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古代,中国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也正是因为有无数的先辈们对书法无尽地追逐向往以及探索创新,才有了文字不断地演变,书法不断地创新。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从商代的甲骨文,到周朝的金文,以及后来的大篆,小篆,楷书,草书,行书等,直到现代的汉字,每一次的变化都有着无数的先辈为之奉献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的书法家们也留下了无数的书法创作,而书法的创作不仅表现出书法家们的书法功底,更能表现出他们的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于曾经的文字已经没有那么地向往,办公用的是电脑,是打印机,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淘汰,练习书法的人也已经越来越少了,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再难见到如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现代的书法创作也显得弥足珍贵。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不过也有人抓住这个机会,在自身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的时候,便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书法创作。有一位名为邵岩的书法爱好者,他便开创了自己的书法,“射墨成书”。

是创新还是愚弄,是噱头还是真材实料

在古人高成就的书法创作下,加上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已经很难有人能够超越古人在书法上的造诣,也因此有人们不满足于传统的书法方式,开始创新,写出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书法,而且这样的人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那么他们这样的做法是真的在创新书法,还是只是为了噱头,为了出名,越来越多的人对此评论。有认同他们创新的,也有说他们只是为了出名,商业化的创作,而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邵岩的“射墨成书”。

邵岩射墨成书,顾名思义,他的书法是射出来的,而不是如同常规的书法创作一样,是写出来的。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射墨成书”的呢?据了解,邵岩的射墨用的是注射器,他将墨水装入注射器里面,然后将其射到纸上,形成一种新的书法方式,人们称之为“射墨成书”。而对于这样的书法写作方式,一个打破人们对于书法创作的认知的方式,是否可以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呢?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少年本意气风发,奈何病魔夺芳华

从小就有传统书法功底的邵岩,本就能够写出一手好字,他的小楷更是用笔老辣,结构标新立异,字间传神,然而10多年前的一场大病,他做了心脏手术,在心脏处植入了8个支架,而这之后,他的书法风格就完全变了,并且在这10多年间,他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书法,“射墨成书”。

生病的过程中,他长时间接触了注射器,这也为他之后的用注射器射墨奠定了基础,邵岩说他曾经多次去了美国的博物馆学习关于注射器的知识,对于注射器的相关应用,以及大量的研究,有所收获后,他就回国开始了用注射器创作的道路。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生活的苦难也许会将我们摧毁得体无完肤,但内心依旧能够保持对喜欢事物的追求,这次生病也许带给了邵岩无尽的痛苦,但邵岩并没有因为生病而放弃了自己的书法梦想,这也是他不幸中的万幸。

从传统的文学创作到新的书法方式,这次病魔的侵袭带给他的不仅仅只有痛苦,也让他抓住了一丝灵感,并被邵岩成功放大,最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新的书法方式。

“射墨”而不是“射书”

都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邵岩开始用针管进行创作已经有十年之久了,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火了,而是10年之后才火起来的,而以现在网络的速度,一旦火起来,那么便会火遍大江南北,邵岩爆火之后,各种微信平台公众号将他这种书法创作方式称之为“射书”。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射书”,可以看作是“射墨成书”的缩写,然而邵岩却否定这种说法,因为在他看来,“射墨射书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他自认为自己只不过是用注射器射一射墨水罢了,不能够成为一种文化底蕴,至少现在还不足够用“射书”这种说法来形容自己的创作方式。

不论是出于在公众面前的谦虚说法,还是“射墨”本就是不入流的一种创作,但不可否认的是,邵岩这样一个本就张狂的人,在对于自己喜欢的书法上面,他并不想将之推到风口浪尖,因为他是真的热爱书法。

同时他也清晰地了解自己所谓的创新创作只是在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并不是对于文字的书法创新,不是内容的创新,只不过就相当于毛笔换成了钢笔,手写变成了打印这种工具的不同。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邵岩对于“注射器”这种他“发明”的“笔”的应用可谓是炉火纯青,写出来的字更是被许多人称赞。

邵岩用新“笔”写出来的字确实优美,但也只是存在于形式上,也就是说这也只能称之为“射墨”,因为就算他的字再美,没有文化的底蕴是没办法成书的,因为他需要的是不仅是如同王羲之《兰亭序》的字,同样需要《兰亭序》的词,如同仰观宇宙之大因寄所托,放浪形骸固知以死生为虚诞,句句震撼人心,令人欣喜。

射书不仅要书法上的造诣,文笔上的造诣要更加精美绝伦,令人发省,这样的书法创作,才能叫做“射书”,邵岩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那就是他本身的底蕴不够,文化底蕴,对事物的见解,对真理的探索,思想上的豁达的总结等等,他都与那些大家出入颇多。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新的工具,新的机会

文字的最初应用,本就是信息的传递,从古到今,人们用石头雕刻文字,用刀雕刻文字,后来的毛笔,现在的钢笔,签字笔等等,再到现在的打印机打印。

可以说,我们进行文学创作的工具在变化,在更新,这种工具我们无法评价其好坏,因为在适当的地方它有其他工具不可代替的效果,而这种新的形式,新的工具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学习,使用它,不论是出于好奇,或是出于其出名而跟风,或是真的喜欢这样的一种工具,相信在大量基数下,在这种工具下也会出现好的文章,好的论点,好的观点,好的创作。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会涌现出不同于传统书法家的现代书法家,尽管现在它比较小众,但我们必须接受,也认同它的存在,正是因为历史上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宏大文化分支,才会有那么多文化遗产留给后世,因此我们应该鼓励这种新的方式的存在,并发扬它。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很多人对邵岩的“射墨成书”并不以为意,因为他们将邵岩的“射墨成书”当作一种行为艺术,虽然不是仅仅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毕竟以这种方式写出来的字也确实可登大雅之堂,可是这样的书写方式还是不被大众认可,他们不认为这是书法。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当然了,这也的确如此,毕竟邵岩自己都没有将之称之为书,其他人的这种想法更是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方式仅仅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哗众取宠吗?非也。

尽人皆知,书法改革是与历史息息相关的,当年秦王统一六国,以小篆为国语,此后篆书成为承载华夏文明的主流载体,此后,随着朝代变迁,文字的字体开始不断演变。到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一幅兰亭序一跃成为天下第一行书,这也成就了书法历史上的一个巅峰。

也正是这些变革,才能够一次又一次达到新的巅峰,而如今的“射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一次变革,这样的一次变革在一开始定然会受到传统观念的阻挠,但变革只要顺应历史发展,那么它就是不可阻挡的,而终究有人要做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邵岩就是“射墨成书”的吃蟹人,邵岩本人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又曾远渡重洋学习现代艺术理论,他的身上有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着新式艺术的感染,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必定要产生不一样的艺术理论。邵岩所谓的“现代书法”,就是保留书法传统的历史底蕴,加以现代艺术形式上的表达。

存在即合理

一样事物的出现,它并不会无缘无故,华夏文明传承至今,千年有余,而书法创作的传承也一直延续到如今,尽管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

邵岩“射墨成书”,是创新还是愚弄?

邵岩的“射墨成书”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并不是主流,但书法在这个时代本身就不是主流了,甚至在人们心中已经将其看得不重要了,曾经都说字如其人,而现在连写字的机会都少了许多。

但是仍有一部分人,他们热爱华夏文化,并愿意返璞归真,他们继承传统,又学习新式理论,致力于将历史继续传承,也许,他们做得不如我们想象的好,但是,他们已经足够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成书   王羲之   小篆   注射器   财经   华夏   行书   造诣   底蕴   书法   称之为   传统   文字   方式   工具   邵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