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扣押九年的人质知罃最后被重加礼遇送回国

被扣押9年的知罃最后被重加礼遇送回国

何以/编辑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最精彩的年代,天下大势、国家纷争、上至朝廷君子,下至乡野庶人,各种故事和狗血......从中可学到极多人情世故、政治、职场斗争经验。

被扣押九年的人质知罃最后被重加礼遇送回国

《左传—鲁成公三年》记载了一个楚国和晋国之间的人质交换事件,至今读来仍然可圈可点。


晋国将楚国的公子榖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给楚国,以赎回知罃。此时知罃的父亲荀首任晋国的中军副帅,所以楚国同意交换人质。


楚共王送别知罃时问:“您会怨恨我吗?”

知罃回答:“两国交战,下臣不才,不能胜任职务,因此被俘。您不但没用我的血来祭鼓,还让我回国去接受惩罚,这是您的恩惠。下臣实在不才,哪敢怨恨谁呢?”


楚共王又问:“那您感激我吗?”

知罃回答:“晋楚两国都是为了各自社稷着想,希望百姓得到安宁。现在两国能克制愤怒,相互原谅,彼此释放战俘,重拾友好,我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呢?”


楚共王接着问:“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

知罃回答:“我既不怨恨您,也不感恩您,无怨无德,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共王追问道:“即便如此,也请一定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托您的福,我能把这副骨头带回晋国,就算我君处死我,那也是死而不朽。如果承蒙您的恩惠我君免我一死,把我交给父亲荀首处置,即使父亲也要求在荀氏宗庙处死我,我仍觉得死而不朽。”


知罃接着回答:“如果国君不处死我,而让我继承宗族世袭的职位,依照次序参与政事,率领军队保卫边疆。即便那时遇到您,我也不敢违背礼义,定会全力以赴,不存二心,尽职尽责,这就是我对您的报答。”


听完知罃的一番回答,楚共王感叹:“看来楚国目前不能跟晋国争啊。”于是,对知罃重加礼遇后送他回晋国。


2600年后的我不得不叹服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某小姐很明显没有读过“知罃”和“楚王”的故事,如果如“知罃”般对答如流,想必也会有楚国重加礼遇派(包)专机护送。


“知罃”的回答为什么会流传千古呢?因为他体现出了真正的贵族精神。贵族精神的首要标志是“礼”。春秋时代的上层社会中,“礼”如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就如同今天的“钱”无所不在一样。即便是血腥的战争中,优雅仍然是春秋时代贵族的基本追求。虽然彼此的目的都是击败对方,但他们言辞却仍然处处得体。在战争中,他既要取胜,也要赢得“漂亮”、赢得“合理”、赢得“高贵”。甚至在一定意义上,风度大于胜败。


最后,重温一下左传名句:“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礼遇   晋国   人质   国君   楚国   下臣   对答如流   左传   无所不在   恩惠   怨恨   贵族   春秋   感激   父亲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