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十几年前卖3块,现在还是3块,难道它的成本十几年都不涨吗?

这个不难回答,我解答一下。一瓶可乐十几年前卖三元,如今还卖三元,它的成本不涨吗?当然要上涨,不过成本上涨的幅度远远小于利润空间。

第一,一瓶可乐的成本。看可乐瓶标签,成份是水,二氧化碳,白砂糖,焦糖色,磷酸,果葡糖浆,咖啡因,还有香料等等。水,居民水价是一吨两元。一吨水1000升,可以灌2000瓶。这样一算,一瓶可乐的水的成本才0.001元!优质白砂糖就算五元一斤,一瓶可乐用10克,费用是0.1元。至于其他配料用的更少,总费用能超过五分钱就不容易。这样一看,一瓶可乐最值钱的不是饮料,而是瓶子。一支可乐瓶子就算三角钱,总成本也不会超过五角钱。加上税,管理费用,营销成本,总成本也不会超过八角钱。可乐说白了就是糖水加点二氧化碳,最值钱的是成份里占比不足0.5%的配方。相对于果汁饮料,它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至少不用添加防腐剂,罐头食品更和它没法比。

第二,压缩成本。如果你去过可口可乐生产工厂,你就会发现它全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一个车间里,工人很少,甚至不足品控部人员的十分之一。即便劳动力成本上涨了,由于人员太少,上涨的成本对于一瓶可乐来说不足一分钱。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定价的人高明,早期三元一瓶有点小贵,但是时尚有面子。现在,三元的价格相对于果汁饮料等高成本的饮料同样具有竞争力。卖果汁的从成本上来说,不大可能打得过卖糖水的。不比别的,就比降价一半,果汁厂家就会死掉百分之八十。

说句心里话,咱们喝的可乐不能叫做可口可乐,应该就是白糖水。稍微上一点档次,能称得上可口可乐的应该是玻璃瓶装的。你看北冰洋汽水,玻璃瓶装的产品配料表不含防腐剂,而易拉罐的就有防腐剂。不过北冰洋绝对不会生产塑料瓶装的产品,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




可乐十几年前卖3块,现在还是3块,难道它的成本十几年都不涨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好好反思的问题。

除可乐之外,还有香烟,也基本处于这样的格局。如万宝路、三五等,几十年前是十多元一包,到了现在,还是十多元一包。不像国产烟,动辄几十、大几十、百元一包。要不是有控价要求,一万、几万一条的烟也就早在市面上风行了。即便如此,一条烟1000元,也比外烟贵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道理很简单,炒作,有钱人炒作,没钱人跟着起哄。实际上,所谓的高档烟与低档烟又有多大的区别呢?而饮料也是有明显不同的,可乐几十年价格变化很小,而我们有些饮料,味道不怎么样,甚至可能还藏有某些不可告人的东西,价格就没有了边界。但是,市场却做得很差,甚至不要多长时间就退出市场了。

可乐并不是不考虑成本,关键在于,可乐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原本就没有多大的成本,且因为其全球市场销量太大,原材料供应商不敢擅自涨价。否则,就会失去最大的买主。这也无形中给了可乐更大的市场竞争空间,给了可乐几十年价格不变的基础。

这也意味着,能不能在其他同类产品都涨价的情况下,自己保持定力,还是要看产品的质量,看产品的品质,看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不怕别人涨价。搞不好,别人的涨价会成为自寻死路的条件,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带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涨价,绝对是把双刃剑,刺死自己的概率远高于刺死对手。




冷知识:并不是可乐不涨价,而是它根本不敢涨价,同时可乐也早已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涨价了。

可乐,又被称之为“肥宅快乐水”自问世以来便广受各大阶层的喜爱,不论是街头的外卖小哥,学校里的孩子,都市职场白领,公司里的老板,都对它爱不释口。

就连世界首富“巴菲特”也是每天必须来一罐可乐,不然就全身不自在。

的确,在炎热的夏天,一场畅汗淋漓的运动之后,又或者朋友之间一起烧烤火锅聚餐时,来一口冰镇可乐,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

曾经,这一份快乐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到,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可乐还是个奢侈品,即使只需要两块五一罐,也不是人人都能消费的起的。

唯有逢年过节,或者做喜事的时候,家里改善伙食,大人才会拿钱给孩子去买可乐。

奇怪的是,十几年前的可乐就需要两块五一罐,可即使在今天,去各大超市一看,会发现可乐依旧是两块五一罐。

要知道,自2010年开始至今,中国物价上涨了将近25%,房价涨了三四倍。

从前一碗泡面,也从三块钱变成了五块钱,楼下早餐店的油条,也从一块一根变成了两块钱一根。

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就只有两样东西是没涨价的,一个是“工资”另一个则是“可乐”

可为什么可乐不涨价呢?难道它的成本从来不会变高?还是可乐公司一直在做公益,故意不赚钱?

