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怎么来的?为什么太阳系其他行星没水?

注: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有水,因此第二个问题本文就不回答了。

研究表明,地球拥有130亿亿吨水,其含水量远远超过了太阳系里的其他岩质行星,这不禁让人疑惑,这么多的水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

大约46亿年前,初生的太阳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各种物质相互碰撞、吸积,然后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凝聚成团,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就是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

由于太阳不断的发光发热,这使得水很容易蒸发,而原始岩质行星的质量又不够大,其引力不足以束缚住水蒸气,所以在早期的内太阳系中,绝大多数的水都逃逸了。

而在外太阳系却不会这样,因为这里的温度很低,水大多都会以固态形式存在,它们很容易与其他物质互相吸积成为新的天体。

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当时的内太阳系非常缺水,而外太阳系却富含水。

从这方面来看,现在地球上这么多的水,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外太阳系,那么这些外太阳系的水又是怎么到地球上来的呢?我们接着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地球上的水主要来自于冰质的彗星,然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彗星能带给地球的水,也仅占现在地球的水总量的15%,也就是说,地球上的水必定还有其他的来源。

目前科学界认同度较高的“大迁徙理论”认为,在40多亿年前,木星曾经向太阳系内侧移动,后来在土星引力的作用下又回到现在的位置。

要知道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异动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木星的这个动作,造成了现在小行星带位置的其他天体集体混乱,这会将大量的小行星倾泻到地球上来。由于这些小行星远离太阳,其本身的含水量极高,它们也就成了地球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肯定有人会问,既然小行星给内太阳系带来了大量的水,那么其他的岩质行星的水为什么会这么少呢?这里简单讲一下原因:水星是因为离太阳过近,金星是由于失控的温室效应,火星却是因为失去了磁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笔者认同的观点,事实上,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科学界还有不少其他的说法。

比如说,近几年,有科学家根据“大撞击理论”(该理论认为,大约45亿年前,地球与一颗名叫“忒伊亚”的行星发生了撞击,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地月系统),提出了一个更加激进的观点,即“忒伊亚”行星形成于外太阳系,而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都来由于这颗行星。


回答完毕,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对于地球上的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太阳系其他行星没有水呢之话题,我个人观点认为,水有三种形态,是气态、固态和液态,整个太阳系的空间之中都存在着氢氧元素,即天然存在着构成水分子的元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太阳系太空间的氢氧元素,都来源于太阳有机核能物质持续核聚变燃烧过程,所源源不断释放出来的尘粒流物质,在太阳尘粒流物质之中天然含有氢氧两种物质元素,而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就会构成水分子并会形成为水现象。因而,地球上的水,是从太阳持续核聚变燃烧过程所释放出来的尘粒流物质,逐步聚集积累中来的,处于地球宜居带自然现象,并在大气层围封的作用下,会使地球从地表到对流层之间形成一条庞大的稳定的恒温气流带现象,即是在零上5~40摄氏度之间,会使地表上庞大数量的水形成稳定的液态水体物理现象,即海洋现象。

此外,水的形态是由温度的不同所决定的,高于60摄氏度或以上,水就自然会形成气态现象;低于零度或以下,水就自然会形成固态现象。而太阳系其他的行星中也是会有水存在的现象,不过不是液态水现象,而或是气态水现象或是固态水现象。

也就是说,太阳系的行星之中除地球上的水绝大部是液态现象外,其他类地行星上的水都是气态表现;外地行星上的水都是固态现象。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如读者阅后觉得我说的对,希给个点赞并关注我,欢迎大家加入相关讨论和学习。宇明于东莞市。(注: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把地球和附近的其他行星相比较,第一不同之处就是有很多水。那么,地球表面的70 %是如何被这种重要的生命成分覆盖的呢?

有两种流行的理论:一种是地球在形成时会抓住一些水,因为在大约45亿年前最终形成太阳和行星的气体和尘埃星云(称为原太阳星云)中会有冰。根据一种理论,其中一些水留在地球上,并可能通过地球的地幔层循环利用。

第二种理论认为地球,金星,火星和水星离原太阳星云足够近,以至于大部分水会被热量蒸发掉,这些行星会在几乎没有水的情况下形成。以地球为例,当形成月球的碰撞发生时,甚至更多的水会蒸发。在这种情况下,海洋不是本土生长的,而是由富含冰的陨石/彗星——输送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陨石/彗星至少给地球输送了部分水。

科学家可以通过观察氢的两种同位素的比率来追踪地球水的来源,自然界中氢有不同数量的中子。一种是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另一种是氘,也称为“重”氢,它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地球海洋中氘和氢的比率似乎与陨石非常相似,而不是彗星。(尽管陨石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小石头体,彗星是冰体,有时被称为脏雪球,释放气体和灰尘,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的残余物。)

