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怎样才能考到150甚至160?

这个分数稍微有一点难度。申论参考75分,那你行测同样的也得75分。行测四个模块,正确率一定要尽可能的高。常识20道做对10道左右,言语40道正确率百分之80,判断40道正确率比言语要高,我觉得判断比言语来说相对简单一些,资料分析,努力的话可以做到全对的。数量就作对5道。这样下来的话可以保证行测75+。

如果你的基础好,建议你在时间上做出调整,常识和数量可以适当的放弃。如果不好的话就从基础抓起,把基础打牢,有可能会在考场上超常发挥,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要达到150甚至160,这就要求你每门平均分要在75和80分之间。申论考这个分数都算比较高的了,但更难的是行测。行测能考75分以上,那真是很高了。大概算一下,最难的数量关系,能得60%的分数就算很不错了,这就要求其他部分至少要得80%以上的分数。言语理解,常识判断还好一些,逻辑推理,资料分析要拿80%以上的分数真的还蛮难的。逻辑推理20分,20道题只能错四道,资料分析四道大题,每道题只能错一道。120分钟,120道题,还要填答题卡,时间很紧张,还要保证80%的正确率,想想难度有多大。每道题平均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所以行测能考到150以上,基本上都能进面试。




1、这个分数难度比较大,若能达到150分,大概率就进面试了,更不用说160分了,若能考160分,单从笔试分数这个角度看,160分比较稳妥的进面试。

2、以今年7月份联考题为例来分析:若行测和申论合计考150分,那么大约就是行测申论都在75分左右。行测常识判断题15题,言语理解与表达30题,数量关系10题,判断推理30题,资料分析15题,若要达到75分,平均每个模块都要达到正确率四分之三,然而实际情况是,包罗万象的常识题要做正确11题比较有难度,数量关系要做正确8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太可能,那么除开这两个模块,就需要其他模块的正确率高于四分之三,才能达到平均正确率。申论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模块一般为概括题,分值为20分,第二模块一般为分析解决问题类型的题,分值为30分,第三模块为结合材料观点写文章,分值为50分,对于这三模块的难度,个人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哪个模块特别难,但是若要每个模块都能得到四分之三的分数,还是相当有难度。

3、综上分析,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要考上150分甚至160分是相当有难度的,若能达到这个分数,笔试这关大概率上就已经过了。至于怎样才能考到这个分数,还是只有找到正确方法,不断学习,强化方方面面的知识,提高答题速度和答题正确率。




公务员笔试分为两科,行测和申论。坐标山东,不得不说山东考生真是太牛了,我行测考了73,申论考了78,岗位排名第七,当时岗位要四个人,一比三进面试,虽然进了面试,但并不是有效名次。

笔试复习了一个月左右,因为研究生考试失败,临时决定考公务员。公务员笔试还是有一定的技巧,尤其是申论。

总结自己考公的经历,首先我认为最最重要的就是复习的过程中心态一定要平和,从最开始考研的失败,到后来慢慢调节自己,专心学习,这是最让我成长的一个过程,我并没有因为自己只复习了一个月而有那种很急躁的心理,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地来就行。

其次,我认为还是要掌握方式方法,行测来说,像数量关系这一类的题目,因为我数学真的很烂,所以考试的时候有时间就做,没时间的话真的可以放弃,但是其他的前面的题目也要保证正确率。申论是最能体现方式方法的了,答案都在题目中,一定要从题目中找答案。我就是通过这种方法,申论考了78分,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自己应该也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复习时间确实太少了,并且自己也并没有刷太多的题。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也可以专门写写自己申论是如何复习的以及想要取得高分申论应该如何作答等的内容。

再次,我认为做题或者是刷题的时候,如果时间有限,建议做真题!因为多做真题,可以把握卷子的难易程度或者是出卷老师的一些基本的思路,在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掐好时间,虽然是在模拟,但是要认真对待,要把每一次模拟当做是在实战,模拟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自己能不能按时做完题目;二是自己的准确率怎么样;三是到底是哪类题目的错误率比较高等等,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正常发挥或者是超常发挥的几率才会比较大。找到自己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类型,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果时间比较充足的话,也是建议要多做真题,甚至可以做两遍三遍甚至多遍,当然做一些模拟题效果会更好。

最后但不是唯一的一点,第一条讲了复习的时候心态一定要平和,这一条讲的是考试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在考试的时候,考场被分在了一个一年级的教室,桌子凳子都很小,几乎是扎着马步在考试,不止锻炼脑力,还要磨炼体力,完全是双重折磨,现在想来,自己应该说是没有受到外部环境的任何影响,发挥还是很稳定的。再就是面试的时候也是这样,更不能紧张了,当你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群不认识的考官,并且还是在干一件可能关系你一生的事情,紧张是难免的,但是要尽量避免紧张情绪,相信自己的一定会成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一、打牢基础,必不可少(建议时间15天)

