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推迟或与含碳量有关

万众期待的全国碳市场没有如期启动,推迟的日期也没有公布,大家都一头雾水,紧接着就在几天前爆出某公司涉嫌帮电厂修改含碳量数据的新闻。这不禁让我联想到,难不成这事,跟含碳量造假有关?我早在两年前的文章“全国碳市场启动前夕,配额试算几家欢喜几家愁?”就表示担心,目前全国碳市场对这个含碳量测量的管理方式,可能存在大的漏洞。


先来聊聊这个含碳量,根据燃煤电厂碳排放核算指南,用煤产生的碳排放计算方式是实物煤的消耗量,乘以低位热值,再乘以单位热值含碳量(简称含碳量)。其中实物消耗量和热值那是电厂随时都检测着的,数据量很大,而且有很多交叉检验的方式,很难造假。


但含碳量数据就不一样了,目前国内极少有电厂内部在测含碳量,要测就得委外检测,而根据相关要求,电厂只需要每月检测一次当月所有批次燃煤的缩分样就行。所以一年的含碳量数据只需要每月一个,总共十二个就行,而且是缩分样送检,检测机构只对缩分样负责。


其实在早期,含碳量这事是没怎么被关注的,因为大家都没实测含碳量,就算是实测,出来的结果也跟缺省值大差不差,搞不好碳排放还高一些,所以也就干脆都用缺省值了。


后来为了促进这些电厂搞含碳量实测,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如果不实测含碳量,那么含碳量就一律用高限值。这个高限制就比较厉害了,算出来的碳排放至少要高10%,有些甚至高30%,如果不实测,那启动碳交易后基本等于死路一条。


煤种

含碳量(tC/TJ)

原煤

26.37

无烟煤

27.49

烟煤

26.78

褐煤

27.97

洗精煤

25.41

型煤

33.56

其它煤制品

33.56

焦炭

29.42

高限值

33.56


前两年的核查期属于含碳量缺省值(高限值)向实测值转变的过渡期,实测值和高限值混在一起,光看排放强度很难判定企业的排放水平。一些企业没有进行实测,碳排放一下就窜出老高一截,有的相差上百万吨,所以也害怕,于是赶紧联系相关单位进行实测,过程中就有人打起了歪注意。


因为含碳量的测定是沿用既有的测定标准如《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6-2008)。这些标准从技术层面来说测定含碳量是没问题的,但并没有考虑到这一个测定方法会涉及那么大的利益。所以在防止作弊方面是没有考虑的。比如缩分样的制取,检测机构不会去监督你缩分样做得是否符合标准,这就有了操作空间。


另外因为只需要一个月做一个含碳量数据就行,造假成本很低,前文说的机构造假就是通过将检测机构的含碳量数据进行ps然后抹掉二维码来实现造假。如果数据量像热值那么多,这种方法就行不通。


所以我认为当前的含碳量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漏洞,如果要堵住这个漏洞,要么含碳量的选取改回缺省值,要么加强含碳量测量的监管,最好相关数据直接从检测机构获取,然后缩分样的制备全过程视频监控。不过,如果真要这样,碳市场一时半会怕是不会开了。


另外一个比较担心的是,目前电力行业的基准线设定是参考所有电力企业的实际排放情况来的。不清楚这个参照的全行业排放值里面有多少用的是缺省值,有多少用的是实测值,又有多少用的是高限值。


如果都用的高限制或者高限制比例比较高,那么履约的时候大家都改用实测值,碳排放齐刷刷就掉下来了。所有企业躺着都能履约,那就比较尴尬了。


以上纯属毫无根据的瞎猜,最终结果以官方发布为准。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前文   基准线   褐煤   热值   全国   消耗量   市场   电厂   实物   漏洞   测量   方式   标准   数据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