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从 1969 年登月成功后,再也没有再尝试登月?

1969721日,美国“阿波罗十一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历史时刻时,曾道出了一句被后人奉为经典的话——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为什么美国没有再次尝试登月呢,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阿波罗计划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决定的。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竞争是激烈的领域。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连续获得数个空间赛第一,比如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与之相比,尽管美国也获得了两个第一,但同苏联的巨大成就相比,显得小巫见大巫。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为了反制苏联,保证美国在与苏联的太空竞赛中不至于落后太多。时任总统肯尼迪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策划者和推手,1960年5月25日肯尼迪总统在一次演讲中向美国国会表达阿波罗计划的目标,计划在1960年代结束前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于是,在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十一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终于使得美国赶在苏联之前登月,这为美国带来了巨大荣耀,也使得美苏争霸中占据了先机,还有后来的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它直接拖垮了苏联,冷战结束。

二、登月计划耗资巨大。美国NASA直接用在阿波罗计划上的花费约194亿美元,其中15枚土星5号火箭花费是64亿美元,若换算到现在,阿波罗计划花费相当于6790亿美元,而美国NASA在2016年的总预算才193亿美元,可以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举美国全国之力进行的疯狂行为。

若是现在,美国拿出年度GDP约4%再次进行登月,估计国会都通不过。所以,当一旦政治目的达到,科技积累有了,百姓热情也衰退了,美国人立刻见好就收。




1969 年登月成功后再也没有再尝试登月是个错误的说法,1969 年登月成功后,1971年又登月了,应该说阿波罗登月成功之后为何没有再次登月。从1950至1960年代美苏太空竞赛看,登月是个结束,而不是一个开始。在这里笔者并不想讨论登月的费用、难度,因为是美苏太空竞赛的最后制高点,谁第一个拿下,谁就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都接收了大量德军火箭专家,为弹道导弹、火箭的发展积蓄了技术基础。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被命名为Sputnik-1号,狠狠打了美国人的脸。这意味着苏联卫星可以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头上飞过,而后者却一点办法都没有。1961年,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再次把美国人吓到了,苏联再次胜利。这种胜利让赫鲁晓夫非常得意,赫鲁晓夫就是喜欢这样干的人,比如在访问美国的时候要求苏联当即发射火箭、弹道导弹之类的。在这之后,美国人开始了反击。美苏投入了大量资金,向月球发射了大量探测器,摸清了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由于当时的技术问题,探月失败案例较多,在1969年登月前,美苏相继创造了多个世界首次。

以冯布劳恩为首的火箭专家搞定了土星五号,有了火箭之后,美国人开始后发制人,在1969年成功登月。成功登月后,太空竞赛胜负已定,苏联失败,美国胜利,既然目的达成,那么之后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争了,双方转向发展核潜艇、弹道导弹,搞军备冷战了。从这个角度看,登月的出发点不是探索月球,而是双方掰手腕的一种方式,分出个胜负而已,和钱没有关系。




1966年,美国GDP为8150亿美元,而1966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年度预算为29.67亿美元,占美国当年GDP的0.36%。

阿波罗计划不是一年,而是一个从1961年持续到1972年的一系列多次载人登月,整个计划的最终成本在1973年向美国国会报告时为254亿美元。

为方便宏观比较,我们假设这254亿是在1969年一次性支出,则其占美国1969年GDP的2.49%,(注,美国1969年GDP为10198.78亿美元)

2016年,中国GDP总量为74.4万亿元,其2.49%就是18525.6亿元,快接近2万亿人民币了。

你说,拿这1.85万亿去干点什么不好,非得去登个什么月?


当然,以上类比不是太恰当,甚至不准确,因为航天技术在进步,登月成本会降低。

但不这么放在一起比一比,不足以让大家对美国当年丧心病狂的阿波罗计划有所体会。


实际上,现阶段普通大众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多来自于这些:

以前乘火车要10小时的,现在只要2.5小时。

“什么,老家通高铁了?什么时候通的?”

“嗨,那么远的新疆都通高铁了,又何况我们老家。”

“新疆也通了??”

