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补偿:污染许可证还是实现净零排放的途径?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Camilla Hodgson和Billy Nauman 的文章,题目是:Carbon offsets: a licence to pollute or a path to net zero emissions?(碳补偿:污染许可证还是实现净零排放的途径?)



碳补偿:污染许可证还是实现净零排放的途径?




在贵州省植树可以抵消中国各地办公楼宇和居民家庭使用天然气的碳排放吗?这是今年早些时候石油巨头壳牌公司为中国石油公司提供的一批“碳中和”的液化天然气,这项交易是一个新兴而且不断增长的趋势:化石燃料运输与碳抵消相结合——企业可以购买碳信用来抵消其排放,使其碳密集型的产品看起来更环保。



碳补偿:污染许可证还是实现净零排放的途径?




壳牌表示,这些树在未来几年将吸收数百万吨碳,平衡了天然气生产和使用的污染。通过这笔交易,中国石油将能够为中国的企业和家庭提供碳中和天然气,符合中国2060个碳中和目标。



世界各地的公司纷纷从种植和保护树木、开发可再生能源或开展其他相关机构那里购买碳补偿。交易很简单:一单位的碳补偿额等于一吨节省或去除的碳,可以用来抵消污染者自己的排放。例如,英国航空公司说,消费者可以实现“碳中和的飞行”。一名乘客输入他们的航班详细信息,航空公司估计旅行将产生多少碳,客户通过从与英国航空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卖家处购买相当的碳补偿量来中和污染。在这个例子中,伦敦到罗马的单程补偿价约为1.06英镑。




然而,到底谁在使用补偿,以及使用了多少补偿,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透明。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等合规市场不同,碳补偿市场是自愿且不受监管的。自20多年前首次推出碳抵消的方案以来,对其质量和完整性的担忧一直困扰着人们。批评人士说,许多人将补偿视为向企业提供污染许可证,是对资金的不当使用,因为这些资金本应用于直接减排的项目。




碳补偿:污染许可证还是实现净零排放的途径?




前英格兰银行行长、现任联合国气候行动和金融特使马克·卡尼(Mark Carney)与渣打银行首席执行官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去年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力图一劳永逸地解决碳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希望将补偿市场从一个支离破碎、不受信任的体系转变为银行交易员能够认可的体系。工作组的目标是研究出新的规则来确保信贷的高质量,并制定一个“核心参考合同”,由一个新的治理机构进行监管,以增强系统的执行力。然而,事实证明,设计无懈可击的规则是困难的。争论的一点是如何快速设计和扩大任何新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系统。该工作组希望在11月的COP26国际气候会议之前制定出总体架构。但一些人担心,匆忙扩大规模可能弊大于利。



根据Ecosystem Marketplace的数据,2017年至2019年间,全球交易了价值超过7.5亿美元的碳补偿。金融机构是最大的补偿用户,其次是化工和石化行业。补偿本应该代表气候效益——已经避免或从环境中去除的碳——如果产生这些效益的项目不存在的话,这些效益就不会发生。从理论上讲,这项交易对各方都有益:买家可以声称降低了排放量,而卖家得到了他们本来不会得到的钱。碳融资可以帮助引导资金投向新技术,比如那些从空气中去除碳的技术,还可以通过取代砍伐热带雨林等对环境有害的收入来源,防止森林砍伐等破坏。




碳补偿:污染许可证还是实现净零排放的途径?




然而,碳补偿的信用价格仍然很低,许多情况下碳信用的售价不到5美元。批评者说,廉价的补偿不太可能说服企业大幅减排。有影响力的“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计划禁止将补偿计入企业净零目标,企业必须通过减排来实现净零目标。卡尼的特别工作组强调,补偿只应用于补偿企业无法消除的残余排放,而不是取代脱碳工作。



碳补偿:污染许可证还是实现净零排放的途径?




碳抵消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项目带来永久利益。但今年夏天,由于美国西海岸的野火肆虐树木燃烧,将储存在树木中的碳喷回到空气中。而一些最丰富的补偿来自资金充足的电力集团开发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批评者认为,这些项目在没有补偿市场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因此不应被视为“额外的”。卡尼工作组设想了一个系统,确保额外性和永久性。这个系统将由一个新的、独立的治理机构来管理——该机构有权定义哪些补偿满足高标准的新门槛。建立一个治理机构的想法受到了广泛欢迎,有助于质量标准化和建立信任。



但是也有许多人担心这项工作过于仓促,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如何确保碳效益真正永久——在多年的争论后仍未得到解决。生长中的树木吸收碳,但是否有可能保证它们将永远屹立不倒?


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英国   航空公司   工作组   中国   树木   天然气   气候   效益   途径   批评   许可证   资金   目标   机构   项目   财经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