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如果现在还有人告诉你中国打破某个芯片垄断,我相信你一定会表示怀疑,甚至嗤之以鼻,但这次却是真的,因为它不仅研制出来了,而且已经量产,它就是影像芯片。

视频版本点击右侧观看:影像芯片,助力国产医学设备

影像芯片多行业实现国产化


让人欣慰的是,中国企业攻克影像芯片的领域还不少,有航天的、有医疗设备的、也有数码产品的。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比如6月份发布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自研芯片,都是典型例子,甚至还有更早的航天影像芯片。其中医学影像芯片还填补了国内高端医学设备芯片的空白。

有望在几年内打破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影像芯片是什么,它和普通芯片有什么区别吗?中国是如何打破垄断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事情。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CT机

要说中国为什么研究医学设备芯片,还要从20年前美国企业的傲慢开始说起。

医疗器械的痛楚

当时高端的医疗器械市场基本被欧美三大巨头瓜分,也就是通用电器、飞利浦以及西门子,他们在业内有个赫赫有名的称号,“GPS”。

GPS垄断市场,自然就谋求高利润,所以他们生产的高端医学设备就一直以高价著称,而且对中国医院相当的不友好。

倒不是说他们卖高价本身,而是搞价格差异化,比如一台高端CT在国外售价几百万元人民币,但到了国内,同样的设备售价就高达几千万人民币,涨了几倍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中国以前并不富裕,很多医院都是靠着国家支持,自然也没啥太大的预算,所以很多小型医院根本买不起CT机,只有一些大城市的医院才能配备的了。

在那个时期CT机是一种“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的高端医疗器械。本来这也没什么,谁让人家有技术是吧,卖个高价,我们咬咬牙也能坚持,大不了等有钱了再多买几台!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直接推动了中国在高端医疗器械上的布局。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在上世纪80年代,辽宁省沈阳市卫生局花了数十万美元从美国引进了CT机,结果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导致机器不能用了。

他们就联系美国公司,请美国公司派售后过来维修,没想到遭到了拒绝,又经过数次沟通后,他们依然不准备过来维修。

这下把医生们惊呆了,不说把顾客当上帝吧,至少这也是属于售后范围,厂家过来维修那是行业规矩,结果愣是没办法。

被逼无奈,只能请东北工学院的老师过来救急,他们也不懂呀,只能边学习边尝试修理,数百万元的设备被晾了几个月,才解决了问题。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这件事在当时影响挺大的,没引进的医院担心售后问题,已经引进设备的医院也担心设备出现问题,很多人都是心惊胆战,后来国内医疗设备企业就想,既然我们能修,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造呢?


本着求人不如求己的精神,中国医疗设备先驱们被迫启航,1997年,经过十年的奋斗,中国第一台国产CT成功面世,自此也开启了逆袭的道路。

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中国在CT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诸如联影微电子等国内医疗企业实现了从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到顶层元件上的技术突破。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其中就有我们今天的主角:影像芯片,它就是联影微电子攻克的PET-CT专用影像芯片,是CT设备中核心的核心。

影像芯片到底是啥?为啥中国这么多企业都要自研影像芯片?

影像芯片

它全称是:图像信号处理器,也叫ISP芯片,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处理图像的。率先开始大量应用的还是在太空探测时期后。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当时美国NASA用模拟相机对月球进行观察和拍照,由于距离太远,他们拍出来的图像非常模糊,不利于观察。

然后他们就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良呢?后来还真让他们发现了一个可以提高相机质量的方法,就是利用图像传感器和图像信号处理器模拟人眼。

它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简单给大家科普下。

NASA模拟相机的原理,其实就是模拟人眼,我们人眼成像挺复杂的,但是原理稍微简单,我们可以看一看下面这张图。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人眼成像

人眼成像的原理简单来说是,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的我们眼睛,被眼睛视网膜上感光细胞捕捉,它会检测光的强度、位置和颜色等等信息,然后将这些光信息变成一种电信号,再通过视觉神经传达给大脑,大脑分析后进行成像,就成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景物。

NASA的模拟相机也是如此:光信息进入镜头后,经过图像传感器转化成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专门的处理器进行分析,再印出来。

这里的传感器就像人眼的感光细胞,而处理器就是人的大脑,也是我们说的影像芯片,它是用来处理电子信号,所以也叫图像信号处理器,在整个相机中同样属于核心部件。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照相机传感器

影像芯片自从诞生后,经过数十年发展,在影像设备行业已经成为关键的核心部件,甚至决定了一个机器的整体性能。

以CT机为例。一般的CT检查流程简单,我们只要躺上去,然后在X光的照射下完成检查,等一会医生就可以拿到检查好的片子,对吧?