国考笔试行测共分为5个专项,其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这四个专项需要我们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在这四个专项中,判断推理部分的知识点是繁杂的,所以这一专项建议各位考生可以分配5天时间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资料分析部分的理论相对比较新,大部分考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一专项建议各位考生分配4天时间对其常考的概念和常涉及的计算方法进行系统学习;数量关系模考是各位考生相对熟悉的内容,但是涉及考点相对较多,在此建议先行借助历年试题(近5年试题即可)梳理出考查频率较高的10多个题型,随后花费3天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言语表达模考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建议各位考生分配3天时间重点学习行文脉络、语境分析、词语辨析等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建议各位考生利用每天早上1小时和平时的碎片时间进行常识积累,重点关注近一年左右的热点政治以及行政法律类知识。

结合上述备考时间安排,各位考生可以做好基础知识的掌握,为第二阶段的刷题巩固打好基础。

二、刷题巩固,提升速度(建议时间10天)

刷题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每个专项的做题速度,巩固好基础的知识点,所以在刷题的阶段一旦看到不会的不熟悉的知识点,建议各位考生务必要回头巩固学习对应的知识点,另外在刷题时,建议大家一定要及时总结,做好错题整理,最终能够达成提升每个部分的做题效率的目标,以保证考试每个部分都可以按计划完成。在此,建议言语理解刷题时间2天,保证能够熟悉到每个知识点,并提升一定的效率;判断推理建议刷时间题3天,以巩固每个部分的内容,并学会控制时间;资料分析建议刷题时间3天,以保证在计划的时间达成较高的正确率;数量关系建议刷题时间2天,以保证对高频考点复习到位,做到能够在考场上快速做对高频题型,相信通过10天的刷题练习,各位考生一定能够进一步巩固好每个部分的知识点,并提升做题速度。

三、模考实战,把握考场(建议时间5天)

在最后5天里,建议各位考生进行模考练习,模考的目的在于提前体验考场感觉,合理规划各个专项的答题时间,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各个专项答题时间安排参照如下:

1.数量关系:基础好的考生,建议预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基础较薄弱的考生,建议不超过10分钟;

目标正确率:50%-75%。

2.资料分析:25分钟-30分钟;

目标正确率:80%。

3.言语理解:逻辑填空15分钟左右;片段阅读20分钟;文章阅读10分钟-15分钟;

目标正确率:逻辑填空60%-70%;片段阅读80%左右;文章阅读80%左右。

4.判断推理:图形推理:8分钟;类比推理:5分钟;定义判断:10分钟;逻辑判断:12分钟;

图形推理:70%;类比推理:80%;定义判断:80%;逻辑判断:80%。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公务员不同于事业单位,考试难度是比较大的,能考到150或160的,说明行测和申论都是至少75分以上,这需要特别牢固的基础,思维敏捷,每天有计划的学习和练习,才有可能达到,建议是先报个网课学学再大量刷题,考前再报个冲刺补差班。




简单,想考150常识不做,160图推不做就行了




公务员考试是需要掌握复习技巧和考试技巧的,要根据公务员考试的内容来重点复习和考试。


公务员考试的内容真的是太多了,但以法律知识为多,因为现在是依法治国。因此,复习的时候应当多重视文科知识的复习。就拿行测来说,行测考试内容相当广,有法律、政治、经济、人文、数理和行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取,靠短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知晓和掌握的,应当在平时就多阅读,要多阅读就必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数量,考生可以借助某些诸如jint速读电脑工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试时间相当少,但内容很多,比如行测答题时间120分钟,题目140题,平均几十秒要做一题,好多考生反映根本做不完,如果能做完并做对,分数肯定是很高的。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要重视答题的速度的演练。申论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政论文写作能力,要求在120分钟根据所给的材料写出一篇6000字以上的政论文,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大事,还有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平时还要多看《新闻联播》《半月谈》等,还要加强写作,写得多自然书面表达能力就强了。在这方面文科生也是占优的。




省考,每年得到这个样的高分没有几个,尽力达到面试线就好。




大神级别的,起码行测分数不能太低,基层知识比较扎实,申论一般得分要高,这个比行测容易得分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正确率   申论   知识点   考生   专项   分数   模块   言语   题目   数量   关系   建议   时间   基础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