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汽车业不像手机业,诞生出华为、小米之类世界级公司?

大家都知道,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也是中国,2018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780.92万辆和2808.06万辆,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

不过让大家感到尴尬的是,虽然我国常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宝座,但是我国的汽车企业却不怎么著名,目前国产汽车主要生产一些中低端的车型,在高端品牌上跟国际著名车企根本没法相比,甚至在国际上都没有一家可以称得上世界级的企业。

那什么中国汽车行业出不了像华为这样的世界级企业呢?我觉得最核心的一个原因就是汽车行业太过于急功近利。

为什么华为能够成功?

华为之所以能够成功,这里面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这里面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机遇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这里没法用三言两语概括完,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简单概括一下,那就是“舍得”。

1、舍得投入

华为的成功我更多的认为是以任正非为首的华为领导层那种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舍得花巨额资金去搞研发,一直以来华为每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0%以上,过去几年每年的研发费用都保持在几百亿以上,2018年的研发费用已经超过了1000亿大关,一年的研发费用就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GDP,试问目前中国有哪个企业能做到这一点?

2、舍得煎熬和冒险

容易达成的目标,肯定不会成为企业的优势,华为的一些核心优势技术都是经过长年累月慢慢积累下来的,哪怕这种研发5年甚至10年都没有效果,但是华为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力投钱进去,这种过程是漫长的而且是煎熬的,甚至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投入这么多钱,经过5年或者10年时间,把一个技术研发出来之后,有可能你这个技术已经落后于别人,这种风险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承担的,他必须要求企业家有很大的魄力和格局才可以。

3、舍得利益

舍得利益这个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实际很难,很多企业口口声声说要加大研发投入,让员工跟企业共同成长,分享企业的利益,但是很多企业赚了钱之后,要么捂在自己的口袋里面,要么拿去投资其他事情,搞多元化发展,很少有企业家愿意把钱投入到企业和员工身上,在自己的领域内精耕细作的。而华为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任正非舍得分享利益,舍得把98%的企业分红给员工,舍得把巨额资金投入到研发当中,所以他自己的财富跟别人相比就很少,甚至连中国前150名的富豪都排不进去,但是华为却越来越强大。

为什么中国汽车行业很难诞生伟大的公司?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的汽车生产量达到2800万辆左右,但更多的都是合资车或者组装车,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少得可怜。目前我国车企很多核心技术都是需要进口,比如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基本都是依赖进口,即便有些车企已经研发出自己的发动机,但是跟世界上那些先进发动机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上。

而中国车企之所以缺乏核心技术,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短期的销量和利润,缺乏长远的布局,或者说他们更在乎的是钱,缺乏使命感和荣誉感。

通过对比华为的三个舍得,大家看下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有哪些企业能够完全做到的,或者是做到其中的1、2点的?其实很少,更多的中国汽车企业都是急功近利,缺乏工匠精神,他们只追求短期的销量和利润,真正投入巨额资金去搞研发的很少。我们来看下2018年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和国外主要汽车厂家的研发投入对比就知道了。

我们先来看下国际知名品牌的研发投入和强度

第一名大众集团:2018年研发支出高达158亿美金(1090亿人民币左右,和华为差不多),占据大众集团营业额的5.7%;

第二名、丰田集团,2018年投研发支出为100亿美金(690亿人民币左右),占丰田集团营业额的3.9%;

第三名、福特集团,2018年研发支出80亿美金(552亿人民币),占福特集团营业额的3.9%;

第四名、通用集团,2018年研发支出73亿美金(503亿人民币),占通用集团营业额的5%;

第五名、戴姆勒和本田,两者2018年研发支出都是71亿美金(490亿人民币左右),分别占据各自营业额的3.6%、5.4%;

第六名、宝马集团,2018年研发支出59亿美金(407亿人民币左右),占宝马营业额的5%。

我们再来看下国内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

第一名、上汽气团:2018年研发支出61.65亿人民币,营收9021.94亿,研发占营业额比重为0.068%;

第二名、比亚迪:2018年研发支出37.19亿人民币,营收1300.55亿元,研发占营业额比重为2.86%;

第三名、广汽集团:2018年研发支出17.7亿人民币,营收3636.85亿元,研发占营业额比重为0.48%;