这个过程看着很神秘,其实它的原理还是和人眼、相机是一样的,整个成像流程大致是X光照射在人体身上,衰减后的光会被下方的探测器捕捉,接下来就是正常的相机成像过程:经过光电转化和计算机处理后,成为我们常常看到的CT影像。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计算机中的影像芯片就是专门用来处理CT影像的,CT影像芯片性能越强,检查出来的结果也越接近真相,所以影像芯片又被称为:CT设备里的塔尖技术。

联影微电子攻克的CT影像芯片,就属于这个类型,而且达到了行业内顶尖的水平,搭载它的PET-CT机,检测的飞行时间可以达到万分之一秒的级别(190皮秒),这个数值是行业内的纪录,也就是说国产CT机已经有能力迈向高端了。

CT机也借此成为中国高端医疗三大设备里,国产化程度最高的设备。

其实影像芯片不止是医疗设备在使用,它在中国航天、数码、甚至国防军事等等领域都在广泛应用,可以说只要涉及到图像处理,就少不了这东西。而且中国企业在这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国产化三大设备

当然看到这边,我相信有很多老铁肯定会反驳:这玩意一看就不难,中国企业才能实现国产化,这种情况本猫不想反驳,正如那句话,中国攻克的技术都不属于高难度技术一样。

影像芯片在设计和制造难度上,确实没有大型SOC芯片难度大,但是要说它简单,那也不对。

首先,影像芯片构造同样复杂,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需要集成近十亿只晶体管,就这个步骤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联影CT影像芯片

比如联影微电子的团队花了2年,集合上百人的团队,才攻克了PET-CT影像芯片,vivo团队也花了2年,联合300人攻克了V1专业影像芯片,他们投入的成本和决心都很大。

除了难度,他们更大的区别在于赛道不同,我们口中的“麒麟芯片”“高通骁龙芯片”是一种通用大型SOC芯片,它更侧重全能,控制整个机器的运转,而影像芯片属于独立芯片,更侧重专业,在单一能力上反而更强。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它们两个的关系,就像我们人体的大脑和小脑一样,大脑负责“指挥,小脑负责“分析”,或者将独立芯片称作机器的副脑也行。

有些人可能会说了,一个芯片就行了呗,弄那么多有必要吗?

你别说,还真的有必要,比如联影微电子的CT影像芯片,每秒可以处理上百万次的微弱电信号,1块芯片集成的各种数据等同16块通用芯片的功能。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术业有专攻。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通用的SOC芯片

通用芯片的性能一般取决于构造,而独立影像芯片的性能是取决于构造与算法,甚至是由不同学科知识共同决定的。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拍照?

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用专业相机,而是选择手机呢?
原因只有两个字:简单。

不管是对男女老少,也不管是拍人像还是夜景,我们都不用去调灯光,找角度,手机都已经帮我们自动调整好了,我们只需要按一下就可以得到我们满意的照片,而不是需要复杂的摄影知识。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这里利用的就是计算摄影,也就是让AI帮我们学习这些知识,它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让手机提前知道人们想要什么样的内容,所以我们拍的就是我们想要的。

在CT上也是同样的道理,CT是检查人体五脏六腑的,但是每个人的五脏都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同,你需要处理这些不同的东西,也需要机器学习人体构造。

学习之后再去处理分析成片,比大脑处理更加强大,这个时候专业、独立的影像芯片就诞生了,它就是将算法转化成硬件,用硬件反哺算法。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那么直接在一个芯片上学习不好吗,为什么联影等厂家还要单独弄一个独立芯片呢?

说实话还真不行,大量的学习就会遇到另外一个重大问题:普通的芯片满足不了这么庞大的海量知识,

它的优势特别明显:也就是术业有专攻,上面说过:CT拍摄的片子需要计算机中的影像芯片来处理和分析是吧?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但是这样的话有一个很大问题,通用性芯片需要负责控制整个CT机的系统,要负责的东西太多了。不仅要控制机器移动,还要控制X线管发光、电脑、各种机器运转,甚至整个系统等等,造成拥挤甚至性能不够用等问题,

芯片就像我们的大脑,我们人很难一心多用,芯片也是如此,它的处理能力总是有上限的,负责的东西越多,用来处理主要影像的空间就越少。

独立影像芯片则不同,它只负责CT影像的处理,是这个功能的大脑,其他都不用管,所以在特定功能上,它可以处理的影像内容就更多,这就是术业有专攻。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独立影像的芯片一般专业性特别强,联影微电子研究的CT影像芯片更偏向人体内部构造上的学习和处理,满足CT机的需求,vivo自研的V1影像芯片就更偏向于人体构造和夜景上,满足人们对拍照的需求。

实际上除了vivo和联影微电子外,华为/小米/OPPO都在自研影像芯片,而且有些也量产了
自研芯片的好处有很多,厂家可以把自己的算法转化成芯片,甚至在成像上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培养芯片制造的整体能力。

比如在中国奋斗了数十年的CT机上,我们不仅实现了中低端的国产化,在高端CT机上,也站稳了脚跟,甚至部分设备还打破世界记录,世界首台全景动态PET-CT也是国产的,它的性能直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探测器的灵敏度和辐射量,比其他产品优秀了40倍,而探测所需的时间反而更少了。

中国医学设备崛起:影像芯片突破垄断,国产化替代还远吗?

独立芯片的作用其实不止这些,有机会我再做一期,我相信未来类似影像芯片的案例会越来越多,逐渐实现国产化替代。

好了,我是熊猫,我们下期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术业   芯片   影像   电信号   设备   微电子   美国   中国   大脑   中国医学   独立   机器   性能   人体   相机   简单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