下面,我将深度的给大家分析一下,可乐不涨价背后的原因?


可乐不涨价的历史。

这么多年来可乐不怎么涨价,可不仅仅是在中国,在美国,可乐不仅没涨价,相反扣除通货膨胀以后,可乐的价格反而下降了有将近21%

1967年到2009年40年间,美国的碳酸饮料价格仅上涨69%,而所有消费品是114%,扣除通胀后,可乐的价格反而下降了21%。

不过,上面这段并不算是最狠的,从上世纪开始,可口可乐就有过一段不涨价的历史。

可乐,1886年诞生的,自诞生以来便把价格定在了5美分。

1979年,在长城上第一个喝可乐的男孩。

当时的可乐没有瓶装的,在1899年,瓶装公司的两个人找到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以每加仑(3.8升) 90美分的价格买下可口可乐的浓缩液,制成瓶装可乐。

后来的瓶装可乐在市场上大火,价格也一路走高。

瓶装公司是赚的盆满钵满了,但可口可乐公司却亏了,因为当初与瓶装公司签的合同,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

那就是每加仑90美分的价格是固定的。

也就是说,不管瓶装公司和零售商赚多少钱,可口可乐公司都只能挣每加仑90美分。

可口可乐一想,既然我赚不了钱,索性算了,瓶装公司也别想多赚。

于是,可口可乐想出了一个点子,那就是以可口可乐5美分为卖点,在全国各地铺天盖地的打广告。

这样一来,5美分一瓶的可乐便深深的印在了消费者的心理,养成了一个心理习惯。

瓶装公司和零售商再想涨价,也涨不动了,只要一涨价,消费者便会问到,不是说好5美分的吗,奸商!

后来,一直到1921年,可口可乐公司才和瓶装公司达成协议,终于拿回了可乐定价权,允许涨价了。

不过,即使物价上涨,可口可乐公司也想涨价,但却发现,自己被套牢了。

大家喝惯了5美分可乐,社会上的广告也都是以5美分为卖点来吸引人,现在在改,则需要付出非常大的成本。

就这样,可口可乐一直持续到了50年代,因为物价持续上涨,顶不住了,才终于让5美分的可乐彻底消失。

从时间上来算,5美分的可乐相当于整整持续了70年,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历史上不涨价时间最长的商品。

曾经的可乐因为社会原因不涨价,可现在的可乐为什么依旧一直以来维持着低价呢?

这里,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成本问题。

可乐的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 人力成本和原料成本。

人力成本方面:

现如今的可乐都是依靠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可口可乐的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可罐装成千上万瓶可乐,在成本结构中,主要以机器为主,而人力成本占比较少。

原料成本:

可乐的主要原料是糖,大型热带种植园普及以后,糖的价格一直比较便宜,因此在原料这方面,可乐基本没什么压力。便可以把售价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市场结构的影响,不能涨价。

可乐是“双寡头经济”也就是说在市场中,只有两家企业是行业里的龙头,现如今的可乐市场上,基本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在玩。

两家可乐公司即使对手,暗地里互相竞争,同时又是盟友,一旦市场上冒出了新的小可乐品牌,两家公司便马上联手对其进行绞杀。

可乐的规模大,但利润率却很低,乍一看,好像不怎么赚钱。

但这个行业却有着非常高的竞争壁垒,利润率虽然不高,但可乐是个薄利多销的产品,靠着全世界这么大的规模,依旧能赚到很多钱。

但要是可乐涨价了,带来的影响可不止一点点。

首先,两家公司互相知根知底,谁要是先涨价了,就容易给对方公司机会,趁机以低价的形式抢占市场份额。

第二,如果两家公司都涨价了,可能一开始利润率高了,可时间一久,就容易有新的饮料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到时候,随着价格战的开启,可乐的价格可能降到更低,利润也会越来越低。

以上就是可乐为什么十几年来没怎么涨价的原因了,但可乐真的没涨价吗?

