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政策与贫富差距

我们国家普通人家里最重要的财产就是他们的房子,而房子的价值也是我国贫富差距的最重要来源。

房产政策与贫富差距

为什么会有资产的差距呢?

我国建国之后确立了公有制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房子,都是属于国家的。个人想要有房子住,在农村是自己建房,在城市里面工作就是等待单位分房。到了80年才开始有住宅商品化。82年因为建房资金缺乏,开始实施了补贴出售住房的试点,让政府单位还有个人一起出钱建房


直到87年,我国才正式提出建立了房地产市场,之后各地的探索一直很缓慢。这里我拿我最熟悉的上海房地产市场举例。上海是92年开始实施所谓的五位一体房改方案,最早借鉴新加坡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当时上海就是准备走新加坡模式的道路的。所以哪怕是上海,当时的商品房也很少,而且价格很高。普通人根本买不起。而且从后期我自己看房的经验来看,那个时候建成的商品房质量非常的一般,有些甚至比不过同区位的公房。


这样的房子当然卖不好,所以当时上海甚至推出了买房送户口的政策。在当时非常金贵的上海户口,只要买房就能获得。所以大家自然可以理解,为什么94年我国刚开始把公房出售给民众时,民众也没什么热情。哪怕我国98年开始要求停止住房分配,要让房子“货币化”,很多人也依旧觉得国家迟早会再次分房。


房产政策与贫富差距

接下来就是03年国务院出台的最最重要的一份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好多的人会都问,为什么我们描述房价的时候总是喜欢从03年开始计算,其实本质就是因为这份文件。你甚至可以说这份文件改变了我们中国很多人的命运。


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话:

“继续推进现有公房出售。对能够保证居住安全的非成套住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向职工出售。对权属有争议的公有住房,由目前房屋管理单位出具书面具结保证后,向职工出售。对因手续不全等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公有住房出售和权属登记发证的,由各地制定政策,明确界限,妥善处理。”


房产政策与贫富差距


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个政策,有了把自住的“公房”变成自己拥有的商品房的机会。而北京上海这两个地方的本地人,其实并不都是受益者。从全国的数据来看,这两个城市的本地人的住房自有率相对其他大城市要低得多,就是因为他们当时的很多房子产权构建非常的复杂,有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


有房和无房,那个时候就开始真正分化了。而同样的一套公房变私房,在北京和鹤岗就是天和地的差距。北京的房子从03年开始年平均增长率就要超过20%,好多小地方的人十多年来累计的贫富差距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人努力工作几辈子能获得的收入。之前想建立的多数公房,少数商品房的新加坡模式也彻底没有了。



房产政策与贫富差距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增速差距呢?

答案也是藏在同一份文件当中,就是那些金融工具。“完善住房补贴制度”,“搞活住房二级市场”,“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发放力度”和“完善个人住房贷款担保机制”。

有了金融工具能够去加入房地产市场了。而同样的福利分房制度,则被彻底打死,因为同样也声明了“要严格执行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有关规定”。

以后要有房子,只能自己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新加坡   公房   本地人   房地产市场   上海   北京   商品房   普通人   住房   差距   房子   单位   制度   政策   我国   文件   房产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