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返航,很多人刷到这个信息后,心里波动没有以前那么大了,甚至都忘记了中国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历史。

中国正在创造历史

以往的国际大型航天项目,都离不开美国的主导,现在中国正在打破这种局面,不仅将美国排除在外,甚至还独自领导这个项目,成为空间站的领头羊。

西方很多国家对中国航天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要进入中国空间站,必须先学习中文,甚至追捧中国的航天模式适合人类。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如果换到国内,你会发现类似的事情更多,有人认为中国的目标不是美国,而是星辰大海,一些激进的国人,甚至会说空间站的技术,中国已经领先于美国,逼的航天科学家们都出来辟谣:中国距离美国还有一段时间,劝大家正视差距,不要过分捧杀。

但这,并没有打击到国人的自信心,直到现在,大部分人依旧坚持认为:只要中国按照自己的节奏,步步为营,总有一天会超过美国。

中国航天何时超过美国?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话题,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移到十年之前,就可以看到完全相反的说法:那时候,中国航天虽然也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抱着质疑的态度。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有人会说中国空间站落后美国40年以上,就算再发展40年,也赶不上美国,也有人用西部人民在吃草,来讽刺中国航天毫无意义。那时候的科学家要是敢说目标是追上美国,绝对是妥妥的招黑。

然而,仅仅十年,中国人就改变了态度,开始支持中国搞航天,甚至觉得中国的科学家们都太谦虚了。

到底是什么让国人如此的自信?开始相信中国航天能成为世界第一?

其实要读懂国人心态的变化并不复杂,只要搞懂中国为何搞航天技术,搞懂中美航天技术差距以及中国是如何缩小差距的,我们就会一目了然。

中国为啥搞航天:大部分人至今没明白

要搞懂中国为何发展航天技术,一定要从中国发展核弹说起,因为两者是息息相关,甚至相辅相成的。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美国航天飞机

中国航天起步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核讹诈事件

这件事年轻人可能还不知道,甚至一些中年人也已经没有印象了,只有真真切切经历过和研究过的人才会记忆犹新,甚至是后怕。

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军事实力最强,也都拥有核武器。

所以经常用这个对其他国家威胁,声称要用原子弹摧毁敌人,也就是所谓的核讹诈,其中就包括日本、英国以及中国都曾遭遇过类似的核威胁。

谈核色变,这个词现在整个世界都已经很少体会到了。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如果现在有人胆敢公然用核武器威胁其他国家,必然被世界其他国家指责,甚至嘲笑。指责是因为现在有国际公约,不可以擅自使用核武器,嘲笑是因为现在很多国家都有核武器,谁也不敢轻易挑起核战争。

比方说,现在有谁敢对我们发起核讹诈,我们可能笑而不语,甚至凡尔赛一把:怕是没尝过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服务吧。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我们没有这种反制能力?我们还能笑得出来吗?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那十年里,很多国家是真的笑不出来,包括我们,在历史上,我们前前后后总计遭遇美苏不下十次类似的威胁,结果都是无能为力,只能坚决的回应:我们不怕核威胁。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美苏冷战漫画

但是不管我们嘴上和心里是如何的坚定,没有核反击的力量就会受到别人的轻视,所以那个时候的中国,极度渴望拥有核打击技术。

中国航天的起点:源于核力量

核打击必须具备两种因素,一种是核弹,还有一种运载核弹的核载具,要想发展这两个技术,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有核弹的技术,也要有导弹的技术。

所以在中国的规划中,包含了核弹和导弹技术,可以说它们是一体的,都被归纳到两弹一星计划中,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还有一个是:人造卫星。

核弹是原子弹和氢弹的泛称,而导弹和人造卫星两者是息息相关,一个是用来运送炸弹,一个是用来运送卫星的。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导弹分为:近程(1000公里以内)、中程(1000~3000公里)、远程(3000~8000公里)和洲际导弹(8000公里以上),其中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原理相似,都是多级弹道式,射程甚至能达到上万公里。

洲际导弹只要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改成运载火箭,用来发射卫星。

运载火箭又是航天技术的基础,不管发射卫星还是空间站都离不开了它,只要有导弹技术,发展航天技术也会事半功倍,航天技术越发达,核打击能力也会越成熟,两者相辅相成,所以东方红才会和两弹并列当时急需攻克的技术。

了解了航天与核弹的关系,我们就了解了我们当年为什么要坚定地搞两弹一星,说白了就是受欺负多了,不得不反抗。

但要是国家实力是落后的,连反抗都显得格外吃力。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中国人为什么一开始是反对航天技术的,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差距大到让人绝望。

自1958年起,中国下定决心搞航天技术和原子弹时,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中国发展核技术遭到反对

航天和核弹这两样技术是军工领域的塔尖技术,涉及到机械、材料、空气动力、电子技术等十几个学科,需要成百上千个配套工业部门。

中国想要成功谈何容易,就连当时的老大哥苏联都不看好,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直接公开说:“离开了苏联的帮助,中国造不出原子弹”,更不用说美国。