其实也偷偷的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涨了一点。

瓶装的改变,涨了一点价格。

大家平时逛超市时,有没有发现,同样是330毫升的罐装可乐,粗罐的只卖2.5元,而细罐的却卖到了3元。

其实这也是可乐公司涨价的一个营销策略。

你不能明目张胆的就拿着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老产品直接涨价,这样消费者一开始多半是接受不了的。

可如果换一个包装,给人一种新东西的感觉,消费者便会觉得很合理。

同时细罐可乐的发明也对改变可乐的形象带来了好处,细罐可乐可以从视觉上使人摆脱,对可乐“易发胖”的旧有印象,给用户精致,健康的视觉。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换一个方式“涨价”

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商品虽然在价格上没有涨价,却在份量上偷偷的改变了。

举个例子,十几前去买瓶装啤酒,会发现一瓶啤酒有很多,到了现在啤酒瓶越来小,曾经的泡面一打开,需要你掰碎了才能放进碗里,现在轻轻松松就能放进去了。

改变分量从而变相涨价是一种商业策略。

如果没记错的话,曾经三块钱一瓶的可乐是600毫升,到后面,包装改成了500加100毫升。最后,慢慢的这100毫升也不见了,于是,可乐也就顺利成章的变成了500毫升。

这是很多产品都习惯用的套路,看似只减了一点,对个人没什么影响,但放在整个市场来看,商家的利润是明显提高了的。


最后总结:

个人认为,可乐也算是业界的“良心企业了”不管它涨不涨价,只要能一直保持着它经典的口味不变,依旧能吸引着大批消费者购买。

不过,对正在减肥的朋友,或者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尽量少喝饮料吧,前者成为你减肥路上的阻碍,后者对老人的骨密度不好。

——END——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你把这个故事当做笑话听就好,如果能听懂的话,你也就明白为什么可口可乐的价格没有往上调了。

之前我一个朋友在某个平台上卖货,这个物品的进价成本以及销售方面合在一块差不多是9元钱,而朋友卖的价格是10元钱,对外他一直表示自己根本不赚钱,只有我这个朋友知道他每卖出去一件就能够赚一块钱。

那有人就说了:赚一块钱能有什么利润啊?

没有利润的事情朋友还会继续做它吗?肯定是有利润的,对吧。

这个货在平台上卖得特别的火,一天最起码是1万件的流水,1万件他就最少能够赚1万块钱,这1万块钱是净利润,一天赚1万,一个月30天就赚30万,一年妥妥的100万以上。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朋友可能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面,每年都能够赚100万,我们当时都羡慕极了。

但是后来朋友却破产倒闭了,为什么?

因为朋友在想如果卖10块钱的话,我现在已经做到头部了,那我适当地提高一点价格,我不提高多少,一件只提高5毛钱,那就意味着每个月我能多赚15万,一年下来我就能赚小200万。

于是朋友直接把这个价格往上提了0.5倍,刚开始的时候倒没什么,但是没有想到突然之间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那个竞争对手的价格就是朋友之前卖的价格10块钱一件,并且人家说了保证不涨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他都卖10块。

而朋友所认为的自己通过低价格垄断市场,再通过稍微调高一点价格获取更高利润的想法彻底打破了。

很多顾客都开始买对方的10块钱一件,而不是自己的10.5元一件,朋友明白了,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公司早晚得破产倒闭。

于是他开始卖另一个物品,这个物品的总价格是在5元左右,朋友不管外面市场行情多么火爆,他就卖5块5。朋友说不要小瞧这5毛钱,这5毛钱就是我给自己打造的一个护城河,在这个护城河上没有任何人会对我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我们尝试着问朋友,你为什么不把价格再往上提高一点啊?

朋友听了之后眉头紧锁说:不能提高,一分钱也不能提高,再高的话又会有竞争对手,我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市场又会消失不见。

刚才我讲的这些只是一个故事,我没有暗示什么也没有隐喻什么,自始至终它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但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稍微做一个小小的延伸呢,你会发现事情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第1点:饮料市场的竞争特别火爆。

市面上的饮料绝对不是由可口可乐和雪碧两大行业巨头支配的,这些饮料还有有数不清的竞争者,国内国外都有很多有名的饮料品牌,而这些饮料品牌他们几乎无时无刻都在产生碰撞,碰撞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诉求。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可口可乐把价格从3元变成5元变成10元可以吗?当然可以,话语权在人家手里面,人家想涨价,随便找几个理由都可以把价格涨上去。

但是我们想象一下那些竞争对手们会不会涨价?