科学家还发现陨石中的蛋白石起源于陨石(它们很可能是小行星撞击下来的碎片)。由于蛋白石需要水来形成,这一发现是来自太空岩石水的另一个迹象。这两件证据将有利于小行星的起源。此外,氘在太阳系中比氢聚集得更远,所以在系统外部形成的水往往富含氘。

最重要的是,与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冰冷的行星,甚至是气态巨行星本身相比,类地行星(相对于它们的质量)所含水分相对较少。这将支持这样的观点,即在内部系统中,水蒸发了,而在外部系统中,水没有蒸发。如果地球上的水蒸发了,它将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被替换,富含水的小行星在系统的外部是丰富的。

更多的支持证据来自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宇宙飞船,该飞船于2007年发射,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中的两个最大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上发现了水的证据。

早期地球上的氢比现在含氘少得多。这个比率发生了变化,因为在地球早期历史中,太阳辐射加热了氢和氘。氢更轻,更有可能飞向外层空间,留下更多氘。

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里,新的模型似乎表明地球在形成时保留了大量的水,海洋可能比任何人想象的存在时间都长。

加拿大古代岩石(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中的氢同位素比率,同位素比率看起来不太像陨石,而更像该地区早期太阳星云中的水——岩石中的氢更普通,氘更少。但是目前的海洋比率看起来像小行星。这似乎表明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果地球的海洋是由我们星球上的水而不是陨石形成的,那将为科学家解决几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地球最初似乎有这么多水。另一个原因是,据任何人所知,生命需要水,一旦地球有了坚实的表面,它似乎就出现得如此之快。

科学家也研究了从地球内部回收水的方法。2014年,美国提出了地球内部由整片海洋组成的理论。通过板块构造,水一直供给海洋。他们研究了石榴石,发现它可以和另一种叫做环木石的矿物一起工作,将水输送到地球内部——水随后会随着地幔物质的循环而上升。

让情况变得复杂的是,这些假设都不是相互排斥的。外界陨石/彗星可以输送水,而一些水可能来自地球内部。问题是能提供多少——以及如何找到答案。




谢邀!看起来,太阳系各大行星中,地球上的水特别多,似乎特别恩惠。其实不然,地球并没有享受特殊政策。太阳系形成时,各大行星物质基础是一样的,氢和氧的物质占比一样的。由于地球的质量特征,加上离太阳的距离适宜,地球自身的演变合理,地球遭受外太空的破坏有限,成就了地球美好的生态环境。地球能有现在这种宜居环境,在宇宙演变中是个非常偶然的现象。当然,其他行星也有水,要么化学状态,要么固态,要么地层下面潜伏状态,这是设想,但总的来说,其氢和氧的体量还是正常,不比地球少。总之一句话,水的问题,是各大行星液态水存在的环境问题,而不是氢氧质量问题。个人浅见,欢迎指正。




小偷在人多又混乱的场合加上个人不小心才客易得手的,H,0,两个小偷在天气闷热的场合人们口袋的钱也乱飞出时(电子)共同扒到一张百元人民币不肯放手相让,警察一吹哨喊站住不许动(温度变化),H,0两个小偷也同时抓住一张钱不动了,这两个小偷作为一个共扼一电子(钱〉我们叫其为水分子,所以地球的水是在特定情况下是H,0共扼电子组成的分子得来的,其他星球无这种情况出现所以无水。




慧星是地球的送水工,慧星的核星是冰物质,可从一次携带数十亿升的液体,当慧尾扫过大气层,一㘯流星雨就产生了,大约四十亿年前大量慧星在地球表面爆炸将自己体内储存的水以蒸气流形式在地表释放,大面积的雷雨给地球带来数百万年的降水。别的星球无水是温度和大气层所致。




宇宙大爆炸后太阳系原本只是一团混合物质的星体,其中也包括氢和氧,星体内部在若干亿年的运动变化和化学的作用水和岩质就产生了,由于自身引力和磁场发生改变,这个混合物质的星体就均匀的分裂成为现在的以太阳为中心的各个星球,地球上就是这样形成的,地球上的水当然就是宇宙的产物。




地球上的水是太阳系彗星带来,其他行行也是有水的!




因为地球是半冷半热的球星,才有生物




宇宙上的万事万物保括水火风,都是宇宙自性本能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太阳系   慧星   行星   气态   小行星   木星   陨石   固态   彗星   比率   物质   地球   海洋   现象   太阳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