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

缘起

大概五年前我无意中看到一本奇书《把时间当做朋友》,这个名字很像是鸡汤文,就我读过的书来说,名字好听的往往营销价值高但内容价值低,事实上这本书教育了我,让我知道一个事实:营销价值高的同时也可以内容价值高。

李笑来本身就是营销高手,抛开道德评判,李笑来这本书确实是一本本真正开创元认知且有可操作性的自我经历,这本书值得我另写一篇。

柳比歇夫是《奇特的一生》一书的传奇人物,他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

不知不觉溜走的时间

刷抖音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几个小时。

闲聊感觉只是一小会儿竟然不知不觉过去半天。

生活中各种零碎的时间感觉没有什么大用,用来看看新闻或者玩会游戏,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结束了。

网上看一个新闻非常气愤,各种围观,甚至指责和点评,最后有时候还会陷入各种辱骂中。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反正我是有过,当时不知不觉,事后非常后悔,最后陷入麻木,归于认命。

后来常常想,我要是能够在当时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许就不会让时间白白溜走了,时间流逝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留下自己的任何痕迹。

这里做一个比喻,就好像在大学的时候,一个人没有用心学习,也没有用心玩游戏看电影,甚至没有谈一场恋爱,大学毕业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遗憾一样。

感知时间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郑州大学的毕业生,他看过《瓦尔登湖》后也打算学梭罗隐居山河。

他没有钱,就到郑州附近偏远的农村租了一间房,每个月只花费几百元。

开始他想玩游戏,当时还是诺基亚手机的小游戏,贪吃蛇俄罗斯方块之类的,连续创造了记录,最后玩烦了。

然后是看小说,各种看完后,实在太无聊,但就是坚持不工作。

曾经有当地搞养殖的找他看门,给他免费的食宿,但是他想他是来隐居的,不是来工作的,坚决拒绝了。

最后他实在太无聊了,就只是待在屋内,感觉不到黑天白夜的交替。

有一次他很无聊,出来逛逛,发现一个旧书摊。

恰巧里面有一本微观经济学,他就和旧书摊老板谈价格玩,他故意说了一个很低的价格,想着老板不会同意,但是老板居然同意了,他也不好食言,只能买下。

于是他就在屋内看这本书《微观经济学》,这本书正巧是考研用的专业书。

他在考研报名前几天突然想考研试试。

回到郑大的他开始认真准备考研,最后果然考上了。

那篇文章的结尾是他路过一个宿舍,无意中看到一个学生正躺在床上看那本《瓦尔登湖》,他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笑容。

这篇文章给我深刻的记忆,我记得还曾经给学生读过,挺长的,我觉得里面有学习的规律,也有对时间的感知。

我们很多人伴随着时间长大,但是实际上对时间是非常陌生的,从没有认真感受过时间走过的声音,常常是不知不觉中就老了,然后就死了,绝没有奥斯托洛夫斯基的临终感叹。

我对时间太陌生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生物时钟

感知时间最好的方法是记录时间。

《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使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记录时间的方法,那就是:事件+时间。

时间是附着在事件上的,例如他研究了生物学分类和昆虫学,会记录上时间的花销。

开始是用时钟和笔记录,熟练后,柳比歇夫好像内置了一个生物时钟,能够感知时间的流逝。

我一直在用这种方法记录时间,开始是用整点记录感知,也就是不看钟表也能知道现在是那两个整点之间,后来是半小时感知,知道现在大概处在哪个半小时内。

桌上准备一个小小的记录本,李笑来是挂在自家马桶上,柳比歇夫是记录在本子上,最后打印成册,我是买了一个专门的日程记录本,一天一页。

每天晚上或者第二天早上,本子放在办公桌上,一坐下就能看到,打开回忆记录下来,这能够清晰盘点过去的一天时间花销情况,复习的效果非常好。

预知未来

感知时间,记录时间,时间长了,你就具有了感知未来的能力。

这听起来非常悬乎,非常神,非常忽悠,但这就是真的,听我叙说其中缘由。

因为不断复盘过去的自己,记录自己做事情花费时间,时间久了,你就能慢慢感知到自己做事情的速度,感知到事情的难易程度。

例如我就能够感知到:一本数学书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读完,一篇中学数学论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完,一本非虚构图书需要多长时间,一本小说又是多长时间。

一旦具备这种感知能力,我就可以指导我未来的一天,例如当我接到通知明天有一次会议需要我参加,我就会提前准备好二十道习题和一篇数学论文,一般我可以在十五分钟内做完这些习题,剩余的时间读论文,甚至可能还会有五分钟的时间来做一下时间记录。
这样的我不急不慢,不慌不忙,从容不怕,我太喜欢这样的我了,如果我能够在大学时代之前看到这两本书,并且践行的话,那么现在的我一定会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不过学习永远不会晚,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时刻。

这就是为什么记录过去居然会拥有预知未来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对时间的把握越来深刻的时候,甚至可以预测未来几个月的时间,柳比歇夫做到了预测未来一两年的能力,令人叹服,不过他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来感知时间。

这和投资也有类似之处,当我们和一家公司走过很多年后,往往就会预测到未来一段时间公司的业绩。

通过对自己利用时间的能力来预测未来往往更加靠谱,我们大概能够知道未来几年可以达到什么目标。

例如我去年疫情期间开始写这本《教你理财:普通人的财富自由手册》(京东、天猫、当当、拼多多均有销售),一直到今年第一季度写完,基本上能够感知到时间的进度。

这对我们应对无常也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我们能够感知到自己未来的时间,也就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而感叹韶华不在,悲叹秋风的无情,而是能够理性平静从容地面对无常。

看破了生死观,也就不会怨天怨地怨空气,只会平淡从容理性地去做实事。

目标

感知时间的原动力往往是有一个目标在追求。

柳比歇夫甘于物质的平淡,但是对学术的追求非常高。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普通人,但也是有自己的追求目标,我的目标是通过阅读书籍和现实世界观察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世界,数学和投资都是我的观察真实的途径。

例如人类的大脑一直被认为是人的控制中心,但是现在很多事实表明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控制中心,人脑中有很多控制部分,甚至人还有肌肉记忆,人受到心理操控等等,说明我们以为的自己并不一定是自己。

这是我对这个世界好奇的根本原因,我愿意继续通过大量阅读书籍,不断观察现实,不断学习数学和投资来认识,来达到这个这目标,或者说接近这个目标,并且在达成这个目标过程中输出我的认识记录。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奇特   旧书摊   记录本   整点   花销   从容   事情   老板   目标   能力   真实   感觉   价值   未来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