第四名、长城汽车:2018年研发支出15亿人民币,营收992.30亿元,研发占营业额比重为1.5%;

第五名、北汽集团2018年研发支出11亿人民币,营收4807.4亿元,研发占营业额比重为0.228%;

第六名、福田集团2018年研发支出10.4亿人民币,营收410 54亿元,研发占营业额比重为2.53%;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到底有多少,目前我国研发强度最大的汽车企业是比亚迪,研发占营收的占比达到2.86%,这是跟国际著名车企研发强度最接近的一家,所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在国际上也是出于先进地位的。至于上汽、北汽、广汽这些国企,他们的研发强度只有国际知名企业研发强度的1/10左右。

看完中国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之后,大家就知道为啥中国汽车行业出不了华为这样的企业,但是目前部分中国车企负责人却骄傲得很,前段时间董明珠炮轰中国汽车粗制滥造之后,有些汽车负责人却大胆的说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这些不思进取,看不到差距,没有使命感,没有荣誉感的人带领之下,中国汽车行业片面的追求销量,简单组装之后就觉得中国的汽车很牛叉,所以就不愿花很大的钱去搞研发,这样中国汽行业怎么可能诞生出伟大的企业呢。




一说到国产车,不管是在性能上还是技术上,我们大部分人是相当的认为没有国外的车好。这个确实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因为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相对国外是非常的落后,起步时间差的非常多。

在一些核心技术上,我们很难掌握到核心技术。有些时候只能是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空白。但是了解一些汽车的用户应该明白,从2000年左右开始到前两年。

这期间的汽车销售量是逐年的攀升。一方面是我们的汽车制造企业不断的研发与投资,甚至是和国外的汽车知名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了国内汽车的性能与舒适度。

另一方面是我们大众对于汽车的渴望,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现在的汽车。应该说汽车将成为我们主要的代步工具,也非常的符合用户们的需求。而且随着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大力投资。

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开车去的话真的不是很远。汽车增长的普及,也给城市的交通、管理带来诸多的影响。为了缓解这样的局面,很多城市已经是出台了多种的规定,对汽车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城市有限购,车牌需要摇号。但在广阔的农村,是不存在这个现象的。多数的经销商更是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地区,或许去年回家国年的你,已经是感受到了农村也会堵车的情况。

可是到了现在,这样的发展也是遇到了瓶颈,或者可以认为农村市场已趋于饱和。为了缓解现在的局面,国家是在新能源车上给予了很大的补贴,传统车企和新造车势力是纷纷加入到其中。

或许有人会问,怎么国内的汽车企业,没有像手机业那样,诞生华为、小米这样的重量级公司呢?有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去分析。一方面是我们国内汽车企业的真实能力与核心技术问题。

不管是国内的哪一个汽车企业,它们有谁能保证的说自己全部掌握了核心技术呢?即便是掌握了核心技术,在汽车工艺与机床的差距上,和国外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生产出来的零件精度不够。

自然是造成使用的寿命减少很多,这些上的差距应该不是说用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就可以换来的,在国内也是非常的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另外一个是我们汽车企业的雄心和战略目标。

应该说很多的车企是没有打算出海的,我们都知道国内的公司到国外经营是非常的困难,期间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华为的例子却是完全可以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可有多少的企业家想过这个呢?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很难看透这些汽车企业的战略方向,也没有间接的和国外的公司在除国内以外的地方合作或者研发。不过庆幸的是,吉利已经在这方面有所行动,去年试飞的非常汽车,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纵观整个国内的汽车市场行业,已经是遇到了一个瓶颈。面对这样的危机或者挑战,我们的出路应该说只有两条。一条是放眼全球,把目光投向全球,进行着自己的全球化战略目标。

需要对多个国家进行考察,最后确定出哪个才是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不过这个难度会非常的大,涉及到的问题包括宗教、习俗、制度等,看看福耀、复星这些常年在海外的遭遇,应该是能感受到压力所在。

另外一条是重新挖掘一个新的赛道,毕竟之前的赛道已经不够用了,在去里面gen耕耘自己的市场,已经失去了意义。而选择一个新的赛道,是非常明确的做法。而这也要求我们去改变自己的传统思路。

目前无人汽车是非常的火热,但不要忘记一个,它还是依靠地面行驶,还是会遇到堵车问题,即便有着人工智能的加持,也还是会出现一些情况。如果能摆脱地面的束缚,那还怕它堵车吗?

