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射卫星火箭不会被判定为导弹袭击?

各大国在太空都有自己的侦查卫星。尤其是布置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这些卫星带有灵敏的热源探测装置。其地面微弱的热源都会探测的。运载火箭起飞会喷射出火焰散发出大量的热源。卫星发现火箭起飞是很容易的事情。

整个的预警系统。除太空的卫星外。地面也安装了远程预警雷达。并与卫星用数据链联通。所有的信息发送到指挥中心。这些预警系统能进行实时监控。

为什么发射卫星火箭不会判断为导弹袭击?

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一般和平时期发射卫星和或航天器,都提前对外公布发射时间和发射场地。

2,即便是不对外公布。假如,用卫星发射场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其飞行轨迹也很好判断。卫星扑捉到导弹,“告知”远程预警雷达。当导弹飞到中段时基本上计算机就算出导弹弹头的落地区域。

3,大国的军事侦查卫星其分辨率都进入到0.3米以内。看看发射场的运载火箭是轻而易举的事。洲际弹道导弹和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外形也是不相同的。也能也大体分辨出来。

一下图片来自网络。本文未做商用。




从本质上来说,火箭和导弹都是一个运载工具,只不过一个是运载卫星到目的地,一个是将装载炸药的弹头送到目的地。

简单来说,火箭是负责送自家东西上天的,导弹是负责送对方上西天的。而且我们人类从一开始探索太空,就是通过洲际导弹发射的卫星。

但是,这两者之间有很多差别,特别是点火发射后喷出的尾焰,所显现的红外辐射特征,以及电磁、光学等特征有很大的不同。

号称“太空哨兵”的天基红外预警系统,其搭载的扫描型和凝视型红外探测器,就能立即发现具有红外特征的火箭或导弹升空。

只需要十几秒钟,一直不间断地跟踪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就能从红外数据传输回地面,到结合导弹红外特征数据库进行对比。

从精确计算火箭或导弹的速度、高度,以及轨迹方向、最终落点,以及确认是否是导弹袭击,并启动反导拦截系统,这个过程也只需90秒,直到解除警报。

蓝星上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国,即美国国防支援计划卫星系统(DSP)、天基红外系统(SBIRS),俄罗斯的天基预警系统。

而发展时间最晚,已经能够做到覆盖全球主要地区,就是我国的前哨系列天基红外预警卫星,以及尖兵系列侦察卫星组成的导弹预警系统。

但相比之下,美国预警系统最先进,覆盖范围也最广,我国虽然性能不落后,但仍有数量差距,而国力衰退的俄罗斯,目前只剩下两颗预警卫星,预警能力也大不如从前。

为了防止发射火箭,特别是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时出现战略误判,引起各国紧张,一般国际通用做法,都会在发射前通报发射场地和发射时间。

可以说凡是具有发射洲际导弹能力,能够对别国造成威胁的国家,每一次发射都会被全程监视,不然的话,一些国家连睡觉都不敢合眼。

全世界各种航天发射活动,基本上都是公开的,更何况被24小时监视的火箭发射场也保不了密,因此,发射卫星火箭不会被判定为导弹袭击。

但如果从战略角度来说,不管是中程导弹,还是远程洲际弹道导弹,也要看其发射的数量、弹道轨迹,以及落点是不是重要战略目标。

从而判断是导弹实验,还是误射,如果只是一两枚导弹,基本就能判断其性质,并且发射后拦截起来也毫无压力,事后也可以通过磋商谈判解决。

同理,如果侦测到有大量的,带有导弹红外特征的弹道导弹发射,而且落点也是重要战略目标,那就代表饱和式核打击开始了。

这种采取互相毁灭的攻击手段,如果不是面临亡国灭种之战,大国之间是绝不敢使用的,谁也不敢确保能做到彻底毁灭对手。

特别是自从三位一体核打击方式的出现,谁也难以承受对方的二次核反击,如若不然,那么就意味着要重启人类文明了......

因此,即使在美苏冷战最高峰的时期,双方都多次误报过核打击预警信息,也多次出现剑拔弩张的态势,核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双方最终没有丧失理智,贸然启动核反击,而是通过沟通机制,核危机才得以有效解决,人类历史上的最大灾难才幸而避免。




运载火箭和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有不同的,一,飞行轨迹不同;二,发射高度不同;三,火箭发射时提前进行了通报。四,火箭都有固定的发射场。五,现在的红外预警卫星,远程预警雷达,探测到目标时还是需要人为分辨出火箭和弹道导弹的。所以说,根本是不会被误判的。

运载火箭的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不用。运载火箭是为了发射卫星的,其轨迹是先垂直上升,在逐渐转到水平。而弹道导弹最终还是要落到地面上,轨迹是个抛物线,不过这个抛物线的高度会随着导弹的射程而改变。射程为1.2万千米的洲际弹道导弹轨迹的最高点为800千米,而运载火箭的轨迹最终是条平行线。但是还要根据火箭的任务不同,其发射高度也不同。发射任务是近地点的,那么其飞行高度就低。发射任务是地月转移轨道的话,那高度就比较高了。也就是说,火箭的轨迹和导弹的轨迹是不同的,发射高度也是不同的。

