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无力偿还,对方是专业放贷人员,在我户籍地起诉我了,我没法回去,跟他协商还款他也不同意,该怎么处理?

这种情况,案件已经到了法院,是好事,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所以,没办法去开庭,就给承办法官☎️说明,同时写好答辩状寄过去,答辩状中最好把自己借款和还款的情况如实写清楚,借了多少本金,有没有砍头息,利息还了多少怎么还的。有还款的证据最好一并寄过去。#普法行动#




1、如果你离开户籍地在现在的居住地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你可以向受诉法院申请管辖权异议,要求受诉法院将案件移送到你现在的居住地法院。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3条规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第4条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民事诉讼法》第21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把‬案‬件‬移送到‬你‬现‬在‬的‬居‬住‬地‬法‬院‬,‬你‬应‬诉‬起‬来‬很‬方‬便‬,‬对‬方‬应‬诉‬和‬申‬请‬执行很‬不‬便‬,‬对‬方‬就‬可‬能‬和‬你‬协商解决‬,‬这‬样‬对‬你‬就‬有‬利‬了‬。‬

2、法律不支持高利贷,如果对方约定的利息过高,你可以要求减少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力所能及地一点点地还,能抵押的就抵押,千万别赖,财是身外物,活着就有希望东山再起。一担直不起腰,这一辈子也就彻底没戏了




开庭通知就去,去了还是让协商,不去就被强制执行的风险。反正不逃避,总能协商成功




个建议哈;先咨询一下律师吧!该负责的不可去躲避,因为躲避解决不了问题,反而给解决问题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因土素!所以该面对的必须去面对,沟通协商减掉一部分利息,拟出还款计划,一点点的还吧!希望你早日渡过难关[祈祷][祈祷]




盆友早上好:你也是成年人当时应想想贷款干吗这样做,那是害人的,你看他合法吗?具体之询律师吗?你应经常关注新闻哟,新年到来之续首先祝你好运连连,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滚滚,[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




看事情的发展,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尽人事听天命




直接面对,逃避不是解决事情的方法,与其一直自己在担惊受怕,不如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无力偿还有无力偿还的解决方法!虽然有点不道德,但是应该可以帮你解决!

第一步,先把名下财产转移,包括房产以及任何固定资产。总之就是净身出户,不给家庭增加任何负担!

第二步,协商还款,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钱不是不还,分期逐步还清!

第三步,如果还是协商不了,非要起诉,那就随他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希望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起诉是人家的自由,要看你借的钱要多少了,如果金额小的话,起诉的几率很小,你要看看是不是贷款公司请的第三方公司,如果是跟他协商不行,就给贷款公司打电话协商。




既然他已经到法院起诉你了,法院在开庭前或开庭时是会组织你们进行调解的,这个时候,你可以跟法官说说你的情况,有没有能力还,怎么还,就算不能一次性还完,也要尽量的表现出自己还款的诚意,一般情况下,法庭是很乐意促成你们调解的,因为调解结案对法官来说也是一种工作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有调解率的要求。所以这时只要你有还款的诚意,法官是会尽量去说服对方调解的,退一步来讲,就算没有调解成功,给法官留下一个有诚意的印象对你也是有好处的,毕竟法官在法律规定内也是有自由裁量权的。

法庭调解不成判决让你还款的话,如果你没有能力履行,对方申请强制执行的话,此时你也不用着急,并不是一申请就会被拉黑限高的,当执行法官联系你的时候,你再把你还款的意愿表达出来,此时你如果能还一部分的话尽量先还一部分,这样执行法官还会组织你们达成和解……所以归纳起来,你一定要有还款的诚意,毕竟欠债还钱,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户籍   年利率   借款人   民事诉讼法   欠款   利息   住所   法官   人民法院   诚意   利率   公民   贷款   法院   无力   能力   情况   人员   社会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