…………


中国有能力登月,但没有着急登月,这是其强大之处。

正如中国能打赢印度,却不会轻易出手一样。

(注:这里的有能力是指不惜代价研制大推力火箭后有能力登月,而不是指现在。即使是美国也如此,美国目前也没有能力登月,除非其筹备几年以后)。


以上,也并非说登月毫无益处,而是说,去月球上留下一个脚印后就返回——目前还不是最最重要的事。

如果有一天,技术发展到——人类有能力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人类可长期在月球生活和科研时,登月并建立基地的意义将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至少,至少我们子孙的子孙,他们平时闲聊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

“你怎么啦?这愁眉苦脸的。”

“我得罪领导了。”

“真没出息。这算个啥?地球上混不下去了,不也还有月球吗?”

“唉……”

“收起你那副苦瓜脸!我给你说正经的,月球正大开发,机会超多,过了这村没这店。咱哥俩去闯月球,好不?”

“别烦我了。”

“我给你说真的!尤其是月球南极那个深寒定居点,地洞多得住不完,要啥有啥,什么水果都有,还有来自各大洲的美女,就是缺少像你我这样的劳动力。怎么样,动心了没?反正我想去,真的。”

“别逗了,船票那么贵!”

“真TM没出息!居然首先想到的是船票。把你北京房子一卖,想去几个来回还不得去几个来回呀?我说兄弟,不是我说你,你首先应该想到是——去月球会对你的人生产生什么重大改变。”

“什么改变?”

“未知的!超乎想象的!激动人心的!就……就比如说吧,你在地球上,你只是每天给人端茶的命,但到了月球,呵呵……谁知道呢?!不过有一点我可以向你肯定,别看你现在只有武大郎的身高,但你月球上的下一代,至少1米9!咔嚓一下,你的基因就刷新了你知道吗?!”

…………


关于月球永久基地在军事上的意义,以及对人类各种高大上的意义,可去看看头条上已经连载完第一部的这部科幻( 假如你有兴趣的话):




因为公众所掌握的信息的有限性及相关信息的不对称性,所以对于为何人类没有再次尝试踏足月球的原因,历来都是一个存在广泛性争议的话题,故笔者仅对当下存在的几个可以说是有一定公众认可度的原因进行汇总如下:

一、质疑造假论:

此观点认为,阿波罗登月本身就是一个骗局,人类根本就从来没有成功登陆过月球,人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从摄影棚里拍摄出来的,理由看似很充分:

1.星空背景质疑:

没有大气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应该更加明亮清晰,可许多所谓“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上却看不到一颗星;

2.转播信号传输质疑:

从月球到地球距离38万公里之遥的天际影像传输竟然没有延迟;

3.光源质疑:

一些照片里的影子方向不平行,被证明是有多个光源;

4.对月球有风的质疑:

摄影记录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5.对土星五号火箭的质疑:

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20吨载荷送上低轨,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而且从阿波罗1号到17号一直都是用该型号火箭,故该型号火箭的性价比及可靠性应该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但如此重要的技术,为何后来却被弃之不用,甚至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

6.对登月舱成功升空的质疑:

如此袖珍的返回舱,却要完成在地球上需要发射塔和巨大、繁杂的辅助设备作为宇航保障才能完成的升空任务,是如何做到的。

7.对登月舱所携带燃料是否足够其返回航程所需的质疑:

尽管月球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但驶向月球和返回地球的所需经过的距离跨度基本是一样的。在如此袖珍或者可以称得上有点“简陋”的登月舱中,有没有储备足够燃料使其到达月球轨道速度,即每秒时速达到一点七公里以上绝对是一个问题。因为登月时火箭持续燃烧了两次,一次是三十秒,减速脱离月球轨道并下降,另一次长达十二分钟,以抗衡月球引力(尽管引力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直到实现软着陆。可登月舱还能有足够燃料再从月球上发射升空吗?