火箭在发射前都会进行通报。试射洲际导弹是不会让知道的,但是火箭发射是公开透明的,有时还伴有直播。另外,火箭发射场是固定的,在固定地点发射运载火箭一般来说是不会被误判的。

现在的卫星和雷达。一般来说,红外预警卫星是难以区分出在上升段的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的。但是当卫星探测到目标后,是要将目标参数传回指挥中心的,最终是由人来确定目标的类别。可以根据目标的飞行轨迹,发射地点,最大高度来区分出是导弹或者火箭。

根据以上三个方法,就可以得出探测到的目标是什么了。要知道全世界有能力发射运载火箭的也就那几个国家,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在火箭基地发射洲际导弹的。另外,陆基洲际导弹都有固定的发射井,也就只有车载机动式弹道导弹没有固定的发射地点。由此可知,区分出火箭和导弹还不是很困难的,毕竟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




卫星发射使用公开的发射基地,比如中国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发射前会有相关公开通告。




因为发射卫星本身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1、卫星是哪国的,用于什么用途的,预计在哪个轨道上运行,大致是要有一个前期的规划的。各国之间也会相互通报一下,特别是民用的卫星,还是要相互打个招呼的。而且卫星发射提前多少天都会开新闻发布会,确定发射的时间窗口,各国对发射计划都是比较清楚的。

2、全球具体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就那几个,一种有多少发射场都有有数的,基本上都是在相互监控之中的。

3、飞行的姿态和轨道还是可以分析出来的。发射卫星的火箭虽然发射核弹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由于火箭基本都是弹道式的,可以分析其弹道基本上是可以确定它的目标是同步轨道还是再入轨瞄准某的。

4、核弹发射升空,进行反击击落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起飞阶段都是在本土,反击的导弹从其他地方飞过来击落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是在升空后向目的地飞行的过程的中后期被反击的。这期间还是有时间去沟通一下的。

5、核反击一般也不是指击落对方的发射的火箭,这个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没有几个国家有这种能力,而且成功率不高。更多的是,你敢核攻击我,只要不能一波搞死我,我就会把我的核武器扔到你头上。像战略轰炸机一直在天上值勤,战略潜艇一直在深海备勤,意思就是你如果不能我把我们找出来一波摧毁,你就要考虑迎来反击。




为了防止误判,联合国有个组织,叫国际卫星组织(大概吧),任何国家有这类的活动都要事先以书面形式报告,如果是卫星,更复杂一些,要把轨道等数据也要报告上去,以便进行资源分配,这些都是事先公布的,所以不会误判。




(原创)

因为发射卫星火箭和发射导弹有本质的不同:

导弹发射进入太空后需再入大气层;

卫星发射进入太空后不需再入大气层。




国际上专门有个组织机构负责卫星管理,所有国家发射卫星都要向该机构通报发射时间,飞行轨迹,卫星数量,轨道位置。他们也会通报给其他国家,保证发射国卫星的安全。太空属于全世界,只要你有能力,都可以发射,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阻拦,轨道也是谁先占住是谁的,并不是分配的。通报也是为了告诉大家,谁再敢使坏就是敌对行为。假如不通报,别国使坏会说我不知道,是意外是巧合。




各大国随时都在相互监视,发射火箭时的轨道运动特征,大家都熟门儿。导弹发射初始,看是正常的,但走着走着就发现不对劲儿。就要加强关注,越看越不对劲,那就得发警报了。




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发射卫星和发射导弹有本质的区别,其次各国的侦查技术也相当成熟,否则早就乱套了!

目前各军事强国对导弹的侦查不断增强,主要依靠天基红外卫星,陆基X波段雷达,海基X波段雷达,空中还不时会有导弹监视机等系列侦查手段,其中由于不受地域的限制天基侦查卫星的作用尤为重要!它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全球导弹的一举一动!

不过天基侦查卫星也有自己的不足,就是虚警率太高,那么又该如何辨别是否是发射卫星和导弹呢?

红外侦查卫星可以通过红外检测和跟踪,精准的推算出目标的特性及运动轨迹,其次可以根据虚假目标识别技术,对发射卫星和导弹进行技术对比,从而辨别出目标的威胁程度。此外海基X波段雷达再次对目标进行确认,从而判断是否进行跟踪预警!

其次各国在发射卫星之前都会提前公布相关信息,而各国之间都会有自己的大使馆和武官,所以相关发射任务都是比较公开透明的,不会造成各方的误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导弹   火箭   发射场   洲际导弹   都会   运载火箭   弹道导弹   轨道   轨迹   袭击   预警系统   特征   高度   目标   时间   科学   国家   卫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