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西人都那么早结婚?

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民族众多的省分。也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由于民族众多,国家给予了不少特殊的自治政策。正因为有了这些特殊政策的原因,导致了很多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各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比如定娃娃亲呀,唱山歌呀,泼水节呀,斗牛比赛呀等等。有了这些各具特色的风俗,也导致了一些人利用这样的活动来开展更好更广泛的文娱活动。有不少地方就是在山歌对唱中产生感情,互相喜欢而产生情愫而建成了姻缘。所以不少少数民族达不到国家划分男24岁,女20岁才可以结婚成家的标准,有些地方十八岁左右就可以成家也成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当然只是少数民族才有这种情况,汉族极少有。




广西偏远地区人群,辍学早,打工早。

如果有人能够管他们的学费,生活费 并不需要他们为生活操心。 同时提供至少三线城市差不多的教育水平。 我想他们这些早婚者,至少想上完个大学 。

我的意思是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是与经济、文化直接挂钩的 。对于一些好的城市,相比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传统+民族+经济=早婚

本人坐标大连。据大连的统计数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连初婚的平均年龄男为29岁,女为27.4岁。这个标准在当年是很高的。反观南方各省(几乎是全部,不单单只是广西)大概结婚时的年龄都比较小。

我在上大三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位四川的同龄人,他在学校附近的面包店打工,经常去吃面于是就熟络了。他和我一年出生,却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多少年都忘不了。

下面说说广西(广西只是一个缩影,江南很多省份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广西历史悠久,在四、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劳作生息。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汉代,苍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贸集市,合浦成为海外贸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乡出现定期圩市;宋代,出现与交趾商人展开货物交换的搏易场;明清时,广西采矿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是金、银、铜、铝、锡、铁等矿。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广西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历史悠久。广西人类的起源非常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20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生活。自古广西为苦寒之地,甚至罪犯流放都走不到地方就可能死在路上。第二个特点是民族多。广西是壮族自治区,有4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11个:壮族 、瑶族 、苗族、侗族 、仫佬族 、毛南族、回族 、京族、水族。第三个特点是文化独特。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广西绚丽多姿的文化。

而恰恰是这种特点就决定了广西人的早婚。

一是历史久远。《礼记》所规定的男女婚嫁年龄标准,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便可成婚,但这标准也不是统一的,有些朝代就不一样,例如唐朝初年休养生息,还是按照《礼记》所定标准来执行的,而唐朝中期,降低标准,男十五以上、女十三以上皆听嫁娶。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时规定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而嫁,清朝亦如此。做为边疆,历朝都会加大其建设力度,鼓励当地人早婚早育,多生猛生。

二经济欠发达。欠发达地区不需要大量信息,就不需要深造,很多人只混个初中文凭就从事工作了,踏入社会早,作为一个被人以“社会职业人员”对待比较早,工作之余也不需要大量时间去学习;竞争压力小使人很容易早早地找到稳定的工作,有更多精力干其他事情;而以个人的经济能力活动空间比较小,所以生活也比较容易无趣。那么问题来了,人是不喜欢无聊的,那人还能干什么?并且“食色性也”,那么大部分人肯定会把精力转向找另一半的进程中。事实上大大增加了早婚早育的概率。

三是个人观念:在广西地区幸福感很容易得到满足,吃苦耐劳的习惯与发达地区因为活动空间大而带来的“选择最好的”挑剔眼光截然不同;又是传统思想浓厚的地区,未婚男女交往动机往往很纯洁——八成就是为了结婚,所以一旦交往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结婚的事——标准低,可以迁就对方,熟人社会里圈子小,选项少。

四是民族政策。当下的民族政策也算是自古传习而来的。我国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是鼓励早婚早育并要求多生育。现在生育政策是完全放开了,在放开之前,少数民族就享有比汉族更多的关于婚育方面的特殊。

最后,晚婚是现代才出现的。市场经济下的人民要想生活得更好需要更多的信息、学习,这样才能在时时竞争中立足,同时经济的发达社会的进步也加剧了人们对自身行为自由的追求。




我感觉我们广西并不是早结婚的地方,很多都是二十以上,结婚早的应该是云贵川,我在广东二十年,认识很多云贵川的女孩子,二十岁左右,孩子都三五岁了,很多十五六岁这结婚生子了




可是观念或者穷




文化。




你这说反话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西人   汉族   民族政策   社会   礼记   广西   大连   少数民族   悠久   民族   政策   地方   标准   文化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