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很酷,“专家”很忙,他们都是热心肠

“苹果、橘子、蜜桃、猕猴桃、芒果、热带水果、黄色水果、释迦果、糖果、樱桃、香蕉、鸢尾花、花蜜、梨花、玫瑰花、香叶、小茴香、西府海棠......”

“蜜香、奶油、香草冰激凌、椰蓉、黑巧克力、糍粑、烘托咖啡豆、乌梅、西梅、焦糖浆、红薯干......”

“工业感、肮脏感、沥青、焦油、泥煤、干草、马厩、汽油、锯屑、家具腊、墨汁、旧书、潮湿的碗柜......”

“广式糖水、菠萝罐头、橘子罐头、水果罐头......”

以上这些,你以为会是个植物园中的水果铺?

一个中西合璧的糕点铺?

一个老式陈旧的工厂办公室?

或者一个广式糖水店?

NO!NO!NO!

都不是,这是"品酒大师“”的世界。

一个靠丰富想象力支撑的世界......

“大师”很酷,“专家”很忙,他们都是热心肠

01 鼻子

第一次看这种酒评,像遭受万点暴击,整个人都处于震惊+懵逼状态。

缓过神,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鼻子?用手一模,发现脸上这个凸起居然存在。

拿手指捅捅鼻孔,是两个,和别人一模一样,时不时还有气流进进出出。

貌似功能和形状基本符合鼻子特征。

拿起陈旧的书本、孩子的墨,把脑袋伸进碗柜,嗯!各有各的味儿。

走进超市,站在水果区,闭眼、睁眼来回闻水果,确实异香纷呈。

由此可见,鼻子没问题,还可以分辨各种气味。

只是端起酒杯轻嗅,香是香,却依然说不出是什么香。

“大师”很酷,“专家”很忙,他们都是热心肠

02 嘴

把酒倒进嘴,通常先感受到辣(这是酒精对神经的烧灼感),然后是甜、酸,之后酒到舌根会苦、咸。

入喉落肚,酒气上涌,其对鼻腔的冲击,会让你感受到香。

有时咂么咂么嘴,还会感受到涩。

酒的味道基本就这些,唯一不同是这些味道的调和程度。

好酒,五味协调不露头,回香持久;至于差的,各有各的差法。

如果舌头没毛病,都能尝出这些味道。

每个人的口感不同,对各种滋味的感受也不同。

所以同一款酒,每个人的品饮感受不一样。

但很少有人,能像品酒大师那样喝出花儿来。

他们是怎样修炼的?很是令人困惑……

“大师”很酷,“专家”很忙,他们都是热心肠

03 脑子

很多人第一次领略董酒,会感慨它的“泔水味”、“臭脚丫子味”,甚至“屎味”。

乍一听,甚是不雅。

但转念一想,这和花香、果香乃至乱起八糟的各种味儿,并没什么不同。

由那才知道,大师们的各种香不是闻出来,也不是品出来。

全是凭脑子想出来的。

有的大师爱吃菠萝,有的爱吃橘子,还有的爱吃各种各样的茶点,于是各种香气全都冒出来了。

表面上他在品酒,实际上却神游天外。

如果你闻不出、喝不出各种香,这很正常。

只要敢想,那就离大师近了一步。

04 学习

完全凭想象,也不行。整日开口闭口瞎胡诌,容易露馅。

必要知识还是要储备,各大主流香型品牌以及工艺特点,必须要了然于胸。

要香气轻的,配清新香气;香气重的,配重口味香气;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的,还可以说些稀奇古怪的气味。

就像汾酒的青苹果味儿,西凤的酒海味儿,董酒的榴莲味儿,吞之乎的陈味儿等等。

总而言之,要做到香气匹配、有的放矢。

酒会不会品评,是次要问题,各种描绘香气的词汇,要多多收集。

描写气味的词,积累的越多,就越有成为大师的潜力。

当练到活学活用,一个崭新的大师就诞生了。

06 大师

有些大师,就像充气娃娃厂里的装配工。

普通酒友们,有的装胳膊,有的装大腿,他们负责装B。

有的大师混日子,有的漫不经心,还有的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把B装的又快又稳。

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是好事儿,可偏偏把B装大了。

这类大师的思维模型,就像冠状病毒,每个凸起都联着一串描绘气味的词儿。

当思维运转,凸起就疯狂外延,直接把词汇拽过来套上。

经常有什么xx兑xx媲美茅台,xx兑xx媲美xx,好像比国家级专家还牛。

他们就像盲人骑瞎马,在白酒的世界狂飙。

抖音、快手上,这样的大师越来越多。

少跟他们跑,容易掉沟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乌梅   释迦   大师   碗柜   热心肠   糖水   兢兢业业   陈旧   菠萝   橘子   罐头   香气   气味   鼻子   味道   水果   专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