所以我们国内也有很多人不认同,频繁出现反对的声音。

中美差距具体有多大?可以用一个故事和三个数据来衡量。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先说下故事:

在中国下定决心搞核武器时,中国还比较穷,造核弹和卫星,需要全国总动员,大量的工业资源开始向两者倾斜,为了激励全国人民,有位领导人鼓励大家:他们笑我们穷,笑我们造不起原子弹,我们就算当掉裤子,也要造出来给他们看。

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在我们现在来看,也挺振奋人心的。

没想到这种激励方式,却惹恼了以金庸为代表的一些文人,他们公然在报上刊登一篇叫《要裤子不要核子》的文章,公开反对造核弹。

他们称:一个人民没有裤子穿的国家,是绝对不会强盛的,就算中国耗尽财力勉强造出核弹,也比不过别人,还不如多造一些裤子,搞好民生,而不是核弹。并且举了英国的例子,当年英法联军攻打苏伊士运河时,英国也拥有核弹,但是面对强大的苏联,也只能认怂,乖乖退兵。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金庸这种观点是躺输精神,和抗日打不过就不要反抗没啥区别,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典型的公知言论。

实际上,这件事真的怪他们吗?并不能,这是他们眼界问题。

先穿裤子还是先搞核子的争论,放到现在,就是先满足生活质量,还是优先发展科技的问题。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国,中国每一次制定航天项目,都会遭遇类似的反对声音。

比如在早期,每当我们发展航天技术时,就会来一句“西部人民还在吃草,你们却在发射卫星”

当西部人民摆脱贫困时,又有质疑:有钱搞航天,不如把我家门口的路修一修,当中国路都修到农村了,还是有人质疑:我们连房子都买不起,搞空间站有什么用?甚至还有更直白的,中国载人技术都落后40年,有必要再发展登月技术吗?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这类人和金庸的核弹无用论没什么区别,只是从反对造核弹,变成了反对搞卫星、反对搞空间站等航天技术,归根到底他们并非不爱国,而是不自信,不相信中国有一天能超过美国和苏联。

不自信的根源也是源于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部分:中美航天差距,中国刚刚起步时,技术落后实在太大,大到让我们感到绝望的地步。

中美航天差距:大到让人感到绝望

这里的差异有很多因素,有时间差距,有资金上的差距,也有工业和技术上的差距。

从时间线来看,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1945年就引爆了,而中国在50年代末,才定下要发展核技术,1964年才成功引爆,中国在核弹技术上整整落后20年左右,而在人造卫星、空间站以及载人登月上,中国分别落后13年,25年,40年,这还没算上资金投入以及工业技术上的差距。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画面

比如在资金和技术上,美国在二战后,就已经是世界上工业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他们不仅工业底子厚,在资金投入上更是无人能敌,仅仅阿波罗计划就投入了200多亿美元,此后更是在航天技术上每年投入2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而中国刚刚开始发展航天技术时,整个国家的GDP才600亿美元左右。

时间+资金投入+技术,三重差距,,就像一口不断扩大的深坑,它从清朝开始就挡在了我们面前,而且还有国内外的人不断的把它挖大,挖深,时间越久挖的越大,直到大的让人感到绝望的地步。

这个坑需要无数人的血肉和毅力去填补,一些不坚定,没经过苦难的人,望着这个障碍,早就失去了信心,索性直接躺输等死,要么就跪地,祈求他们。所以有这种态度就完全不奇怪了。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但是总有那么些人,不怕奉献,不怕牺牲,憋着一口气,也要努力把这个坑填的小一点,再小一点,目的就是为了后人不再被深坑绊倒,因为一旦绊倒,迎接我们的不会是绳子,而是落井下石。

这一点我们的先辈和科学家最有体会,他们往往奋斗一辈子,只为将这个深坑填得浅一点,艰难的为后人铺出一条路。

巨大的差距带来无限的恐惧,但是当这些差距被先辈们一点点磨平时,中国就将不再恐惧,

中国航天漂亮的逆袭也就此开始了。

在早期时,中国航天的目标是:外国有的,中国也要有,于是中国核弹和卫星搞起来了;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钱学森

后来目标就变成:我们不但要有,还要精,所以探月工程也来了,在中国人登上太空后,我们的目标又再次转变,我们不但要精,还要尝试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于是月球背面探索,中国独立空间站也来了。

从无到有,是中国解决敢不敢的问题,从有到精是中国解决能不能的问题,从精到尝试,是中国解决领导力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有没有勇气去填补这个坑,甚至填完了有没有反超的决心。

事实证明中国不但有填坑的勇气,也有反超的决心。

中国先后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探火计划等航天项目,而这些成果在这些年里集中爆发。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2020年和2021年,中国航天技术的成果多到令人发指,长五B、长八火箭首飞成功,北斗导航系统成功组网、嫦娥五号带回月壤,天问一号三步一起走,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方式成功探火,中国空间站更是以一己之力挑战全世界,天和、神舟、天舟捷报不断传来。