8.对月球车使用橡胶轮胎的质疑:

根据《橡胶参考资料》1971年12期中所刊载的阿波罗14号宇宙飞船月球车轮胎一文摘要中提到:月球车使用的是固特异公司生产的充气橡胶轮胎,只不过是为了最小限度地防止发生火灾,以注入氮气代替空气。这种轮子所使用的橡胶材料,竟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白天127摄氏度,晚上零下183摄氏度的温差,而且不会爆胎,但为何固特异公司竟然没有将这种橡胶轮胎用于该公司的地球防爆轮胎中,而且在广告宣传中,也从未提及有关于登月车所用轮胎一事。而且在随后70年代的苏联月球车中也只是使用的合金轮子,而且在后来技术更为发达的和先进的美国火星车中,竟然也摒弃了原来月球车中使用的橡胶轮胎,转而使用起了合金轮子。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对于其中的有些质疑,官方对其作出了解释和回复,但对另外一些却缄口不言。因此,基于对登月事实真相的怀疑,也就完全可以解释人类无法再重新尝试登月的原因了。

二、外星生命潜在威胁论:

通过对登月宇航员放置在月球表面用于监测地壳震动情况的仪器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震波只是从震央向月球表层四周扩散出去,而没有向月球内部扩散的波,这个事实显示月球内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层月壳而已,因为如果月球是实心的,震波也应该朝内部扩散才对,为何只会在月表进行扩散?加之不止一次的传出有登月宇航员亲眼目睹一些不明飞行物体一事,故是否是因为存在尚未人类所认知的地外文明,为降低风险,主动放弃了登月计划?

三、不再具有战略意义和价值:

1.代价昂贵:

在当时,NASA直接用在阿波罗计划上的花费约194亿美元,若换算到现在,阿波罗计划花费相当于高达6790亿美元,而现如今NASA在2016年的总预算才193亿美元,所以支撑整个登月计划的花费之巨令人咂舌。

尽管这个项目在其科技成果上的确称得上意义非凡,不仅促进了美国微电子、集成电路、通讯行业的急速崛起,还培养了大量的顶级科研人才、尤其是促成了NASA的成功,为在人类航天时代起步阶段占据领导地位奠定了优势。但后期,不仅是民间、企业乃至于政府层面,都认为此项目所花费的代价实在是过于昂贵,也无法为之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成果。

2.当时的国际局势:

阿波罗计划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决定的。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竞争亦是愈发激烈。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苏联率先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然后又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送入太空,但相比之下,为保证不在日趋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落入下乘,美国制定并实施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终于使得美国赶在前苏联之前登月,为美国带来了巨大荣耀的同时,也使得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了先机。但后来国际局势的变化直至冷战结束,前苏联也没有能力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实现登月的计划,因此没有了对手,也就没有了表演。





美国在1969年成功的把三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直到1972年为止美国才把阿波罗计划停了下来,事实上美国先后6次成功的把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返回。

当美国登月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人类将在20到30年内登上火星,可是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不要说火星,就是月球也在没人去过。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归根结底还是没钱去月球。

美国登月前前后后花了255亿美元,这笔钱放到今天也是一笔巨款,更何况上个世纪了。支撑美国花这么多钱都理由就是和苏联的冷战,当时的冷战是全方位的,美苏航空航天领域更是竞争激烈,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卫星和第一个太空人都是苏联的手笔,迫于压力美国才决定实施登月计划。

可以说美国登月完全是为了压苏联一头,顺带搞搞科学研究,因为美国当时完全没有开发月球资源的能力,所以阿波罗计划就是彻彻底底烧钱。

美国成功登月后就代表着已经在航空航天领域压了苏联一头,并且几次登月也带回来很多月球岩石标本,对月球的研究也都差不多了,再赖在月球上不走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所以美国就终止了登月行动。

美国之后的国家都没能做出土星五号那么大的登月火箭,所以其他国家也一直没能登月,不过俄罗斯说自己要在2030年登上月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因为。。。穷。。。

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从 1969年7月16日—24日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为标志,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随后在短短的三年中,又成功的先后登陆月球五次,一次失败,平均一年二次。到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进行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为止。这在当时对美国的国力来讲,也是一个倾国之力的空前举动--总耗资约为492.56亿美元。而1961年全美国GDP也就520亿美金,持续十一年的登月计划差不多花了美国全国一整年 GDP,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花钱的游戏。。。