因此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你们的选择是非常的重要,未来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决定在你们自己手里,你们会是怎么选择呢?




尊敬的师友

您好!您的这个提问本身就有问题:

一、把华为、小米都说成世界级公司,这就不对了。华为世界级没疑问,而小米离世界级还差的很远,小米现在充其量还只是一个同拼多多一级别的公司:专注于营销,专注于卖货,说白了就是一个电商平台,网上超市,没有核心技术与社会价值,在中国也排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之后,世界五百强的百货公司有很多。

二、中国的汽车市场领域,有一个公司您可关注下:吉利汽车! 在全资收购沃尔沃与入股奔驰母公司后,个人认为吉利最有潜能成长为世界级车企。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最失败的产业,有着世界第一大的消费市场,没有成长出自主大品牌的汽车。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几个方面的,一是垄断,我国的汽车产业是高度垄断的行业,一般民营企业根本拿不到汽车生产资质,因为我国的汽车的垄断利益太高,一直不愿放弃垄断,导致我国汽车价格比发达国家高许多,在高利润的情况下谁都不愿放弃垄断。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内开放的家电产业经过市场化的竞争后,我国的家电产业成了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汽车产业的垄断高利润失去了成长的机会。现在的几家民营汽车企业是最近十几年他们通过曲线公关才拿到汽车生产资质的,拿到汽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就快速成长。

二是合资,通过市场换技术,与外资汽车厂家合资,外国的汽车厂家只要中国的市场,只把他们淘汰的汽车转移到中国来,先进技术的汽车根本不在中国生产。现在当我国想发展汽车产业时,没有自己的大品牌汽车,汽车消费高速成长的时期已经结束了,面对的是大量汽车的产能过剩。我国汽车产业现在如果升级,笔者认为,智能汽车时代已经到来了,未来十年内一定会出现智能汽车淘汰传统汽车的时代,就像智能手机淘汰传统手机一样,华为和小米是抓住了智能手机代替传统手机的历史机遇。

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应当抓住汽车向智能汽车升级的历史机遇弯道超车,如何抓住智能汽车的历史机遇弯道超车,打造中国的大品牌自主智能汽车呢?通过建立智能汽车产业基金,打造智能汽车产业集群,用全新的商业模式打造中国的大品牌智能汽车,占领全球汽车产业制高点。笔者在《金融五千里》的讲座里讲过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中国的汽车企业愿意升级的话,笔者可提供帮助建立市场化的智能汽车产业基金和全新商业模式。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这话你如果问李书福,他大概是要给你一个白眼的。

不过说实话,中国汽车业确实并未诞生如华为在手机界一样在汽车行业拥有世界声量的巨头企业,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汽车业比手机行业复杂得多。

汽车行业有个别称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世界工业桂冠上的明珠。换句话说,汽车工业是工业界这座金字塔的塔顶。

下面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一下汽车业和手机行业。

汽车产业是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汽车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并对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 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附加值大等特点。全球汽车工业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已步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产销量增长平稳,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

手机行业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虽然说也是不可或缺,但它不具备稀缺性,并且其生产制造成本远低于汽车。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5年,全球汽车制造业总收入达到了13450亿美元,而汽车制造业涉及的行业非常之多,上游影响了轴承制造、加工、橡胶、燃油、材料、冶金等等行业,中游则影响到了金融、培训、保险等等行业,下游则是汽车后消费市场,可以说任何一个关联都能达到千亿级美元以上的市场规模,而智能手机行业的市场规模往大了说也不超过四千亿美元,更不要说它带动的产业规模远不及汽车。

这种对比只是为了说明,相比汽车,智能手机的投入成本、技术需求以及综合能力的要求都存在着全方位的不足。

或许在高精尖技术应用上智能手机能够领先一筹,但在供应链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等方面,完全没的比。

这就是为什么国产智能手机崛起容易,而国产汽车崛起则如此艰难的根本原因所在。

汽车制造行业相比手机制造,需要更多自主研发的东西,需要更多供应链管理经验,需要更多的关联行业的研发支撑,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不同于手机的全球供应链合作,汽车制造行业几乎只能闭门造车,他花钱也买不来那些核心技术,因为汽车真正关乎国家命脉,对于整个工业体系的提振作用异常明显。

