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结”奥迪的上汽,恐怕又要失望了

小孩子争宠时,大人总说要保证公平原则,做到“一碗水端平”。但现实生活中,这个碗似乎并不太容易端平,终归会有人得宠,有人失意。


在汽车圈,就有不少活生生的例子。比如,奥迪在对待中国的合作伙伴时,将天平倒向了一汽这一边。


“巴结”奥迪的上汽,恐怕又要失望了


前不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在吉林省长春市签署了《奥迪一汽高端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新的新能源合资公司,并引入奥迪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平台,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投产。


对于一汽而言,在和奥迪度过30多年的甜蜜合作期之后,其也将携手奥迪开启新的征程。如今,坐拥MEB和PPE两个电动车平台,还有独立的新能源合资公司,一汽俨然成了最大赢家。


毋庸置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一汽始终都会是奥迪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巴结”奥迪的上汽,恐怕又要失望了


反观上汽与奥迪的关系,一直给人一种变数不定的感觉。尽管上汽方面已对外释放出“正在按既定计划推进上汽奥迪项目”的信号,但屡屡听到这种官方说辞却不见上汽奥迪合作项目有实质性进展,难免会让人心生质疑:这会不会是上汽的一厢情愿?


显然,上汽希望为上汽奥迪项目的落地营造积极氛围,但从目前来看,上汽奥迪项目的进展相当缓慢。零零柒车邦德分析认为,上汽奥迪之所以“难产”,一方面是因为要面对一汽奥迪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市场监管等棘手问题亟待解决。

上汽很受伤


事实上,上汽与奥迪的“联姻”可谓历经磨难。事情要从2016年11月11日这天说起,当国内还沉浸在“双11”的狂欢中,大众集团德国狼堡总部传来了一则颇为震撼的新闻,上汽集团、上汽大众、奥迪以及大众中国四方代表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对外宣布奥迪将与上汽大众组建50:50合资销售公司。然而,此事一经公布,即遭到了一汽奥迪经销商的强烈抵触,经销商扬言停止提车,以此来威胁奥迪。


“巴结”奥迪的上汽,恐怕又要失望了


经过多番谈判,奥迪最终承诺,在2020战略完成,即在华销量达到90万辆的目标之后,再开启与第三方的合作,第三方不早于2022年1月在中国销售新车。并且,为了保障一汽奥迪经销商的利益,未来一汽奥迪经销商网络原则上是在中国销售和服务奥迪产品的主体网络。


在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逼宫事件后,上汽奥迪多个项目筹备组解散,技术和管理骨干悉数调回原部门,上汽内部盛传上汽奥迪项目黄了。


此后长达1年的时间里,关于上汽奥迪项目,只有各路小道消息流出。


直到2018年6月,在上汽集团2017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集团董事长陈虹对外证实,大众集团已经将其所持有的上汽大众股份中的1%转让给奥迪汽车股份公司。事实上,这一动作在两个月前便已经完成。


看上去,上汽奥迪变得“名正言顺”了。但实际上,对于上汽奥迪项目的总体投资情况,上汽和大众方面始终没有公布具体信息。


“巴结”奥迪的上汽,恐怕又要失望了


此前,有消息称,奥迪已经启动对上汽奥迪供应商的评审。再结合网上流出的上汽奥迪A7L的白车身图片,一时引发了国产奥迪A7L在生产层面已进入最后筹备阶段的猜测。


按照正常流程,在一款产品上市前,除了系统化测试,以及品牌发布、车型亮相等预热流程外,销售渠道的铺垫、经销商的培训以及营销计划的制定都需要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在这些环节上,尚没有关于上汽奥迪的详细报道。


而从奥迪当前在中国的产品规划来看,一汽奥迪依然占据绝对主力位置,旗下基本上以热门车型为主,这么看来,留给上汽奥迪只能是A7、A5、Allroad旅行车之类的小众车型,并且一旦上汽奥迪打造出像A7L这样针对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也势必与一汽奥迪的产品理念形成冲突。至于销售网络,在奥迪和一汽奥迪的主导下,上汽奥迪也失去了自主性的话语权。


