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城市新型穷人,城市真的比农村好吗?

讲件真实的事:1990年,我在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市公安局当警察。某天,在电视上看到一部纪录片。纪录了北京召开亚运会时,一群北京郊县的农民舞龙队,从训练采排到参加亚运会开幕式,表演圆满成功的一段影像。

纪录片中一位年轻小媳妇,让我注意到。她本是位贵州省某县份的农村女孩,刚嫁到北京郊县农村没多久。村里组建女子舞龙队,她因年轻敏捷被选上。与婆家村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一块,刻苦训练,参加了亚运会的开幕式演出。

这名贵州老乡的这一小段人生经历,让我感触到“生在皇城三分贵”的含义。

讲实话,这女子在贵州娘家乡村时,也没读过多少书(那年代,能考上中专,毕业也能包分配工作,跳出农门,成国家干部身份了)。估计我的同事们,也不会有任何人愿娶其为妻。她若一直生活在贵州,来趟省城都会让她至少兴奋半个月。

姻缘巧合,让她从贵州省嫁到北京。虽然还是农民身份,但让她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我与同事们,这群意气风发的省城小警察,回忆起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无外乎参加了几次单位或街道的亚运募捐;穿过印着太阳与长城图案的亚运宣传丅恤衫;唱了N遍“黑头发飘起来飘起来”及“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

但与我们同龄的这个女子,今后给儿孙们讲述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盛况时,就可骄傲的说:我参加了开幕式表演……

不言她此生,就一定比我们过得滋润。但她当年,亲眼见到了,亲身经历了,我们绝大多数贵州同龄人,没见识的场面。

一切的根源,只是她从贵州嫁到了北京。




从农村到城市,为的是寻找致富的机会,寻找成功的机会。并非在农村不会成功,不能致富,只是概率太小了,机会太少了。而且绝大多数所谓城市新型穷人并不是真正的穷,他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不能找到收入和消费的平衡点,即不懂,或者做不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这16字箴言

每次说到消费都想多说几句,消费和收入必须平衡,无论如何消费都不能高于你的收入,否则收入再高也无济于事!现在很多所谓的新型城市穷人有几个不是因为消费过度而陷入贫穷??很少。说实在的,即便在广州这种一线城市,只要你吃苦,只要你欲望稍微低一点点,一个月包括租金在内两千元左右其实是可以生存的。绝对可以生存!只是很多人拒绝吃苦,拿到一笔钱就想先去享受了,再多也经不住啊。

本人曾经见过一个小姐姐,由于做律师本身收入较高,一年下来得有40万吧,但是她曾经一个月花了3.8万元,我看过账单,简直无言以对。就这种消费无度,怎么能富裕得了。

这里是悟世居士,原创观点,欢迎讨论。




真正穷的还在农村。正所谓穷乡僻壤。在农村一旦失去劳动力,就什么都没有了,而在城市还可以吃低保。




90后 有车有房 有贷款 现阶段自己一个月几千工资 有孩子老婆不上班 老人离得远 就自己带孩子 还要还房贷 一分钱都没有




战时就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舞龙队   贵州省   农村   郊县   城市   小媳妇   贵州   省城   亚运   亚运会   开幕式   北京   穷人   收入   女子   机会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