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药企宁愿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被降成地板价也要进医保?

在上海医药工作多年的经历告诉我。如果自己的药能够进到医保,好处是很大的。首先拳头产品进了医保以后,那么它就自然就有销量了。有类似的这些病可以用的话,医生就可以自动的就把这些药用上了,走量是很行的。

第2渠道通路打开了。通过这一个进医保的药物,再可以把其他的药物也可以带出去,作为一个拳头产品可以像一个主力队员一样的,把整支球队都带出去。

况且从医药的研发来看。假如说70万块钱的药被降到了地板价,进了医保。我们还可以继续研究类似的,可能比这种药效果更好一点的,还是保持70万或者80万的价格去销售。由于品牌打出去了,肯定还有一些比较有钱的人是付得起的。这样的话我们依然还可以保持相当大的利润。而且打品牌的产品和赚利润的产品,可以相得益彰的结合起来卖。作者为高级#经济师##策划# 。#新媒体##自媒体##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写作##正能量##千粉互娱#























诺西那生是渤健公司(Biogen Idec)的产品,而渤健公司(Biogen Idec)是一所位于美国麻塞诸塞州剑桥的生物科技公司,专门从事神经系统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癌症药物的开发。建立于2003年,由Biogen与Idec合并而成。

诺西那生是一种小众药品,目标人群是罕见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也就是说,按中国现在1000万/年的新生儿来算,每年会出现的适用病人不会超过千人。

因此中国将诺西那生的价钱降到地板价,而渤健公司还欣然同意,那就只能说渤健公司根本没准备从这个药品上赚钱。但问题是诺西那生这种小众药品开发的动力就是“高价”,如果不能赚钱,药厂将无兴趣开发这种费力却不赚钱的药品了。因此,这个“不赚钱”悖论出现在了中国,就必然是有原因的,只不过我们吃瓜群众没看到这件事情的原因在哪里罢了。

因此,我们来看看渤健公司目前主打的药物产品是什么吧。仔细一看,才发现诺西那生并不是渤健公司“下金蛋最多的母鸡”,主要原因就是目标患者实在是太少了,有天花板存在。

渤健公司主打的药品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AD)新药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这个药品才是渤健公司寄托厚望的那个“现金流神器”。Aducanumab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也就是可以销售了。而全世界都知道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老年常见病,而现在14亿人口的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那么有多少人会成为Aducanumab的目标患者呢?这大概才是渤健公司欣然在罕见病药品上让步的最主要原因,用小众药品开路,将未来几十年“现金流神器”药品引进到中国来!这才是渤健公司的盘算吧。

毕竟,在Aducanumab上,渤健公司是砸下了大钱,如果不能大卖,那渤健公司可就要赔惨了。这也是渤健公司要竭尽全力在全球为这款药品找到销路的原因,不仅仅是销路,还必须是赚大钱的销路。于是,和中国市场的合作共赢就成为了渤健公司必然的选择,因为中国有全球最多的老人,也就意味着有最多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个市场,渤健公司必须要抓住!

我想这才是渤健公司在收入可见天花板的诺西那生上让步的原因,因为“新蓝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就在眼前,乌泱乌泱的,数都数不过来了!




70w一针,有多少人消费得起?进了医保则消量十万倍增长,药厂赚得更多。

药其实是研发费用大,卖不出药厂才是亏,进了医保才叫真正赚。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要理解为何一些药的价格那么高。

对于绝大部分已经能够上市的药来说,其制造成本并不是非常高昂的,甚至可以说制造成本是非常低的。之所以售价远远高于成本是因为要抵消掉非常高的研发费用。

药企的研发费用分为两类,一类是药品本身的,比如在研究开发诺西那生时每年花在这上面的直接费用。可能几年下来花了几千万元。

还有一种是花在失败药品上的研发费用。大家要知道药企开发新药可不是开发一种就能成功上市售卖一种的,绝大部分药品最终无法通过各类测试从而无法进入市场销售环节,但前期投入是存在的。这类研发费用可能比第一类还要高,毕竟失败的药品研发数量远多于成功上市的。