“巴结”奥迪的上汽,恐怕又要失望了


另外,根据上汽集团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其上半年营业总收入 2837.40 亿元,同比下降 24.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94 亿元,同比下降 39.01%。资产负债总额5405.27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4.87%,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汽车制造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4.66%左右,上汽集团比平均值高10%左右。


除了运营状况不容乐观外,上汽集团销量表现也十分惨淡。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上汽集团累计销量361.3万辆,同比下降18.1%。其中上汽大众已连续9个月销量下滑,9月份还是为数不多的销量同比下滑的品牌,目前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面对不景气的大环境和持续低迷的车市,上汽集团正迫切希望提振业绩表现,保持市场竞争力。上汽奥迪成为了上汽集团的重要筹码。但种种迹象表明,上汽奥迪项目处处存在着“搁浅触礁”的风险。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上汽奥迪最终建立,其在市场上也不可能具有和一汽奥迪一样的市场号召力。

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今年4月,安世豪(Werner Eichhorn)接替武佳碧(Gaby-Luise Wüst),出任奥迪中国总裁,全面负责奥迪在华业务。安世豪不久前曾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与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入地沟通,并达成了很多共识。”


这个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一汽。


“巴结”奥迪的上汽,恐怕又要失望了


过去32年的中国豪华车市场征程中,一汽为奥迪打造了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的强大体系实力。这一体系涵盖了研发、生产、采购、质保、营销、人才培养等在内的“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以及一汽、奥迪下一个三十年持续引领所升级推出的“全价值链共创”模式。


同时,作为最早将全球标准4S店服务模式引入国内的豪华车品牌,奥迪已经在中国市场形成了极具规模的网络布局体系,而这一体系包括了550家经销商,实现了全面的市场覆盖和强大的用户触点。


“巴结”奥迪的上汽,恐怕又要失望了


据了解,未来一汽和奥迪成立的新能源合资公司所生产的电动车型,也将依托一汽奥迪经销商网络进行销售。


零零柒车邦德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了解到,根据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第83028号, “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在去年年底完成申报工作,这也意味着一汽奥迪销售公司有望成为一家独立的销售公司,和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平行公司。一旦新公司最终成立,那么其将获得更多的决策权,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可以更快地启动国产、进口车型的导入工作,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


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一汽-大众奥迪共交付512,081辆新车,同比增长4.5%,创造了奥迪入华32年来最佳成绩。其中,国产车型累计销售477,497辆,同比增长7%,销量占比达到93.2%;进口车累计销量为34,584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疫情期间,奥迪在华销量对奥迪全球总销量的贡献占比达到了50%以上。


随着新的新能源合资公司的成立,一汽与奥迪的合作关系将继续深化。奥迪将高端的PPE平台率先给予一汽,既是奥迪对一汽的高度认可,也显示了奥迪布局新能源市场的决心和诚意。


“巴结”奥迪的上汽,恐怕又要失望了

相较于MEB平台,PPE平台的曝光率并不高,已经确认会采用PPE平台的产品包括全新一代保时捷Macan纯电动版。目前,奥迪正基于PPE平台开发SUV、Sportback、Avant和Crossover等各种车型,覆盖各个细分市场。


根据规划,在2025年之前,大众集团将推出15款基于PPE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基于PPE平台打造的第一代量产车型会在2021年发布。


“巴结”奥迪的上汽,恐怕又要失望了


今年北京车展期间,以e-tron国产版、e-tron Sportback和Q4 e-tron概念车为代表的奥迪电动化战略车型,体现了奥迪对用户多元化、个性化产品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响应,以及着眼于汽车产业全新发展趋势的深度思考和前瞻布局。


对于奥迪而言,在中国新建立一个新能源合资公司的诱惑非常大,短期来看可以推动销量增长,以抗衡奔驰和宝马。在股权方面,如果按照奥迪和一汽50:50的持股比例,那么奥迪可以在中国攫取更多的利润。这些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站在一汽的角度来说,有PPE平台加持,电气化之路也将走得更加稳健。至于上汽,或许在争取上汽奥迪这件事上,它比任何人都要焦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奥迪   保时捷   大众   销量   中国市场   新能源   中国   车型   经销商   项目   集团   财经   市场   产品   平台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