大概率是非但不会涨价反而会降低价格,为什么?

因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再也没有比这种机会更适合超越甚至逆袭可口可乐这个品牌了。

甚至有一部分饮料商会认为这是市场重组的机会,我只需要把自己的价格放低一些就能够占领市场。

是这样吗?多少还是有点道理的。

所以可口可乐把自己的价格标签定在3元,与其说可口可乐把价格打到了最低,给了我们饮料爱好者一部分优惠,倒不如说是可口可乐自己给自己打造了一个护城河,而在这个护城河之下,可口可乐能够保证自己的霸主地位,说的再直白一些,可口可乐未必敢涨价。

第2点:饮料的生产成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那有人就说了现在的人力物力财力价格越来越高了,以我们村子里在城市里打工的人来说,在10年前一天领个50块钱就开心的不得了,现在不要说50了,就是一天给200块钱人家都不一定给你干活。

是这样吗?

是这样。人力成本在慢慢的提升,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人力成本,尤其是付出劳动力的成本价值越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曾经见过一位货车司机帮助别人卸货一天就能够赚1500块钱,这样的一种高成本可口可乐也顶不住啊。

成本在提高,为什么可口可乐的价格反而没有提高呢?

大家很容易忽略一点,那就是人力成本虽然提升了,但是用的人越来越少了。现阶段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层出不穷,尤其是大型工厂,我之前的时候有幸前往某个大型工厂参观,整个工厂里面连20个工人都不到,全都是机器流水线操作。

当然并不是每个工厂都如此,但是工厂中机器取代人力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而且机器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当这部分成本和人力成本做一个对冲的时候,我们就很明显地得出结论来,人力成本虽然提升了,但是可口可乐的生产成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提升了那么多。

第3点:制造成本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买一个大桶的可口可乐和买一个小瓶装的可口可乐的价格差不了多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贵的东西就在包装上。

是不是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可口可乐的成本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高,如果它的成本都飙升到2块9毛钱了,怎么可能只卖3块钱,对不对?

甚至在一些地方可能卖的价格更便宜一些,而在一个成本并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把控市场且拥有市场的话语权,对于可口可乐等这些品牌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拥有话语权才能够有市场份额,如果可口可乐敢盲目涨价的话,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喜欢喝的人直接放弃这个品牌,这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才是灾难。

因为无论多么好喝,用户一旦主动放弃了这个品牌,那这个品牌在市场上就再也没有任何话语权,再也没有任何资历了。

简而言之,可口可乐的成本可控,虽然人工费用越来越高,但是机器取代人力的情况之下,总成本并没有提高多少。而且可口可乐想要维护自己作为饮料品牌龙头老大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没有办法再去提升价格,因为提升价格必然会导致用户的反感。

再者说了,可口可乐也不差这么点钱,压根就没有提升价格的必要,你让他为了赢这么一点点的小利润,而去冒如此大的风险,人家也肯定不会这样去做。




我说个我亲身体会的事:我是做装修刮灰的漆匠,一般都是包工为主,我2012年到南充这个地方开始,那个时候刮灰家装13块钱一个平方,建筑面积乘3也就是说一百个平方建筑面积乘3就是300平然后乘单价13块,那就是一套一百平面积的房子工钱是3900块钱,那个时候人工工资是130一天,那个时候质量要求没有现在高,不需要单独找角的工天,一套家装一般8个工天可以做完,130✘8=1040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做一套家装除开所有一切还是纯利2700左右的样子,然后我们来算算现在的家装利润,现在一百平建筑面积只能乘2.6,单价14块左右.人工工资230一天:100X2.6x14=3640块,现在的标准比以前要高一点,一套家装最少10个工天,工钱要2300,现在生活消费都慢慢提高偶尔还得给工人买水,中午还得买个快餐,一套家装的纯利润不会超过一千块了,这个对比账是不是非常明显了……不知你们看了有何感慨




答:可乐十几年前卖3块,现在还是3块,难道它的成本十几年都不涨吗?我认为,这十几年它的成本肯定是变化的。

首先说原料,这十几年是呈上涨趋势的。可乐的原料,包括水、糖、香料等,都上涨了,有的甚至已涨了一倍。

其次是人工,这十几年也是上涨明显。现在的人工工资比十几年前起码涨了一倍。

原料、人工都涨,那可乐为啥维持十几年前3元的价格不变?主要以下原因:

一、新品推出时,其价格含研发成本,定价本身较高;

二、科技进步降低了单位成本,比如人工灌装改为机械化流水线,降低了单位成本;

三、销量增加,生产商在保证利润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原料涨价也能销售价不变,薄利多销。

可乐十几年价格不变不算个例,还有十几年价格逐年降低的产品,汽车及电视机都是,大家认为是不是这样?




