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可及的“视频民族志”

  按 “真实故事计划”项目由资深媒体人主创,擅长以深度内容为核心的品牌塑造和社会洞察。其2017年发布《在快手,7亿种活法》,在互联网收获热议,由此开启了对快手为期4年的观察,集结成《快手人类学》(台海出版社,2021.5)一书。

触目可及的“视频民族志”

  和大多数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学习者)不同,人类学界对于“田野调查”有一种宗教式的狂热信仰,更有所谓“田野是人类学家的成人礼”之类的学术箴言。但是何为“田野”?随着全球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浪潮的不断冲刷,这一原本指向“原乡”“村寨”“部落”的概念,却变得越来越多义且激进,从工厂车间、打工小学、写字楼办公室,到脱口秀剧场、娱乐业饭圈,人类学的田野最终伸展到了互联网上的虚拟社区。特别是当移动短视频风靡中国城乡之后,以快手为代表的UGC影像生产系统,更形成了一个庞大、直观且生生不息的影像有机体,将“虚拟田野”拓展为无远弗届却又触目可及的“生活视界”。

  原生视觉生态系统

  2020年夏天,或许是因为被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行动自由,我注册了一个账号,正式投入对快手的参与观察当中。在创作者和分享者的身份上,我与数以亿计的快手老铁站在了相同的起跑线上,不再是一个冷漠、超然的旁观者。

  此后,也是更有趣的工作,当然是徜徉在“无尽藏”的短视频宇宙中,观察并试图理解一幅幅浮沉于影像洪流之中的人生浮世绘。在我目前的关注名单里,既有驰名快手的几位“网红”,例如拥有463万粉丝的焊接达人“手工耿”、人气极高的卡车司机“河北沧州开卡车的宝哥”、以超低成本创作土味模仿秀视频的“3锅儿”等,也有散布在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社区成员,如四川稻城以挖虫草、松茸为主要生计来源的藏族妇女“迷藏卓玛”(格绒卓姆)、贵州黔东南一个偏远山村的侗族女汉子“爱笑的雪莉”(袁桂花),以及在快手平台上从事表演艺术的民间艺人:如甘肃环县皮影艺人魏宗富、陕北说书艺人“贰强”、河南戏班子班主“徐小明演艺传媒”等;此外,用快手普及化学知识的英国人戴伟博士(David G. Evans)、在日本当厨子的“洋哥在日本”、曾经在中国待过7年,如今回国发展的巴铁“卡哥巴基斯坦”等跨国或跨文化人士,也进入了我的观察列表。

  尽管通过算法与大数据,快手一直在算计用户的观看偏好,以便投其所好地精准投喂,但我这种驳杂的人类学浏览兴趣,显然令人工智能也有些锚定不易的迷惑。而在层出不穷的视频潮汐中,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理解这种来自民间的自发式影像创作。快手的影像世界具有一种星系式的浩瀚感,在这个不断膨胀的虚拟影像空间里,每一个参与者都试图以其独特的主体身份发布内容,传递信息,获得关注,从而建构起文化圈层,成为大大小小的恒星、行星、卫星以及彗星、流星,他们在快手的平台上自转与公转,努力在繁星满天的天穹之中,发出或明或暗的光芒。我们无法以“演艺”“网红”“潮流”“土味”等标签化的定语来概括快手用户的基本属性,甚至在这个视频平台的首页,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网剧”“动漫”“真人秀”之类的作品分栏,只有“同城”“关注”和“发现”这三个选项。这种非常大而化之,甚至有些混沌不清的视频呈现框架,尽管会让新手有些茫然无措,却体现了快手的掌舵人宿华所奉行的价值观,即“把注意力以普惠的方式像阳光一样洒向更多的人”,建立一个相对公允、平等的资源配置体系,从而培育出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原生视觉生态系统,换句话说,是一个白菜、土豆、鲜花饼皆可上市的影像农贸市场。

  一个投影于数字空间的生活世界

  正是基于这种相对松散、自治的影像生产与展示机制,快手短视频生产者们建构出来的,与其说是一个影像艺术系统,毋宁说是一个投影于数字空间的生活世界。数以亿万计的人们既在现实世界里天各一方,又在虚拟社区中比邻而居,成为以影像交流为联系纽带的“街坊”,甚至形成一种超越地方性限制的职业、商业或文化共同体。吸引人们眼球的,往往并非作品的精致形式或艺术美感,而是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以及千差万别的生活方式。很多发布在快手平台上的短片只是不到一分钟的单镜头,展示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但这些镜头汇聚在一起,累月经年,共同构成生命流程的影像叙事,却能够在整体上呈现出拍摄者(通常是以亲人朋友为拍摄对象)最具文化代表性的行为、观念和主张。

  这个无形的生活“视界”,可以满足我们对所谓“原乡”生活的部分想象:在“迷藏卓玛”发布的众多短视频中,我们能够看到她所在的四川省稻城县贡色村的自然风光、村落环境以及家居内景、日常起居,同时也可以看到当地藏族村民的生活场景,如集体挖虫草、全家采松茸,以及互助建房、赛马会、转神山、新年娱乐等内容,从而描绘出一幅以“迷藏卓玛”为主视点的地方生活图景,虽然仍是一种碎片化的景观,但是在一位活跃的本地女性出镜串联之下,仍然具有较强的文化感召力。

  与快手的“原乡”景观相依存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生计艰难的民间艺人。尽管近些年来,“非遗”“民艺”“匠人精神”不断成为影视媒体聚焦的主题,但众多古老技艺的传承者由于文化土壤的流失,依然陷入了进退失据的穷途末路。从2018年开始,魏宗富以快手为演出平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发布了237个(高峰时达到近千个)皮影戏短视频,尽管西北口音浓重,演出环境简陋,魏宗富依然以他精湛的技艺收获14.6万粉丝,更重要的是不仅有了六位数的演出收入,还将他的夫人也发展成一名道情皮影艺人。很多传统的皮影老戏如今已很难在公共空间看到,却能从魏宗富的快手视频中得见端倪,令我们认识到道情皮影不仅是一种乡野娱乐,更具有高台教化、宗教宣慰的价值,其文化重要性可见一斑。我想,无论多少个“非遗传承人”或“民间艺术家”的光荣称号,都不如这些来得实惠。(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藏族   道情   快手   虫草   人类学   视频   虚拟社区   田野   艺人   影像   演出   民间   民族   文化   财经   世界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