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受到教育新政的影响出现大跌,可以说教育板块很长一段时间是不能碰了,包括房地产。今天本文,卦哥家就借此机会聊一聊中国的教育中人才的问题。

文/卦哥家

这些年卦哥家财经的粉丝都知道,想进金融圈混,核心敲门砖需要是北清交复出身才行,小编也只是混了个北大的出身而已,而这四个大学其中的复旦大学前不久就发生了令金融圈震惊的事件。

人才管理模式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曾经盼望的海外人才不断回来了,人才却在职场中无法生存;曾经“月是故乡明,祖国欢迎您”的口号多么深入人心,如今归国人才却经常上热搜榜,还不是好事,甚至成为吐槽的对象……人才政策,未来到底在哪里?

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各国争雄,齐国孟尝君,开门养士,网罗各国人才,门下食客三千,乃至鸡鸣狗盗之徒,都为其所用。

在中外历史上,在科学家群体中,许多有才华的科学家有不同程度的偏执和精神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妇女和儿童都知道的数学家陈景润,因为在解决哥德巴赫的猜想上做了贡献,在数学领域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

这并不是想回到过去的时代的意思。在近年来,教育科研界为了打破旧体制,提高效率,做出了许多努力和探索,如逐步形成硬性评估指标和规定,如六年内非升即走、评估发表文章的数量和档次等等,这虽然被批评为不太人性化,但似乎也是不得已的。

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所以教育改革还有别的办法吗?其实还可以尝试下面这种,我们浅谈一下:

在鼓励教育科学研究行业进行体制改革、鼓励竞争和提高效率的有益探索的同时,还要考虑效率、公平和人性化。从官方层面,多对从海外回来的人才一些政策,实际可以落地的政策。PS:当然不要跟当年的天津学,对外宣传博士去天津落户给钱给买房优惠,最后去了不少人,办手续时候官方到处卡着不办。当时轰动全球,政府信用降低,导致天津这些年海外人才不再落户,国内年轻人也很少去天津落户工作,天津房价持续下跌经济发展停滞。这都是天津政府信用丧失导致的。

言归正传。中外教育体制不同,近年来国内学位泛滥,监督管理不足,博士到处都是。有很多真正的才能学者,鱼目混珠者、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也不少。相对来说,欧美发达国家体制完善,从这些国家留学的博士以上学历的人有本事的还是比国内居多。他们有两个特点。一是掌握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属于科学技术精英,与国内同类人员相比,他们的知识含量、国际视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动向的理解和把握、外语交流能力和与海外科学技术界的交流渠道通常更高,这些人掌握我国最缺的技术。

其次他们长期在国外生活,或者长期专注于学业,其中很多人在社会交往方面,面对国内交往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水土不服。回国后,在国内工作比拼中,由于一些非专业能力而处于劣势。造成不少人又去他国或就此沉沦,庸庸碌碌一生。

当今国家间的竞争,卦哥家财经认为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从芯片开发,到人工智能,从技术的更新,到瓶颈攻关,都要有掌握当代最先进知识的创新人才。就说我了解的金融行业,现在金融技术创新的程序开发者,都是学的技术而不是金融学的。而中国的学生只有到欧洲才能学到世界一流的金融知识和程序开发的本事,所以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与其说科技领先,我认为也是金融领先。看到国内待遇和对待回国人才的报道,我认识的多个在欧洲学习金融数据开发的人都不愿意回国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损失?

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于从海外回来的科学技术精英,如博士以上和金融学的人,我觉得国家可以给予特殊的政策,扬长避短。不说给科研经费、住房待遇了,最低限度地给予终身或长期无忧无虑的工作,以免在国内职场环境中不适应,我相信读到博士的人不会浪费自己的几十年学习和辛苦的科研努力,我相信每个当下的人才都希望在这个时代做出一些成果。

这样的高级人才全球也没那么多,以今天我国的财力,我相信养活几百个几千个想真正研究的归国国际高级人才,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今天的海外高级人才,学成回来,响应号召回到祖国,本身就是爱国的行为,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产,应该珍惜、保护。对此应该有更多的政策层面的宽容和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哥德巴赫   家财   天津   科学技术   高级人才   博士   竞争   海外   我国   政策   金融   知识   国家   人才   国内   全球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