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的中国历史

还是川建国的威力大,他一个推特发出来,让我们2个月传了2次的降准“谣言”(央妈为此还认真的报了警),变成了现实。

存款准备金的中国历史

​虽然说只是针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但对资本市场怎么也算个好消息,但昨天一大早新闻出来,却没有挽救股市暴跌,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暴跌5.6%,深成指跌幅达到了7.6%,创业板跌幅更是接近8%,惨到无以复加。

股市不好,学习更重要,我原来写过一篇文章:

为什么你没听说过欧美日调整准备金率?

讨论过国外存款准备金的历史,今天和大家聊聊中国存款准备金的历史。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施计划经济,全国只有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而且实施按照票证分配物资的思路,没有、也不需要存款准备金之类的腐朽概念。

1984年,改革开放逐渐推进到金融领域,商业银行的职能(面向普通企业和个人存款贷款业务)逐渐从中国人民银行剥离出来,一个名义上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在中国建立起来。当时央行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城镇储蓄和农村存款,其法定准备金率各自是20%、40%、25%。

通常认为,存款准备金是银行为了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要不然,为啥叫存款-准备金呢?

但,这是资本主义的思路,为了剥削储户,腐朽得很,我们先进的社会,不这么搞!

当时这么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你以为是为储户安全充分考虑,那就图样图森破了,我们规定这么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支援社会主义大项目建设——根据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建设方的需要,央行会将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通过再贷款的形式,返还给商业银行,要求他们满足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贷款要求。

额,那,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满足存款人的取款、支付、清算需要呢?

不要紧,尔等金融机构听好了,你们可以在我这里再开一个账户,把你们需要应付储户支付清算需要的钱放进来,这个叫“备付金存款账户”,专门来办理资金清算支付业务,备付金率呢,咱们灵活要求,5%-7%就行了——这才是真正的存款准备金。

这样一来,其实中国变成了双重准备金制度,总准备金率高达30%左右,这相当于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商业银行手脚完全被捆住,现在中国最赚钱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什么的,当时的地位还不如一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企业……

这种双重存款准备金,极大的压抑了商业银行的扩张动力和能力,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浪费、无人负责依然如故,还加上了条子乱飞、倒爷遍地,很多机灵的家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入手金融机构,空手套白狼,狠狠的赚下了第一桶金。

这种混乱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在中国实施了15年,造成的结果是,国有企业都把贷款当成争取到的唐僧肉,却几乎没有谁傻到会主动还款,当时的中国商业金融体系,几乎全部都是坏账和烂账,由此不得不在1999年启动“股份制银行改革”(四大AMC的故事,请点击本文末尾:阅读原文)。

在启动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前的1998年,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银发[1998]118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主要内容有下面三项:

1)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商业银行的做法,将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统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当时的13%下调至8%,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部分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3)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机构对待,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统一考核;

此外,还对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分类、准备金缴纳账户进行了一些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部需求不足,我国经济增速快速下滑,而为了严控1994-1995年的经济高通胀所导致的货币发行收缩,使得整个经济体陷入通缩,所以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伊始就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用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2000年之前调整准备金率的记录如下。

存款准备金的中国历史

​也正是1998年的这次重大改革,确立了准备金制度在我国调控信贷规模的主要功能。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廉价的劳动力、便宜的土地资源和安全的营运环境,让中国吸引来无数外资涌入,再加上美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增长,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持续流入,而根据中国的结汇制度,央行通过大规模购汇,大大增加了市场上人民币的供应量,国内人民币流动性也得到改善……

2002-2007年,差不多算是中国经济发展最理想的时期。

2005年开始,因为外汇流入太多太快,人民币发行量随之猛增,中国境内出现了资本泛滥,房价开始连年上涨,中国股市也开始了一轮疯狂上涨,因为1992-1993年中国刚刚经历过海南房地产泡沫,当时高层对于房地产泡沫还算比较警惕,央行开始发行央票回笼资金——但因为外汇流入规模太大,靠发行央票回笼货币是杯水车薪。

这时候,存款准备金率派上用场了。

2003年和2004年,人民银行分别调升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随着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扬,进入2006年,央妈进行了3次准备金率调整,成为频繁调整准备金的前奏。

存款准备金的中国历史

​到了2007年,面对热得发烫的房市和股市,因为不想通过大幅度加息来提高借债人的资金成本,所以,存款准备金率成了央妈调整货币政策主要的工具,当年央妈创纪录的连续10次调升准备金率,2008年上半年央妈又5次调升准备金率。

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我们的存款准备金率开始下调,而且央妈开始区分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

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4万亿”操作,到2010年,全社会的资金再一次开始泛滥成灾,但和以前一样,央行还是不想提高债务人的成本,所以从2010年起,再次开始提高准备金率,并在2011年6月,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1.5%这样的世界最高水准。

接下来,随着中国外汇流入增速下降,新增货币的压力变得没那么大,从2011年底开始,央妈又开始连续调降准备金率,成为央妈“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供应,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举措。

算下来,从2006年7月到2011年6月,除了2009年一整年没有调整之外,其他的年份,央妈总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高达36次,真是爱不释手啊!