当时美国是憋着一口气,跟苏联在太空领域竞争,抢占各种第一:

首颗人造卫星地球,前苏联,人造卫星1号

首次动物(犬)进入空间轨道,前苏联,人造卫星2号

首颗月球探测/人造行星;首次达到第二宇宙速度;观测到太阳风,前苏联,月球1号

首张地球太空照片,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探险者6号

首次月球探测并在月球硬着陆,前苏联,月球2号

首次动植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前苏联,人造卫星5号

首位太空人--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载人轨道飞行,前苏联,东方1号

首次月球软着陆;首次月球拍摄,前苏联,月球9号

首次人类绕月飞行,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阿波罗8号

首次人类登月,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阿波罗11号

可以看到,首次登月已经到了这场空间大战的尾声,美国取得了这一桂冠之后开始反思这种烧钱游戏的必要性和投资回报比,务实的美国人果断选择了放弃。。。

所以,一个字总结,穷。 以上,纪念第48个登月日。




美国最初登月的“核心目的”其实并不是单存的科技探索,更多的是希望借此在“冷战”中占据主导。

上世纪4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代表的两方阵营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也就是人们经常说起的“冷战”。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太空探索逐步为了两个国家的重要竞争领域,毕竟太空探索的科技含量极高,任何一方在此领域上占据优势,也就意味着在整个竞争关系中占据了优势位置,因此“太空竞赛”也就悄然而至。

起初前苏联在太空探索领域是占据先手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第一名太空宇航员、第一次太空行走都是由前苏联率先完成。美国也在竞争只中逐步落于下风,美国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决定不惜成本的搞了一个“超级大招”,那就是阿波罗登月计划。希望借此侧彻底转变“太空竞赛”中落后者的地位。

“阿波罗登月计划”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除了科研目的以外,美国更在乎的可能就是国际地位的重新树立。

据悉“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总投资约为255亿美元,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界60年代的事情,1961年美国全年的GDP总量也才6000亿美元,这个计划的总投资占了美国一年GDP总量的4.25%左右。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惊人的,因此说美国是“不惜血本”,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单单是运载阿波罗升空的“土星5号”火箭就耗费了美国大量的资金成本,开个玩笑的讲,美国的“土星5号”烧的其实不是什么火箭燃料,烧的基本就是巨量的美元钞票。

为了成功赶超前苏联,美国“豪赌”登月计划,最终也确实取得了成功。并在未来的竞争中开始占据优势位置,最终利用经济等手段成功“拖垮”了前苏联,最终也迫使“前苏联”在1991年发生了解体。

美国共计完成了6次登月,先后把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同时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

在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以后,美国在此后的3年间先后完成了6次登月计划,累积把12名宇航员送到了月球,过程中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样本采集、月球车行驶等活动,累积采回的“月球样本”重大380公斤以上。

可以说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美国已经把当时登月能够做到的事情全部都尝试遍了,因此后续的登月计划也就长时间的出现了暂停。

50多年过去了,美国为什么一直没有重新载人登月?原因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负担太大,缺乏竞争动力,很难得到全面支持。

前文已经提到过,载人登月的耗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冷战”时期的美国可以不计成本的去赢得竞争,但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基本没有竞争对手了,因此也没必要再持续的投入大量资金去继续登月。

【2】人类现有技术还不足以支撑对月球的深入开发与探索。

之前美国已经完成了多次的登月任务,把很多能做的事情基本都做的差不多了,人类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开发月球,就需要向“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矿产资源”等方向上发展。但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实力来讲,还是差着一些核心的技术与强大的资金支持。

【3】相较于“月球”,人类的探索视野其实正在想向“火星”等其他行星上转移。

人类在太空探索时,除了希望利用外星天体的矿产资源以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寻找到未来适合人类移民的宜居星球。因此在对月球有了足够的了解以后,人们的太空太多视野其实已经在逐步改变,“火星探索”也成为了更为热门的选择。

总结: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美国后期一直未再开展“登月”探索计划了。

根据目前最新的消息,美国为了巩固其“霸权思维”,已经开始研究“重返月球”的相关计划,说白了就是再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秀一秀肌肉”罢了。