在我们还在质疑我们要不要发展航天技术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那些科学家已经把这个坑填得差不多了,只需要轻轻一跃就可以跨过挡在我们面前,已经数百年之久的巨大障碍。

不仅科学家更加坚定了中国不比其他国家差,就连普通人乃至那些原本躺输的人自信心也起来了:填完坑,超越前面的人还远吗?难道中国还没有超越的机会吗?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北斗卫星导航

就像上面那句话:巨大的差距放大了无限的恐惧,但是巨大差距被磨平也会带来无限的膨胀,这个时候大部分人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国家充满期待,甚至乐观到无限自信

除了中国成绩带来的自豪感外,还有我讲的第三个部分:中国是如何缩小与美国差距的?讲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个故事。

中国航天如何缩小与美国差距?

2021年6月,美国NASA的一个说明把中国网友给逗笑了。

NASA局长尼尔森向科学、空间站技术委员会请求增加2022年的预算,如果NASA得不到增加预算的支持,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太空强国的地位,如果想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就需要多打钱,为了多拿一点预算,尼尔森甚至说:我愿意支持“沃尔夫条款”永久化。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中国能不能取代美国太空强国的位置,中国不敢确定,但是听到沃尔夫条款永久化的消息,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不屑的笑了,甚至还会悄悄在评论区打上:外强中干!

这是因为沃尔夫条款从2011年开始,已经生效十年了,和沃尔夫条款类似的协议更是存在70年了,中国缩小与美国航天技术的差距,就是靠突破一个个障碍来实现的。

比如世纪50年代,阻挡中国航天的是《巴黎统筹协议》

中国研究原子弹时,核心原材料都是靠自己用脚丈量出来的

原子弹的原理并不难,难得是材料与工程技术,这些都在巴统范围之内,面对封锁,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就算用脚走遍中华大地,也要为中国突破重围。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巴黎统筹协议

为了找到核心材料铀,中国地质专家李四光利用自己从英国带回来伽马仪,指导中国两支专业的地质勘探队,数千名队员在中华大地上花了四年才完成任务。

到了20世纪末,巴统虽然解散了,但迎接中国的是瓦森纳协议。

中国航天依旧无法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有的只是技术和设备的双重封锁,北斗在最关键的时刻,原子钟被禁运,中国物理学家梅刚华,埋头研究十年,为中国研制出铷原子钟以及星载铷钟,在北斗轨道失效前,成功拿下轨道资源。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

在21世纪时,中国探月工程又遭遇美国的数据封锁。

当时嫦娥二号完成探测任务,开始对小星体,图塔蒂斯进行探测时,美国将原本向全球公开的轨道数据全部关闭了,中国只能动员全国的天文台自己寻找,自己计算出中国的轨道,最终实现飞越探测。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2010年代,在技术、设备双重封锁下,中国空间站又遭到沃尔夫条款的限制。

中国一开始是希望通过与国际空间站合作,学习空间站的运作,所以数次公开表示:希望与空间站合作,甚至通过与其他国家间接合作,希望能进入国际空间站,结果都不如人意,限制中国的就是2011年生效的沃尔夫条款。

它禁止美国NASA以及其他航天部门与中国合作,将限制的范围从技术和设备增加到合作领域,在这个条款的限制下,中国被断绝了进入国际空间站的可能,甚至连一些美国主持的国际航天项目,中国航天团队都无法参加。

正是因为这些障碍的出现,迫使中国独立自主发展航天技术,自己建北斗导航,自己发射嫦娥号探月、自己建立天宫空间站。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沃尔夫条款

中国航天发展得越好,美国NASA对中国航天的态度也一变再变。

受到惊吓的美国航天:从祝福到害怕

2003年,中国神舟5号成功发射,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当时NASA老前辈是这样评价的:“这是航天发射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祝中国获得成功"

2016年,中国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后,NASA老前辈的口气就变了,他们说:中国空间站技术距离美俄还有差40年的差距,中国想要赶上来,还需要努力。

到了2020年,天问一号发射成功,NASA的一些成员表示:沃尔夫条款不合理,应该和中国交换火星数据。

而在2021年,中国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后,美国NASA的一些成员开始着急了,开始申请进入中国空间站,当然由于项目太低级,最终被中国果断拒绝。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从不屑一顾到申请项目,这就是NASA对中国航天的态度,当差距逐渐被磨平时,我们看到美国航天技术就不再是仰望,而是平视。

熊猫想说,中国航天与美国的差距依然是有的,甚至就像科学家说的那样,还落后十几二十年。但是中国航天不比美苏,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发展航天技术,而我们只能靠自己慢慢探索,孤独前行,还要承受被时刻封锁的痛楚。

但是未来呢?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航,中国航天有希望超过美国吗?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抬头仰望星空,中国为何不能成为最亮的那颗星?

好了,我是熊猫,我们下期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神舟   美国   深坑   中国航天   苏联   中美   空间站   核弹   原子弹   中国   航天   差距   条款   顺利   航天技术   财经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