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

“越剧王派花旦”指的是王文娟创立的花旦流派。

王文娟先生的生平及艺术经历,在这里不多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科,资料很全。点下面视频,看王文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精彩视频。

https://www.ixigua.com/i6537830313647669773/

“王派花旦”弟子都有谁?

只说本人熟悉的:

上越:单仰萍、王志萍、孟莉英、徐玉萍

福建芳华:李敏

浙百:俞建华、钱爱玉、洪瑛

杭越:吴洁、姚建平、钱世娥、陈晓红

“王派花旦”谁最好?

我最喜欢单仰萍和王志萍。

单仰萍是“非遗传承人”,我心目中的“王派”首席花旦。不要问为什么,就是喜欢,认为她继承“王派”最多。

单仰萍

王志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戏曲演员谁最好?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你喜欢谁,谁就是最好的!




个人认为算单仰萍


理由一:扮相,清丽素雅,毫无粉饰,一颦一笑自然和谐,绝不做作。一个演员适不适合演青衣就是以长相来决定的,不知大家有没有发觉,戏曲舞台上著名的青衣基本是清一色的属虎相,比如黄梅戏的马兰,越剧的还有何英等,因为属虎的女人天生比较自然,不苟言笑,不会卖弄,单仰萍是很好的一个,其宗师王文娟也是同一类型。



理由二:唱腔,淡而不水,丽而不华,跟扮相一样,自然和谐,相得益彰。本来王派声腔就没有那种过多的装饰音,唱腔比较接地气。表演都是按照唱腔来设计的,唱腔有多拐,表演就有多花俏,这也就是为什么张(云霞)派表演和声腔都是九曲十八弯的道理。当然各有各的特色,不能在肯定这派的同时去否定那派,各有千秋,越剧流派才能百花奇放。单仰萍的唱腔清新朴素,如沐春风,听了会有一种马上让人沉静下来的感觉。她的唱腔虽然唱得是王派,但又有些脱离王派,可以去听听她唱的《一支玉钗》,很不少新的东西,但这些新的创造不影响她的本色,也不完全脱离王派。



理由三:单仰萍塑造的人物形象讨喜,这也难怪,因为是大青衣嘛,大青衣都是大悲情,天生就带讨人怜悯的基因。本人最先看到的一个角色是电影《桐花泪》的主角桐花,当时她还非常年轻,可能是她的首次触电,但把一个中年女人、一个可歌可泣的母亲演得非常感人。




谁都没有王文娟老师的好听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的称号,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早期越剧是由男子演绎的,逐渐才转变为女子演绎为主,越剧流派众多,王派是越剧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创立的艺术流派,王派善于表达人物内心的感情与形态,让观众沉浸在整个故事中。代表作品有春香传、追鱼、红楼梦等,不知道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

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

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从艺三十多年的李敏,入行以来塑造了众多精彩人物形象,如今仍然活跃在越剧的舞台上。李敏与尹派小生王君安合作十多年,在李敏成名后,王君安离开了舞台,前往国外留学。这种情况下,李敏并未退出舞台,而是从头开始学习尹派小生。面对重重困难,李敏并未放弃,每天坚持锻炼基本功。

越剧王派谁唱的最好

在尹老先生八十大岁时,她凭着何文秀这出经典剧目,获得了老先生的高度称赞,为之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除此之外,单仰萍的实力也很强,她被称为当代最佳林黛玉,一颦一笑都很吸引人。单仰萍的越剧扮相绝美,不同的人物形象都被她演绎的淋漓尽致,许多人都说单仰萍继承了王文娟老师的深沉唱腔,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改编唱腔。

越剧王派经典唱段有哪些

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师承王文娟老师的陈晓红,实力非常强,她曾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陈晓红入行以来,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不论是梨花情中的梨花、流花溪中的冬花、还是白蛇传合钵中的白素贞、九斤姑娘中的九斤姑娘,都被她演绎的入木三分,凭着深厚的戏曲功底,陈晓红收获众多越剧迷。




王派传承人,当然要数单仰萍最优秀,她唱念做打,舞台艺术,既继承了王派的经典,又有自己的独特创新,她唱腔甜美,深沉,园润,悦耳,百听不厌,她扮相俊俏,光彩照人,深入角色,犹如身历其境是王派的最佳传人!




王志萍,俞建华,洪瑛。




学王派学的最象的是原虹口越剧团的李虹,就是王文娟老师二个嫡系第子的演唱也比不过李虹。




虹口的几个王派都很像,最好的是徐红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越剧名家:王派花旦俞建华

到了福建省,许多越迷所能想到的越剧团也许就只有芳华了。尹韵悠悠,在此回旋,一甲子的风风雨雨,让越剧在这里扎下了一脉深根。殊不知,30多年前的福建省还有另一家越剧团为我们越坛培育了两名极为出色的王派花旦——何炯华和俞建华。何炯华和俞建华都出自厦门市越剧团,她们俩的王派唱腔韵味浓厚,颇具风骨,不禁让人惊异究竟是哪位开蒙名师竟一连教出了两名王派尖子生。