可乐,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经典饮料,在中国畅销了近40年,然而有人不禁会发问,十几年前可乐就卖3块钱,十几年来它的成本不涨吗?其实道理很简单。

首先,关于成本,十几年不涨价的可乐,最直接原因其所需原材料本就成本不高,而且由于其全球市场的巨大需求量,导致原材料的供应商不敢轻易涨价,生怕一旦涨价失去巨大的市场,这无形之中给可乐在市场竞争中增加了砝码,夯实了其十几年价格不变的基础。

其次,我们还记得的话,可以发现有的可乐从最早的600ML不声不响的变成了550ML,易拉罐从起初的350ML变成了330ML,而起价格并未发生变化,价不变而量减少,此消彼长之中,变成了潜在的“涨价”,而并非我们所以为的十几年不涨价。

最后,就是关于经营手段了。可以说,我们经历了很多的饮料商家,从刚开始的大卖大火,慢慢转入平淡无奇,最后就无声无息的自生自灭了,这其中原因,我想大家也能了解一二。中国很多商家有一个陋习,一旦效益好了,需求量多了,自己就开始剑走边锋,一点点把自己玩没了,而可乐的两大生产商,始终坚持品质保障,只在创新上下功夫,最终成就了经典。

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只有做好自己,才是经久不衰的资本,也只有保证品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和更强大的竞争力。




对于这个问题:为啥可乐几十年都没有涨价呢?我记得十几年前可乐是3块一瓶、现在大概还是3块左右一瓶。现在什么都在涨价,连成本最低廉的香烟都开启了涨价模式。

但是可乐却一直保持原价不变,难道可口可乐公司真是良心企业、慈善企业吗?

反正打我从开始喝可乐的时候,就没见可乐涨过多少钱,一直基本稳定在2.5—3块钱一瓶的价格。无数人和我一样,都有一个奇怪的问题,如今是什么都涨价、钱也越来越不值钱了,为啥可乐的价格就如此稳定呢?

我们废话少说直奔主题——为啥可乐就是不涨价呢?

原因一:可乐的成本并不高,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我首先告诉大家一个真理:任何公司出售任何产品都不可能是赔本的,即使暂时赔本的话那也是为了打广告而已。可乐这样的东东、卖了这么多年、每年销售几十上百亿瓶,如果亏本的话早就亏死了。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使卖3块钱一瓶,也是有利润可图的。可乐里面的成分很简单:水、糖浆、外加上一些添加剂等等。综合测算的话,这些东西的成本绝对不会超过1块钱的,如果超过1块钱的话就会无情的亏本了。

大家试想一下:物流要求、广告要钱、还要交税、瓶子也要钱、工人的工资还要开。这些七七八八加起来怎么也要1.5万一瓶了,还要赚钱,所以一瓶可乐的实际成本是非常低的。这也是他能长期卖3块钱一瓶的根本原因之一了。

原因二:市场占有率大是个核心原因

很不幸地告诉大家:目前在可乐市场、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那是绝对的王者。大家有时间去超市看一看:你们喝的所有的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基本上都是这两个公司的。

市场占有量大了以后有三个巨大的好处:

一是,因为是绝对的买家,所以与所有的加工企业、原材料供应企业、销售渠道都有了绝对的话语权。这样一来就可以:无限度地压低上下游的利润,从而保证可乐公司自己的利润了。

二是、现在都是全自动化生产模式,生产的越多成本越低。

三是,薄利多销这个道理估计大家都懂得的。市场上可乐几乎都被可口可乐和百事给垄断了,一年完全可以卖出几百亿瓶,即使每瓶赚个2毛钱的话,那也是上百亿的利润了。

肯德基、麦当劳里面也大量使用这两个公司的饮料,这种模式的话利润就更高了。市场占有率巨大这是可乐之所以不涨价的核心原因之一,反正有钱赚就行。

原因三:可以打击竞争对手,让其他选手不敢进入可乐市场

我记得我小时候还喝过很多牌子的可乐,例如:健力宝、非常可乐、崂山可乐等等。可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些品牌都无情地消失了,没办法,他们不是可口可乐和百事的对手。