存款准备金的中国历史

存款准备金的中国历史

存款准备金的中国历史

2012年、特别是2014年以后,中国外汇储备开始下降,以外汇作抵押发行基础货币的渠道干涸,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适度,央妈开始口吐英文,麻辣粉(MLF)、酸辣粉(SLF)等一大堆新名词被发明出来,用以投放基础货币……

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也使得准备金率调整,甚至是利率调整都显得没那么重要,所有2012年底到2015年初,央妈一次都没有动用过存款准备金工具。但与此同时,因为新增的基础货币并没有充足外汇作抵押,人民币开始面临贬值压力……

于是,我们开始有意识的推动资本市场上涨,并且提倡通过股市和房价上涨化解企业的杠杆风险,央行行长更是亲自上阵,“中国居民还有较强的加杠杆能力”,“资金进入股市也是进入实体经济”,于是准备金率再次成为央妈的工具选项。

2015年初到2016年初,央妈先后四次降低准备金率,通过神操作,让中国在基础货币供应开始收缩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仍然实现“平稳增长”,股市经历了高高的一轮过山车,而房价,则在相对居民收入世界第一的基础上,永攀绝对值的世界第一……

也正是在2012年之后,央妈和国务院一直强调,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而是主打“滴灌”的货币政策——所谓“滴灌”,主要是指定向降准和定向购买债券(发行基础货币)。在准备金率调整上,每年对上年度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支小情况进行考核,对满足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贷款达到标准的商业银行,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未满足的不再继续享受优惠。

2015年以来的降准,体现的基本都是这种思路。

存款准备金的中国历史

​2016年,人民银行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较之差别准备金动态机制,MPA更加全面系统地考虑了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业务风险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个方面,在保持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并直接和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水平挂钩。

进入2018年以来,不算昨天,央行总共进行了5次降准,释放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明确把降准与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相结合,降准再次成为央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的中国历史

​不过,客观来说,以当代金融体系的复杂性而言,相比降息和公开市场操作(MLF等都属于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准备金对于货币流动性的管理其实相当粗糙,看起来很美,但有时候达不到央行想要的效果,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已经放弃这一“最具权力仪式”的货币政策工具几十年。

调整准备金对货币流动性产生影响,主要是假定货币乘数不变的情况下的结果,但实际上,当代信用货币流通极为便利,经济体系内流动性松紧的产生,一般都是两种结果:

1)基础货币出现膨胀或收缩;

2)货币乘数因为社会预期发生了变化。

第一种情况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改善,而第二种问题,通常是金融到实体的传导出现了堵塞,只能通过社会体制的改革才能够得以疏通,这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也很难做到,只靠准备金率进行调整,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另外,长期以来,因为利率远低于真实通胀,中国的金融机构一直存在着资金饥渴症,他们一直在想方设法从名目上减少缴纳存款准备金的资金,央妈固然可以不断的出新的规定,要求严格存款准备金管理,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金融机构也不断创新来躲避监管,定向降准什么的,无非是个猫鼠游戏。

事后统计来看,中国每次降准,股市的涨跌完全不受影响,该涨还涨该跌还跌,指望降准就可以挽救资本市场,未免是很多炒股者的一厢情愿。

最后,说一下中国存款准备金缴纳的一些特殊规定。

按照金融机构类别来分,如下机构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

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注意,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只有农发行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2014年央行要搞定向灌溉,将农发行的法定存准一次性降低到只有8%的水平。

2、工农中建交国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3、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

4、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本次降准针对的就是这类银行);

5、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

6、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

因为,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虽然属于非银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但是这三类机构均可以办理存款类业务——当然,虽然他们可以吸收存款,但在额度和期限方面限制非常严格,所以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更偏好从商业银行获得线下的同业借款。

从缴纳准备金的资金范围看,主要是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一般性存款和财政存款,以工商银行为例,其需要缴纳准备金的分类资金见下图所示。

存款准备金的中国历史

​除以上内容外,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等,其是否缴纳存款准备金,还需要根据央行的详细规定来执行——最典型的,原来银行所发行的保本理财产品,需要纳入准备金缴纳范畴(非保本理财型不需要),但2019年有了新规定,这部分资金就不用再缴纳准备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准备金   存款   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   央行   流动性   金融机构   货币政策   中国   账户   货币   股市   资金   制度   银行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