这也是李书福虽然没有马云马化腾们有钱,却依然可以跻身中国顶级企业家行列,与任正非同列制造业希望的原因所在。

因为汽车的振兴才是工业4.0的核心所在,才是未来5G时代绕不过去的产业。

以上。




中国汽车企业不强,主要原因是国家的长期保护政策

一是许可证制度,限制进入这行业的企业数量。本意是防止产能过剩,但这对国企有必要,对私企就不合适了

二是地方保护,上世纪许多有本地车企的城市,限制购买外地车辆、给本地车提供各种扶持。车企发展初期这样是有利的,但一旦对政府产生依赖,这企业也就没竞争力

三是国家保护,行业标准低,给企业低门槛、好生存,客观上不能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反而助长了偷工减料。比如召回制度,国内车企很少有召回,不是质量多好,而是行业标准比国外低

四是另一种国家保护,消费者购车的权益保护很敷衍,导致消费者为省麻烦而倾向于口碑好的品牌,外企生产汽车历史久、口碑普遍好于国内




这个问题提得好。

汽车工业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汽车销售也已经早就全球第一。但是,属于自己的品牌,却始终没有能够真正打造起来,甚至全部自有品牌一年的销售量,只相当一地大众一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

更值得反思的是,高速铁路列车启动才只有十年不到的时间,却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可是,汽车销售全球第一的市场,却没有一家能够在世界上竞争的企业,确实有点不甘。

可以看出,自开放大门打开,汽车销售越来越旺,各大汽车生产企业都把引进外企、组建合资企业放在了首位,而对自主研发则投入很少。就算投入,也没有真正地把核心技术放在首位,而只关注销售、利润等指标,导致自主创新停滞不前。特别是销售量排名前列的几家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品牌汽车的占比少得可怜。就是数量上去了,品牌也没有打造起来,都是低端汽车,竞争力不强的汽车。别说跟华为比,就是跟一般的企业比,也是差距很大。所以,需要好好反思。




我感觉中国的汽车工业从80年代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工厂。从农民X先生农村小厂房敲出中国的小鳖盖儿汽车,发展至前几年的收购.并购外国大品牌汽车生产厂,到现在中国自己的工厂搓吧搓吧,就是一辆高级轿车,在咱们的土地上跑的都是自己的国产车,另外汽车行业在世界上的哪一个国家也发展不到科技顶尖的层次他再怎么发展也是个代步工具他只能是最先进的高科技的尖端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比如华为的5g技术,将来可以应用于汽车行业,走到今天这一步,汽车已不是什么高端科技产业,在怎么发展也成不了世界级的尖端科技产品.它就是个代步工具,所以就诞生不出世界级的公司了。华为的5g技术是世界第一,最起码领先世界十年,5g的技术可以改变世界至于怎么改变世界地球人都知道。




主要是一汽,上汽这些买办们,一方面不能创新,另一方面给外资做嫁衣打压民族企业!把这些买办取消,让外资单独和民族企业交锋,中国民族企业一定会崛起的




这个问题需要跳出个别企业间比较的视角,从产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言以蔽之,中国汽车业没有诞生出伟大的企业,是错误的产业政策留下的苦果。

品牌组合——汽车一样由众多品牌零部件组装而成

在谈论汽车产业的失败时,人们往往会提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汽车本身是一个零件数量多、工艺难度高的大批量生产工业制成品。确实,汽车业需要齐全的上下游企业配套,生产工艺结构复杂,数量众多的各种零部件。

但是,这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汽车的各个零部件,乃至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总成各个部件等等,和手机的CPU、内存一样,都可以由特定品牌的专业厂商来提供。当然,汽车零部件系统复杂度确实更高,但30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国产汽车品牌发展消化技术、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乃至真正取得产业的突破。

究竟是什么,限制了中国汽车业的崛起呢?