在诸多王派弟子中,我最钟爱的就是俞建华的唱腔。起初,我觉得自己对她的好感是源于她的音质最接近王老。好几次闭着眼睛听她所唱的《红楼梦》、《皇帝与村姑》与《西园记》选段时,有些唱句竟给我以听到了王老原唱的错觉。俗话说:打脸听响儿,听戏听味儿。后来渐听渐多,我才发现自己所迷恋的并非只是俞建华的音质,更多的还是她唱腔里那种纯正的王派韵味。

  细细听来可以辨别出,俞建华的音质同王老之间其实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而她的“酷似”更多是源于在咬字上使的劲儿,以及在行腔上对于王老演唱特点的高度效法。她的润腔很得王老神韵,尤其是在中低音区,这也是王派的主音区,其小腔处理与王老极为相似,温和而不滑腻,很好地突显了王派唱腔于朴实中见华彩的流派特色,因而她的唱腔质朴清新,韵味醇厚,给人以王派韵味浓得化不开的感觉。

演员的新编剧目创作,是检验其流派韵味最好的试金石。我们没少见,一些演员在演唱老师的保留剧目时,你会觉得他(她)的流派韵味很足;可是一到自己的新编剧目创作,他(她)的流派韵味就全跑没了,甚至你都要怀疑他(她)的流派归属了。由此可见,能学好本流派的既有唱段,唱出保留剧目中的流派韵味的演员,还算不得是最好的流派传承人。最好的流派传承人,一定不只是依葫芦画瓢,而会凭借对本流派唱腔韵味的掌控能力,在自己的新编剧目创作中唱出纯正的流派韵味,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该流派的韵味正迎面扑来而情不自禁地为之叫好。

而俞建华就是这样的演员,除了在参赛时会选取一些王派的经典唱段外,我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她的作品几乎全是原创剧目,譬如:《春归燕》、《麻风女》、《魂兮归来》、《双轿接亲》、《鸳鸯戏水》、《男人不在家》、《赵孟頫与管仲姬》等。她的创作活力之强着实让人惊叹,而更让人叹服的是每一部新编剧目中都能听到她那“浓得化不开”的王派唱腔。她创新戏而能不移老腔,那咬字、那停顿、那尾腔在那尾腔在入耳的一刻,你会觉得她就是从王老那儿一脉相承下来的,没有丢东落西。她对于清板的驾驭能力也是相当之强,她的许多唱段里都融入了清板,声脱口而音回旋,这咬字、这节奏、这小腔依然还是浓浓的王派味儿。

有些戏迷说,俞建华的唱腔和表演有点儿“温”。确实,她可能演不了过分泼辣的角色,可你看她的所塑造过的人物形象,许多角色的唱腔和表演其实在温和之中都透着一股刚劲儿,而这股刚劲儿用在她所表现的人物身上已经足矣,再过便不免有“为博演技之名而放大化表演”之嫌了。就我个人看来,《魂兮归来》中的洪思思在中秋佳节抢饮毒酒那一段,以及《鸳鸯戏水》中的田桂香怒怼蔡老咪那一段是比较考验演技的,而她都拿捏得比较好,火候适中,眼神也运用得很好。再者,越剧王派唱腔本就有平易质朴、平缓委婉的特色,俞建华这种在温和之中透着内劲儿的演唱风格同王派的艺术特色还是相当契合的,可以说这就是比较原生态的王派气质。

人生是充满遗憾的篇章,对于戏迷而言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还没有看够自己所喜欢的演员的舞台演出,他(她)便已淡出舞台了。俞建华所加盟的湖州市越剧团十多年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因衰败而解散了,她的工作关系从此便转到了湖州市群艺馆,她也就渐渐地淡出了越剧舞台。可是戏迷还记着她,想着她,念着她。对于戏迷们一遍遍地呼唤她重归舞台,她感记于心,却也有诸多无奈。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她一直还是记挂着舞台的。每当王派或是越剧举行大型纪念活动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06年,俞建华相继参加了恩师王文娟老师的艺术专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王文娟舞台艺术回顾展”和“纪念越剧百年演唱会”,分别演唱了王派名段《红楼梦?劝黛》和《忠魂曲?记得那年清水塘》。2016年,她又在“千里共婵娟”王派艺术专场上演唱了《珍珠塔?哭塔》。即便离开舞台多年,她的王派唱腔韵味依然还是那么醇厚。观众对她也是相当热情,一次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是的,观众们想她了。

  如今,俞建华也已年岁渐长而到了知命之年,戏迷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地呼唤她重归舞台了,可是依然有一种声音在网上响起,那就是呼吁她去艺校从事王派唱腔的教学,这也是戏迷们对她唱腔中的王派韵味的肯定与赞许。俞建华素来淡泊名利,人如其腔,温和而不滑腻。




扮相和唱功结合的最好就是福建越剧团的李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越剧   花旦   越剧团   唱段   戏迷   扮相   剧目   青衣   唱腔   流派   韵味   演员   舞台   老师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