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在历史关键时刻振臂一呼的荔湾,浸润了广府文化的荔湾,见证了改革开放历程的荔湾,自强不息的荔湾,一路打拼的荔湾,浴火重生的荔湾,从来就是一粒铜豌豆,倔强生长,永不言败。

作者:今纶

日前,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街锦龙汇鑫阁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这是一个好消息,希望荔湾部分街道的朋友再熬一熬,争取把更多的区域降低为低风险区域。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广州目前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正在一遍遍“过筛子”,同时,在和病毒赛跑。

荔湾极有可能是较早全面调整为低风险地区的行政区。等荔湾“好了”,我想约朋友们去荔湾逛一逛,因为那是一块宝地。

01 在沙面听历史足音

荔湾是英雄的荔湾。

荔湾在广州西部,我去过很多次荔湾区的沙面,因为我的长辈师友、书法家党禹老师曾经住在那里。去年8月,我也去过一次沙面,是因为我友刘志松兄(广东旅游出版社社长)的办公地址也搬到了沙面,志松兄很高兴,末了还请我在办公室吃了一顿便饭——点餐请餐厅送来。

志松办公室的窗外就是沙面的风情,他很是满意地说:“以后再也不搬了”。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沙面风情

人皆知沙面有美景,其实以沙面而论,荔湾绝对是英雄的荔湾。

1925年6月23日,广州的几万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反帝大游行示威,惨遭屠杀,这就是“沙基惨案”,又名“六二三惨案”。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沙基惨案纪念碑

广州人曾在沙面奋力呼喊,争取自己的权益,历史已经永久记下这一刻:了不起的广州人,了不起的荔湾人。

今天的沙面因其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沙面堪称是中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一个缩影,中山先生也曾在此匆匆走过,沙面是广州的旅游打卡地之一。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沙面建筑

屈辱的历史早已远去,英雄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每当我漫步沙面,穿行在那些建筑之间,听到风刮过树叶的声音,都能感受到历史深处那些澎湃的足音。

英雄的荔湾人曾将热血留在这里,因为他们深爱这片土地。

02 白天鹅酒店打开了一扇“窗”

荔湾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之地。

荔湾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拥有特殊地位,一切都是因为白鹅潭边的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从宾馆大门进入,即见白天鹅宾馆的标志——四周绿植环绕,瀑布倾泻而出,旁边一块石头上刻着繁体的“故乡水”。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

开业之时,参观洗手间的人用掉了几百卷纸,当时广州人大多穿拖鞋出门,在拥挤的时候,很多人的拖鞋都不知道去哪了,酒店每天打扫卫生都能收到一箩筐的鞋。

白天鹅酒店打开了一扇“窗”,引来了一束光,打在广州人心里,亮堂堂的。

当时的广州人感慨:原来厕所可以如此光亮,原来饮茶的空间除了吵吵闹闹还可以安静有音乐。

一切起源于白天鹅,一切起源于荔湾,说荔湾是广州改革开放的见证之地,正是因为有了白天鹅。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白天鹅宾馆

从此之后,不同的观念,丰富的生活由外至内蓬勃发展,白天鹅记载了荔湾的荣光和辉煌。

1984年1月、1985年2月19日、2月23日,邓小平同志曾三次到白天鹅宾馆。

2月19日这天正值除夕,他当晚在“沙面春餐厅”用餐,和广州人一起共度新年。

2月23日,邓小平同志第三次来到白天鹅宾馆时,宾馆服务员回忆:“他自己掏钱买面包,说要多买些面包带回去。吃面包的时候说,看来我们要再开放一些城市,等他回到上海时就宣布再开放沿海14个城市。当时霍英东很有感慨地说,真想不到,小小的面包就能使邓小平有这么大的启发,这么多的感慨,竟然能促使沿海城市的大开放。”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邓小平在白天鹅宾馆眺望珠江景色

荔湾的白天鹅,白天鹅的面包居然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联系起来,难怪一代商界精英人士霍英东也要感慨。