这些创新药的研发费用有多高呢?最近一家创新药制造企业申请在a股科创板上市了,从其提供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最近三年每年都在发生亏损,至少亏损几十亿元,2020年的亏损更是达到了114亿元。而亏损大主要是由于研发费用高,这家即将上市的药企每年投在研发里的费用均为数十亿元。2020年研发支出是全年营业收入的4倍以上。

药企是要赚钱的,每年投入海量的研发费用怎么收回呢?靠着卖成功上市的药给赚回来,这就是高端药价格昂贵的原因。

理解了这个以后再来讲讲为何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钠药哪怕跌成地板价也要进医保。主要有两个原因。

1.医保是购买这类药的主力军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卖70万元和10万元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照样有一大群人买不起,或者说无法持续购买。对于药企来说,卖70万元获得的总收入可能和卖10万元获得的总收入相差不大。为了提高总收入必须找到新的购买付费者。

不管在哪个国家,医保都是付费的主力军,药品进入医保报销目录范围后销售量能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前文提过,药品的制造成本其实很低,主要是前期研发费用高。要抵消研发费用必须得到更多的收入。两种途径,一是单价卖得高、二是销售量大。

进入医保意味着普通老百姓也能承受的起,那么销售量会变得非常大。通过薄利多销也能慢慢收回研发成本。更何况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医保覆盖人数已经超过了10亿人,这个体量对任何一家医药公司来说都是一定要争取进入的。

2.形成用药习惯

每种药品都有一定时限的专利保护期,一般为20年。保护期内药品受到绝对保护,没人能够仿制否则就是刑事犯罪。但保护期过后所有药厂都能生产这类药品了。

对于药企来说一是要在保护期内尽量多赚钱。二是最好让医疗机构形成开药习惯,让医生们一遇到这种疾病就不会开具对应药品。

第二点其实非常重要,能够在保护期过后为药企带来持续的利润流入。有些药物用了几十年了,别说医生了,病人去看病时会主动提及要求医生开具这类药品。

进入医保目录范围是培养用药习惯的必经之路,开具的医生多了,使用的人多了,才能形成某病就是要用某药的意识。这么一来即使法律上的保护期过后人们的意识里还是会自动为该类药品建立起另外一种形式的“保护期”。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财,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原本70万元一支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降到地板价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治疗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特效药,也是中国首个治疗SMA的救命药。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医保局谈判现场,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药厂厂家,最初的报价是53680元一支,而不是网传的70万元一支。最终的谈判价格,是一路从53680元最终被砍到了33000元,价格降了2万多元。这样的价格能让很多的家庭接受了,进入医保后更是花费大大降低,让患病的孩子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一、什么是脊髓性肌痿缩症(SMA)?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有什么作用呢?

脊髓性肌痿缩症(SMA)是由于脊髓前角及延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的近端肢体和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是一种由多种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这是一种罕见病,在欧美人群新生儿中发病率约1/10000,虽然我们国家没有确切的发病率数据,但是有专家估测我国大概有二万到三万SMA患儿。

SMA大部分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从四肢对称性无力逐渐发展到无法站立、吞咽困难和呼吸无力,多数患儿在2岁内死于呼吸衰竭。

令人伤感的是在诺西那生纳注射液诞生之前,SMA就是一种绝症,没有任何药物可治疗,患儿只能慢慢的等死,十分让人心痛。而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它能治疗因染色体5q基因突变导致SMN蛋白缺失而引起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治疗SMA的药物,让很多患儿获得了新生。


对于SMA患儿来说,第一年需要注射6针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之后每年注射3针,这样的话就能控制住疾病的发展,美中不足的是价格太过昂贵,没有多少家庭能够负担的起。

二、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价格是怎么从70万元降下来的?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2016年12月进入美国市场,当时一支价格高达1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5万左右),第一年治疗费用是75万美元,之后每年治疗费用也需要37.5万美元。