但“今时非同往日”了,目前的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美国想要重新树立自己的地位,单单依靠“登月”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美国1961年到1972年6次登月后确实是吓坏了:这事儿太烧钱了,玩不起,硬玩儿下去会严重影响其它计划。并不是因为遭遇外星人而停止登月计划。

有人说以当年的科技,美国不可能实现登月。然而事实是美国一直走在前列,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使用的火箭为土星五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20吨,月球轨道运载能力45吨,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国家可以超越。以土星五号的运载能力,少数几个人的登月运载任务是足够的。

当年的国际环境中,美国和苏联竞争势同水火,很多疯狂的想法被设计应用,并在实际应用中一一验证改进。前苏联首先施行载人航天后,美国不甘落后也实施了载人航天,甚至更进一步登上了月球,6次登月也采集了月岩带回地球研究。并在月球上放置了一些镜片,现在仍可以通过这些镜片测定地月距离。

虽然成功登月,阿波罗13号那一炸,虽然最后成功返回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敲醒了美国人。登月验证了科技,促进了科研,但没多少实际收益,以美国当年的经济也难以一直维持登月计划。




登月的难度超乎你的想象。

这么多年来难道人类技术都没有进步么?不是这么简单。最关键的是因为,资源问题。当美国首次登月时,美国宇航局采取了最快的路线到达那里。当务之急是击败俄罗斯,而不是为未来旅行建立一条清晰的道路。 美国当年登月的异常的市场结构消除了建立支持设备,材料和人员持续运输到月球所需的供应链的手段。现在,如果没有冷战的热情推动我们前进,就必须重建同样的结构。去月球的动机必须来自探索的动力,而不是赢得。尽管访问空间的成本在下降,但登月并不便宜。以今日美元计算,阿波罗计划中使用的土星V火箭将耗资约11.6亿美元。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像火箭发动机那样点燃金钱,很难说服政府迅速将这么多或更多的东西放入具有同等或更高能力的火箭中。

SpaceX强大的猎鹰重型火箭 最近试飞成功 ,展示未来月球旅行的承诺,价格达到9000万美元,但它仍然只包含Saturn V 750万磅重的三分之二,所以要怎么把土星五号搭载上去真的很难。虽然马斯克先前声称,他的公司将在今年前后将游客送到月球周围,但这些计划似乎已被搁置。美国宇航局还在研究其强大的太空发射系统(SLS),该系统应该能够轻松击败土星V。登月真的太贵了,就算是财大气粗一直希望有团队能够做到登月的谷歌,也表示登月需要的钱实在是太多。

了解更多硅谷前沿深度讯息请看 硅发布 微信公众号




这与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有关联吧。

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组织过登月的科学工程,叫做阿波罗登月工程,这项工程时间跨度达到了11年,,参加这项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30万人涉及其中。阿波罗工程进行了11次载人飞行。阿波罗计划的带回了大量的月球岩石标本,科学家们发现月亮的岩石标本比地球的岩石要古老,月球高地上的岩石标本居然有46亿年的年龄,月球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就存在。这次工程动用资金超过255亿美元,动用了美国巨大的财力。而这次科学工程也和美国冷战时期和前苏联的军事竞争有关系,当时两个大国在太空竞赛中互相比拼,都想要超过对方。

这样动用巨大财力,但是经济价值却不明显的事情,当年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后来更是无法再进行。其实美国科学家并非没有做出继续登月的尝试,他们甚至还想去火星转转。在1989年阿波罗计划执行20年之际,美国曾经提出一个新的太空探索计划,重返月球并征服火星,美国航天航空局进行了一次精密的财政测算,预计使用的费用高达4000亿到7000亿美元。最后却无疾而终。

人类的太空梦想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征服太空不仅要有科学实力,还要有政府的支持和财力的支持。在民生问题和宇宙探索的巨大账单两者只能取其一的时候,很多时候科学并不占有优势。因为在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人类的探索梦想才有可能被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阿波罗   苏联   人类   火星   人造卫星   宇航员   土星   前苏联   美国   月球   冷战   太空   火箭   美元   计划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