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这是辉月有话说第 89期分享

我很喜欢白酒,也存了一些。

若按香型分类,酱香最多;若以品牌分类,董酒最多。

自从99元大品鉴,我就掉进董酒坑,至今没爬上来。

这些年,董酒走位越来越风骚。

新品风格突变,把很多老董粉弄得措手不及。

6月12日,安徽大区董酒返厂游,在李哥盛情邀请下,去了一趟董酒厂。

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出发前,思绪很乱,心中有很多困惑:

董酒在复蒸与串蒸工艺选择上,是出于怎样考量?

老董酒与新董酒,是工艺上的变化?还是勾调上的转变?

董酒有没有陈放价值?酒质会不会提升?

除了这些疑问,心情即期盼又忐忑。

期盼的是:喝了很多,说了很多,终于要到诞生的地方看一看。

忐忑的是:不知董酒厂的领导、员工,有没有看过以往写的文章。

假如看过,看我又会是怎样的眼神?

现实很平淡,到达董酒厂,没人注意我,也没人知道我是谁。

那种感觉挺好,该吃吃、该喝喝,省的尴尬......

一、好价不再来

董酒厂,看上去很破旧,斑驳的墙体,布满黑色微生物,空气中弥漫着骚臭的酒糟味儿。

去过很多酒厂,闻到过各种酒糟,酸馊中带有骚臭感的,独此一家。

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酒厂游,从展厅开始至基酒库结束。

展厅中最醒目的,是酒水陈列区。

前四瓶,是董酒蝉联四届中国名酒的参赛产品,有湘江董、红城董和白董。

接下来是佰草香、特密、国密、蓝标、红标、珍藏、密藏(与线上不同)、娄山春。

除展示形象的佰草香,其余产品网上难觅踪影。

这些产品像极了洋河,巴不得每款都给分个三六九等。

董酒充分吸取上次崩盘的经验教训,把线上、线下像楚河汉界一样,划分的很清晰。

无论线上怎么搞,都不会影响线下营销。

董酒有历史、有故事、有产能,也不缺乏荣誉奖章。

唯一缺少的,是能把故事讲好的人。

这次董酒的营销团队操盘经验很丰富,通过梳理产品线,把线上、线下弄成两个体系。

酒水从低端兼香到高端百草香,循序渐进。

娄山春是兼香产品,董粉懒得正眼瞧它;佰草香的勾调,更注重均衡协调,也有很多董粉看不上。

这些产品,主要针对线下销售,而线下没什么人关注香型、层次、后味之类的东西。

只要好入口,喝完舒服不打头,就是好酒。

单独靠董粉,无法支撑董酒的体量,它注定要向大众消费靠拢。

怎样降低消费者对董酒重口味的抵触,是董酒首先考虑的问题。

现在的董酒,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

线下利润有保障,线上价格就坚挺,这是董酒近期没有好价的主要原因。

董酒的产品线,已涅槃重生。

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二、复蒸串蒸

关于复蒸与串蒸孰优孰劣的争论,由来已久。

我也曾坚定的认为传统的复蒸比串蒸好,但通过请教董酒高级工程师、高级品酒师范怀焰老师,再结合当年实验数据,以及目前董酒化验数据来看。

串蒸与复蒸,各具特色。

董酒于1976年10月,正式采用“双醅法”串香工艺。

为进一步验证双醅串蒸法,在1980年9月,董酒再次组织实验,并取得更加详实的数据。

数据表明,双醅串香法不仅产酒率有所上升,还能达到增香降酸的作用。

双醅串蒸时,先装高粱酒醅,再装香醅,双醅同时蒸串的酒糟层更厚,蒸汽穿过时可以蒸馏出更多香味物质,还能减轻窖泥杂味,酒体更纯净。

前些日子,董酒宣称抗癌的的萜烯类物质以及地衣素均赖于此。

据说其中的地衣素属于大分子物质,只有串蒸法才能将其更多的蒸馏出来。

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说完串蒸再说说复蒸。

复蒸法也有其优势,一是可以对小曲酒质做筛选,更容易控制产品质量;二是丁酸、总酸含量高,骚味重,更酸爽(前提是你能接受)。

总而言之,这两种工艺,没有单纯的高低上下之分。

对此有疑惑,想要实验数据的可以加我微信。

三、变与不变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改变!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白酒以高度为主,兑水是违法行为。

1952年,第一届评酒会:茅台55度、汾酒65度、西凤65度、泸州老窖65度。

1963年,第二届评酒会:五粮液60度、古井贡酒65度、泸州老窖60度、全兴大曲59度、茅台55度、西凤65度、汾酒65度、董酒60度。

七十年代中期,国家提出发展低度酒,好处如下:

1、节约粮食

2、与国际接轨,方便出口创汇

3、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有利于身体健康

其中第三条,极大提高了酒企积极性。

1975年,张弓酒厂38度张弓酒研制成功,拉开了白酒低度化序幕。

以双沟、洋河、古井贡酒为代表的江淮苏皖浓香,原来大多用小麦、大麦、豌豆制成大曲,高粱为原料发酵。

当低度变为主流时,这些酒企发现,传统工艺酿造的白酒在降度后本色尽失,很难与川酒匹敌。

于是它们纷纷把传统工艺改为五粮甚至多粮,古井贡酒开始搞淡雅浓香,洋河则弄出绵柔浓香。

目前三沟一河,唯有汤沟工艺未变,而它恰恰是发展最慢的一个。

董酒,自90年代中期以来,走过很多弯路。

振业时期搞浓香,做的一败涂地。

2007年,国密系列上市,风味口感与市场严重脱节,老酒鬼趋之若鹜,普通大众弃如敝履。

如今大多数的白酒消费者,早已不是董酒叱诧风时的模样,他们早已被绵柔、淡雅洗礼千百遍。

曾经的浓香比如今的兼香还浓郁,甚至堪比酱香,现在一个个柔的像水一样。

除了老酒鬼,没多少大众消费者能接受早期国密口感。

2012年前后,董酒进行微调,2015年后更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

很多董粉说,那些年的董酒一年一个味。

2015年后,董酒产品趋于稳定,只是再也难觅之前味道。

董酒用几年时间,走完其它酒企二十多年的路,酒体变化之剧烈,无人出其左右。

经历这一时期的董粉,都有“不喝董酒不董酒,喝完董酒懵逼走”的感慨。

董酒新品很多董粉看不上,却更贴近市场,更符合大众消费。

一个成熟的酒企会让人又爱又恨,爱它的风味独特,恨它的随波逐流。

历史车轮滚滚,它若不变,就会永远停在过去。

这天早晚会来,只是没想这么快。

有2015年之前存货的、或2012年前产品的董粉,且喝且珍惜。

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在酒厂试喝相同等级,不同年份特级基酒时,口感有很大不同。

经过陈放的年份酒,闻香内敛,入口柔,中后段开始爆发,余味悠长。

新酒与陈放的酒相比,主体味道相同,闻香有刺激性,入口稍烈,中后段类似,余味稍短。

董酒无论之前还是现在的产品,只要经过陈放,口感应该都会有所提升。

董酒,越来越成熟。

它的酒体更均衡协调,依然爽净味长,只是味道不像当年那样大开大合,而是变的绵里藏针。

它让新人更容易接受,一旦习惯,又无法摆脱它独有的味道。

也许再过十几年,又会有人怀念今天的味道。

四、一杯入魂

当年大品鉴后,普董、三星、老贵、鸿运、经典、紫韵、国密、特密都试了一遍。

珍品3、珍品6、珍品9、亲董、陈香、何香、天香、密藏、畅享尝了个七七八八。

汤加、岳飞、泉州、密克罗尼西亚、七匹狼、民生也曾沉迷其中。

2015年后,董酒变了,它华丽转身,只留下一群痴痴的董粉。

这次酒厂游,李哥全程高规格接待,餐餐佰草香。

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这是第一次接触这款产品,乍一喝,不以为意,仔细一品又觉得很有意思。

以前的董酒,开瓶就发骚,口感像过山车,大起大落,让新人望而却步。

佰草香,闻香淡雅,入口柔顺,层次丰富多变,口味均衡协调,后味爽净悠长。

刚开始董香淡薄,越喝滋味越厚重,董香越显著。

它从耍大锤的李元霸,变身玩绣花针的东方不败。

与李元霸过招,一锤接不住就玩完。

与东方不败过招,一两针不致命,转眼全身是窟窿。

刚开始,平平淡淡,几杯后让你欲罢不能。

董酒在佰草香的勾调上,颇费心思。

这次董酒行,有两件事印象深刻。

一是贵州饭菜的辣,那是种湿辣,就像贵州可以拧出水的空气,无处不在。

它从入口到消化,能把人辣透。

辣菜配董酒,很绝。

三五口菜下肚,再来口董酒,完全感受不到酒的辣,只有满口香甜,就像兑了花草汁的甜水。

董酒厂游记:不喝董酒不懂酒,喝完董酒懵逼走

二是87年董香基酒,霸气侧漏

刚入口波澜不惊,紧接着一股高亢的、类似霉豆腐的异香,当异香退却,口中满是草木药香余味。

它像股巨浪,一下把口腔搅的地覆天翻,接下来的余波一次又一次冲刷你的味蕾。

三五杯下肚,味觉神经就不堪重负。

两个小时过后,再喝佰草香,前几杯除了辣,感觉不到任何香味儿。

老董酒,霸道如斯,一杯入魂,令人恍如隔世。

遥想当年董酒,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这几杯酒,又把我喝懵了。

抚摸着基酒库的大酒坛,看着斑驳的墙壁,心中忽然浮起一首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三星   后段   酒厂   泸州   贡酒   酒糟   余味   浓香   古井   口感   白酒   游记   入口   味道   工艺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