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教授:减少碳排放很重要,但解决碳强度问题可能更加重要

本文原标题: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is important. But tackling carbon intensity might be even more,作者为MIGUEL JALLER 和 H. SCOTT MATTHEWS,发表在《Fortune》网站上,零碳君整理翻译并添加了文中提到的白皮书内容

《巴黎协定》是全球努力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让近200个国家签署该协定只是一个开始,而时间在不断流逝。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但仅有减少排放的崇高愿望是不够的。

毫无疑问,公司、政府和行业的目标必须是整体减排。当这些实体,尤其是那些高增长的行业,继续他们的上升轨迹时,必须确定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经济和排放增长脱钩。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透明和明确的方法来跟踪、测量和报告进展,并确定在此过程中减少碳强度的方法。

碳排放总量是一个实体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面对显著的增长,仅有这个指标是不够的,因为它讲述的故事不完整。虽然测量总排放量很重要——因为最终需要减少总排放量,但它并不能说明一个实体使用资源的效率,以及总排放量的变化到底是由于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

另一方面,基于碳强度的指标,即用总的碳排放量除以总的生产单位或总的经济活动来衡量,可以说明这种效率。为总目标和基于碳强度的目标制定互补的指标,可以在过渡到更有效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确定去碳化的关键驱动力,并被更多实体采用。考虑一个公司每挣一块钱收入的碳排放,或每平方英尺的占用空间造成的碳排放,可能也是合适的。

当初2009年中国公布碳强度控制目标时,美国人可不是这么说的。

我们受亚马逊公司委托,最近发表了一份白皮书,评估了碳强度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高增长的实体。基于碳强度的衡量标准使新的改进途径成为可能,因为可以将精力用于确定更有效的流程或对现有流程进行必要的改变和升级以降低其强度。

让我们看看亚马逊公司资助的学术软文是如何拿中国的情况给像亚马逊一样的大企业开脱的。

An example of this is the carbon reduction targets of thos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are experiencing large growth; for instance, instead of committing to total emission reductions in the short term, China committed to reducing CI, and then more recently transitioned to total emission reductions. ...The argument is that if they had to commit to trying to reduce emissions while still growing the economy at a much higher rate than other economies, it would be not only a highly difficult task, but an inequitable one.

这方面的一个例子(碳强度目标)是那些正在经历大规模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目标;例如,中国没有在短期内承诺总减排量,而是承诺减少碳强度目标,然后最近过渡到总减排量的目标。……理由是,如果他们不得不承诺在努力减少排放的同时而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经济体,这不仅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而且是一个不公平的任务。

大骗局?大企业被指控伪造碳中和气候目标

例如,在一栋建筑中用可再生电力取代化石燃料驱动的电力将减少其总的碳足迹。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但如果该建筑还能通过实施新的系统和技术来重新设计,使其更有效率,以增加下一年的收入,那么总体排放量可能保持不变,但基于收入的强度将继续下降。两者都是关键的行动。

车队车辆电气化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可以减少公司的整体排放,但公司也可以通过在一辆车中装入更多的包裹来更好地优化其送货路线,从而降低强度。

使这些系统更有效率可以对财务和碳绩效产生进一步的整体效益,但这些效率的提高可能只能通过基于强度的指标来确认。相反,总的碳减排目标可能会消除逐步改善的灵活性,并使公司在保持竞争力或增长的同时更难达到这些目标。

加州大学教授:减少碳排放很重要,但解决碳强度问题可能更加重要

位于第一象限的公司属性是:大型公司而且具备高成长率(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

美国的大型公司(就市值或收入而言)由《财富》500强和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列出,在过去5年中,年复合增长率在9%至12%之间。

报告说到这里,再次拿中国出来说事:

Similar to the example of China above, these fast-growth companies could benefit from having a parallel CI reduction strategy in the short term, while pursuing overall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s in the longer term.

与上述中国的例子类似,这些快速增长的公司可以从短期内拥有平行的碳强度减排战略中受益,同时在长期内追求整体碳减排。

所以美国人早就知道用碳强度当减排目标是有益的。
虽然总的排放轨迹可以显示一个实体在高水平上的表现,但它们可能会掩盖短期资本投资的效果,而这些投资能使长期的排放减少。如果以气候友好的方式进行,今天为确保我们在本世纪中叶之前达到净零排放而进行的投资代表了一种有社会价值的投资策略。投资可以产生双重红利,使增长和帮助实现减排或降低强度的目标。

来源:通向碳中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强度   亚马逊   排放量   可能会   美国人   白皮书   协定   排量   中国   实体   加州大学   效率   教授   指标   收入   目标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