在2019年2月,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中国获得批准,那时候的价格是人民币699700元,因为当时是没有进入医保,患者需要自己全额自费,第一年的治疗费用就高达近420万元人民币,导致很多家庭即使家破人亡也拿不出治疗孩子疾病的钱,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慢慢死去。


在2021年初,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已经开始降价到55万元一支,但是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仍然是忘不可及的“天价救命药”。很多患儿的父母就曾经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申请,希望了解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采购方式和国内定价依据,并恳请希望能够这个药物纳入医保,救救孩子生命。

其实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自2019年在国内上市后,便被纳入医保谈判日程,国家和药企谈判,将药物价格降下来,进而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挽救更多的生命。不过因为罕见药的研发成本高,患病的病人少,销量有限,成本也比较高。药品企业会在药品的专利保护期内,抬高价格,赚回成本。等到药品的专利保护期结束后,价格就会慢慢降低下来。


这次国家医保局与药企谈判,筹码就是“以量换价”,中国有广大的市场,如果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能够进入医保目录,药品的使用量也会大量增加,药企的利润虽然减少了,但是“薄利多销”,我还是有大量利润的。

结语:虽然曾经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价格高达70万一支,但是也不能说企业太过黑心,毕竟研究成本在哪里,没有企业是为了做慈善的。对于一些罕见病来说,没有几个企业愿意研发这样的药物,成本太高,也不一定能研发成功,风险很大,即使成功了,也需要很长时间回本,所以价格过高也是有原因的。


这次医保谈判成功后,很多患儿家属在听到这样消息时喜极而泣,连连说道“孩子有救了”,真的让我们无不落泪。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意味着SMA患儿使用这种药物一部分可以由医保报销了,很多人自费花费每年不超过10万元,更多的人用得起药了,孩子获救了,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真的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赞],为谈判专家点赞[赞]。




毕竟药企研发药物的根本目的是盈利,中国市场这么大,能进医保就意味着打开了中国市场;另外,药企也要在政府面前摆出配合、担当的姿态。总之一句话,买的没有卖的精,能答应下来的价格,虽然比没进医保时便宜很多很多,但是这个价格还是能盈利!




你好,现实情况是不会赔本的,一方面其实药品主体价格是被研发成本而不是生产成本所阻碍。一般的制剂经过平均你会发现,成本其实就是几块,几十块,最多几百块。但是因为前期研发可能要投入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所以开始价格会很高。

  • 一旦进入医保,虽然价格低了,但是面对的患者人群和销售量绝对不会是几倍的增加,利润一样的很客观。

一、诺西那生降价95%进医保,这是一场绝地反击的药企价格战

这是涉及到SMA三大药物相互竞争,而不只是表面上医保谈判那么简单。这次医保谈判,最受瞩目的是Spinraza(诺西那生)从70万一支被砍到3万元,看起来很牛是不是?其实除了中国医保牛之外,另外一点是医药市场竞争激烈。

  • 诺西那生是SMA最早获批上市的药物,它有两个竞品药Zolgensma和Evrysdi,诺西那生再不降价进医保,Evrysdi就进医保了。所以诺西那生第一轮医保报价直接降到53680人民币/瓶,是目前中国定价55万元/瓶的十分之一(最早是70万人民币/瓶,已经降过价了)。

在药本身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诺西那生寻求医保保护是药企的策略,通过价格狙击另两个竞品药。在医保局的谈判之下,最后把53680元/瓶降到33000元/瓶以下。

不是你哭,就是我哭。这次该哭的不是诺西那生,反而是竞品药罗氏的Evrysdi了,罗氏的药做得再好,如果不降价到诺西那生全年药价的2倍以内,在中国就没市场了。

  • 目前国内能买到的是这次价格大跳水的Spinraza,和大吐血的罗氏Evrysdi。诺华的Zolgensma还没在国内上市。Spinraza在收到竞品狙击时,选择大打价格战进医保不是孤勇之举,是成熟市场考量下的结果。

二、其实只要想一想:我们患者的医药支付能力还很低

如果按照原价一针70万,一年的治疗费用超过400万。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发病率大概在1/5000-1/10000,而且如果不治疗的话婴儿很难活过两周岁。

