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高一,中度抑郁症正在吃药,多长时间能恢复?

我回答过好多次关于抑郁症的话题,再次复制粘贴过来。

抑郁症的成因各不相同,谈一谈我接收的抑郁症来访者个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与启发。

个案一:来访者初三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到大二时开始自伤自残自杀,因自杀未遂被学校劝回家休学一年,不提学习还好,一提学习就要去死。他的姑姑在一次我组织的公益活动中与我相识,随后推荐到我这里。在接受心理咨询过程中,他一下就回到4∽5岁时学钢琴,被老师被父母打的场景,对学习的反感,病根由此埋下。咨询一个疗程结束后,到开学时,他自己主动提出回学校读书。

个案二:来访者因情感原因在某大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并接受了二个疗程心理治询。后经朋友推荐到我这里,第一次见面是微笑着与我主动打招呼,还很健谈,一点看不出有抑郁症。在接受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他的内心世界一片漆黑并被各种各样的垃圾填得满满的。此人是我到今天为止接收的抑郁症来访者中最严重的一个,他时时刻刻想到的都是死。咨询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整了二个月就上班去了。(他说在医院接受心理咨询,每次都揭他的伤疤,他很反感,就没有继续在医院接受心理咨询;他以前看太阳,太阳是灰色的。)

另一个中度抑郁症来访者,他患病的原因是:他的暗恋対象与同学们闲聊,说自己喜欢抑郁气质的人,好家伙,为了获得暗恋对象的芳心,把自己弄得患上中度抑郁症。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要追根溯源,很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童年时期的创伤有关,建议你买本[美] 苏珊·福沃德 与克雷格·巴克 著的《原生家庭》,此书中有些修复童年创伤的方法。

所有的心理问题,一定是内心世界先出现问题,时机一到,就会在现实世界呈现出这样那样的症状,我们一定要找到症状背后的根源,并把根源去除掉。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有疑问可私信我。

我是禅宗心理学传承人,二级心理咨询师。了解更多心理问题方面的内容,请关注一生心医师。




从我个人的咨询经验来看,有50%以上的高中生被诊断抑郁症是误诊的,高一的学生尤其多。去精神科做评估的时候都是孩子状态最差的时候。那个时候做的量表分数会比较高。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去探索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有30%是因为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有10%因为恋爱。有80%是因为学习压力、网瘾和父母的不良关系。我们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当中走出来。

这些孩子其实都很想进步,只是内在没有力量。个人建议,如果已经在吃药的学生一定要结合心理咨询。这样恢复的速度会非常快。




这个问题可能没人能给出你一个确切的时间表。

青春期抑郁症的恢复主要还是看家庭环境和家长都陪护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长时间恢复主要取决于家长。

从你问的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你十分着急,现在孩子可能已经不能正常学习,所以你着急怕她荒废学业。而家长的这种状态是最不利于孩子恢复的。对于孩子的状态,家长不能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助,而是安下心来,暂时忘掉学习,忘掉成绩,用心陪伴孩子,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带领孩子进行另一种学习,做孩子感兴趣的事,可以是爱好,也可以是一项家务活,从一点一滴做起,帮助孩子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提升孩子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就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家庭的温暖能够让孩子有安全感 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达到你期望的恢复。




现在好转是关键!不要盲目停药,尽量听医生的话慢慢减量,更不要听别人说药的副作用,抑郁症容易反复,所以必须慎重!平时多和孩子谈心,不要批评要多安慰!




中度抑郁如果是首次发病需要服用药物6个月以上,多数可以临床治愈。再次发病服药时间将会延长。

孩子在服药两周以后可以开始检测服药的效果,每周花两分钟评估自己的情绪,按1-10分记录情绪的变化,如果超过一个月评分的变化少于3,就要和医生讨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比如加药、换药、联合用药,加入心理治疗等。

我们知道的青少年抑郁大多数与心理因素有关。

抑郁症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但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问 题,它要求那些深受折磨的患者理解自身所面对的现实,同 时需要明白为了康复他们需要做什么。心理治疗必不可少,多数情况下药物加认知行为治疗会更加有效和持久的帮孩子解决问题。

不方便看心理医生可以尝试一下一些关于抑郁症的自助读物,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方法。(自助无效还是要考虑看心理医生,做专业心理治疗)

另外,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也有助于抑郁的好转。


我们是一个有温度的心理机构,欢迎关注我们,也欢迎互动、留言、评论、提问




那就要看你们做父母的如何表现啰!虽然我不知道你孩子的抑郁症成因,但我身边读书时就患上抑郁症的孩子,大部分都跟他们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有关!但愿你们家不是这个原因!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孩子   心理治疗   来访者   疗程   个案   心理咨询   焦虑   身体素质   症状   抑郁   情绪   家长   父母   状态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