多的练习,练习又挤占了预习的时间,于是越来越走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位家长能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是非常可贵的。

(通过预习,了解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和还没有掌握的内容。)

二、怎么进行预习最有效呢?

在弄清楚了预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尝试性学习,是充分暴露学生存在问题的关键学习环节,是弄清教学起点的必要准备。我想大家应该清楚了我们预习的任务:

1、弄清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

拿到语文学习的内容,一般多半是一篇课文,预习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来进行尝试性学习。比如:小学一二年级以识字为主,你的预习就是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报听写,把不会写的字圈出来。你弄清楚了这篇课文哪些字我会读会写,哪些字我不会读不会写,哪些字我会读不会写,这就算完成了预习目标。明天上课,老师教自己会读会写的字的时候,自己对一对有没有念错的或写错的;不会读不会写的字,就更要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这样就很快能掌握。预习其实就是让我们把学习的时间、注意力向我们不会的东西倾斜。这样学习起来效率就更高些。

(就像这样做预习)

2、弄清自己还有什么没有掌握。

在上一点中,我已经通过小学的例子,讲清了为什么要把自己没掌握的东西当作预习的重点。下面再举一个初中语文的例子来现强调一下。初中语文的学习目标比小学低段复杂多了,既要学习这篇课文本身的内容,也要学习编书的人通过这篇文章要传达的知识。比如:教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是要教《春》的内容,二是要教《春》的写景的方法。课本的内容相对来说就简单一些了,学生自己预习,认字,分段、品析句子,这些常规的内容学生应该通过预习掌握。

此外,这篇文章中你理解不了的,要提出具体的问题。老师上课正好讲到,就仔细听,老师上课没有讲到,你要大胆去问,这样才能真正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你也可以假设一下,这篇课文背后的知识是什么(这一步学生一般不会想得到的,预习时不必强调。)

上课时把你理解到的东西在课堂上交流,同学老师帮助纠正自己理解错误的地方,然后留出更多的时间讨论学习那篇文章背后的“知识”,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上课积级发言,把自己理解到的和还有疑问的提出来交流。)

三、我的结论:

总之,无论小学还是中学的语文预习,都是要通过尝试性的学习,掌握自己能掌握的,明白自己不能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至于具体的预习内容,内容和目标都过于琐碎,在这样一篇解答中是无法一一尽言的,一般老师会在学习新课前会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只是希望学生们不要把这当成耳旁风,要像完成课后作业一样认认真真地去完成课前预习作业。

正如著名语文教师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而预习则是通向自我教育的必由之路。


我是读写升级彭老师,专注于12—16岁少年的阅读写作能力提升。会陆续在今日头条推出相关内容,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可以点我头像关注我哟,给我点赞。如果有什么想和我和大家分享,请在文章后面留言!




说到这个话题,我刚好联想到孩子的两位不同任课老师的做法。拿出来大家看看一起讨论下,其实个人觉得预习方式因人而异,各人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不可强求,只要有自己的侧重点和习惯就好。



一、孩子的前任语文老师推崇的预习方式我总结了下,叫自主预习点到为止。主要步骤如下:

1.通读一遍课文,把不会的生字词圈出来,矫正下发音,了解下词语;

2.读第二遍课文,要求可以读通,读准字音和词汇,读完能对文章大意熟悉;

3.课文标小节,划出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或词语。比如中心句,排比句,拟声词,成语等等;

4.课后生字要求一类字每个会组两个词(可以口述),二类字每个会组一个词,在课后生字表上标记出偏旁部首,不会可以查字典;

5.自己看一下课后的问题,每个问题过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的预习方式平均耗时30分钟以内,各个面点到即止,让孩子对课文大意,生字词,课后问题有个面的了解,然后老师在具体授课。

据孩子回来说,这样的预习方法,带来的结果是老师课堂讲解课文比较细致,对课文的分析很透彻。老师讲课本身也非常生动,生字词在预习的基础上会进行形近字同音字的课堂巩固,课后问题会请同学自己举手回答,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二,现在孩子的现任语文老师预习方式与前一个截然不同,我总结了下,可以说是阅读理解式预习,自主学习主导。主要步骤如下:

1.读课文,读至少三遍要求。有背诵的段落背诵段落要读到5遍;

2.标小节,并写出每一小节的主要意思;

3.标精彩部分,在文中划出不少于5处你认为好的地方,可以是文字,句子,文章结构,或者你自己的想象,标记内容要有感而发,要详实;

4.写出文章主要意思及中心思想;

5.课后生字词每个组两个词写在书上;

6.在课文中把所有词语或生字划出来,并找出文中的多音字,在书本上写出多音字组词。

这样的预习方式讲究的是细致,平均耗时1个小时。要求孩子把每篇新的课文当作一篇阅读理解来做,老师上课的时候就不做细致的分析了。

据孩子回来说,老师上课讲解的比较粗略,比之前的老师来说粗略很多,主要是上课让大家记录一些知识点作为补充,再突出强调一些考点内容。

有一次作业实在多,我吼了孩子预习怎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孩子说老师讲,她的预习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否则完成不了。哎说的我无言以对。



以上是两位不同的语文老师提出的预习要求。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尊重老师的做法。因为能看得出老师都是用心在培养孩子。前一位老师可能是通用的预习方式,但是上课讲解细致;后一位老师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取而代之上课讲解较为简单。不知道大家认同哪一种。

当然如果从可支配时间的合理性来看,第一种方式可能更为合适些,你们怎么看呢?


我是@泥鳅里的香草,欢迎关注我并分享交流育儿或教育中的故事!




孩子预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是四动:动眼、动口、动笔、动心

  1. 所谓动眼,就是在预习时,认真看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包括课题、课文、课后题、注释、生字等等。预习时认真地看一看,让自己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印象。

  2. 所谓动口,是指在预习的过程中,张口读出有关内容,比如读课文,可以读三遍:第一遍轻声指读,争取读正确;第二遍大声朗读,争取读得比较流利;第三遍默读,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前多读几遍,为课中的听讲和交流打下基础。
  3. 所谓动笔,就是在预习时,用笔在书中做些标记。可以标明文章的自然段序号,可以为生字标注音序或拼音,可以在文中把生字新词标记,还可以把自己朗读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表上小问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哪怕是简单的标识,也能方便自己的记忆。
  4. 所谓动心,是指预习过程中的思考,例如预习一般的记事文,可以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里面的人物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动眼、动口、动笔、动心,这“四动式预习”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预习语文。但再好的方法,也需要持之以恒,需要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语文   孩子   生字   课后   课文   课本   段落   能力   老师   时间   地方   方法   内容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