所以患者人群就摆在那里,中国现在一年新生儿数量为1000万,SMA患者也就1000名左右,这里面一年能拿出400万去救孩子的家庭应该在个位数左右,所以这个药在中国一年的销售额也就几千万。

  • 进医保之后一年的治疗费用约为20万,而且医保报销超过一半,也就是个人一年只需要负担不到10万。医保谈判方也说了,3.3万/支这个价格可以惠及的人群在1000人-2000左右,那中国区总体的营收应该在3-4亿,这比之前的几千万可是增加了大概十倍。

  • 总之,医保局谈判真的厉害,我建议大家看看具体视频,福建医保局的处长姐姐气质真的太好了。你降价20倍,否则就不要进医保了,到她嘴里就特别温柔。谈完如果能成,最后赚的终究是患者,就像医保局说的: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12月3日以来,一段关于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的视频引发热议,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福建省省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张劲妮再现“灵魂砍价”。

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一直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品种,从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常态化调整以来,每年都会有罕见病用药品种通过谈判的方式进入医保目录,累计已经达到45种。

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就在今年的谈判品种中,在这场谈判中,双方用了一个半小时,企业谈判代表进行了8次商量。

1.医保是购买这类药的主力军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卖70万元和10万元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照样有一大群人买不起,或者说无法持续购买。对于药企来说,卖70万元获得的总收入可能和卖10万元获得的总收入相差不大。为了提高总收入必须找到新的购买付费者。

不管在哪个国家,医保都是付费的主力军,药品进入医保报销目录范围后销售量能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前文提过,药品的制造成本其实很低,主要是前期研发费用高。要抵消研发费用必须得到更多的收入。两种途径,一是单价卖得高、二是销售量大。

进入医保意味着普通老百姓也能承受的起,那么销售量会变得非常大。通过薄利多销也能慢慢收回研发成本。更何况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医保覆盖人数已经超过了10亿人,这个体量对任何一家医药公司来说都是一定要争取进入的。

2.形成用药习惯

每种药品都有一定时限的专利保护期,一般为20年。保护期内药品受到绝对保护,没人能够仿制否则就是刑事犯罪。但保护期过后所有药厂都能生产这类药品了。

对于药企来说一是要在保护期内尽量多赚钱。二是最好让医疗机构形成开药习惯,让医生们一遇到这种疾病就不会开具对应药品。

第二点其实非常重要,能够在保护期过后为药企带来持续的利润流入。有些药物用了几十年了,别说医生了,病人去看病时会主动提及要求医生开具这类药品。

进入医保目录范围是培养用药习惯的必经之路,开具的医生多了,使用的人多了,才能形成某病就是要用某药的意识。这么一来即使法律上的保护期过后人们的意识里还是会自动为该类药品建立起另外一种形式的“保护期”。




进入医保,打开知名度,有利于相关的药品推广和销售,提升销量的同时,知名度逐步上升。

进入医保,因为受众群体庞大,销量迅速上升,薄利多销也是赚。

进入医保,有政府兜底,客户群体长期稳定,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进入也是一种资源共享,这个药物进入医保,以前价位太高,很多人看着药物没钱买啊,也买不起。纳入医保之后,能给很多人缓解一下高昂医药费的压力,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70W的药降成地板价也进医保其实很好理解

因为专利权的问题,一个药厂生产制造一个药物的专利定价权一般在3年左右,这3年定价普遍偏高,但是因为专利权保护。

但是3年后专利权保护就慢慢失去光环了,其他医药公司也可以用3年的时间进行研发和突破,并且非专利权的药厂也有药品产出,这样的价格会很便宜,无奈也得降价。

因此在已经拥有专利权的年度临近末期的时候进入医保是非常好的选择,这样主动功成身退,又进入医保,而且还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医保   保护期   脊髓   注射液   药厂   中国   罕见   什么药   药物   患者   地板   费用   成本   药品   目录   社会   价格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