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将退出理财业务 26万亿银行理财市场变局带给我们什么影响

今年的银行理财业务,备受大家关注。有消息称,现在还没有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按规定将不能新增理财投资业务。早在今年上半年监管就召集会议传达了相关要求,通知各地的中小银行对部分理财业务进行控制和压降。

中小银行将退出理财业务 26万亿银行理财市场变局带给我们什么影响

绝大部分银行机构理财存量即将完成整改

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达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37.51亿元。

截至7月底,近七成全部理财存量整改任务已经完成,今年年底前预计绝大部分银行机构能够完成整改。另一方面,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已超过80%;同业理财较峰值缩减96%。

银保监会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又出了新消息,保本理财以及不合规的产品比之前资管新规发布时下降了98%,未来部分银行将不再新增理财业务。目前,已有29家理财公司(含外方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获批开业的有21家。

部分中小银行逐步退出理财业务

数据显示,虽然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机构数量却在持续下降,但银行理财规模一直在平稳的增长和回升:

2018年底,全国40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共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  

2021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25家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新发理财产品,存续约25.80万亿元,其中理财公司20家、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1家、外资银行15家、城商行118家、农村金融机构155家。

目前考虑到325家发行机构中重复计算了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及理财公司,除去之后,发行机构的数量与2018年相比减少约100家,下降25%。

中小银行将退出理财业务 26万亿银行理财市场变局带给我们什么影响

26万亿银行理财市场变局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资管新规出台后,监管就是在逐步的引导中小型银行退出理财业务,26万亿银行理财市场变局对于普通老百姓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从四个方向上来进行解读:

解读一、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将要成为过去。

我们以前到银行去理财时都会问,这款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多少。但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和落地,具有固定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已不再出现。投资赚钱和亏钱取决于运营的好坏,运营好了,投资者多赚钱,运营不好,投资者就少赚不赚甚至亏钱。未来投资理财将打破刚性兑付,通俗来讲,就是银行可以给你提供理财的平台和服务,但不会保证能产生多少收益。未来净值型的理财产品将成为主流,投资者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理财产品的盈亏状况。

解读二、理财产品将改为净值型。

银行通过公允价值规则,对传统的预期收益率产品下架,据理财产品的盈亏状况,进行及时披露。这将会给投资者投资提供准确的数据,让投资者能够提前去预判、采取对应的优化措施。但对于一些适应保本保息的投资者来说,净值型产品一时间还是无法适应的。每天的浮动收益让部分投资者担惊受怕。这是需要时间来适应的,一旦适应,净值型理财产品会更加具体直观。

解读三、合格投资者的标准日益趋严。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老百姓投资产品的限制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收益和风险是对等的,因为每个投资者对抗风险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投资者,为了取得更高收益盲目的选择从而忽视了高风险,最终导致承受高风险的能力太差,引发不必要的后果。过去对于投资门槛较高的百万以上的私募基金,又加了新要求,从原来“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增加到“家庭过往三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0万”的规定,提醒投资者切忌用高杠杆去撬高风险收益,不要通过非自有资金的投入来购买理财产品,否则风险很高。

解读四、对理财产品加强了解,持续优化理财结构。

资管新规落地后,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理财产品的相关内容,失去了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务必要能够从基金经理的资质和履历,从该基金过往的年化收益率和预期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度了解和分析,从而能够有所选择。另外,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要对自身的风险投资水平有所了解,一定要严肃对待每个风险评估环节。除此之外,投资者也要对更多其他的理财产品进行熟悉和了解,切忌将钱投放到一个篮子里,国家的政策不管如何调整,投资者只要能够秉承谨慎严格的投资方式,势必能够在理财产品配比和配置优化上,实现稳定收益。

中小银行将退出理财业务 26万亿银行理财市场变局带给我们什么影响

银行理财面临重大变局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银监会要整顿银行理财业务?

1、银行销售虚假理财产品。

只要是正规的银行,一般不太可能发行虚假理财产品。但还会有个别银行职员利用职务之便,隐瞒银行发行销售虚假理财产品。所以虚假理财产品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危害巨大,资金很可能被转移或挥霍,如果银行方面推卸责任,投资将损失巨大。

2、理财产品变成保单或投向其他。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网上“银行存款莫名消失、银行理财变保单、银行理财流向房地产”之类的新闻,除了银行存在违规操作外,也有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认识不足。因为作为大众投资者,并不清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中,哪些是银行发行的,哪些是银行为其他机构代售的。所以银行在销售这些产品时,可能并不会将所有的风险告诉大众投资者。稍有不慎就会踩坑买到“假银行的理财产品”。

3、预期收益与实际预期收益不符。

有些人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后,发现实际预期收益与银行之前给出的预期收益要低不少,变大呼“上当受骗”。这一点对银行来说无可厚非,因为银行对其理财产品给出的预期收益一般都是高风险预期收益,出现浮动实属正常,风险等级越高预期收益浮动就越大。所以如果是因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不及预期而去找银行麻烦的话,吃闭门羹也并不意外。

4、假银行。

一般情况下遇到假银行的这种概率很低,但如果一旦遇上的话,其发行的任何理财产品不用多说肯定都是虚假的、不靠谱的产品。平时只要稍加防范,一般不会碰到。综上所述,银保监会对中小银行的监管思路的目的应该是限制理财业务和金融市场同业业务,逐步让中小银行回归信贷业务和本地业务上来,安定繁荣经济,不让乱搞理财产品。实际上,这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具体像间接投资、异地非标业务、金交所这样的合作业务要求只减不增。由此看来,国家对银行业的整合重组势在必行。

关注我,分享你所不知道的知识

关注我,让你的思维更有价值

关注我,或点击下方评论区找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变局   业务   银行   盈亏   净值   收益率   上半年   理财产品   虚假   投资者   收益   风险   机构   财经   市场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