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懂得很多道理,很容易看穿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感谢邀请。

如果一个人的成长超越同龄人.看透别人的想法在实际中,是通过背景言语行业综合进行推测的,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必须是观察能力突出,成长达到一定水平的人.

当身边的同学朋友们与不在同一层次时,出现上述行为很正常.当这种状况持续进行时,内心会有冲突感,对自己的这种水平有一种不适应,对其存在没有调整到合适的状态.

如没去用,等等不妨,找到一些能挥自己能力水平的事情去做,把这种能力水平发挥出来,对自己的进一步成长和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是相符的.相信朋友他们也会成长的,去干自己的事儿不代表就放弃了他们!祝展翅高飞.




我就是你说的这种人,还读小学的时候就当起了读初中的姐姐的开导员,有时父母吵架劝架的人也是我,大人和老师都觉得我非常懂事,所以我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反而被别人忽略了。久而久之,我听到了别人太多的委屈,而自己的委屈却从来没有人知道,因为自己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这种现象的结果就是:我过的很不舒服,从初中到高中,我几乎都过得非常压抑,后来到了大学,稍微好点,后来有了女朋友,女朋友也是理所当然的把我当成她的指导老师,而她很少干涉我的选择,因为在她眼里,我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但事实上,一个人懂很多道理并不等于一个人就能把很多事情做对,由于我过早地被别人定位成不需要教育的人,放任自由的管理导致自己养成了持才傲物和放任自由的习惯,这些习惯让我在社会上工作的时候吃了很多亏,还好我的内心比较强大,否则我很可能已经一蹶不起。所以,我劝家长们,对那些早慧的孩子一定要多加小心,因为早慧的孩子一旦犯错,那错误通常都是比较大的;我也劝那些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早慧者,小心你的人生,这世界无边无际,你能看懂部分,不等于你看懂了所有。




谢谢邀请。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问一句:什么样的人特别容易看清别人的想法和行为?

我想引用芳华里的一句话: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 ——《芳华》


没有被善待的人,对善良最敏感,也最需要善良。


同样,一个对他人想法行为敏感的人,必定也最需要了解他人的行为想法。

什么人最需要了解别人的想法?

弱势的人最需要。


皇帝无需了解百姓的想法,老板也无需了解员工的想法。因为,他们是强者,而强者无需了解你的想法,无需了解你的需求。他们不了解你的想法,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而作为弱势的你不行,你必须了解他们的想法,你才能生存。


所以,我们发现,那些特别了解人心的人,往往是病秧子。因为如果他们身体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脑子再不好使,根本就无法生存。


回到问题,一个从小就懂得他人想法的孩子必定受到过很多苦难,他必须如此,才能获得一点点关注。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被溺爱的孩子很懂得他人的想法?


所以,你问我是什么体验?我只能说,他表面看起来运筹帷幄,但心里一定是苦的。




一个人懂很多道理并不等于一个人就能把很多事情做对,由于我过早地被别人定位成不需要教育的人,放任自由的管理导致自己养成了持才傲物和放任自由的习惯,这些习惯让我在社会上工作的时候吃了很多亏,还好我的内心比较强大,否则我很可能已经一蹶不起。所以,我劝家长们,对那些早慧的孩子一定要多加小心,因为早慧的孩子一旦犯错,那错误通常都是比较大的;我也劝那些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早慧者,小心你的人生,这世界无边无际,你能看懂部分,不等于你看懂了所有。






对你身边的人是好事,对你自己未必是好事。

懂太多道理,容易变成太懂事理解大人体谅大

人,家长对你特别的放心,不用过多操心,因

此你的感受容易被家长忽略,长期下来可能偏

向过多在意别人的想法,而很少表达自己的意愿!




观察,思考,细致入微的观察,再思考,身临其境的思考。需要丰富的阅历,说事情的时候,对事不对人,说人的时候,对人不对事。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心思缜密。做出判断,找出误差,久而久之就有了判断一个人的行为的能力。




这种体验很痛苦,这样让自己感觉生活都是一样的,生活有再大的波澜也感觉非常平常,没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没有对新一天的期待,每个人在自己眼里都是一成不变的,想法行为都会在自己的预料之中,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没有一点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道理   想法   芳华   无边无际   久而久之   弱势   善良   内心   事情   小心   习惯   水平   能力   孩子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