白天鹅、美食以及一路走来看到的生机与活力给老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荔湾,以非常家常、非常广州的方式在改革的历史长河中注入了自己的力量,打下了一个印记,这是荔湾的特殊历史贡献,说荔湾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之地绝无夸张虚构。

03 荔湾正在努力追赶超越

荔湾是出过世界首富的地方。

2003年,网易市值大涨,丁磊成功成为了中国首富,当时,这个首富是在广州天河区办公。

荔湾可是出过世界首富的广州行政区,那是1834年。

1757年,清朝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从而给行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行商之首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他还在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同时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伍秉鉴成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曾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伍秉鉴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统计出了上几个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有六位华人入选,伍秉鉴是其中之一。

伍秉鉴的后人大多归于平凡,不过,伍秉鉴所从事的茶叶事业却后继有人。

如今的荔湾拥有中国最大的芳村茶叶批发市场,被戏称为“茶叶宇宙中心”。几千上万家茶商云集于此,每年的成交额以亿为计算单位。芳村茶叶批发市场是广州民营经济浓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我曾和著名茶企茗六福创始人王蓝从这里路过,她指着车窗外的那些商铺说:“一个茶叶档口就算每家只有5个员工,以8000家商铺来计算,就解决了4万人的就业问题”。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芳村的南方茶叶市场

荔湾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奋斗,默默营造美好生活。

一个出过世界首富的地方如今正在努力追赶超越,荔湾人有不息的奋斗精神,更有合理合法追求财富的充沛动力。

荔湾实有市场主体13.25万户,年均增长9.4%,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04 荔湾从来就是一颗铜豌豆

荔湾是压不倒的荔湾。

荔湾在清朝因十三行而富裕,一切在1822年发生转变。

1822年11月1日晚上9点半,位于十三行街北侧,离行商公所不远处的一家饼店着火了。整个西关烈焰冲天,持续七昼夜之久,“洋银融入水沟,长至一二里”,损失达四千余万两白银,这相当于清朝一年的国库收入。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描绘1822年大火的油画

1856年12月,十三行附近再起大火,在此次大火中,十三行商行和外国商馆几乎彻底化为灰烬。

1915年夏,“乙卯大水灾”在广州肆虐。7月13日,因水灾而避居屋顶的十三行商民在煮饭时不慎失火,祸及附近的同兴街,一时间珠江两岸大火滔天。

但是,每一次大火之后,荔湾人总是有一种坚韧不拔的乐观精神。

他们总能浴火重生,从废墟中走出来,重建家园,重建一个更温暖更富裕的荔湾。

今日之荔湾,静悄悄。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部分街道处于封闭、封控状态,我的几位朋友都被困在其中。

我有一次看到一位朋友感叹:“好想出去吃一顿大餐”,然后他打下一串省略号,这是热爱美食的荔湾人。

还有一位朋友和自己的孩子在家玩各种游戏,而且发短视频到朋友圈,引起各种点赞,这是自得其乐的荔湾人。

某友天天在家钻研业务,乐此不疲,而且还发给我们观赏,这是学习型的荔湾人。

虽然,大家各守一方天地,但我们彼此能听见心跳,荔湾并不孤独。

打不垮的广州,压不倒的荔湾

▲在荔湾区执行居家隔离的市民拍下封控区的夜晚。

荔湾在南海、越秀、白云等区的陪伴下,在全体广州人的陪伴下,听时间嘀嗒,发誓要找出病毒,干掉它,还荔湾一个安宁。我们都相信,荔湾人一定行,一定赢。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结尾时说:“我是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在历史关键时刻振臂一呼的荔湾,浸润了广府文化的荔湾,见证了改革开放历程的荔湾,自强不息的荔湾,一路打拼的荔湾,浴火重生的荔湾,从来就是一粒铜豌豆,倔强生长,永不言败。

因为,这是我们打不垮的广州,这是我们压不倒的荔湾,这是我们的2021年。

期待荔湾重新恢复平静,期待广州重回快速发展的轨道。

我们知道,荔湾湖公园的荷花早已盛开,泮溪酒家的美食也一定会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广州   芳村   行商   财经   白天鹅   惨案   豌豆   首富   大火   改革开放   茶叶   见证   面包   宾馆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