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津渝扬眉吐气,深圳成都表示不服

作者:今纶

穗津渝扬眉吐气,深圳成都表示不服

▲广州K11艺术购物中心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公布。中国的消费地图前六强非常清晰:四个一线城市+成渝。

为什么消费突然被提到一个如此之高的位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释放了强烈的开放信息。

19日上午公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有五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

穗津渝扬眉吐气,深圳成都表示不服。

其实广州入选名单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广州是华南消费第一市:去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名列第四,为9218亿,仅次于上北渝,领先于深圳的8664亿。

所以,北上广其实没啥争议,何况广州的交通枢纽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

01 重庆略高一筹

重庆入选,也是凭实力的。

穗津渝扬眉吐气,深圳成都表示不服

▲重庆

因为重庆去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1787亿,已经过了万亿,不过,重庆确实是一个省的体量,无论人口、面积,所以,作为与重庆有瑜亮情结的成都还是有点不服。

成都去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118亿,重庆超过成都3669亿。

虽然说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能只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但是重庆在GDP总量上也是远超成都的,何况重庆是直辖市。

西南如果要选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培育,实话实说,重庆略高一筹,首先入围,成都不服不行。

02 老外爱在天津花钱

天津的入选确实是有点出乎意料。

穗津渝扬眉吐气,深圳成都表示不服

▲天津

因为京津冀已经有北京入选了,天津的经济总量刚刚在去年掉出前十,排在第十一名,增速也一般。

天津为什么可以拿到一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门票?而且是在第一批。

是的,天津作为辐射“三北”的商品集散中心,其国际商品贸易港和海空两港国际集散中心有一定的“江湖地位”,特别是在汽车、冻品、粮油等大宗进口商品方面。

可是,2020年,天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5.1%。甚至在《2020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行榜》的前15名都没看到天津,而泉州、西安、合肥、郑州、青岛都在这个榜单上,我搜了一下,没发现天津的具体数据,所以不知道天津具体的排名位置是多少。

再往前推一年,2019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十强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武汉、深圳、杭州、南京和苏州,也没有天津。

天津的入围有一种可能,就是要帮扶一把天津,再说天津也是直辖市。

天津近年来确实遇到了困难,既然金融、科技的提升没那么快看到切实的效果,那么,给天津一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牌,希望助力天津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天津是否就没有消费亮点呢?也不是。

根据《2021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报告》,在剔除港澳台游客后,天津是国内吸引外国游客占比最高的城市之一。

穗津渝扬眉吐气,深圳成都表示不服

▲天津民园广场风景区

以2019年为例,天津的外国游客在入境游客总量中占比高达90.5%,而同期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的外国游客占比分别为85.1%、77.1%、38.5%和57.1%。

并且,如果从国际游客的人均消费情况计算,2019年天津的国际游客人均消费超过1.45万元人民币,超过苏州和北京的0.99和0.95万元,排名位居国内城市前列。

老外在天津为什么这么爱花钱?这是个值得探索的话题的。在这方面,天津还真的挺“国际”的。

03 成都深圳入围只是时间问题

深圳、成都是经济体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非常靠前的城市。我问了几个深圳人,他们对天津、重庆入围,还是有点不服的,尤其是天津。

深圳的消费数据虽然不如广州,但是远超天津,也在成都的前面,名列上北渝广之后,属于全国第五,成都紧跟着深圳,全国第六。

所以,中国的消费地图前六强是非常清晰的:四个一线城市+成渝。这是8000亿以上的选手的对话,其他城市的能量还不够。

穗津渝扬眉吐气,深圳成都表示不服

▲深圳

深圳未来的消费力增长是有一定空间的,这是由深圳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很多市民在努力还房贷,这必然会压缩消费。此前有说法是深圳人去香港消费,分流了数据,但是在香港持续“封关”的情况下,深圳的消费数据并没有大的增长,说明香港分流数据恐怕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

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长遇到了困难,甚至流失了一部分,这也是导致深圳的消费数据和经济总量不匹配的原因之一。

当然,展望未来,深圳的消费力有机会迎来较好的增长,因为深圳正在从住房、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全力改善,这会减少市民压力,这对增加消费肯定是有利的。

实话实说,成都、深圳入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只是时间问题,尤其是深圳,外贸数据、地理位置都是加分项。

04 政策释放了强烈开放信息

为什么消费突然被提到一个如此之高的位置?而且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形式来强力推进?

穗津渝扬眉吐气,深圳成都表示不服

这和中国目前的大环境有关系:

首先是消费的增速在放慢,有的省会城市甚至出现负增长。消费增速放慢,意味着可能的风险,这个时候必须要有对冲机制顶上去,化解风险。

所以,各个地方的决策者都在力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个概念,而且很多都在努力争取入围,这样会有政策支持。

其次是国际形势复杂化,需要更灵活更有冲击力的政策去“杀出一条血路”。

随着第三季度的可能的外贸放缓局面的出现,放权并刺激地方去多样化推进消费产业,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今日之中国,虽然国力较四十年前有很大提升,但是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冲过去,就是一片艳阳天。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释放了强烈的开放信息,这很重要。

以城市的独特产品和灵活的方式更多和国际消费者挂钩,将中国的消费品形象、优势植入国际消费者的心智之中,这对于中国消费行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大有裨益。

至于具体怎么做,各城市可以在大战略方向确定之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就颇有点改革再出发的味道。

以国际消费为方向,不断突破、跟进,把中国消费品更深地结合到各经济体中,而且是 TO C的模式,这样相对而言会更安全更牢固。

以广州为例,就是准备从产品、圈层、美誉度等多个角度去“着力打造产业与消费良性互促、国内国际双向消费协调发展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穗津渝扬眉吐气,深圳成都表示不服

▲广州CBD

1984年,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有14个,分别是: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后来,上海、广州、宁波、青岛的表现优异,大家都看到了。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虽然不如彼时“对外开放城市”的政策有石破天惊之震撼效果,但在大方向上、内在逻辑上却保持了一致性,而且可以看作是后者在三十多年之后的“垂直升级版”。

这一战,中国绝大多数顶级城市都在列,相信披荆斩棘之后,会有新的机遇和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成都   深圳   扬眉吐气   青岛   天津   重庆   广州   上海   北京   中国   社会消费品   游客   政策   数据   城市   财经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