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野蛮战胜文明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美国工厂》火了,他所获得的奖项比背后的舆论更鲜为人知。

2008年金融危机后,通用汽车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工厂倒闭了,整个代顿市陷入经济萧条。然而,中国企业福耀玻璃,接手了这座废弃工厂。

豆瓣:“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一度混淆了两个国家。到底哪个国家是资本主义,哪个国家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剥削的更为严重,罔顾工人权益;而资本主义国家(被迫)注意各种安全措施,还有工会介入。真的非常现实与荒谬。

这背后,却是由美国前总统(没错)投资制作,奈飞发行的纪录片《美国工厂》。

他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烂番茄度高达98%......这跟国内豆瓣评了9分没有区别。

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野蛮战胜文明

代顿市通用汽车工厂的倒闭,使当地政府直接损失50%税收,6000人的代顿郊区有4000人直接失业。

这无论对于当地政府还是居民,简直就是疯了。

直到2013年,中国玻璃大王,福耀玻璃的CEO曹德旺看上了这块地。

美国政府自然是喜极而泣,当地政府承诺,只要雇佣超过1500名美国人,五年内补助100-180万美元。俄亥俄州政府表明,只要解决1500人的就业,第五年直接补助1300-1500万美元。

这还不够,美国政府还免去了福耀厂区2015年的产权税,800万美元,这些优惠加起来和福耀购买厂房并改造的价格差不多,相当于免费开厂,或是买一赠一。就连工厂前的街道都改名为“福耀大道”(Fuyao Ave)。

然而影片中却客观的表现出了,中美在文化、制度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以及激烈的碰撞。

有人说,作为一个福清人,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家乡很开心,但也五味杂陈。我们所谓的中国速度,是牺牲了多少人权多少自由多少利益换来的,然而最可怕的是我们的思想却趋于习惯。当看到福清福耀工厂的军事化管理,不知道是自豪还是悲哀。

或许,这也是ANK寓言最好的体现。

假如时间回到1989年11月,BL墙还存在,社会主义的D德也还在,D德领导人突然对市场经济产生兴趣,引进西方资本,当然前提是西方允许D德把商品卖过去。D德用专政手段提供最好的招商引资条件,土地看中哪块,直接给你,只要工人规规矩矩,财产想给谁就给谁。

这样,西方资本就会一窝蜂地跑到D德,把人当农民工用,把生产的产品卖到西方去。至此,D德血汗工厂的廉价商品就可以把X德的产业和制造业全部替代。当然代价是D德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血汗工厂,环境污染。

那X德呢?

X德的社会制度将完全崩溃,工会垮掉,福利瓦解,百年来建立的文明资本主义制度将荡然无存。

此时,X德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搞自己的BL墙,把D德的商品挡住不让进来,搞贸易保护主义,或者把自己的投资管住,资本不许出去。这样做,不仅在道义上就要付出很大代价,经济也会陷入停滞,可谓杀敌一千自损百万。

第二,如果不修墙,X德就要把自己的条件降低到D德水平,否则就不能跟D德竞争,福利和自由都要大大下降,劣币驱逐良币,像D德看齐。如果真的这样做,那X德相当于被D德统一,从社会制度上已经向D德学习。那X德就会发生社会动乱,D德很有可能用武力实施统一。

这种D德吞掉X德的状况,可绝对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也不是民主社会战胜自由资本,而是血汗工厂把福利国家打败了。

野蛮人战胜了文明。

寓言还是预言?

在这个金毛呼吁制造业回流的时代,显得相当魔幻。

影片不长,强烈推荐感兴趣的朋友看一看。

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野蛮战胜文明

但是,曹德旺为什么要去美国建厂?

这是一个巧合。

福耀早在2011年就拿下了通用汽车这个客户,通用汽车建议,如果供货美国本土的汽车工厂,福耀就必须在美国设厂。

通用这么想,其实福耀也这么想。

玻璃运输难度大,必须围绕整车企业就近建厂,不要说汽车玻璃,就连易于运输的其他汽车配件,配套建厂也是最好的选择,看看国内那些上市公司,华域汽车、均达股份、星宇股份等。

福耀玻璃在全国的13个制造基地,全部都是为了配套而建在整车厂附近。

行业所致不具有代表意义。

制造成本方面,人工成本美国是中国的3倍,玻璃制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极为消耗能源,而美国天然气的价格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电价是中国的一半。

综合下来,福耀在美国的生产成本还比中国高三分之一,但售价也比中国高三分之一,再加上行业所致,大客户通用汽车也有要求,在美国建厂便成了理所当然。

而中美贸易中的绝大部分产品都不具备这些特点。

iPhone采用空运,单部手机运输成本只有50美分;纺织日用品,人工成本占比太高。

然而我们真正需要看的是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辛的面板工厂。

当时估计,富士康美国工厂将创造1.3万个岗位,间接和衍生就业岗位2.2万个,以及施工建设岗位1万个,为此,威斯康辛州向富士康提供了45亿美元的补贴。

现在呢?整个项目陷入停滞,因为富士康根本招不到合适的工人,更没有配套的厂商,再加上环保、媒体、学术界对项目施的阻挠。

最后,10.5代的顶级面板工厂降级为6代,据住在威斯康辛州的朋友说,那里只剩两座空厂。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美国工厂。

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野蛮战胜文明

我记得当时最著名的是“雁阵模型”,“当美国制造业成本高起之后,产业转移到了日本,日本成本高企后又转移到了东亚四小龙,现在东亚四小龙制造业又转移到了中国。”

那中国成本高企时,是不是也会把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位置转移出去?

过去十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了5倍,但制造业向中国集中的趋势仍然没有减缓。

那产业什么时候转移呢?

我记得前几年看著名胖子跨年演讲时说道,

“分工越细,效率越高。中国的分工,细到国际产业史上前所未见。1块钱的火机,上面有28个零件,在浙江的一个村子里,它就是分成28个工厂来生产,然后组装,它的成本实际上是一毛钱。”

一部iPhone的产业链,一共需要8700名工程师,这堪称(业内)之最。而整个美国一年毕业的所有工程师(全行业)才7000人,在中国,还要再加上两个“0”。

中国制造业是一个技术配套、市场容量、劳动力和基础设施相当完备的体系,目前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取代。

越南现在已经是耐克鞋最大的生产商,但只是组装工厂,它真正生产靠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供应网络。

印度人口将来一定会超过中国,GDP增速也连续五年全球第一,但经济体量依然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而且增速最高也就7%,但中国的5%增速就要比印度10%的增速不知道大了多少个体量。

今年以来,印度已经三次降息,但上半年GDP增速仍旧只有5.4%,已经低于中国,尽管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但大多都是短期政策。

回过头来我们看,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终点站。

金毛也问过库克,苹果要不要把生产力转移回美国(美国给苹果的福利将难以想象)?库克的回答是,这根本不是成本问题。

其实库克没说出的下半句就是:因为他们无法被代替。

于是,我又想起了ANK预言。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吗?我不知道,但高尚一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美国   库克   福清   美国政府   东亚   工厂   玻璃   印度   血汗   卑鄙   中国   高尚   通用汽车   野蛮   制造业   成本   财经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