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郑成功

400多年前,创建中国最大民间海商集团的“闽海王”郑芝龙,后来降清,成了历史反面人物。其子郑成功,则因起兵抗清,收复台湾,成为民族英雄。

文/卦哥家

众所周知,郑成功出生于日本长崎,是郑芝龙娶日女田川氏所生,原名郑森。

郑森7岁时就被带回福建南安石井故乡,接受正统儒家教育,从塾师读书,入县学,参加乡试,到21岁考入当时最高学府——南京国学(国子监),等于从幼稚园读到大学。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郑成功

明朝覆灭,清军入关,改朝换代的风云,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势力强大的郑芝龙,在福州扶持南明隆武帝登基,为示宠信,隆武帝特任命郑森为“御营中军都督职”(等于御林军司令),更特赐以皇家“朱”姓,还为他改名“成功”。

清军南下福州之际,郑芝龙决定降清,郑成功则宁愿断绝父子之情,不愿“失节”,可见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

他时年23岁,是刚离开大学(国子监)的年轻人,还没有继承其父庞大的军事商业势力。

郑芝龙降清时,所辖部队三分,陆军主力(中军)由晋江人施福、施琅叔侄率领,随郑氏降清,编入清军南下攻打广东。他起家的水军则分两支,分由其弟郑鸿逵(郑芝凤)及厦门人郑彩、郑联兄弟(与郑芝龙同姓不同族)指挥,还有些旧部分散于北方舟山群岛及广东潮州南澳一帶。

郑成功与父亲分手时,是由不愿降清的叔父郑鸿逵安排,仅带90名亲兵及两艘海船前往金门。

他先取得同情他的叔父郑鸿逵属下水军;其后再接收原本降清、随后反清的施福、施琅叔侄陆军主力部队;最后才对付已有异心的郑彩、郑联兄弟,先用计杀郑联,再逼使郑彩屈服,取得其麾下精锐水师四万余人。

这段惊心动魄的过程,历时四年,势单力薄的郑成功,凭自己的胆识才智和努力,才重新整合已经开始出现分裂的郑氏军团和商团,算是一般人没注意的“幕后”情节。

这次重整,取得郑彩、郑联兄弟统辖的水军主力,意义尤其重大。

有了这批多达4万人的水军及大批船舰,才使郑成功后来得以顺利横渡台湾海峡,并在两场海战中重挫荷兰人舰队,截断外援,顺利攻取台南的赤崁城及热兰遮城(安平),占领台湾,立下郑成功一生最大的功绩。

更具有关键作用的是拥有了这批水军,他才能重新掌握称霸海上的郑氏武装海商集团,有了海上“金脉”,方足以支撑郑成功庞大的军费开支,

有关郑成功为反清复明发动的多次北伐,以及收复台湾的功业,一般书刊记述甚多,可以暂搁不表。

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这名字,及有关其日本血统的问题。

自早年南明隆武帝特赐他皇家的“朱”姓,并为他改名“成功”后,从存世文献手迹可见,他本人从此自称“朱成功”,其部属则称他为“赐姓公”或“藩主”等。

隆武帝给他的敕谕就称他为“国姓成功”(见明末版《思文大纪),故闽台民间均尊称他为“国姓爷”,连荷兰人文献也称他Koxinga(闽语国姓爷发音)。

康熙给他的招抚敕谕、及光绪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请为他建祠的奏折中,也称他朱成功。但顺治的招抚敕谕则称他“郑成功”,此后清朝文献都继续沿用,直到今天,这个他本人完全不知道也不认识的郑成功(因他生前只用郑爽和朱成功之名),反而成为他在历史上的“正名”,也算是个历史玩笑了。

关于血统。众所周知,他的生母是日本人田川氏,其父名田川翌皇。

其实这位田川翌皇,本是泉州人,原名翁翌皇,移民日本后才改姓田川。

在福建南安的郑家族谱里所记载的这位田川氏,就明确姓翁,被南明政权封为一品夫人时,也尊称为翁太夫人。

但究竟她是其父翁翌皇早年从中国带去日本的女儿(汉人),或是在日本娶妻所生,却无明确记载,故有关郑成功血统的“真相”,已无从确定。

虽然如此,18世纪以来在日本还引发了长时间的郑成功热,被称为日本莎士比亚的近松门左卫门,在江户时期创作的传世作品净琉璃《国性爷合战》(以同音字“性”代替“姓”表明故事虚构),更风靡多年,直到今天仍为日本国立剧场歌舞伎的重要剧目。

这些正史之外的逸史,犹如场边观戏,别有意趣。如同人生,偶遇侧影一瞥,往往耐人寻味,更能令人心动,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国子监   海商   南安   儒家   叔侄   水军   叔父   中军   荷兰人   福州   福建   日本   主力   文献   兄弟   财经   郑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