那么为什么这些品牌不是这两个企业的对手呢?核心原因只有一个:竞争不过人家。试想一下,人家的可乐只卖3块一瓶就可以保持利润以及持续发展。

如果你打造一个新品牌的话,要推广、要打广告、原材料价格也在涨,这样一来你的成本估计就会超过3块钱了。消费者很现实的,即使是同样的品质,当然谁便宜就买谁的了。于是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击倒任何的竞争对手。

我认为,这两家公司的可乐价格之所以不上涨也是为了打击对手、独霸市场的需要。

原因四:人家的运营模式非常独特

我认识一个加工可乐的老板,他告诉我了一个真相: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往往只供应配方,而且这玩意是绝对保密的存在。这两家公司剩下的活基本就不干了,什么包装、什么组装等等,人家只提供标准就行了。

可是这两家公司会在每瓶可乐里面按照一定的比例提成的,这也保证了母公司是稳赚不赔的。承包商们想赚钱只有不断的压缩成本了,反正可口可乐和百事是直接拿抽成的。

原因五:理念不同、导致的结果就不同

可口可乐公司拥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成立于1886年5月8日。一个公司能够延续并发展一百多年,人家必然有独到的经营理念存在的。

他们最大的理念就是:打造百年品牌、让可乐走进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每一个人都能喝上物美价廉的可乐。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二战期间让可口可乐走向了全球,当时人家为了打响品牌可谓是不计成本地存在了。当时的口号是:让每一个美军士兵能够喝上可口的可乐——亏本也是在所不惜的。

说到这里我又要多说一句了,这和我们家很多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家是打造百年品牌、不断的创新理念、把产品做到极致等等;我们是什么来钱干什么,不管以前做什么的企业,这几年都转战房地产了。

其实可口可乐公司完全没有涨价的冲动,因为人家要的是品牌、要的是消费者的认同。说白了就是:人家要的是这个品牌持之以恒的输出价值,而不是天天想着赚快钱。

原因六:可乐只不过是人家的一种商品而已

很多人一定知道可口可乐和百事不单单只是卖可乐的而已,他们还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饮用品市场了,例如:雪碧、芬达、矿泉水、茶饮料,好像他们公司还研发和销售服装以及玩具等等。

其实可乐只是一个核心品牌、核心的形象,其余的商品的吸金能力也是很强的。于是乎,人家根本就不需要涨价的。

以上就是我认为就是可乐公司不涨价的根本原因了,不得不说:涨价,绝对是把双刃剑,刺死自己的概率远高于刺死对手;涨价不是流弊公司的通用做法,只是投机者的专属。

最后我想说,我们家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是把眼光放远一点,多在产品上下功夫、多在创新上想办法吧!不要一天到晚的什么赚钱干什么、能涨多快涨多快,这样迟早自己被自己给玩死了。




非也,其实仔细对比过可乐外包装和封装瓶子就不难发现,可乐越来越“苗条”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物价转嫁。例如樱桃罐头,只要每个罐头里少一个樱桃,成本能节约上万甚至百万。

可乐有全球工厂,他们“霸占”市场多年,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都极其合理和便宜,而且供货商也愿意用低廉的价格薄利多销。

其实可乐这样维持低价格的目的无非是:制霸饮料界。价格战可乐几乎压榨出了很不错的业绩。但可乐也有烦忧的时候,销量上不去,那么赔钱就非常厉害,可乐也曾经关闭过可乐某些工厂的。




但是你知道吗?终端供应价格一直再涨,只能说终端零售利润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一般来说饮料利润大部分再50%左右,但是可口却越来越低。去年5月,浙江区域要求500ml版本零售价涨到3.5元,但是地下食杂店却不动销了,都去买3元600ml的百事了,无奈大部分地区依旧3元在卖。而且现在竞争越来越大,大的商超都把这些东西不赚钱的卖,其他人只能跟着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可口可乐   可乐   百事   成本   美分   块钱   饮料   利润   年前   原因   人力   品牌   朋友   价格   财经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