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1年,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凭什么?

提起“Made in China”,你会想到什么?


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Made in China”的有25件。与此同时,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想到: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生存下去?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


去年,有博主挑战在美国24小时不用“中国制造”,结果只能披块绿布出门,甚至连iPhone都要“上缴”,因为这也是中国组装的


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无处不在,不管你多么努力,你都不可能躲开它们,因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萨拉在她的书籍《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中写道,“经过一年的实验,我的结论是:我们的生活与中国制造密切相关。”


连续11年,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凭什么?


9月13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介绍表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接近30%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这样的口号让很多人心生骄傲。但另一些人看来,制造业笨拙、资金周转慢,远没有第三产业光鲜亮丽。


01

制造业往事


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国内自然资源和人力价格的上涨,美国的资本开始向全球寻找成本更低,并且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区域。日本被选中了。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占当时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成为世界第一。


但签署广场协议后,日本的制造业外迁,资本大量流入美国,经济集中在虚拟市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产。1997年是日本GDP最高的一年,有534万亿日元,到了2020年,日本的GDP是539万亿日元,几乎没有增长。这被称为日本“失去的20年”。


连续11年,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凭什么?


而论起中国的制造业,今天的“大佬”开局时手里的牌真是够烂。旧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只能生产火柴、肥皂等少数日用生活消费品。新中国成立后,对重工业的投资奠定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1956年9月8日,沈阳飞机厂成功试制喷气式歼击机歼-5,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自主研制发射卫星的国家。


改革开放后,轻工业、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200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由1990年的2.7%跃升为6%。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步向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型升级。换句话说,单牌要变顺子甚至“飞机”了。


02

制造业是什么?


那么,制造业是什么?它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中国制造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曾经发生产业转移的欧美,今天为何都在追求再工业化?Made in China,究竟是怎样一个水准?


简单来说,制造业就是通过加工将资源转化为大型工具、工业品和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小到一支牙刷、一袋薯片,再到精密的医学器械、计算机和巨大的列车、飞机,都属于制造业生产的范畴


制造业能够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指标。英国在18世纪凭借着工业革命成就了日不落帝国,德国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可见工业制造业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灵魂和重要支柱。


连续11年,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凭什么?


2020年,新冠疫情波及全球,中国制造业的硬核实力再次刷屏。当湖北急需救护车时,短短10天,我们新生产的60辆负压救护车就开到了抗疫一线。占地3.39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和7.99万平方米的雷神山医院,10天内拔地而起。这背后是中国巨大的制造业规模。


“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奋斗者号”“北斗三号”……这些重大工程、大国重器让我们一次次看到引领未来的可能。


但放眼国际舞台,在一些领域中国依然面临着“卡脖子”的风险,比如芯片领域52%的关键材料中国都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仍有待提升。面对这些“锁喉痛”,我们选择迎难而上,“卡脖子”的清单正在变成科研任务清单指导战略布局。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成套装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跻身世界前列,我国制造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连续11年,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凭什么?


03

中国制造业凭什么?


2020年,我国已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领域的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工业领域企业有73家入围,比2012年增加28家,“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攀升。


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8%提高到33.7%。早在2015年,中国在亚洲高科技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就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第一,2020年占比提高到15.1%。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5G基站、终端连接数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2年的24.6%提高到2020年的52.1%,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由48.8%提高到73%。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工业革命   日本   美国   比重   中国   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   领域   我国   产业   工业   全球   财经   世界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