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幸福河”首先是健康河

  水脉与国运相通,河流向何处去决定了人类向何处去。“览百川之壮兮,莫尚美于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省(区),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涉及66 个地(市、州)和340个县(市、旗)。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纲要》称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黄河安澜,使命在肩。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姚文广在论及《黄河法》立法的必要性时称,黄河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但现行相关立法相对分散,调整范围较为单一,部分制度存在空白,缺乏系统整体性。只有制定《黄河法》,才能整体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域与陆域、保护与发展、民族团结等重要关系,实现黄河水系的完整性、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经济社会布局的协同性。事实上,制定《黄河法》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倡议。两会代表也不断提交相关议案。2021年9月4日,黄河保护立法工作调研组在山东省调研。筑牢黄河生态保护法治屏障正在加速推进。

  黄河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北京林业大学校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安黎哲刊文指出,上游重点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重点做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目前,对于黄河流域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还缺乏充分的科学数据支撑,有必要组织开展多学科、多部门联合参加的多区域、全流域科学大考察,摸清摸透黄河流域的“生态家底”。

  厚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之基,亟须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理念。采访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唐克旺强调黄河治理要有新思维,他提出“六多六少”的策略转变:工程体系方面,多搞调度,少修水库。水资源方面,多搞管控,少搞开发。生态建设方面,多封育,少以种树数量为指标。防洪方面,多做预警,少建堤防。泥沙方面,多做软件,少搞硬件。水环境方面,多用中水,少排污水。不仅如此,今后黄河治理应从“治黄”走向“治人”,如果还不能从传统的治理方式走出来,就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以共治共担共享为特征的跨区域协同治理已经在行动。鲁豫两省近日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水质下降一级,河南给山东6000万元;水质上升一级,山东给河南6000万元。”以亿万元作为“筹码”倒逼跨流域生态治理加码,“鲁豫有约”体现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决心与信心。

  上海政法学院何艳梅教授告诉记者,国内外流域管理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比如《田纳西流域管理法》《保护莱因河公约》《多瑙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合作公约》,以及我国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长江保护法》。大型河流流域“一河一法”可以为实现综合管理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她认为,《黄河法》需要建立健全的流域生态保护制度必须包括全流域节水制度、水源涵养制度、水土保持制度、水污染综合治理制度,以及湿地生态修复制度。

  “幸福河”应该是富裕河

  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是“幸福河”题中应有之义。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黄河流域9省(区)总人口4.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8%,2020年,黄河流域内9个省(区)生产总值为25.39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4。黄河流域和沿黄地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资源能源富集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黄河流域的核心支撑。

  然而,受到发展基础、地理区位、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路并非坦途。2020年,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黄河流域省域高质量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东高西低格局,各省在经济、社会、生态维度上高质量指数排名差异较大,地市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显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特征更为显著。并且,大量调查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当前还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发展不平衡、新旧动能转化仍有较大压力、产业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问题。

  没有长江的“黄金水道”,没有珠三角的“湾区环抱”,那么,在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的演进中,黄河发展战略的破局点何在?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煜教授在采访中表示,整体上河流在黄河流域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有限,因此,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必须成为黄河流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黄河流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流域经济+超流域经济”的双重经济模式。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作为第一作者在《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一文中,也曾指出黄河流域地理、交通因素与长江流域明显不同,黄河流域治理的当务之急依然是生态保护,不能“借题发挥”搞粗放式大开发。

  黄河流域的民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甘肃农业大学蒋志荣教授和侯庆丰副教授告诉本报,黄河流域脱贫人口和区域返贫风险较大,尤其上游地区地处西北内陆,气候、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他们通过对黄河上游地区501个样本农牧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人力资本、构建多元参与的人际沟通网络是精准扶贫效果得以持续的关键措施。

  作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全流域合作。《纲要》提出构建“一轴两区五极”发展动力格局,促进地区间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其中,“五极”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纲要》明确要求,谋划新建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形成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黄河边的中国,正整装再发。(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黄河   黄河流域   水资源   流域   纲要   可持续发展   河流   生态系统   实体   格局   城市群   生态   指数   制度   幸福   经济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