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厂是怎么把自己搞垮的?

机床是“梦开始的地方”,被称作“工业母机”,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想造汽车、坦克、高铁、飞机、航母,都得依靠机床。它的下游涵盖传统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


想要了解中国机床行业,就得了解中国的第一大机床厂——沈阳机床。它位于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辽宁沈阳,是中国工业王冠上的明珠。


2012年,两个好消息让沈阳机床震惊全球:一是在美国加德纳公布的世界机床行业排行榜上,沈阳机床凭借27.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的销售收入,排名世界第一;二是历经5年攻关,i5智能机床操作系统研发成功,这是世界上首个全智能机床“大脑”


然而历史证明,盛景即颓景,沈阳机床的顶点,也是其兴衰的拐点。2019年8月,一笔仅441万的贷款违约,就将它压垮,再之后,就是震惊行业内外的破产重组。从中国制造业的骄傲,到破产重组,只用了8年时间


沈阳机床厂是怎么把自己搞垮的?

沈阳机床工作人员在车间操作数控设备。图/新华社发


01

机床老大的诞生


建国初,国家大力扶持十八个机床企业,被称为“十八罗汉”,其中辽宁就占了四席,沈阳第一、第二、第三机床厂和大连机床厂,可谓风光无限。铁西区则被称为“中国鲁尔”,是共和国长子的钢铁心脏。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东北深刻感受到了转型的阵痛。此时沈阳铁西区的机床“三大罗汉”设备严重老化,净值一度跌至巅峰期的四成。为挽救颓势,1993年,在沈阳市政府的主导下,三大罗汉和其他几家企业合并成沈阳机床,简称“沈机”

沈阳机床的成立,并没有挽救困境的局势。进口机床和新兴的小机床厂的围剿,令沈机成立后十年,一直走下坡路。

转折点出现在2002年。这一年,年仅38岁的关锡友走马上任。借助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政策的风口,以及市场经济对机床的需求量激增,沈机一跃成为国企改革的明星。

2002年,沈机销售额还是13.6亿元,到了2011年,就爆涨到180亿,世界排名从36名跃升至世界第一。

沈机做大了,但是并没有做强。


02

机床龙头的集体困境


沈阳机床的销售额跃居世界第一,但技术水平仍停留在低端领域。德国西门子、日本发那科,仍然掌握着数控系统核心专利,中国企业每卖出一台机床,德日企业要拿走七成

这是整个中国机床业的共同困境。变与不变,都是生死考验。不变是等死,不向高端转型,很快就会被行业淘汰;变是找死,强敌环伺,转型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市场不断变大的蛋糕是如此诱人。加入世贸组织后,一路狂奔的中国经济,为中国机床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公开数据显示,2001-2011年,中国机床行业在这十年间产值增长了10倍,利润增长22倍。从2002年起,中国就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床消费市场,到2009年,中国机床产值、产量已并居全球第一

但从2012年开始,被市场下行裹挟着的中国机床产业就告别了黄金十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顿。告别井喷式增长后,“先做大,再做强”的战略,让沈阳机床在内的几家领军企业,转眼成为衰落最快的反面典型。

当时关锡友认为只有企业规模做大,有了钱,才能有机会做强。从2002年至2011年十年间,沈阳机床生产了将近70万台机床,推动了国内机床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也将自己推上了一个刹不住车的快车道。


沈阳机床厂是怎么把自己搞垮的?

沈阳机床原董事长关锡友。图/新华社发


据知情人士介绍,对于沈阳机床的快速增长,关锡友本人曾“非常恐惧”。因为关锡友很清楚,这种增长不可能持续,产量一直增加,而技术很难提升,就是一个幻觉。更大的危机在于,沈阳机床虽然产量规模扩大,但企业增收却不增利,甚至赔本赚吆喝。

不仅沈阳机床亏得一塌糊涂,大连机床因多起债务接连违约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汉川机床破产拍卖……中国机床行业曾经的龙头,就这样一个个倒下。

从数据上看,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已高达近90%,中端产品也已经到60%以上,但高端产品的国产化率,目前仍然低于10%。长期以来,我国机床在低端和高端领域的竞争态势一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今中国机床产业升级前途未卜,高端领域几乎完全失守,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中端领域受到中国台湾地区机床企业的入侵,鏖战激烈;低端领域却内卷严重。简单来说,高端失守,中端争夺,低端内卷


03

压死骆驼的稻草


“如果中国机床需要有人带领突围,为什么不能是我们?”2007年,关锡友在上海成立了研究中心,开始研发自己的数控系统,这就是日后著名的i5。


沈阳机床厂是怎么把自己搞垮的?

沈阳机床生产的i5智能机床。图/新华社发

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他几乎押上了自己所有的筹码。五年在纯研发上投入了12亿人民币,总投入更是高达30亿。可是沈机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拿登顶世界第一的2011年来说,当年沈机销售额180亿,净利润只有1亿,负债率高达86%。那钱从哪里来呢?关锡友选择了向商业银行借款,每年的盈利都不够还借款的利息。

到了2012年,i5数控机床终于研发成功。但一上市就饱受争议:只在低端的2轴、3轴数控机床上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很多时候只是沈阳机床自己在用。至于中、高端的多轴机床,还是只能买西门子、发那科的数控系统。

内部经营状况伴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危机一步步逼近沈阳机床。

2011年巅峰后,沈阳机床业绩逐步下滑。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导致沈阳机床走上重组“败局”,归咎于研发i5系统花光全部家底并为此背上沉重负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在沈阳机床堆积如山的债务中,相比i5系统研发投入带来的债务,沈阳机床自身经营的亏损才是债务的大头。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沈阳机床扣非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连续7年为负,其中总计亏损逾50亿元

谈到沈阳机床时,大家的心情都是复杂的。它曾经是中国机床高端突围的希望,但它的失败又给行业带来绝望。不过好在,它的尝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现在,中国新的高端机床已经重新开始了突围征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机床厂   共和国   大连   债务   低端   销售额   中国   数控机床   机床   困境   产量   领域   工业   行业   财经   企业   沈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