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时机选择

前面我们分析了拟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会有哪些风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顾下;今天我们接着分享拟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如何选择时机?



一、企业资本路径规划

既然是拟上市企业,未来是需要登陆资本市场(特指国内A股资本市场)的,那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一般企业资本路径是如何规划的?小编总结,通常企业从设立到发展壮大会经历这几个阶段:

拟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时机选择

第一个阶段:初创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往往忙于验证商业模式,求快速活下来,在行业能快速站稳脚跟。企业一旦在行业里脱颖出来,自然获得风投的概率会更高;

第二阶段:规模化阶段,当企业业务有一定的规模,比如利润有大几百万或过千万,企业会开始考虑融资,与此同时员工股权激励也是很多企业开始规划的事宜,企业希望通过股权激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公司业绩的发展;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当企业拿到投资机构的钱以及做了股权激励,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钱和人的问题,自然会快速发展;

第四阶段:拟上市阶段,随着注册制在A股市场推广,上市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困难,当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规模,基本面良好以及达到上市的基本要求后,往往会规划上市的事宜,比如进行并购重组,再次实施股权激励,或之前没做股权激励的,现在开始考虑做等等。

所以在企业整体资本路径规划的过程中,员工股权激励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那什么时候开始做?毫无疑问是越早规划越好,比如在第二阶段,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做股权激励,不仅股权激励容易推下去,而且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还会更好;

但是现实当中,很多企业做股权激励是因为,企业在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业务停滞不前,员工流失严重等等,想通过做股权激励来改变企业当前的局面,所以很多企业在这种局面之下做股权激励,不仅难达到激励效果,还会起反作用,比如当企业的价值员工不认可的时候,股权激励在员工眼里会是老板的大饼。

不过今天我们探讨的是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首先企业的基本面肯定是没啥大问题的,员工对公司的价值肯定还是有的。那跟一般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不同的就是,需要考虑企业的上市规划,如何跟企业上市规划结合,是拟上市企业不同于其他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最大的点。


二、A股上市流程之下,实施股权激励的时机

我们以企业上市的视角来看下,实施股权激励,时机该如何选择?首先我们来看下,企业在A股上市的流程是怎样的?

拟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时机选择

其实主要有这几个阶段:

第一,启动上市阶段,该阶段主要就是企业要选择中介机构,确定后,中介机构进场调研,对企业上市进行可行性分析;

第二,上市辅导阶段:公司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进行整改,使企业各方面按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规范,整改完后,企业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就是把企业从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上报申请材料,也即中介机构辅导企业进行申报,比如准备IPO申报材料,按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规范化运作等;完了,企业就要进入到审核阶段,等待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反馈和审核;

最后,反馈和审核没啥问题的话,就会进入发行上市阶段,也即企业要进行路演融资以及敲钟发行等等。

结合整个A股上市流程,小编梳理了拟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

第一、报告期前和报告期内,通常企业在A股上市,报告期一般为三年+一期,所以实施股权激励可以在报告期前或报告期内;

第二、股改完成日,一般企业上市,企业通常会进行股份制改革,股改后,企业各方面相对会比较正规,比如财法税,所以实施股权激励最好在股改之前或与股改同时进行,延用股改时公司的财务数据;当然股改也是很有可能在报告期前或报告期内的;

第三、上市申报日,也即企业向交易所递交IPO材料的日子,递交的材料通常包括:招股书、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资产评估意见书等,企业向交易所递交了IPO材料,也就意味着企业各方面信息需要向大众公开,需要接受大众的监督;

第四、上市发行日,意味着企业已经向交易所递交了IPO材料,接受了交易所和证监会的多轮问询以及对应进行了多轮反馈,在过了证监会的初审会和发审会后,基本上企业上市就没啥大问题了,等待注册和发行日时敲钟就好了。这个时间段其实是特殊窗口,小编不建议实施股权激励,但个别企业涉及特殊情况需要对股权激励进行调整,其实也是存在一定的空间,不是说一点的可能性都没有。



三、影响拟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机选择的因素

上述小编列举了拟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机选择的几个关键时点,那到底如何选择?需要关注哪些?


1、宜早不宜晚

越是在企业IPO阶段的后期,实施股权激励需要考虑的因素会越来越多,比如需考虑股份支付,突击入股、信息披露、企业上市后的市值、对企业上市整体的影响等等。所以小编建议能早做尽量早做,比如在报告期前,把股权激励实施完毕,不仅可以减少上市审核带来的影响,同时实操时,也是相对比较简便和灵活性,可动态调整的空间相对较大,有利于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做最佳的决定。


2、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会减少企业净利润,另一方面会影响企业发行时的市值。

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审核规则》规定,企业上市选择的市值和财务指标有三种,其中标准一明确规定企业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因此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产生股份支付,从而导致企业净利润减少,甚至为负,那么对企业上市是有直接影响的;

同时如股份支付影响的是报告期最后一年的净利润,而最后一年的净利润一般跟企业发行时的市值直接挂钩,目前新股发行时企业市值约定俗成按净利润的23倍确定,而净利润取的数据就是报告期最后一年的数据,所以报告期最后一年实施股权激励导致存在股份支付的,会直接影响最后一年的净利润数据,从而直接影响企业发行时的市值。


3、突击入股

什么是突击入股?也即企业涉及在递交申报IPO材料前后引入新股东的,申报前1年内(主板、中小板)、6个月内(创业板、科创板)进行增资扩股的,新增股份的持有人应当承诺:新增股份自发行人完成增资扩股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之日起锁定36个月。

在申报前6个月内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处受让的股份,应比照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所持股份进行锁定。申报后通过增资或股权转让产生新股东的,原则上发行人应当撤回发行申请,重新申报。因此在企业申报IPO前后实施股权激励,是会存在上述突击入股的情形。

突击入股的影响?申报前存在突击入股的,按规定进行锁定,其实不对公司IPO构成实质性影响,但会引起交易所或证监会的关注;但如申报后存在突击入股的,需综合判断是否会造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存在变更,或对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和公司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如存在则会影响IPO。



四、结论

结合上述影响拟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机选择的因素分析,小编认为拟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最佳的时机:

最佳:在报告期前实施完;不受上市规则的束缚,即使有影响,那影响相对也比较小;

其次:在报告内的第一年或第二年实施,当然也需要结合企业股改的时间,最好同步在股改前或时实施完;这一时期,存在股份支付的影响,但,是在合理可控的范围里,所以企业确实是在这个时段实施,重点关注股权激励定价;

退而求其次:报告期最后一年实施或上市申报日前6个月或一年实施,但不建议在报告期最后一年或上市申报日前6个月或一年内授予大量的股份,需结合股份支付以及突击入股的影响,来决定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即使实施,也是建议授予少量股份;

不建议:在上市申报日后至上市发行日实施,因为会涉及企业IPO申报材料的重新披露,会延迟企业上市的时间,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不建议在如此特殊敏感时期实施股权激励,即使存在也是对企业当前股权激励进行局部调整,同时也需合理评判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时机   企业   资本市场   市值   证监会   净利润   交易所   股东   阶段   员工   建议   股份   材料   报告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