产业视角——家电业的成功启示

当我们把视野扩大,看一看家电制造业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再与汽车业进行对比,答案就变得清晰了许多。

中国家电业在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野蛮生长,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管理突破,涌现出了一批民族企业,格力、海尔、美的、长虹、海信,这些企业甚至从乡镇的村办工厂起步,一步一步成为了世界级的家电业巨头。今天,中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冰箱、洗衣机产量占全球50%以上,电视机、空调、微波炉占全球70%以上,小家电占全球近80%。

而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历程中,与汽车业比较存在几个显著不同。一是没有市场准入,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民企是外企还是国企,都可以在家电市场上拼杀,而不需要办任何“准生证”;二是走自主引进技术之路,家电业在改开初期即开始走自主之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断推动企业自身技术实力成长,反观汽车业,“市场换技术”,合资生产汽车,结果是外资品牌占有了我们的市场,也并不给我们多少技术,外资是不可能自己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三是市场充分竞争,家电业相比汽车业,更换周期更短,需要资金更少,这使得家电业市场更快更大,而且,正是由于没有任何市场限制,家电业竞争充分,无数企业市场中肉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终产生了几个超大型家电企业。

残酷竞争——中国手机业的辉煌

当我们把视角放在中国手机业今天的成功时,也能看到类似情况。没有市场准入制度,企业充分竞争,最终诞生了华为、小米、Oppo、Vivo等众多成功的中国手机企业。

大家可能已经忘记,在2003年前后,中国手机业曾经迎来一波小阳春。那时,夏新、波导、联想、TCL等企业,在功能机爆发增长时,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2003年最高峰时,国产手机占据手机市场整体份额高达55%。然而,当时国产手机企业普遍没有核心技术,缺乏自主能力,质量并不可靠。随着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的价格下探,国产手机市场迅速崩塌,很快就被打回了原形。

再之后,随着iPhone的横空出世,安卓开始起步,中国手机业又拥有了第二次机会,在上下游产业链成熟的情况下,以小米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开始迅速崛起。到今天,中国手机企业已经占据世界五强的三席。如果没有贸易战影响,华为手机有可能在2019年第四季度登顶世界第一。

产业比较——为什么汽车业失败了

对比中国家电业、手机业的辉煌成功,就能发现汽车业失败的问题核心。

首先,“市场换技术”。改开初期,中国汽车业提出走“市场换技术”,一批中外合资企业相继成立。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汽车、北京吉普等企业,很快引进了成熟的生产线,开始生产已经在国外淘汰落后的汽车型号。很快,中国市场被合资车企迅速占领,没有任何抵抗。

其次,限制民企。合资企业成立后,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到市场、资金。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涉足汽车领域被严格限制。如李书福的吉利汽车,李书福最早于1997年开始申请生产许可,一直到2001年,因为中国入世,才获准开始生产汽车。而长城汽车从1993年就在保定生产轿车,但是由于没有身份被直接取缔,只能转而生产皮卡。皮卡做到了全国第一,再转产SUV,而SUV做到全国第一,还是没有资质。一直到2007年,长城汽车等待整整15年才拥有了正式生产的权利。而奇瑞汽车,作为地方国企,同样长期没有资质,之后曲线救国,加入上汽集团才算有了准生证。

第三,市场缺乏必要保护。一方面竞争被限制,合资车企被保护了起来,一方面市场放开步伐又相对过快,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外资品牌与合资车企的双重打压下,失去了市场先机,又面对着外资品牌的大举进攻。

时至今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却没有拿得出手的自有品牌汽车,真的是中国汽车业的遗憾,中国汽车人的耻辱。

40年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市场已经让出,却并没有拿到什么技术。国字头合资车企沦为外资品牌的渠道,根本就是一群买办。合资车既没有自主能力,又减配严重,故障频发,但结果往往都不了了之。真的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

总结

通过对比家电业、手机业的成功,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汽车业失败的根本原因。一系列错误的产业政策,最终导致了今天中国汽车业萎靡不振的结果。市场换技术失败、限制民企、限制竞争的后果,结果是让每一个中国消费者无法像家电、手机一样,享受到价廉物美的国产汽车。这也启示我们,市场是公平的,在必要的产业政策保护,不设准入制度,国企、民企、外企同等竞争下,市场会锤炼出真正强大的企业。

中国汽车业还有机会,那就是新能源技术。衷心的希望未来的中国汽车业,能在新能源领域,像中国智能手机一样,逆袭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华为   中国   汽车业   家电业   手机   小米   汽车行业   支出   汽车产业   汽车企业   自主   品牌   汽车   市场   技术   科技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