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家长现状,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倍感焦虑

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轻校外辅导负担以及校内课业负担,“双减”政策应运而生。不得不说“双减”政策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政策出台后,校外培训班迎来了寒冬,提供校外学科培训的机构少了,自然参与补课的学生就少了,学生们的校外辅导压力也随之减少。

“双减”之后家长现状,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倍感焦虑

此外,教育部对于中小学生的课业总量也进行了限制,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可谓是真正解放了,因为他们不会再有书面家庭作业,也不会进行期末考试。其他年级的作业总量相较以往也大幅缩减,同学们的课业负担真的减少许多。

而对于“双减”政策带来的直接变化,家长们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家长为此欢欣鼓舞,也有的家长倍感焦虑

有人支持:孩子能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张姐是一位11岁孩子的妈妈,今年孩子刚好上五年级。谈到“双减”政策,她感触很深。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她亲眼见证了年幼的孩子写作业到深夜的辛酸。

有时候不仅有语文作业、数学作业、英语作业,甚至还有美术作业等等,单科作业量看起来没多少,但是各个科目作业量加在一起就有些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了。

家长也不便于帮忙,毕竟作业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可以讲解,但不能代劳。但是如此多的作业量,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第二天的学习状态也会造成影响。

“双减”之后家长现状,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倍感焦虑

不过“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张姐能够明显感受到孩子作业量的变化,如今学校提供了课后延时服务,孩子的大部分作业在学校就已经完成了,即便还有一些没做完的,一般回家半小时内就能做完,相较于以往,作业负担减轻了不少。孩子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些。

对此,张姐心里很高兴,因为她认为这才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拥有的快乐童年。

有人焦虑:我们不补,他们补,怎么办?

不过也有一些家长依然存在较重的焦虑心理,虽然教育部门呼吁大家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同时也在严管校外学科类培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如今“双减”政策之下,依然会有部分家长会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找到学科类培训并参加培训。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孩子是否就变相掉队了呢?当常规的辅导机构不允许在假期、周末等时间开展学科类培训之后,普通家庭想要给孩子补课难度增加了不少,但是那些家境好的家庭依然能找到渠道。

所以家长们担心自己孩子没有参加补课就成了“温水中的青蛙”,等到升学考试时,等到考试成绩摆在家长们面前时,是否会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失望?

尤其是如今作业负担轻了,培训负担没了,孩子们自制力不强,真的把周末、假期都拿去玩了。那么是否会存在玩物丧志的可能性?

“双减”之后家长现状,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倍感焦虑

改变:家长们需承担更多的责任

如今“双减”政策实施的大环境下,想让孩子在享受课业以及辅导压力减轻的同时成绩不掉队,同时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如今孩子们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部分时间怎么过则决定着孩子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

而带动孩子们的主要是家长。比如想要孩子们加强锻炼,那么家长们可以在假期陪孩子爬山、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等,和孩子一同参与,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

“双减”之后家长现状,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倍感焦虑

比如想让孩子提升知识储备,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家长可以在假期带孩子去图书馆,帮孩子找到适合他阅读的读物,陪孩子一起看书。

想要带动孩子们,家长们就需要以身作则,树立表率。所以“双减”政策之下,家长们的责任和压力会增加一些,不然纯“放养”模式可能会让孩子享受快乐童年之后,换回一个不那么快乐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焦虑   家长   欢欣鼓舞   作业   课业   校外   学科   童年   假期   负担   现状   压力   政策   孩子   时间   更多   快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