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岁数以后,要把自己的存款数额及密码告诉谁?

我不知别人怎么想,我的一切存款和个人帐户在家公开透明,秃子头顶上的事明摆着,就一个孩子而且他们素质都很高,不需要密密算计。[呲牙][玫瑰]




告诉女儿(就一个孩子),然后用小本本写清楚,哪个行具体的投资状况。




应该看具体情况。如果老人虽然上岁数了,但是身体健康,头脑清晰,那要看他自己的意愿,其实不告诉谁也可以。如果老人身体状况不好,那还是尊重他自己的心意,看看最好是告诉他最最信任的人。




人老了,一旦糊涂了,自己的财产有多少,家人都不知道,为了避免流失与财产受到损失,趁自己神志清醒之时,把存款密码与房产早点告知家人。

我也步入花甲之年,我把我的银行卡密码与房产证,还有商业保险一一告诉孩子,另外还用一本子登记,手机备忘录也有记载,让我在去世后,给孩子少些麻烦,无论财产多少,让孩子心里有数,至于把财产告诉谁,我觉得不重要,只要是家里人就行。

我一朋友,五十岁突然脑溢血去世了,他的银行卡密码,孩子都不知道,还去开证明才把钱取出来,不知还有没有借出去的钱,孩子都不知道,所以老人有什么经济上的事,可告知孩子,让孩子心中有数。

一个家庭,如果老人有几个子女,我觉得还是告知比较贴心的子女,有的子女有不良啃老习惯,时刻惦记老人的钱财,像这种子女尽量不让知道,避免为了钱而产生矛盾。

钱乃生外之物,老人去世了只要不浪费,留给家里任何人都行。




但凡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私人存款,因为老年人情况的特殊性,许多人会觉得,这一时期的老年人应该把自己的存款数额及密码告诉给一位自己比较信任与可靠的人,才比较放心。

其实,持上述这种思想的人还是传统观念的人,试想一下,自己的存款情况干嘛要告诉他人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合理、统筹、按时的享用这笔存款,提高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享受人生,精彩人生。

上海著名阿姨柏万青关于老年人手里面的钱,曾经有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老巨伐脱手”,这句话的意思是讲我们老年人手中的钱千万不能离手的意思。

现实情况下,也真如柏阿姨所说,一些老年人一旦把自己的存款托付给了他人保管,以后,不仅会为自己增加麻烦,而且,还有可能你的这笔存款永远回不到你自己的手中了。

时下,在我们的身边,的确还有不少传统观念的老年人,都一大把年纪了,又不缺钱化,在生活上还是节衣缩食,舍不得吃,舍不得化钱。干嘛不把自己大半辈子辛辛苦苦赚来的存款使用在自己身上呢?都什么年代了,还这样想不明白啊,真是为你瞎操心了。




还是告诉一个人好,我老姑就是例子,早晨上班突然出了车祸,存折密码谁也不知道,我老姑父也不记密码,到医院硬是没钱交医药费,最后是亲戚大家伙儿给凑的。要是告诉儿子或者姐姐妹妹了,就没有这种情况了




应该把存款的大致数额及密码及存在哪家银行的银行卡中告诉自已最亲的人老伴和子女,但如果子女之间不和又不孝顺,最好只告诉老伴。

比如我自己的父母,他们在身体尚可的时候就把自己存款大致数额和银行卡及密码告诉了我和姐姐,在父母生病后,用钱会很方便,也免得子女之间产生矛盾,父母去世后去银行取款很顺利,不用去公证并要求所有直系亲属均到场。而我老公的父母就比较麻烦,父母俩个一辈子用钱AA制,互相都不知对方有多少存款,一辈子也相安无事。父亲先去世,银行卡和存折锁在抽屉里,去世以后没人知道密码,结果婆婆和老公及老公的弟弟妹妹一起去公证处公证,委托老公去银行查询其父亲帐户及存款余额,重置密码才取到款。母亲去世后又去做了一次公证,才到银行去查询婆婆帐户及存款并重置密码才取到款,非常麻烦。

老年人应该明智一些,在自己身体和脑子都较好的时候就应把相关的重要事情告知自己的亲人,避免给亲人和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增加子女们的负担。




在不能自理时,将蜜码告诉你最信任的人。




告诉自己最信任的人!常言说:人老难,没钱难,人老了没有钱更难。子女孝顺的话,可以委托其中一人或共同参与打理父母的钱财;子女不孝顺的话,老人的钱还是自己来管理,这样更有主动权。




谁也不告诉。告诉谁,都不安全。

钱财动人心。如果告诉了儿女,会想方设法来借钱,找各种理由。啥时侯把钱借光,啥时侯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数额   存款   密码   老伴   银行卡   钱财   老年人   子女   财产   麻烦   老人   老公   父母   孩子   银行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